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千四百萬人患有玫瑰痤瘡,中國大約有一億玫瑰痤瘡患者,這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性疾病,跟痘痘非常像,常被認為是痘痘並當成痘痘治療。不幸的是痘痘的治療方法常常過於刺激,對玫瑰痤瘡不利。痘痘和玫瑰痤瘡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皮膚病。如果被懷疑是玫瑰痤瘡,請專業皮膚科醫生診斷後治療,切勿隨意用藥或護膚品。
護膚品界有很多針對痘痘的成分,有一種叫做壬二酸的,又名叫做杜鵑花酸,是從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培養液中分離出來的天然直鏈飽和二羧酸,可以針對痤瘡發病的四大病因發揮作用,對痤瘡愈後留下的痘印也有很強的作用,所以在皮膚護膚美容方面使用效果非常好。
在皮膚方面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1、抗菌作用
壬二酸可以抑制細菌的蛋白質合成,直接抑制和殺滅皮膚表面及毛囊內的需氧菌和厭氧菌
2、調節皮脂腺功能
壬二酸可競爭性抑制5α—還原酶的作用抑制二氫睪酮的轉化,最終抑制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功能
3、抑制自由基產生
抑制活性氧自由基的產生,發揮抗炎作用。壬二酸體外可抑制活性氧基團誘發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羥基化作用和花生四烯酸的過氧化作用
4、防止皮膚角化
對正常皮膚和痤瘡感染的皮膚有抗角化作用,減少絲狀角蛋白的合成,防止毛囊角化過渡。
5、對皮膚色素細胞的影響一方面,壬二酸對功能亢進的黑素細胞內的酪氨酸酶有競爭性抑制作用,減少色素合成,但不抑制正常色素細胞的色素合成。另外一方面,它可破壞黑素細胞線粒體呼吸鏈,抑制細胞DNA的合成,阻礙異常黑素細胞的增值。
另外,還有一種成份大家比較熟悉,就是水楊酸,它在治療痘痘方面也算得上是「百年老字號」。很多護膚品中含有水楊酸,在痘痘肌膚的治療和護理方面,它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壬二酸和水楊酸是黃金搭檔,它們聯合使用可以增強其抗菌作用,因為壬二酸抗菌作用依賴於PH,PH低時可較快較強的發揮抗菌效果,這樣兩者之間有協同效果。而1%水楊酸本身除開有角質穩定作用外,還有抗炎效果,降低皮膚敏感性,增加對痤瘡治療的作用.
除此之外,它們倆還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加速黑素顆粒的代謝,對色沉也有很不錯的作用,對痤瘡愈後的炎症後色沉所引發的痘印有很強的針對性,非常適合不僅有痘痘,還有痘印的患者朋友。
壬二酸本身不良反應也輕微和短暫,不妨礙較長時間的使用,在局部連續應用壬二酸2-3個月,可以明顯降低皮膚細菌和毛囊內丙酸桿菌的數目,所以在使用時間是建議至少三個月。在使用方面先點塗在患處,如果是大面積使用,先薄薄一層,每24小時內保留5分鐘再洗去,然後後逐步增加停留時間,讓皮膚逐步建立耐受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用一句話總結壬二酸溶解角質、減少粉刺、抗炎、祛痘、美白、淡斑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皮膚科醫生同行在治療玫瑰痤瘡的時候都會用壬二酸,因為國際治療指南可使用壬二酸治療玫瑰痤瘡。
2007版的《化妝品衛生規範》中,只有壬二酸沒有限制使用,水楊酸在化妝品的限量為2%,而過氧化苯甲醯、抗生素類藥(即抗菌素如四環素、克林黴素等)、維甲酸等由於副作用大,都禁止用於化妝品。在《JAAD尋常痤瘡治療指南(2016)》中也推薦壬二酸用於治療痤瘡有效,及炎症後著色異常的治療,且為孕B類藥物,這些都足可見壬二酸的安全性。
臨床大量的多中心實驗也證實了壬二酸對於痤瘡治療及減少痤瘡後色素沉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要問,這麼好的藥物,為什麼臨床上並不常見呢?
壬二酸的溶解性差、熔點高,配伍困難等特性,極大的限制了它在臨床上的應用,傳統的配伍方法不僅有效成分含量較低,而且製劑均為油性較大的霜類製劑,透氣性較差,對於本就油脂分泌過多的痤瘡使用感並不舒適。當然,人類對於科技和技術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由美國中央配方製藥公司專利技術研製的首博爾壬二酸清痘凝膠,篩選了上百種基質材料,同時開發出特殊的加工工藝,解決壬二酸製劑中溶解性差,濃度低,油脂成分含量高,副作用大等問題。
有這麼一款網紅護膚品,它就是15%壬二酸和1%水楊酸的複合產品,廠家在設計的時候為了爭對油性皮膚,特意採用了美國中央中央配方製藥專利技術,增選五中成分,簡介配方,將高濃度壬二酸製成不含油凝膠,減輕皮膚負擔。
首博爾壬二酸清痘凝膠的優點
產品中壬二酸濃度達到15%。
無油凝膠,減少皮膚負擔,快速持久作用。
配方簡單,安全性較好。
同時加入1%水楊酸,聯合製劑,協同作用,祛痘更快速、更安全
刺激性低,不損害正常的皮膚組織
使用方便,皮膚清爽不油膩
參考文獻:
[1]Bojar RA, Holland KT , Leeming JP .Azelaic acid:its uptake and mode of action in S taphlococcus epidermidis NCTC 11047[ M] .Journal of Applied Bact erology , 1988 , 64:497.
[2]Andrew Fitt on ,Karen L Goa .Azelaic acid: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acne and hyperpigment ary skin disorders[ M] .Drugs, 1991 , 41(5):780.
[3]宋欣.壬二酸及其衍生物在護膚美容中的作用[J].河北化工,2010,33(3):35-36
[4] Pi rard GE, Kligman AM, Stoudemayer T,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glycolic acid and a lipophilic derivative of salicylic acid on photodamaged epidermis. Dermatology. 1999,199(1):50-3.
[5] Sams RL 2nd, Couch LH, Miller BJ, et al. Basal cell proliferation in female SKH-1 mice treated with alpha- and beta-hydroxy acids.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1,175(1):76-82.
[6]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9.
[7]陳冠容.壬二酸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2,22《中國玫瑰痤瘡診療專家共識(2016)》:玫瑰痤瘡是一種好發於面中部、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曾稱為酒渣鼻。2015年俄羅斯與德國聯合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病率分別為12.3%與5.0%,美國為2.0% ~ 2.3%,目前缺乏中國人群玫瑰痤瘡患病率的研究。臨床主要表現為面部皮膚陣發性潮紅以及紅斑、丘疹、膿皰、毛細血管擴張等,少部分出現贅生物(常見於鼻部),主要累及20 ~ 50歲的成年人,但兒童和老年人同樣可以發病。 然而,由於過去國內教科書及很多皮膚病專著將「玫瑰痤瘡」稱為「酒渣鼻」,致使很多醫生誤認為只有「鼻部發紅、肥大」的表現才是「酒渣鼻」。根據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數千例玫瑰痤瘡臨床樣本分析結果顯示,真正出現「酒渣鼻樣改變」的玫瑰痤瘡只佔5%左右,大部分玫瑰痤瘡患者的皮損主要發生在雙頰部或口周,或只出現鼻部紅斑、丘疹,並沒有鼻部肥大、增生的表現。很多皮膚科醫生將這種常見病、多發病誤診為脂溢性皮炎、痤瘡等,甚至模糊診斷為「過敏性皮炎」,而誤診誤治現象又導致了不科學、不規範的治療,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治療後又導致「激素依賴性皮炎」的產生。診斷診斷玫瑰痤瘡的必備條件:面頰或口周或鼻部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潮紅,且潮紅明顯受溫度、情緒及紫外線等因素影響,或出現持久性紅斑。次要條件:①灼熱、刺痛、乾燥或瘙癢等皮膚敏感症狀;②面頰或口周或鼻部毛細血管擴張;③面頰或口周或鼻部丘疹或丘膿皰疹;④鼻部或面頰、口周肥大增生改變;⑤眼部症狀。排除明顯誘因例如口服異維A酸膠囊或化學換膚或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引起皮膚屏障受損而導致的陣發性潮紅或持久性紅斑,必備條件加1條及以上次要條件即可診斷為玫瑰痤瘡。鑑別診斷1. 痤瘡:痤瘡與玫瑰痤瘡都可能出現丘疹、膿皰,但痤瘡常有粉刺,而玫瑰痤瘡有陣發性潮紅及毛細血管擴張。另外,玫瑰痤瘡與痤瘡重疊存在的情況並不少見,2. 面部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與玫瑰痤瘡都可出現紅斑和光加重現象,但皮損發生部位不一樣,脂溢性皮炎一般發生於前額部、眉弓、鼻唇溝或下頜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而玫瑰痤瘡一般發生於面頰部、鼻翼或口周;脂溢性皮炎表現為黃紅色斑片,玫瑰痤瘡有陣發性潮紅和毛細血管擴張。3. 接觸性皮炎:有明確的接觸藥品或化妝品病史,起病突然,瘙癢明顯,紅斑表現為持續性,無明顯陣發性潮紅現象。4. 激素戒斷性皮炎(或稱激素依賴性皮炎):可出現玫瑰痤瘡樣皮損,是因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或含糖皮質激素的護膚品後形成的一種激素依賴狀態,在停用後3 d左右出現明顯的灼熱、乾燥、瘙癢等「難受三聯症」(主觀評分 ≥ 7分)。而玫瑰痤瘡不會出現「難受三聯症」,灼熱、乾燥常見,偶見瘙癢,但玫瑰痤瘡患者長期誤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逐步出現激素戒斷性皮炎的症狀。5. 顏面粟粒性狼瘡:皮損特點為面頰部、鼻部或眼周圓形堅硬的丘疹或結節,呈半透明狀,表面光滑,無陣發性潮紅,無毛細血管擴張,用玻片按壓時,呈蘋果醬色。病理診斷可鑑別。6. 紅斑狼瘡:表現為持續性紅斑或紅斑塊,無陣發性潮紅。血清自身抗體檢測或皮損組織病理檢查可進一步鑑別。治療(一)局部治療1. 一般護理:修復皮膚屏障是玫瑰痤瘡的基礎治療。經臨床驗證,對皮膚屏障具有修復作用的功能型護膚品,不僅可以緩解乾燥、刺痛、灼熱等敏感症狀,而且能減輕陣發性潮紅等臨床表現。無論哪種類型玫瑰痤瘡,均應使用保溼潤膚製劑,防曬(戴寬簷帽子、用SPF ≥ 30 PA++ ~ +++防曬霜),避免理化刺激(含鹼性、乙醇的洗護用品,冷熱,風吹,大量出汗),減少緊張等情緒波動。2. 局部冷敷或冷噴:使用普通冷水溼敷;也可使用冷噴儀。每次冷敷或冷噴15 ~ 20 min,適用於紅腫灼熱難受的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患者。3. 外用治療:(1)甲硝唑:具有殺滅毛囊蠕形蟎的作用,外用甲硝唑對中重度紅斑及炎性皮損有較好療效,但對血管擴張無效。常用濃度為0.75%乳劑,每日1 ~ 2次,一般使用數周才能起效。(2)壬二酸:能減少KLK5和抗菌肽的表達以及抑制紫外線誘導的細胞因子釋放,改善玫瑰痤瘡炎性皮損。常用濃度15% ~ 20%凝膠,每日2次, 少部分患者開始有瘙癢、灼熱和刺痛感,但一般較輕微且短暫。(3)抗生素:玫瑰痤瘡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炎症並存。部分抗生素對此兩種炎症均有治療作用。常用的有1%克林黴素或2%紅黴素,可用於炎性皮損的二線治療。(4)過氧化苯甲醯:具有抗微生物作用,但常見紅斑、鱗屑及局部瘙癢等不良反應,故僅用於鼻部或口周丘疹膿皰型患者,點塗於皮損處。(5)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對紅斑效果優於丘疹膿皰,對血管擴張無效。建議用於糖皮質激素加重的玫瑰痤瘡或伴有瘙癢症狀的患者,瘙癢症狀緩解後停用,此類藥品不宜長期使用,一般不超過2周。注意藥物最初的刺激反應。常用吡美莫司乳膏和0.03%他克莫司軟膏。(6)外用縮血管藥物:α腎上腺受體激動劑能特異性地作用於面部皮膚血管周圍平滑肌,收縮血管,減少面中部的持久性紅斑,但對已擴張的毛細血管及炎性皮損無效。目前認為該藥對紅斑的改善可能只是暫時性抑制。常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膠,每日1次。不良反應包括紅斑或潮紅加重、瘙癢和皮膚刺激等。(7)其他:5%~10%硫磺洗劑對玫瑰痤瘡炎性皮損有效,但應注意其對皮膚可能有刺激性。菊酯乳膏及1%伊維菌素乳膏具有抗毛囊蠕形蟎作用,研究發現其對炎性皮損有較好療效,但對毛細血管擴張無效。(8)眼部外用藥物:包括含激素的抗生素眼膏(如妥布黴素地塞米松眼膏);蠕形蟎感染性瞼緣炎同時需抗蟎治療,包括局部塗用茶樹油、甲硝唑等;並發乾眼時,需給予優質人工淚液及抗炎治療。疾病轉歸及預後玫瑰痤瘡一般經過3個月左右的治療可以得到基本控制或明顯好轉;多數患者在數年或數十年內有反覆發作性,需反覆間斷治療;特別是陣發性潮紅症狀容易反覆發作。陳向陽,男,皮膚美容主診醫生,皮膚科執業醫師,中華臨床醫學會皮膚醫美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皮膚科醫師協會會員,中國整形與美容協會皮膚修復委員會委員,中國整形與美容協會雷射委員會委員,原鞏義市婦幼保健醫院皮膚科主任,朝陽醫院院長,2007年創辦夏邑協和醫療門診部,陳向陽皮膚美容診所,陳氏美容皮膚科醫生集團創始人,鄭州晨顏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納晶區域服務中心技術顧問。擅長治療各種面部問題皮膚:痤瘡以及痘印痘坑、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敏感性肌膚,黃褐斑、褐青色痣太田痣等色素性皮膚病,對醫學護膚品的搭配治療有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