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喜劇電影《圍屋喜事》將於本月19日上映,12月10日,影片出品方在東莞舉行專場放映活動。
導演韓榮聲、總製片人邵向東、出品人郭仕鵬、製片人陳佩楊、主演李佳倪與侯瑜暢、客家話語言顧問羅鑫等電影主創團隊,以及東莞市梅州商會、東莞市平遠商會、東莞市興寧商會、東莞市豐順商會的代表出席了提前觀影會。
95%以上臺詞採用了客家話
影片在廣東梅州拍攝,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的主要取景地是廣東省梅縣區松口鎮和梅江區,其中,梅縣區松口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之一,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
據影片出品人郭仕鵬介紹,劇組為了拍攝這些客家老建築,輾轉梅州地區一市兩區五縣去採風。拍攝了大量古建築的空鏡頭,如孫中山曾居住過的位於松口鎮的愛春樓。同時拍攝了大量名人故居,如位於蕉嶺縣文福鎮的「丘逢甲故居」、位於五華縣橫陂鎮老樓村的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居等。
影片編劇兼導演韓榮聲表示,目前市面上有粵語電影、潮汕題材電影,《圍屋喜事》的出現就是為了填補客家方言電影的空白。
「希望《圍屋喜事》能為保護客家傳統文化盡一份力,讓更多人去了解客家文化。」韓榮聲同時強調,雖然客家方言的電影比較小眾,但他還是覺得很有必要去拍這類型的電影,他也現場呼籲大家多支持這種相對小眾的影片。
堪稱優秀的方言喜劇作品
《圍屋喜事》採用最原汁原味的客家話,描述了不同世代的客家人面對祖屋拆遷的不同心態。影片編排巧妙,情節跌宕起伏,人物生動有趣,風格詼諧而不失思辨性,堪稱優秀的方言喜劇作品。
「非常驚喜!」「找回童年記憶」「不是客家人也覺得影片很好看!」試映當天,不少觀眾紛紛表達了對這部影片的喜愛,認為影片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還巧妙地把客家傳統文化融入到故事之中,片中展現了大量極具客家特色的文藝、美食、建築元素等,哪怕不是客家方言區的觀眾也能看懂。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還有大量用客家傳統山歌改編成的民謠等現代流行音樂,如《梅州是個好地方》《千金唔當祖公屋》《客家醃面》等,同樣讓觀眾感到驚豔,收穫不俗好評。「音樂超好聽」「客家山歌這樣改編令人耳目一新」「沒想到客家山歌還可以這樣改編」。
在東莞生活多年的80後多多是一名地道客家人,多多表示,剛聽說這部影片是用客家話方言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好奇,「看完影片感到意外的驚喜!」多多還說,在片中看到了熟悉的老屋,仿佛把自己帶回童年時代,那些已經很少年輕人會說的客家俗話和「老話」,聽起來也非常親切。
劇情簡介
影片聚焦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主要講述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馬伯夫婦卻堅持住在老屋裡面。地產商看中了老屋,欲徵收改造成集民俗和餐飲一體的商業空間。馬伯不願意把祖上傳下的基業交給別人,地產商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馬伯卻不為所動。女兒馬文文被爸爸堅守傳統文化的毅力感動,遂以客家文化為內容策劃紀錄片,並為老屋申請文化遺產保護,父女倆最終保全了老屋。
文/記者 廖杏子
圖/記者 趙浛銳 片方供圖 視頻/記者 趙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