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是一本活生生的自傳。歲月在我們身上留下無情的痕跡,同樣,在我們的心理的那些印記你真的注意到了嗎?
的確,經年累月的焦慮會使肌肉組織產生永久的變化,而生命早期因重大事件而來的怯懦、退縮、昂然或苟且等性格,都會深植在我們的神經中樞裡。
在身體心靈的循環中,心理之於生理,就如同幻想之於事實、現在之於過去,都是無法一刀兩斷的關聯。心理上的傷痛會感染肉體,而心理經驗在身體上留下的印記,也使得擺脫過去的影響變得不那麼容易。
在親密關係中,有的人一旦對伴侶生悶氣,就會頭痛發作;有的人感到被伴侶忽略就會胃疼。人的所有情緒其實都儲存在了身體裡,身體被強迫隱藏了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本來應該流動的生命能量被卡住了。
但如果多加留意,我們就不難發現,在一個家庭中承擔責任最多的人,會有厚實多肉的肩膀。那些臉部線條堅硬的人,可能不想被人識破他們常常有的細微的情緒。還有人習慣低頭走路,步子輕盈又碎小,或許是害怕打擾到別人而受到責難。通過一個人的身體動作,既能看到他的內在心理狀態,也能了解他和他人的關係模式。
有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女性,她說每次和丈夫吵架後,即便是因為丈夫的原因發生了一些讓她很生氣的事情,她都會自動的示好求和,而在求和的同時她感到呼吸困難,不得不控制自己不斷地做深呼吸。原來,在她很小的時候,一旦惹媽媽不高興了,都會被媽媽扔到路上,她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只能一邊哭一邊死死的抓住媽媽的衣角不放,每次都哭得幾乎無法呼吸了。於是,再跟丈夫的關係中,一旦遇到衝突,她就會回到那個哭泣惶恐的小女孩,帶著可能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每一個創傷經歷,都激起了身體的感知。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許事情記得不太清楚,當時的情緒也很難觸及,但是印刻在身體上的動作和知覺,還是這麼清晰,不曾被遺忘。身體自有它修復的需要,而我們又有什麼樣的機會給予身體修復呢?
每個人都在過往裡有這樣那樣未完成的情結。記憶或許會模糊,但身體會為我們一一銘記,只為了有朝一日,被看見,被修復。
就像是我們常常會在聽到某些音樂片段時覺得熟悉而放鬆,或者是被勾起了過往的情緒,雖然難以描述言明,但隨著音符的流動,仿佛自身也跟隨其中有了新的體驗。語言的傳達常常會讓人覺得語焉不詳或是詞不達意,而音樂作為一種「非語言的工具」則會讓我們更深更直接的直達內心,帶領我們產生新的覺察。
人們似乎更願意做一些現成的買賣。比如,如果害怕因為「不夠好」被拋棄,那就花錢美容減肥來壓抑恐懼。如果頭痛、胸脹、胃痙攣,那就好好養生,吃喝得再講究一些以對抗那些反應。
人們似乎懶得理睬過去那個悲傷的小孩,即便身體以各種信號提醒他們:停下來,看一看我,我們可能依然漠然的對之,而忙碌的埋頭向前。這讓我想起,一個小女孩兒對媽媽說:媽媽,我好冷哦!媽媽頭也不抬的甩過去一件衣服。其實,小女孩兒想要的是媽媽的擁抱,而並非一件衣服。
而成年人何嘗不是如此對待自己。身體需要的是被正視、被尊重、被傾聽、被修復、被釋放。
身體是我們的房子,我們的靈魂住在裡面。如果你想要獲得他愛,你先要自愛;如果你想要與他人親密,你先要學會與自己親密;如果你想要被尊重,你要先學會尊重自己;如果你想要生活更滿意,你要先學會整理自己。
很多人被困在要的僵局裡,要愛、要尊重、要親密、要幸福、要成功。你的僵局是什麼?
是時候打開你的身體,將那些渴望修復的吶喊變成吸引人的音律,讓人覺察、欣賞、震撼、珍惜。那些聲音並不會傷害你,反而會因為你的聽到、看到、接觸,使你的內在更加豐滿有力量!
在家給父母一個擁抱,給子女一個擁抱,擁抱勝過千言萬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