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 誰來接單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誰來接單

摘要

【萬億地方債快速擴容:期長利低 誰來接單】年初至今,地方債發行量已突破3萬億元,進入6月後,仍有新增約1.5萬億元規模待發行,並呈現發行期限長和利率逐月降低的特點。供給加壓的同時,市場的承接力面臨考驗,多機構預計央行有望繼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財經網)

  年初至今,地方債發行量已突破3萬億元,進入6月後,仍有新增約1.5萬億元規模待發行,並呈現發行期限長和利率逐月降低的特點。供給加壓的同時,市場的承接力面臨考驗,多機構預計央行有望繼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在5月超萬億元的地方債發行之後,新增的約1.5萬億元地方專項債已在路上,確保順利發行不僅是後期政策發力的重點,同時也將考驗市場的接單能力。

  5月29日,央行公告稱,為對衝政府債券發行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公開市場進行了300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此前在5月26日,在時隔37天後,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5月最後一周淨投放達到6700億元。

  央行通過逆回購投放流動性的背後是地方債的大量、集中、迅速發行,5月最後一周,先後有河南、新疆、青島、寧夏、廈門、吉林等省區市招標發行地方債,總額超過7700億元,而今年前5個月,地方債發行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

  此外,上周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面對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從投資者角度看,商業銀行對地方債的需求依然旺盛,而央行也有望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以配合發行。

  地方債快速擴容:1.5萬億元增量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地方債發行情況,今年1月-4月,全國地方債發行量分別為7850.64億元、4379億元、3875億元和2868億元。

  多家機構預估,5月發行量接近1.2萬億元,其中5月最後一周發行量約7700億元。

  除了發行規模大和進度快之外,發行期限長和利率逐月降低是今年地方債發行的主要特點。

  據財政部數據,2020年4月,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利率2.91%,較3月份的3.19%下降28個基點;1月-4月,地方債券平均發行利率3.31%,比2019年下降16個基點;平均發行期限15.5年,比2019年增加5.2年。

  方正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5年及以上期限發行佔比僅為1.3%,2019年上升至18.6%,今年以來更是進一步上升至44.1%。

  據《財經》記者了解,地方債主要在四季度之前發行,雖然今年5月的發行高峰已經過去,但未來數月供給壓力依然不小。

  事實上,5月之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已經提前下達三批額度:去年11月,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今年2月,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今年4月,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並要求5月底用完,三批專項債共2.29萬億元。

  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擬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為3.75萬億元之後,據天風證券測算,專項債增加1.46萬億元額度,假設9月底發行完畢,則6月-9月每月新增專項債3650億元,新增一般債893億元,每月新增地方債供給將達到4500億元。

  商業銀行競逐:投標倍數刷新

  雖然地方債發行額度不斷增加,但地方債對於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並沒相應減弱,市場對地方債的需求旺盛可從招投標倍數看出端倪。

  從投標倍數來看,河南、新疆、青島、寧夏、廈門、吉林、湖南等省區市的地方債投標倍數均超過10倍,除寧夏和新疆的地方債中標利率較下限上浮30個基點,其餘省市的中標利率均較下限上浮25個基點。

  此前5月22日,寧波市發行今年第二批地方債,期限涵蓋了5年期、7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發行規模為127.595億元,平均邊際認購倍數超10倍,而全場平均認購倍數則達到39倍。

  據一位參與寧波債招投標的股份行交易員向《財經》記者介紹:「寧波債的全場倍數刷新了今年以來地方債招標發行倍數的最高紀錄,57家承銷團成員幾乎都有實際中標量。」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地方債的配置主力依舊是商業銀行,以4月為例,地方債4月總計發行2868億元,託管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4月增持地方債2207億元,同時減持國債和政金債,城商行和農商行亦有增持地方債。

  「相比產業信用債,地方債的資本佔用更少,對國債有溢價,多數時候經風險調整後的地方債收益率也會高於國債;同時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配置地方債有免稅效應,也會形成財政存款。」某城商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某大行總行交易員也對《財經》記者表示:「地方分行配置地方債的數量往往與地方政府的財政存款有關聯,這也是維護好與地方政府關係的方法之一,總行會匯總各分行對某批地方債的需求量,之後參與投標。」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初,因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加入地方債承銷團的資格限制被放開,受益於金融市場的開放,在地方債承銷中外資銀行也逐漸活躍。

  據中國寧波網援引寧波財政局數據,該批承銷團成員外資銀行富邦華一成功認購本批債券1.6億元,為近期外資購買地方債較大的一筆,引入外資取得良好效果,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優化。

  不僅如此,個人投資者也在逐漸參與到地方債的投資中。2018年11月,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發文明確地方債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櫃檯業務;2019年2月,財政部印發通知,地方政府公開發行的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可通過商業銀行櫃檯市場在本地區範圍內發行。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指出,適度擴大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發行額度。

  「地方債的發行主要在一級市場面向銀行間機構投資者發行,對於部分在商業銀行櫃檯有發行額度的地方債,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商業銀行櫃檯購買。」上述股份行交易員表示。

  央行流動性配合:降息降準升溫

  面臨大量的地方債發行,同時疊加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並提出「推動利率持續下行」。對此,多家機構均預計,央行有望通過一系列組合工具,投放更多流動性。

  「中國金融市場的容量很大,年初以來,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和公開市場業務,保持了較為寬鬆的流動性環境。預計央行將根據市場流動性情況作出靈活調整政策,下一步既可以降息、也可以降準,力求保持市場的平衡和流動性總體充裕。」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對《財經》記者表示。

  中信證券分析指出,6月資金面面臨大額MLF到期、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大的擾動,預計央行將繼續投放流動性,降準、逆回購、MLF操作均有可能。

  受疫情衝擊影響,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滑6.8%。財政部數據還顯示,1月-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133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522億元,同比下降1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33611億元,同比下降11.5%。

  對此,廣發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鬱分析認為,財政收入預計負增長,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增大,也要求降低債務融資壓力,這需要降低無風險利率,預計貨幣政策將延續寬鬆,通過適當壓低利率的方式,緩解企業和財政困難。

  宗良還指出:「在政策推出的過程中,央行也會綜合考慮市場的擠出效應等,與財政政策實現有效對接,確保資金在量大且成本較低的情況下,流向實體經濟。」

  此外,據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數據顯示,銀行間市場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已經連續多日低於2.2%的央行逆回購利率,即使5月末央行重啟逆回購,市場利率依然難以站穩政策利率上方,而此前4月底,隔夜資金利率最低觸及0.68%。

  海通證券也認為,為了配合政府債券發行、推動LPR下降,逆回購、MLF降息、降準、定向降準等寬鬆政策仍可期,市場利率持續低於政策利率也早已隱含了降息預期。

  城投信仰猶在:區域分化加劇

  對於新增專項債的額度如何在不同的地區進行分配,某券商首席固收研究員對《財經》記者表示,這往往會遵循「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2020年的額度分配,會參考2019年的額度比例。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4月初曾指出,債券額度分配安排,主要看項目的重要性和項目的準備情況;對重點項目多、債務風險水平低、有效投資拉動大的地區給予傾斜,加快重大項目、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設。

  「地方債的大幅擴容有效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得到較好保障,對城投來說無疑是利好。」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覃漢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地方債項目很大一部分由城投企業承接,專項債的大幅擴容有效解決了部分項目建設資金,需由城投企業融資的部分相應減少,緩解了債務增長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4月以來,大連瓦房店城投債和營口沿海城投債曾相繼陷入兌付風波,但最終大連瓦房店城投債通過債務置換得以化解,營口沿海城投債則順利兌付,市場對城投債的信仰依然難以打破。

  天風證券研究稱,受海內外疫情蔓延衝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在地方政府財政緊平衡的狀態下,專項債成為了逆周期政策加碼的重要抓手,這也給了市場繼續適度下沉參與城投債的空間和基礎。

  「城投平臺還是不會輕易違約,『城投信仰』不僅取決於所在地政府的支持意願,地方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城投也是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東部地區一城投平臺財務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

  中金公司固收團隊則指出,雖然城投債的整體融資仍然維持高位,且市場對城投債仍然較為追捧,但是從財力、融資、債務以及利差方面來看區域的分化仍在加大,融資能力較弱區域易出現信用風險,經濟實力和融資的不平衡使得東北和西部部分區域仍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

  此前,在化解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背景下,部分城投平臺一度退出,而新冠肺炎疫情後,城投仍有望成為政府主導的基建等領域投資的重要參與方。

  中金公司報告還指出,今年疫情以來,城投在疫情防控和未來投資方面有較為重要的作用。經濟受疫情衝擊背景下,城投再融資政策加碼的可能性降低且從實際情況看,整體貸款、債券等融資渠道邊際改善,行業整體風險較2018年顯著降低。

  值得指出的是,疫情高峰過後,中央對市縣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9500億元中央赤字資金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直接轉給市縣政府,以用於抗疫和基建投資等領域。

  中信證券預計,新冠肺炎疫情下,逆周期調節的優先級提升,基建發力需要城投配合,地方政府保障城投償債的意願增強,但疫情對企業、居民和政府三部門造成衝擊,加劇了地方財政收支困境,地方政府支持城投的能力減弱。多空交織下,不假思索的「信仰」和不屑一顧的「摒棄」皆不可取。

(文章來源:財經網)

(責任編輯:DF134)

相關焦點

  • 中誠信國際:專項債全年新增額度或達3.5萬億元
    ——地方政府專項債一季度回顧與展望》的報告認為,年內專項債將持續擴容提效,全年發行規模或可超4萬億元,其中新增額度或可增至3.5萬億元,最大可撬動近六萬億元基建投資規模。在發揮專項債穩基建、穩增長作用的同時,也需要防範風險累積。報告認為,在抗疫情、穩增長的背景下,年內專項債仍將進一步擴容提效,全年發行規模或超4萬億元,隨著投向的持續優化,最多或撬動近六萬億元基建投資。從發行情況看,考慮到推進企業全面復工、助力穩增長的迫切需求以及地方債到期壓力等因素,預計全年專項債最大發行規模或可超4萬億元,其中新增額度或可增至3.5萬億元。
  • 中誠信國際:建議加快地方債發行和使用進度 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率
    在政策或邊際收縮、專項債快速擴容風險積聚、儲備基建項目趨於飽和的背景下,專項債大幅擴容空間有限,但基於穩增長及化解隱性債務需要,新增規模不宜出現大幅下降,綜合考慮明年項目建設需求、廣義赤字率、政府加槓桿空間等因素,中誠信國際建議,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可保持在3.2萬億元左右。
  • 財政部提出均衡發債原則 地方債發行需按季「備案」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導2020年最後一個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創出新高,財政部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地方債合計發行6.26萬億元。在中國經濟仍處於恢復階段的條件下,2021年地方債的發行規模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 美債27萬億,美聯儲也沒法解圍,那誰來為美國的債務買單?
    ▲美國據統計,美債現在已擁有差不多30萬億。如此龐大的數額,僅僅利息就是一筆非常可觀的錢財。 除此之外,美國的國儲以的總額卻只有5000億美元。而此時的美國債務擁有30萬億國家儲備卻只有5000億美元。可以說,出現債務危機是早晚的事。美債背後的危機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大規模發債的後遺症正在逐漸顯露出來。而美國的經濟也出現了許多危險。現在有許多專業人士猜測。
  • 美債突破24萬億!中國一月拋千億,美債最大「接盤俠」終現身
    尤其是對於持有大量美元儲備,和美債的國家來說。美國「印鈔」的舉動,可能會導致美元貶值,到時候也會使得自己的資產縮水。美國「雪上加霜」眾所周知,美國一直以來都是靠「借債度日」,靠對外發行債務的方式,來獲得大量的資金。然後將這些錢「投放」到美國市場,用於美國國內的經濟建設和發展。
  • 市場對地方債供給壓力過度反應
    前期股市反彈太快,雖然導致利率反彈也很快,但最終股市也出現快速下跌。所以暴漲的結果一定的暴跌。目前很多行業估值已經不便宜,市場對股市的「瘋牛」的預期也明顯下降,因此即使未來股市是「慢牛」,從力度上對債券的衝擊也會減弱。(2)尾盤地方專項債發行的消息是利空?不管發行節奏如何,今年發行的國債,地方債的總量都是已經明確的,所以總量上談不上利空和利多。
  • 新增5個 我國萬億元GDP城市大擴容
    來源:上海證券報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0年,雖然疫情一度影響了各城市的經濟發展,但是各地依然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預計中國萬億元GDP城市俱樂部將迎來最大擴容潮。近日,各地開始了一波地方經濟數據的大盤點。
  • 市場對地方債供給壓力過度反應——江海證券債市策略2020-7-29
    前期股市反彈太快,雖然導致利率反彈也很快,但最終股市也出現快速下跌。所以暴漲的結果一定的暴跌。目前很多行業估值已經不便宜,市場對股市的「瘋牛」的預期也明顯下降,因此即使未來股市是「慢牛」,從力度上對債券的衝擊也會減弱。(2)尾盤地方專項債發行的消息是利空?不管發行節奏如何,今年發行的國債,地方債的總量都是已經明確的,所以總量上談不上利空和利多。
  • 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 持倉規模降至2017年1月來新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持倉規模降至2017年1月來新低美國財政部當時時間12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日本所持美債規模降至1.2695萬億美元,中國持倉規模也降至1.054
  • 上半年券商債券承銷放榜:中信證券領跑政府債與地方債,綠色債國君...
    7月21日晚間,中證協發布2020年上半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業務專項統計,包括地方債、綠色債、創新創業債三大項,分列了各項數據指標。Wind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各類機構發行債券再創新高,達到25.80萬億,同比增長18%。
  • 年內公司債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 註冊生效累計達520隻
    來源:證券日報 年內公司債發行規模超3萬億元業內人士建議四方面入手提升交易所債券融資規模本報記者 吳曉璐「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整理,截至12月7日,今年以來,公司債發行3405隻,發行規模達3.21萬億元,同比增長37.64%。另外,自公開發行公司債實施註冊制以來,滬深交易所註冊生效的公司債達520隻。市場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增幅較高,主要受政策面和資金面雙重寬鬆影響所致。
  • 「國君固收」2020年城投債策略展望:絢爛回歸平淡,風光盡在險峰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19年擬安排地方專項債2.15萬億,較18年增加8000億,並將合理擴大使用範圍,同時發行一定數量地方置換債,減輕利息負擔;3月18日財政部發布《關於開展通過商業銀行櫃檯市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公開發行的一般債和專項債,可通過商業銀行櫃檯市場在本地區範圍內(計劃單列市政府債券在本省範圍內)發行,拓寬地方債發行渠道。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龍頭券商搶佔1/4市場份額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份額!海通、銀河大爆發,來看最新榜單「註冊制」三步走改革快速推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成為國家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內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合計已突破10萬億,遠超去年全年之和。
  • 記大連市中山區桃源街道長利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麗萍
    14年來,為了社區和諧、居民安康,她殫精竭慮、無私奉獻,一顆深情的心緊貼著居民脈搏。 她是黨在群眾中的代言人 「要想當好社區書記,首先得融入群眾,然後找出辦法,解決問題。 」與張麗萍面對面,她敏銳的反應、時尚的裝扮、挺拔的身姿,都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張麗萍以軍人的思維和視角,謀劃管理社區的方式方法。
  • 公募管理規模重返17萬億,債基三連降
    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 華泰證券資管李博良:短期內債牛有望延續 純債基金配置優勢凸顯
    對此,華泰證券旗下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泰紫金豐泰純債基金」基金經理李博良女士發表了觀點。  Q1:近期,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兩融不斷創新高、權益性基金銷售火爆,有投資者擔憂現在入市會不會風險過高,於是逐步增加債基的配置。作為純債基金的基金經理,您是如何看待純債基金配置的價值?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註冊制」三步走改革快速推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成為國家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內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合計已突破10萬億,遠超去年全年之和。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了易會滿關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署名文章,再次強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大意義。
  • 專項債用作資本金 比例遠低於25%紅線, 地方政府為何躊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採訪地方財政相關人士了解到,其原因在於:一方面監管部門對專項債作資本金的項目要求較高,一些地方符合條件的項目並不多;另一方面,專項債用於項目資本金的實操相對複雜,而今年申報專項債時間較短,部分地區放棄專項債作資本金的探索。
  • 平安基金髮新債基張恆一拖八 執掌3隻「熊基」漲幅不敵同類平均
    17萬億、18萬億三道大關,其中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已超過11萬億元。數據顯示,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非貨幣管理規模合計達4.36萬億元,前二十的基金公司規模合計達6.69萬億元,分別佔全行業的40%和60%左右。 傳統意義上基金行業的「年終規模戰」,如今已演變成局部戰爭:頭部公司相互緊盯,貼身肉搏;中型基金公司按部就班,細數一年來的收穫;而小基金公司則伺機而動,為來年打基礎。
  • 長利科技大廈項目總平面規劃方案調整批前公示
    目前項目25層大廈已經赫然矗立在八坦路立交西南方位上,此前有消息透露長利科技大廈內計劃入駐華美達酒店,目前已籤約。相隔不遠就是中建鉑公館。因為地處原來的長利玻璃廠,還將融入玻璃廠遺址以及鐵路、煙囪等歷史工業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