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辦法會?經懺是褒義詞嗎?

2020-12-12 湯圓學佛法

善士疑問:

請問師父,為什麼要辦法會?經懺好像不是什麼褒義詞。

恆傳法師答疑:

為什麼要辦法會?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法會,對每種法會要理解透徹,哪種法會針對處理哪些問題,一定要清楚。法會和佛事的區別就是,法會一般時間相對長,佛事時間短一點,佛事一般就是1-5個小時,法會時間1-7天都有,甚至14天、49天不等。

一般大家經常做的佛事都是消災普佛、超度普佛,做普佛可以在你無病無災的情況下,給你增福延壽;有病有災的情況下也可以做普佛,但最好做些針對性的佛事,比如,面對你宿世造的業,冤親債主的圍逼,病痛加重那就要用針對性佛事來處理,不能只做消災普佛、超度普佛了。

就像怨結解不開的兩個人在打架,打得頭破血流,和事佬去拉偏架,當事人會是什麼樣的心態?要依法不依人!人類是眾生,冥界眾生也是眾生,所以要想做好和事佬,只能以慈悲公平之心兩邊勸,以藉助諸佛菩薩威神力加被,讓兩邊都沒有意見,互相諒解,這樣把怨結解開,才不會受到另一方的攻擊。在這個時候再做超拔佛事或法會,利己利他,再做功德回向給他,他一高興就離開了,怨結自然也就解開了。

佛教比較常見的法會有水陸法會、超拔法會、消災祈福法會、開智慧法會、大蒙山施食法會等,舉行法會是冥陽兩利的大善舉。為什麼這樣講?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看:

第一,對於出家眾來講,一場法會做好了,也是給自己培下無量的功德福報,不間斷積累這個資糧,以後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有大的障礙。一個法師,你的功德福報不具備,福德因緣不具足,想解決一些問題,鬼神看見你都不敬畏,就沒人幫你,如果你具備這一塊的情況下,祈請諸佛菩薩、各大護法聖賢臨壇,一切萬靈包括鬼神都過來幫你,這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你是正義的。

第二,對於在家眾也是一樣,我們一定要知道給自己培這個福報,讓自己的業力下降,不管你是哪個行業,是做官還是做生意,也不管你是平民百姓,一定要把業力消減,讓福報增長起來,你要不把福報培起來的情況下,會出現各種障礙,工作不順,家庭不順,子女不孝,不管幹什麼事情,別人沒事你有事,做生意生意不好,不做什麼身體又出問題,總之就是總有事,各方面都會出現問題。有的居士來參加法會就是趕過場,來了什麼都沒做,吃吃喝喝睡一覺就走了。這就是入寶山空手而歸,甚至沒有消業又造了很多業,這就與我們參加法會背道而馳了。

參加法會可以扭轉改變身心兩大病痛。當我們以一顆真誠心、懺悔心去參加法會,都會受益。佛法不可思議,佛法攝受眾生真實不虛。

你在法會上寫牌位或者供養三寶,可以把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法師們藉助以清淨心精進修學的功德,藉助十方三寶的威神力,把冤親債主也超度走了,使他們離苦得樂的同時,你也離苦得樂。這個可謂是「雙贏」。

什麼「雙贏」?就是你自己得到了兩份利益——你的冤親債主得到超度,你的工作生活也都順利了,另外法師們超度了你的冤親債主,這些眾生聞法得度,或許也會成為朋友、護法,那他們之間的善緣就結上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皆大歡喜嗎?

我們做一場法會,尤其是做一些大的法會,我始終在告誡我的徒弟們和法師們,一點都不敢怠慢;人,你可以忽悠過去,鬼神你能忽悠過去嗎?所以他們的一點過失,有時候我要加倍力度往上提,儘量把過失彌補過來,不要產生任何不好的因果關係。

不管你是修學,還是想要在某個領域有一番成就,消業是很重要的,就像我們背著東西上路,東西沒有減輕,反而加重了,那就出問題了,我們越走越輕,好,你就距離彼岸越近。

經懺是褒義詞嗎?

你又問到「經懺」。其實,有這麼一部分專門「跑經懺」的出家眾,他們法器、誦經絕對沒問題,這就是外在一種形態,但他們沒有傳播佛法、承擔如來家業這種意識,心不在道上,不是為了脫生死。他們的思想就是學會背誦五堂功課,出去跑經懺,沒固定場所,以掙錢打天下。這種經常跑的,天天想著掙錢的人,永遠掙不到錢。有個詞是「名聞利養」,就是指這種現象。

所以無論幹什麼,都要看這個心態,心態不好還是不行。跑經懺的人,他們的意識就是哪個寺院給我單金高,我往哪個寺院跑,形態就是我現個出家相,受個戒,點個戒疤,拿個戒牒,容易掛單。跟著這種人永遠沒法成就,因為他心態意識產生了傾斜,不在中道上。

所以,我們參加法會,還是要去和合清淨福田僧主持的法會。這是真正的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法華三昧寶懺只是經懺佛事?】
    若從原懺名來加以了解,可以發現:此一懺儀乃是一種禮《法華經》的「儀式」;此一儀式以行者修持「法華三昧」時所進行的種種「事行」與「運想」為主要內容;而其目的,正是要「補(輔)助」行者證得法華三昧!這亦是智者大師初遇慧思禪師時,自所修證的法門。
  • 【佔察經】佔察懺法
    但是得有個老師,在你拜懺時候出現很多問題,要有一個明師,就是懂得這個懺法的,互相的給你啟示一下子。  在你拜懺要用這個佔察輪相,但你用佔察輪相對地藏菩薩不能有一點隱瞞,必須把你罪業懺悔。你心裡頭有隱私,對什麼人都不說的,但是你對地藏菩薩像前一定要說,你拜懺為什麼,你自己犯了什麼罪,你自己感覺著心裡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都要對地藏菩薩說。  拜懺的恭敬,這是一定的先淨心。
  • 果成懺法 | 為什麼要發厭離生死心來禮懺?
    如果沒有「生與死」的投胎與再生、就不會有墮落惡道的憂慮,因此經上說要發出離生死心來禮懺。 但是一般居士,要他發出離生死心來懺悔,非常不容易。然而你今世不發此心,不用方法來培養諸如多供養三寶、多參訪修行者、閱讀高僧傳、多聽法師說法、看經,來世就沒有修道的機會。不發出離娑婆生死苦海的決心來念佛,則往生淨土絕對不可能。這是往生淨土禮懺發心的根本重心。
  • 慈悲三昧水懺法會通啟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回向六道眾生。許多寺廟特別規定每月舉辦一次,以致現代只要提到佛教的懺悔法門,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粱皇寶懺和水懺。知過改過是一種大智慧,因為人的自我完善以及智慧的開發往往是通過知過改過來實現的。因此,六祖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賢。」
  • 【法華三昧寶懺】【法華三昧懺】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   「法華三昧懺儀」,原名「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乃是天台智者大師,少數親自撰寫的典籍之一。迨至宋末以至民國的七、八百年間,雖然仍有許多以「法華三昧懺儀」為藍本的各類天台懺法陸續編出,但有關此類天台懺法的行事、運想等深刻修法的說明與導引,卻一直疏於提倡與強調。尤其元、明以來,隨著經懺佛事的漸次風行,天台懺法乃至其它非天台系統的懺儀,被流俗應院所大量運用的結果,早已使得中國佛教,有一千五百年以上歷史,具有中國佛教修行特色的「修懺法門」,失去了它嚴肅而深邃的修行面目與慧觀內涵。
  • 事懺?理懺?搞清楚這些,拜《地藏寶懺》方能事半功倍
    2020年7月19日無錫觀宗講寺啟建慈悲地藏寶懺法會
  • 淨宗法師:《我比「經懺鬼」》《喝椰汁與讀祖典》
  • 《慈悲三昧水懺》的緣起及功德利益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回向六道眾生。許多寺廟特別規定每月舉辦一次,以致現代只要提到佛教的懺悔法門,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粱皇寶懺和水懺。
  • 慈悲三昧水懺的來源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回向六道眾生。許多寺廟特別規定每月舉辦一次,以致現代只要提到佛教的懺悔法門,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粱皇寶懺和水懺。罪從心起將心懺知過改過是一種大智慧,因為人的自我完善以及智慧的開發往往是通過知過改過來實現的。
  • 淨空法師:「出家後我沒趕經懺,為亡者服務」
    障道,在這個時代非常普遍,如何順應,隨順、應付,還要保全自己,這個要智慧,要善巧方便,最重要的就是表法。因為現在的社會,對聖賢教育、宗教教育完全不明了,誤會很深,不像從前,讀書人對這個有分寸。無意的,我們很清楚,為什麼?自己不認識佛教之前,不是有意破壞佛教,聽別人說佛教是迷信,就相信它是迷信,也說它是迷信。看到學佛的,你怎麼會迷成這個樣子?到我學佛時,也有人這樣對待我,都是好心。好朋友,同事,甚至老師都說,佛可以學,不能迷成這個樣子,我出家,他說迷成這個樣子。
  • 慈悲三昧水懺的緣起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回向六道眾生。許多寺廟特別規定每月舉辦一次,以致現代只要提到佛教的懺悔法門,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粱皇寶懺和水懺。
  • 【法譬如水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水懺》之名
  • 詳解《慈悲三昧水懺》的起源與深意
    ‍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病僧癒後,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我要走了,將來你有難臨身時,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在有兩棵大松樹並立的標誌,那就是我居住的地方。」
  • 懺悔法門|慈悲三昧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其名稱中的「慈」意為予樂,「悲」意為拔苦;「三昧」本是定的意思,「三昧水」則是由迦諾迦尊者的三昧力加持而成的三昧法水,係指佛法的般若智慧甘露水,可以滌清眾生的業障;「懺」代表懺悔,指懺悔過去的業。
  • 慈悲三昧水懺緣起及利益
    禮懺可以洗滌罪垢,雖是各個懺法共有功效,但本懺法特以三昧水,洗去宿世怨仇垢心,是本懺法的特色。不過在發心禮佛洗罪前,先當請求十方一切賢聖,作為自己革心洗面的證明,諸佛賢聖雖不一定會現前,但開始禮懺時,果能心淨智明,那你在道場中,就可常得見佛,亦會發生最大功用。怎知諸佛賢聖無所不在?華嚴經說:「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
  • 三昧水懺的來歷
    三昧水懺的來歷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集體懺悔是舉出每個人易犯的惡行寫成懺文,在佛前懺悔禮誦,如梁皇懺、大悲懺、三昧水懺等。特別是三昧水懺,對一般人所常犯的粗細惡行更是描摹盡致,讀了之後,好像在明鏡中照見了自己面上的汙點,不由得不使人毛髮悚然,生起深切懺悔的心。因此,讚嘆不已,到處風行。
  • 仙姑寺.興緣講苑冥陽兩利《慈悲梁皇寶懺》法會圓滿!
    法會包括淨壇、拜懺、供天、焰口、普佛等佛事。禮懺者藉由一次次身體力行的大禮拜,外慕諸聖,披陳罪咎,懺悔宿世業障;更藉由口誦心行,長養悲心,逐漸培養禮懺者大乘菩薩的胸襟,並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廣結法緣,從而使歷劫罪垢得以消除,終獲清涼。
  • 三昧水懺的緣起故事
    三昧水懺的緣起在唐懿宗皇帝時期有位悟達國師。
  • 道教拜懺——玉皇懺
    《皇懺》,全稱《玉皇宥罪錫福寶懺》。「皇」者,指玉皇大帝;「宥」(yòu)者,指寬容、饒恕、原諒之意;「懺」者,指懺悔以往之過咎也。我們為什麼要懺悔,懺悔能改變什麼?《皇懺》經中這樣說:「蓋本過尤之寡,從生入死,端由踐履之乖。性一縱,則積甚丘山;心一悔,則釋如冰雪。故本行(指該經)經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緣之了明。敢不萌於悔心,敢不收其縱性」。通過這些說明了,人從出生到死,一生當中可謂口業、身業、心業,過咎頻而行為多乖,故須「投誠懇切,望聖矜憐,十惡五逆,隨跪拜以消除。三業六途,遂稱揚而洗滌」。
  • 只要肯念「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
    只要肯念「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人很多都有嚴重的自卑感,認為我這一生做了很多錯事,造了很多罪業,就生起自卑,下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自卑感,怕不能往生。他說為什麼?你自己沒有信心,你怎麼會往生!什麼人能往生?堅定信心,造無量無邊罪業,他堅定信心,他能往生,那個人很可能往生。念佛就是滅罪,念佛就是懺悔,過去造無量無邊罪業,現在天天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彌陀名號是一切善的總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無過於阿彌陀佛。所以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經上常說,「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一句一句接著念,一心稱念,這個功德還得了!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乾淨,只要你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