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瘡的診斷治療
玫瑰痤瘡以前被稱為「酒糟鼻」,由於以前醫學上對玫瑰痤瘡認識不足,導致有很多玫瑰痤瘡患者漏診。但近些年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我們發現玫瑰痤瘡似乎成了一種「網紅病」,只要面部出現發紅、瘙癢等症狀的,都被「診斷」為玫瑰痤瘡。
玫瑰痤瘡有哪些特點?
玫瑰痤瘡一共有四種常見分型:
1、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表現為面部短暫性反覆潮紅,表現出對稱性。且中央部位出現持續的紅斑,並且可能伴有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表面可以看到細微的樹枝狀毛細血管)。
2、丘疹膿皰型:無對稱性,面部中間出現持續紅斑,並且反覆出現丘疹、膿皰。
3、鼻贅型:酒糟鼻因此而來,表現為鼻部、面頰、下巴、前額及耳廓處出現皮膚肥厚的情況,並且後期在表面出現不規則的結節。
4、眼型:眼型玫瑰痤瘡較為罕見,且大多數與以上三種分型合併出現。表現為眼部有異物感、灼熱、畏光、刺痛、發乾、瘙癢等,且出現鞏膜毛細血管擴張、眶周水腫、霰粒腫等。多見於絕經後女性及鼻贅型男性。
玫瑰痤瘡還有一種變異型:
5、肉芽腫型:主要影響面頰及口周部位,表現為小的丘疹膿皰,也可見較大的結節,病理分析為肉芽腫性炎。
玫瑰痤瘡的發病機制
玫瑰痤瘡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很難用幾句話概括。主要原因考慮有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免疫性炎症反應、神經血管功能紊亂等等。
此外,長期接受太陽光暴曬、喜飲酒、喜辛辣刺激性食物、高溫嚴寒、情緒等等,都是誘發或加重玫瑰痤瘡的重要原因。
玫瑰痤瘡需要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鑑別
1、銀屑病:銀屑病也會在皮膚上出現紅色斑塊,並且伴隨皮膚瘙癢、灼熱、疼痛的現象。但是與玫瑰痤瘡不同,銀屑病的斑塊上,通常覆蓋銀白色的鱗屑。
2、特應性皮炎:特應性皮炎一般好發於幼兒和青少年,容易罹患哮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的家族性傾向。
3、激素依賴性皮炎:同樣表現為皮膚瘙癢、紅斑、炎症等,但一般在長期使用激素類藥膏或三無護膚產品後出現,停用激素類產品後加重。
4、接觸性皮炎:可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等,可全身發生。與玫瑰痤瘡不同,接觸性皮炎一般在皮膚接觸外界物質後引發,例如植物汁液、化學物質、其他致敏物。
5、單純皮膚屏障受損:單純皮膚屏障受損,可表現為面部紅血絲、瘙癢、乾燥等,但一般不表現出對稱性,可全臉分布。皮膚屏障受損也是導致玫瑰痤瘡的重要因素之一。
玫瑰痤瘡如何治療
物理治療
1、PDL脈衝染料雷射:可改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
2、DPL強脈衝光:對於改善玫瑰痤瘡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效果顯著,也可用於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
3、射頻微針:對於部分玫瑰痤瘡患者有效,建議在其他治療方式無效時可以使用。
藥物治療
外用藥物治療
1、抗生素:可外用夫西地酸、1%克林黴素、2%紅黴素等,用於治療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
2、壬二酸:可外用壬二酸,可改善玫瑰痤瘡的炎症皮損。
3、眼部:眼部丘疹膿皰型可使用四環素、金黴素眼膏等,眼部乾燥可外用玻璃酸鈉眼藥水。
口服藥物治療
1、抗生素:可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可用於治療部分神經源性炎症紅斑型、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
2、異維A酸:口服異維A酸可用於治療鼻贅型玫瑰痤瘡,口服時需加強面部保溼。
3、羥氯喹:可用於紅斑型、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患者,可起到抗炎、抗免疫等作用。
生活護理
1、情緒管理:避免焦慮情緒或壓力情緒,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2、飲食管理:戒菸戒酒,避免使用辛辣刺激類食物,包括咖啡、熱茶等。
3、環境管理:避免長時間接受日曬,儘量使自己處於極端環境中(如高溫、嚴寒),外出必須塗抹防曬霜。
選擇物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
不建議一味地選擇口服藥物和外用藥物,因為有部分玫瑰痤瘡患者與炎症無關,即便口服多西環素、米諾環素或外用藥物也不會有效。而物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對於大多數玫瑰痤瘡患者,甚至藥物治療無效的玫瑰痤瘡患者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建議面診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咖啡因對於治療玫瑰痤瘡有助益?
一項來自丹麥的隊列研究納入了82737名女性,研究者發現與咖啡因攝入量最低五分位數組相比,咖啡因攝入量最高五分位數組玫瑰痤瘡發生風險顯著降低。
但是該項研究中加重玫瑰痤瘡的變量太多,如防曬狀況、辛辣食物攝入、菸酒攝入、環境因素等等。所以對於「咖啡因對於治療玫瑰痤瘡有助益」的這種說法,目前來看並無確切證據。
玫瑰痤瘡可以化妝嗎?
丘疹膿皰型、鼻贅型玫瑰痤瘡可以化妝,但是需要避開玫瑰痤瘡的爆發期。對於眼型玫瑰痤瘡,不建議使用彩妝。
有什麼需要忌口的嗎?
除了菸酒、咖啡、熱茶、辛辣食物外,夏天或紫外線比較強烈的天氣,建議少食光敏性食物,如芹菜、菠菜、檸檬、芒果、菠菜、柑橘等。大量使用光敏性食物後接受強光照射,可能導致皮膚暴露部位紅腫、起疹。
總結
玫瑰痤瘡是一種治療漫長且容易復發的疾病,治療前一定要保持輕鬆的心態,防止由於心態焦慮反而加重玫瑰痤瘡產生惡性循環。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要到正規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根據個人情況不同,選擇物理或藥物治療。
作者簡介
楊雪松:副主任醫師。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人才,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任雲南省中醫藥學會皮膚美容分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青年副主任委員。主持1項國家基金,2項省級項目,3項廳級課題。主要參與2項國家基金,3項省級重點項目。發表SCI論文2篇,中文學術論文30篇,副主編專著1部,參編教材及專著3部。擅長診治:銀屑病、溼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脫髮、瘢痕、痤瘡、黃褐斑、天皰瘡、類天皰瘡、血管炎等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