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中國的名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人們常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它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鬱。牡丹受到中國人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他代表著富貴吉祥、繁榮興旺,是中國人最殷切的期望。同時,牡丹還象徵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風範。
中國文人也是對牡丹推崇備至,留下了很多名篇,一起看一看吧。
說到牡丹,不得不提的就是劉禹錫的《賞牡丹》了。
1、賞牡丹唐代: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每種花都有自己的風採,然而,在牡丹面前,一切花都會黯然失色。
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2、牡丹芳(節選)唐代: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重華直至牡丹芳,其來有漸非今日。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花開花落,二十來天,滿城的人們都像發狂。三代以後文採勝過實質,一般人都重華而不重實;重華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來已久,並非始於今日。
我願暫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減卻牡丹妖豔的顏色,冷卻一下卿士們愛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樣關心農業生產,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3、思黯南墅賞牡丹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總覺這花應該生長在崑崙仙境西王母家。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好顏色,上天應該讓你晚點開放與諸花爭豔!
4.牡丹唐代: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有哪個人不喜歡牡丹花呢,盛開時獨佔了城中的美景。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裡翩舞吧,千嬌萬態如同燦爛的朝霞飛騰。
5、紅牡丹唐代:王維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葉碧綠鮮豔,嫻靜文雅;牡丹的花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面臨凋零,牡丹花卻是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6、吉祥寺賞牡丹宋代:蘇軾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裡珠簾半上鉤。
人老了,還把鮮花戴在頭上,「我」不害羞,倒是花兒應該為自己在我頭上而害羞。賞花醉歸引得路人鬨笑,十裡街市上的老百姓都把簾卷上,走出門來觀看。
7、清平調·其一唐代: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8、清平調·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豔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9、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絕代佳人與紅豔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滿面笑容不停觀看。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著欄杆,動人姿色似春風能消無限春愁春恨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