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的文化輸出越來越多,國產影視劇尤其是古裝劇,廣泛受到外國網友的喜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幾年的《琅琊榜》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及最近的《陳情令》。但他們到了日韓,往往無法獲得一個配得上自己的劇名。
日本人起名字,只有兩個詞可以形容,中二、且浮誇,再加一個酷愛副標題。《還珠格格》在日本名為《還珠姬 公主養成記》,這可能是日本翻譯過的最好聽的一個劇名了。什麼?你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如果你看過其他劇名的翻譯,你一定會愛上這個名字。
《花千骨》的日文名為《花千骨·飛舞散落的命運,永遠的誓言》,這名字長是長了點,不過起碼沒有那麼土,還能說得過去。
《知否》在日本播出時,日本直接將名字譯為《明蘭:才女的春天》,濃濃的中二氣息撲面而來,我們的明丫頭到了日本怎麼感覺變成了一個村姑呢。
而《琅琊榜》的名字則為《琅琊榜,麒麟才子起風雲》,海報上還要配上一行小字加以說明:超越孔明的謀士!竟然能把梅長蘇和諸葛亮放到一起,這清奇的腦迴路。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中國三大著名清宮宮鬥劇也難逃日本人的起名魔咒,《甄嬛傳》譯為《宮廷爭霸女》,而《延禧攻略》在日播出時,名為《瓔珞·紫禁城燃燒的逆襲王妃》,《如懿傳》的日本譯名則是《紫禁城裡命運凋零的王妃》。
在日本人的眼裡,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是一對親姐妹。不過直接把主角的結局放到劇名裡,日本人有沒有想過這是嚴重劇透啊。
陳凱歌的《妖貓傳》,電影題材被日本引進應當很受歡迎,可是日本的譯名仍然讓人苦笑不得:《空海·美麗王妃之謎》,把空海變為主角可以理解,但這中二的名稱,以及劇情的簡介「天才和尚挑戰楊貴妃之謎」,還有一大堆的浮誇詞,絢爛、豪華、空前絕後,陳凱歌看了都會哭吧?
無獨有偶,起名廢的不只日本一家,不同於日本的中二浮誇風格,韓國人就兩個字:直白!韓國引進《甄嬛傳》時,韓語譯為《雍正皇帝的女人》,《延禧攻略》更是直接譯為《延禧攻略——乾隆皇帝的女人》,這不禁讓人想起90年代韓國引進《還珠格格》時,直接譯為《皇帝的女兒》,這三部不會是同一個人起的名字吧?
最近《陳情令》正在韓國熱播,在韓國掀起了一股熱潮,馬上3.19就要在日本正式播出,期待值空間絕後。《陳情令》在國外統一劇名《The Untamed》真是太幸運了,逃過了日韓的中二起名,不然在日本可能叫《魏嬰·夷陵亂葬崗眾叛親離的美強慘修士》,在韓國估計就直接叫《藍湛的男人》。
如果你想到適合日韓中二起名風格取給《陳情令》的,歡迎評論區留下哦。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際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