解讀:中國三軍儀仗隊「指揮刀」為何是西洋劍?看完後才明白!

2021-01-09 獨坐青燈灑淚

解讀:中國三軍儀仗隊「指揮刀」為何是西洋劍?看完後才明白!

我們國家的三軍儀仗隊非常霸氣,每次出場就會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那是我們中國獨有的霸氣,我們國家的綠軍裝是我們軍人的標誌,整齊劃一的步伐彰顯的我們國家嚴謹的態度,也是中國成為強國的尊嚴。

軍隊一直都是一個國家的標杆,看軍人的作風態度,就能看出來一個國家的作風態度,我們國家抗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讓很多中國人覺得非常驕傲自豪,還讓許多的外國國家眼前一亮,因為看到了我們中國的軍事力量,當時在70周年閱兵上,其實原本沒有女兵方隊,原本就是只有男兵的三軍儀仗隊,在70周年的時候加了女兵方隊,她們的加入也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出場就震撼全場。

三軍儀仗隊自然是非常霸氣,但是有沒有人發現一個細節呢,那就是為何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不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指揮刀,而是西洋劍呢?看完後才明白!

其實在我們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的體制並不完善,當時很多的事情並沒有來得及制定,三軍儀仗隊也沒有自己的編制,三軍儀仗隊的出現,剛開始是為了迎接美國的馬歇爾上將,後來建國以後才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儀仗隊。

三軍儀仗隊現在配有指揮刀,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指揮刀的,是設計團隊看到了其他國家的指揮刀,才開始著手設計我們自己的指揮刀,所以我們的指揮刀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只不過是糅合了許多國家和歷史材料的結合,經過許多的研究之後才設計出來的,在造型上當然會像是西洋劍了。不過它是完全符合我們國家的國情,具有我們自己的風格,後來再修訂後誕生了,在南非領導人訪華之際正式亮相,它也被稱為「九二式指揮刀」。

這個指揮刀上面有很多的細節設計,當時設計這個指揮刀的設計團隊就在細節上花費了最大的功夫,因為我們中國人比較注重寫意,給一件新的東西賦予內涵,這把指揮刀刀長100釐米,寬2.5釐米,護手是鍍金合金的,從正面看像一隻展開翅膀飛翔的鳳凰,從側面看像一隻飛翔的和平鴿,也代表著我們國家希望世界和平的願望,刀鞘上還刻有九龍起飛和長城,意為九州起飛。

這把刀的意義其實很明確了,就是我們中國現在已經崛起,還用自己的和平謙讓,大國風範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贏得了許多國家的掌聲,中國一帶一路的想法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不用中國傳統寶劍?而是西洋劍
    每次在看到中國的三軍儀仗隊時,總給人一種熱血澎湃的感覺,中國軍人那種獨有的氣勢震撼世界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不少人還從他們霸氣的出場中,看到了中國的尊嚴和強大!在中國最初的閱兵儀式中,三軍儀仗隊是沒有女兵的,不過後來在建國70周年時,很多人注意到三軍儀仗隊發生了變化,在他們中間有了女兵的加入,當然,女兵的加入就像是一道不一樣的色彩,讓這抹風景線變得更加靚麗。對於三軍儀仗隊,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在他們身上有一些地方總感覺怪怪的,尤其是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指揮刀用的是西洋劍?為什麼不可以用中國傳統的劍呢?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會用西洋劍?很多人都不知道!
    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相信不少人在新聞裡見到過,尤其是在接待外國領導人又或者是一些比較盛大的紀念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尤其是我國三軍儀仗隊那帥氣的身影更是讓很多網友將其稱之為中國真正的第一天團。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三軍儀仗隊在執行任務時所使用的指揮刀,貌似是一把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寶劍,這也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作為中國解放軍的顏值擔?怎麼不用中國的兵器呢?
  •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我國目前現役使用的「92式」儀仗指揮刀,它是中國人名解放軍三軍儀仗大隊在重大歷史時刻使用的禮儀用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在執行升旗和降旗使用的指揮用刀。早在公元1834年俄國首次在馬刀的基礎上改裝成「高加索式」的指揮刀以來,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而在我國這是頭一次。
  • 細數三軍儀仗隊「禮儀、禮服、軍旗、軍刀」
    ——中國禮儀部隊全景掃描(三軍儀仗隊探秘之三)陳 輝1953年3月以前,中國沒有專門的儀仗部隊,但臨時儀仗隊和迎接外賓的禮儀活動卻有過3次。第一次是1946年2月,在延安迎接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來華「調解國共軍事衝突」。當時成立了500人的儀仗隊,禮儀任務完成後就解散了。
  • 鉞:古代「三軍儀仗隊」使用的禮賓槍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閱兵中,人們都見過三軍儀仗隊的威武和氣勢,那一排排裝上刀刺的禮賓槍寒光閃閃、無比耀眼,伴隨著官兵一列列挺拔的身軀和一聲聲鏗鏘的步伐,彰顯的是三軍風貌,展現的是大國威儀。而古代中國天子的「三軍儀仗隊」又是用的什麼禮賓槍?考古學告訴我們,古代」三軍儀仗隊「用的是「鉞」這樣一種武器作為禮賓槍,代表王權的神聖與威嚴。
  • 三軍儀仗隊你了解多少?來自哪支部隊,又是什麼軍銜?要求很嚴格
    他們其實就是我國的三軍儀仗隊,他們有著不同顏色的禮儀服,分別代表著中國的海、陸、空三軍,不少人應該都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比如他們屬於哪支部隊?是什麼軍銜?其實,這是一支擁有悠久歷史的隊伍。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支儀仗隊,要追溯到1946年,距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最開始的時候,儀仗隊的成員都是從中央警衛團中挑選出來的,被叫做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後來才又改為了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在我國的外交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軍儀仗隊其實是隸屬於衛戍部隊,而衛戍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首都的警衛以及勤務。
  • 俄羅斯紅場閱兵看點:三軍儀仗隊齊唱的《喀秋莎》靈感來自中國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驚豔了俄羅斯街頭,被中國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俄羅斯閱兵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彩排,再唱喀秋莎!
    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毫無意外在今年收到了紅場閱兵的邀請。而中國解放軍也派出了三軍儀仗隊前往莫斯科,經過彩排之後代表中國參加部隊檢閱。解放軍再唱喀秋莎根據人民日報6月19日的報導,當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紅場進行彩排時,再次齊聲唱起了著名的俄羅斯歌曲《喀秋莎》。
  • 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1956年9月30日,印尼總統蘇加諾訪問中國,由毛澤東主席陪同在機場檢閱儀仗隊。儀仗隊在1956年正式改建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身穿55式儀仗隊禮服。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尼克森對中國儀仗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井延坡工作室|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駐南泥灣的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某團挑選了500名年輕、精幹、儀表端正的官兵,編為3個連,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當時儀仗隊官兵穿著普通的軍衣,由於繁重的作戰、訓練和生產勞動,許多戰士的衣服都打了補丁,直到執行任務那天,才發了一套嶄新的軍裝。當時我軍仍穿著和抗戰時期一樣的八路軍軍服,左臂佩帶白底藍字的「18GA」(十八集團軍)臂章,腳上穿著黑布鞋、白線襪。
  • ...震住了|美國總統|尼克森|三軍儀仗隊|軍服|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走下空軍一號專機(圖說空軍一號是怎麼來的 美國總統專機的變遷史),眼前是他從未見過的、也是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規模371人的儀仗隊伍。按照慣例,外國元首來華訪問,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陣容通常是由120人到155人組成。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再唱喀秋莎,致敬老大哥
    據俄媒報導,莫斯科時間2020年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現身衛國戰爭勝利閱兵式的夜間彩排。彩排結束後,我軍隊員還在紅場演唱了「喀秋莎」等,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
  • 《軍旅志》之三軍儀仗女兵篇
    62年來首招女兵   「這是三軍儀仗隊建隊62年來首次招收女兵。」大隊長李本濤對記者介紹,2010年三軍儀仗隊首次成建制走出國門參加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慶典,參加閱兵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智利、哥倫比亞等國家儀仗隊中都有女軍人的身影,增加儀仗女隊員是針對新形勢下擴大對外交往,更好展示我國民族文化和現代發展成就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這將有利於彰顯國威軍威,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於國際交往,也是實現中國夢、踐行強軍夢的重大體現。
  • 負重八斤軍械訓練,儀仗隊隊長成國家驕傲
    在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上三軍儀仗隊首次出現的13名女隊員,一亮相就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其中儀仗隊女兵分隊隊長——程誠,更是被譽為最美的儀仗隊女兵。中國的第一門面三軍儀仗隊的隊長常年擔負著國家和軍隊的外事司禮任務,在儀仗隊有一個口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三軍形象重於泰山。
  • 刺客伍六七:終於知道傑克船長使用西洋劍的原因,家族武功太厲害
    漫畫《伍六七:黑白雙龍》,這一話解釋了傑克船長用刀的緣由,對於傑克瑪和傑克船長的關係,相信漫迷們也都知道了,他們是父子關係,那麼傑克船長就是傑克家族的成員。,這並不能引起漫迷們的注意,但當傑克瑪在漫畫中出現後,我們對傑克船長的西洋劍和傑克瑪的槍就有了新的看法。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長腿天團」再搶鏡,《喀秋莎》又唱響
    就在6月13日的時候,應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將出席紅場的閱兵活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之後,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作為曾經的軍人,我為中國的三軍儀仗隊而驕傲!
  • 錢學森葬禮全過程:黨旗蓋棺,三軍儀仗隊抬棺,各界人士都來送別
    在錢學森的葬禮上,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棺槨被黨旗覆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悼念,含淚送別「航天之父」!錢學森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科研事業,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以及「火箭之王」,在航天、飛彈以及核武器這三個重要領域裡,錢老都是奠基人,在科研領域他是當之無愧的泰鬥級人物。
  • 解放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
    信息,從這裡觸達民歌圈前幾日,有一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彩排時,現場齊聲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的視頻刷屏網絡。一時間,評論區都被「帥帥帥!視頻:解放軍儀仗隊齊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三軍儀仗隊的小哥哥們可謂是個個英姿煥發、器宇軒昂,引得圍觀群眾紛紛掏出手機來拍攝。
  • 伴著《喀秋莎》 「中國第一男團」昨驚豔莫斯科紅場
    在俄帶隊的三軍儀仗隊大隊長李本濤告訴記者,正式參加受閱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組成員護衛五星紅旗,3名指揮分隊長成一列行進。其餘96名官兵編成8乘12的「長條」隊列,陸海空各成4列,以適應紅場的狹長行進路線。中國儀仗隊的步伐每步75釐米,這和俄羅斯軍人高抬膝、大跨步、每步80釐米的大正步有所不同,卻顯得更為緊湊齊整,富有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