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系客家人!」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東莞提前試片被贊「驚豔」

2020-12-13 東莞日報i東莞

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將於本月19日上映,12月10日,影片出品方在東莞舉行專場放映活動。

導演韓榮聲、總製片人邵向東、出品人郭仕鵬、製片人陳佩楊、主演李佳倪與侯瑜暢、客家話語言顧問羅鑫等電影主創團隊,以及東莞市梅州商會、東莞市平遠商會、東莞市興寧商會、東莞市豐順商會的代表出席了提前觀影會。

95%以上臺詞採用了客家話

影片在廣東梅州拍攝,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的主要取景地是廣東省梅縣區松口鎮和梅江區,其中,梅縣區松口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之一,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

據影片出品人郭仕鵬介紹,劇組為了拍攝這些客家老建築,輾轉梅州地區一市兩區五縣去採風。拍攝了大量古建築的空鏡頭,如孫中山曾居住過的位於松口鎮的愛春樓。同時拍攝了大量名人故居,如位於蕉嶺縣文福鎮的「丘逢甲故居」、位於五華縣橫陂鎮老樓村的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居等。

影片編劇兼導演韓榮聲表示,目前市面上有粵語電影、潮汕題材電影,《圍屋喜事》的出現就是為了填補客家方言電影的空白。

「希望《圍屋喜事》能為保護客家傳統文化盡一份力,讓更多人去了解客家文化。」韓榮聲同時強調,雖然客家方言的電影比較小眾,但他還是覺得很有必要去拍這類型的電影,他也現場呼籲大家多支持這種相對小眾的影片。

堪稱優秀的方言喜劇作品

《圍屋喜事》採用最原汁原味的客家話,描述了不同世代的客家人面對祖屋拆遷的不同心態。影片編排巧妙,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生動有趣,風格詼諧而不失思辨性,堪稱優秀的方言喜劇作品。

「非常驚喜!」「找回童年記憶」「不是客家人也覺得影片很好看!」試映當天,不少觀眾紛紛表達了對這部影片的喜愛,認為影片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還巧妙地把客家傳統文化融入到故事之中,片中展現了大量極具客家特色的文藝、美食、建築元素等,哪怕不是客家方言區的觀眾也能看懂。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還有大量用客家傳統山歌改編成的民謠等現代流行音樂,如《梅州是個好地方》《千金唔當祖公屋》《客家醃面》等,同樣讓觀眾感到驚豔,收穫不俗好評。「音樂超好聽」「客家山歌這樣改編令人耳目一新」「沒想到客家山歌還可以這樣改編」。

在東莞生活多年的80後多多是一名地道客家人,多多表示,剛聽說這部影片是用客家話方言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好奇,「看完影片感到意外的驚喜!」多多還說,在片中看到了熟悉的老屋,仿佛把自己帶回童年時代,那些已經很少年輕人會說的客家俗話和「老話」,聽起來也非常親切。

劇情簡介

影片聚焦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主要講述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馬伯夫婦卻堅持住在老屋裡面。地產商看中了老屋,欲徵收改造成集民俗和餐飲一體的商業空間。馬伯不願意把祖上傳下的基業交給別人,地產商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馬伯卻不為所動。女兒馬文文被爸爸堅守傳統文化的毅力感動,遂以客家文化為內容策劃紀錄片,並為老屋申請文化遺產保護,父女倆最終保全了老屋。

文/記者 廖杏子

圖/記者 趙浛銳 片方供圖 視頻/記者 趙浛銳

相關焦點

  • 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將於明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本報記者 賴運香  17日晚,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市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首映禮。  資料顯示,客家話為十大漢語方言之一,被譽為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如今,客家話正以逐年遞增的速度在式微,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引發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擔憂。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
  • 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方言 電影《圍屋喜事》助力客家文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作為2020年度廣東優秀電影作品,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人主演的客家方言喜劇影片《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 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登陸全國電影院線
    客家話有悠久的歷史,它不但完整保留了現在普通話不具備的聲調——入聲,而且其他聲調裡面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近年來,客家話日益沒落,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有感於此,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在韓榮聲導演的帶領下,攜手創作了一部講客家話的電影——《圍屋喜事》。
  • 客家話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12月9日消息(記者 曾萍)8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的「2020廣東優秀電影《圍屋喜事》觀影推介會」在廣州塔金逸影城舉行。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
  • 《圍屋喜事》19日上映 這部方言電影將讓更多人領略到客家文化
    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主演的的客家話喜劇片《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上映,主創者希望通過這部方言電影,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內涵。
  • 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19日上映,呈現原汁原味「客家味」
    粵產電影《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公映,12月8日,影片出品方在廣州舉行提前試映會。《圍屋喜事》在廣東梅州拍攝,95%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客家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不但完整保留了今天的普通話所不具備的聲調——入聲,同時也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發音。但近年來,年輕人對客家話日漸陌生,原汁原味的「阿姆話」越來越少人會講。有感於此,導演韓榮聲及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攜手創作了這部《圍屋喜事》。
  • 客家話喜劇電影《圍屋喜事》試映獲贊 12月19日全國上映
    2019年12 ,喜劇院線電影《圍屋喜事》在梅州開機。影 主要取景地是梅縣區松 鎮和梅江區。並於2020年1 底殺 。近 ,影 順利通過了電影局的審查。 《圍屋喜事》全 95%以上的臺詞採 的是客家話。除了故事性和趣味 性,影 巧妙地把客家傳統 化融 到故事之中。
  • 電影《圍屋喜事》19日全國上映
    本報訊 (記者林德培)12月19日,電影《圍屋喜事》將登陸全國院線。影片講述了堅守客家傳統文化的馬伯,與欲將馬家老屋徵收改造的地產商鬥智鬥勇,最終成功保護圍屋的故事。 《圍屋喜事》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客家話。故事主要講述在城市日益擴張、房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絕大部分老住戶住進了商品房,馬伯夫婦卻堅持住在老屋裡。
  • 客家話喜劇電影《圍屋喜事》12月19日上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由廣東省電影局主辦的「2020廣東優秀電影觀影推介會之《圍屋喜事》電影專場」活動12月8日在廣州舉行。這部客家題材電影由韓榮聲執導,韓榮聲表示,目前市面上有粵語電影、潮汕題材電影,《圍屋喜事》的出現就是為了填補客家電影的空白,這部電影幾乎都用客家話演繹,演員也都是客家人,導演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將客家文化展現給觀眾。
  • 客家人從何處來?從客家民系看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能扛!
    作者:金凌冰 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總經理編者按:客家(英文:Hakka),是南方漢族的一支,是中國漢族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民系歷史悠久,人口數量龐大,分布面廣,除了中國外,還分布在亞洲、美洲、歐洲、澳洲。客家人具備強烈的民系意識和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
  • 龍南客家圍屋將登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風雨燕翼圍 賴國柱/攝龍南客家人家 蔣清剛/攝據了解,龍南是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地之一,是客家文化積澱最深厚,客家文化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龍南境內至今仍保存有客家圍屋376座,被譽為「中國圍屋之鄉,世界圍屋之都」。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卻語言不變人才輩出,其向心力為何這麼強?
    我們知道的就有葉劍英、慈善家邵逸夫、新加坡的李光耀家族、泰國的他信家族、張國榮等知名人物,個人覺得客家這支民系是很優秀的。客家民居建築有客家土樓,客家圍屋,客家排屋三大樣式,現存數量是客家圍屋佔大多數。一般贛南閩西土樓較多(雖然贛南還是客家圍屋現存最多),粵東珠三角粵西一般是圍屋少部分排屋。
  • 賀直播帶你到蓮塘江氏圍屋感受建築之美
    近年來,有一種特色建築越來越頻繁出現在電影、電視作品中。沒錯,說的就是圍屋!不管是今年在全球上映的《花木蘭》,還是引起熱議的《大魚海棠》,或是在賀州市取景拍攝的豆瓣評分為8.1分的《圍屋裡的女人》,都是以圍屋為主要元素點亮螢屏。
  • 油畫藝術家走進深圳龍崗百年客家圍屋
    百年客家圍屋與繪畫藝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12月10日至11日,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在龍崗大田世居和茂盛世居開展油畫現場創作活動,搭建藝術交流橋梁,促進各地畫家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據悉,這是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平行活動之一。
  • 百年客家圍屋遇上繪畫藝術 油畫藝術家走進深圳大田世居
    百年客家圍屋與繪畫藝術相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在第二屆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期間,大芬美術館組織國內知名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畫家代表一行30人在深圳龍崗大田世居和茂盛世居開展油畫現場創作活動,搭建藝術交流橋梁,促進各地畫家思想碰撞和創作交流。
  • 江西龍南客家圍屋將亮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圖)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張翠萍報導:1月13日,記者從龍南縣文廣新旅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以江西省龍南縣客家圍屋為創作母題的「圍屋之變——關於中國傳統移民建築的對話」當代藝術展,將於5月23日至11月29日在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展出。
  • 龔鵬程|客家人已逐步去客家化
    四、王東《客家學導論》則依據南北方言分離狀況,及客家語最早只能見於明代嘉靖年間編修的方志等情況,認是客家方言產生於明代中葉。也因為如此,所以客家民系也形成於元初至明代中後期(1998)。這樣的講法,顯然與前述「客語乃中原古音(至遲亦為古宋語)」不同。這表明了客語的性質和形成之年代,其實仍多爭議,尚難遽爾論定。
  • 客家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粄(ban)
    甜粄、艾粄是客家人的最愛。印粄,滿滿的芝麻香。 客家的粄很難被定義。從外形看,有的像潮汕的粿,有的像廣府的糕,有的又像北方的餃子和包子,但又不盡相同。 ▲客家文化學者王增能曾反證道:「抽絲的米製品如米粉幹不能叫粄。
  • 又一部在賀州取景的電影上映!
    全程在賀州取景的客家文化電影《月光戀》8月25日,在騰訊視頻獨播。你看了嗎?· 看點電影《月光戀》取景於廣西賀州,講述了阿姚和阿坤的情感糾葛,交替展現海峽兩岸兩代客家人不同的命運,其中浸透了老一輩客家人的相思與懷舊,洋溢著新一代客家人的樂觀與時尚的故事。
  • 從龍南客家圍屋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同時邀請十餘位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圍繞龍南客家圍屋以及由此形成的聚居生活方式這一創作母題,通過對歷史遺存中的客家圍屋建築營造、社區介入、空間重組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深入發掘,呼應本屆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