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大腦這個小夥伴好逸惡勞,我用微習慣悄悄收服了它

2020-12-21 陳言是也

文|陳言

圖|網絡

每天早上5:30,當我的鬧鐘響起的時候,我的大腦就會同時出現一個聲音,我不想起,我不想起,我不想起。

很多次我都被他打敗,把鬧鐘關掉,繼續蒙頭大睡。

可是現在,我已經不會為他所動搖了。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叫《微習慣》,號稱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作者是美國的史蒂芬.蓋茨。

作者介紹自己曾經是一個天生的懶蟲,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

正是因為太懶了,於是他想到從微習慣開始,沒想到卻擁有了巨大的改變。

他從1天做1個伏地挺身,1天讀1頁書,1天寫50個字開始+最終成了一個運動愛好者,並且開始了閱讀和寫作,寫出了《微習慣》這本書。

01 我們往往還沒有開始就放棄了,而微習慣幫你輕鬆開始。

在文中,作者總結,微習慣就是你強迫自己每天做到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

剛開始作者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做1個伏地挺身,看1頁書,寫50個字。

他發現因為目標實在是太簡單了,所以完成起來壓根就沒有難度,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目標,並且還每天有可能超額完成任務。

大腦天生不喜歡改變,就喜歡好逸惡勞,所以想要促使他發生改變,一定要從微小的地方開始,小道不容易讓他察覺。

事實上我們做一件事情容易出現阻力的兩個時間節點,第1個是行動前的阻力,第2個是繼續行動時面對的阻力。

而所謂萬事開頭難,行動前的阻力是最大的,當你邁開了第一步的時候,你無疑會為克服了這個阻力,克服了當時的恐懼而變得興奮,並且繼續行動下去。

所以說只要開始了,那麼最難的那一點已經跨過去了,接下來只需要繼續堅持就可以了。

02 對於我們的行動,大腦到底是怎麼支配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腦工作的基本原理。

大腦裡有一個愚蠢的部分,他的名字叫基底神經節,他是大腦裡比較頑固的部分,它會識別並重複模式,直到接收到不同的新指令。

大腦還有另外一個聰明的區域叫前額皮層,他是個可以理解長遠利益和結果的管理者,並且他擁有抑制基底神經節的能力。

所以人類大體來說是聰明的,是因為有前額皮層抑制了我們的基底神經節,讓愚蠢的那部分沒有支配我們的所有行動。

除了愚蠢和聰明的區別,他們還有沒有什麼區別呢?

前額皮層因為功能太過強大,所以會消耗很多精力,他會很容易感到疲勞,這也就是我們腦力勞動者更容易疲勞的原因,因為他一天當中需要做太多的決定。

而基底神經節恰好相反,他指揮高效率的重複模式,從而節省精力,但是他分辨不出好壞,也就是說你養成一個好習慣和養成一個壞習慣,他都同樣照單全收,孜孜不倦的持續下去。

所以想要改變我們的慣常行為,建立一個新的習慣,那麼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們的基底神經節和前額皮層。

既然前額皮層是做決定的,我們需要讓前額皮層去決定一些積極的東西,比如說建立早起的目標,閱讀一本書,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

然後通過前額皮層來指令基底神經節不斷地高效率地重複,從而逐漸養成一個新的習慣。

讓大腦的其他部分也就是基底神經節,喜歡上前額皮層想要的東西,是建立新習慣的唯一方式。

所以現在你明白了嗎?為什麼大腦好逸惡勞而不喜歡改變呢?是因為做決定實在是需要消耗太多的精力,為了節約精力,於是大腦選擇守舊。

03 怎樣開啟微習慣,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

首先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微習慣和計劃。對於一個已經習慣了熬夜的人來說,早起確實太過於痛苦,不如選擇從稍微早睡一點開始進入微習慣。

並且制定了微習慣後一定要給自己制定計劃,很多時候我們建立了一個目標,但是因為沒有計劃,實施起來就會變得不明確。

也許有一天超額完成了任務,但是某一天因為實在太累了,就不會去督促自己完成哪怕只是一個伏地挺身的目標。

這樣的微習慣也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其次不要怕微習慣太小,關鍵是要能夠執行下去。

就好比只是想要實現寫作這個目標,我們不妨從一開始制定一天寫50個字這樣的微目標。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50個字太少了吧,這樣寫多少年才能實現成為一個作家的夢想。

其實50個字不少,如果能夠堅持下來,一個月兩個月後你會發現,當你已經習慣了每天寫50個字這個行為的時候,你肯定不止寫50個字,你的大腦裡蹦出來的思維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督促你不斷地寫下去,從50個字到500個字甚至5000個字。

而微習慣的這個目標的設定,無非是讓你能夠持續下去而已。

最後記得不斷地鼓勵自己,當你每天完成了一個微小的習慣,記得一定要鼓勵自己,表揚自己,哪怕僅僅只是完成了看三頁書這樣微小的目標。

因為大腦其實也像是一個調皮的孩子,他會記住那種美好的感覺,當這種美好的感覺持續不斷地積累,它就會持續不斷地繼續行動下去。

04 怎麼看一個習慣是否養成了呢?

代表行為已經成為習慣的信號,有以下幾點。

一是沒有了牴觸情緒。就像我之前決定早起讀書,大腦會不斷地告訴自己不要起,不要起,不想起,但是現在我已經沒有了這種情緒,鬧鐘一響我就會自動醒來,拿起書看。

其次是是身份,也就是說你認同了這個行為,對我而言,比方說我經常早起看書,那麼我就會信心十足地說我經常看書,我認同我的這個行為,不需要猶豫。

三是行動時無需考慮,這一點就更簡單了,你只需要到點去做這個事情就行了,而不需要在行動之前還要考慮一下,我是不是要去做,我有沒有必要做,我為什麼要做?

最後是它變得很無聊了。其實一個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人多興奮,讓人興奮的是它所帶來的好處,並且因為這個行動所帶來的積極的影響,但事實上這個習慣本身會變得無聊。

當我看了《微習慣》這本書之後,我也制定了一些微目標,比方說每天早起讀5頁書,比方說每天睡覺前冥想5分鐘,比方說每天中午起來寫一段文字。

這些微目標我都實現了,這些微習慣我也都養成了,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我每天早上起來看書一個小時,我每天睡覺前冥想應該會超過5分鐘,我每天中午用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寫一篇文章,如果不寫文章,我仍然會用來看書。

這就是微習慣帶給我的巨大變化,我現在每天都充滿了活力,元氣滿滿,因為我的這些習慣,都將指引我走向一個積極的,正向的,美好的將來,這一點我毫不懷疑。

感謝您的閱讀!

每天進步一點點。我是@陳言是也,看清目標選擇走持續精進的道路,希望成長路上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微習慣帶給我的影響
    但是我依然很開心,因為我遠遠的超過了我的目標,5個單詞,我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我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去背100個單詞的話,我恐怕就根本不會去做了。微習慣就是要幫助我踏出第一步,這很重要。但是我感覺最大的收穫就是利用微習慣去養成了我對閱讀的喜愛,真的可以用喜愛來說了。
  • 8步驟,養成簡單的微習慣
    因為微習慣太小能輕易就能實現目標,大腦不會產生牴觸或消極情緒,我們會完成「額外環節」或逐步提升習慣,還會接連不斷地收穫成功。例如作者目標目標做1個伏地挺身,由於做1個伏地挺身太簡單,大腦覺得這件事太簡單了,身體會說既然開始了,那多做幾個吧,做完伏地挺身後,又想其他的運動,這樣1個伏地挺身開始,就堅持鍛鍊了30分鐘。
  • 《微習慣》原來才是培養習慣的正確方式
    那麼,微習慣到底是什麼樣的習慣養成策略,為何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習慣卻能夠帶來質的飛躍?微習慣的力量正如涓涓細流,終有一日能夠匯聚成海,蔚為壯觀。什麼是微習慣?用史蒂芬的話來說,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基本上就是它經過大幅縮減的版本。
  • 讀書筆記第89天:《微習慣》邁出舒適區的一小步
    (P62-P75) 【引言】前幾章介紹了什麼是微習慣以及動力和意志力對於養成習慣的不同作用,還分析了大腦的兩個重要元件。同時,我們也進一步了解了消除意志力的五大危險。今天將繼續學習微習慣為什麼會比傳統方法更加有效地提升習慣養成和個人成長效果。
  • 《微習慣——瘦身篇》:每天1分鐘,瘦身就這麼簡單
    難道我要向自己的身材屈服嗎?難道我就此認命了嗎?不!《微習慣——瘦身篇》告訴我,我一定會成功的。這麼多年沒有放棄,我終於等來了那本可以將我帶離肥胖地獄的書。《瘦身篇》裡有不用挨餓,沒有痛苦的瘦身方法,讓我們的瘦身過程就像呼吸一樣自然。這種無痛苦瘦身的精髓就是,不控制自己不做錯的,而鼓勵自己多做對的。
  • 微習慣培養法則,拆解乾貨,助你更好自我成長
    但它只會機械執行,不會思考,比如你抽菸時,它不會考慮到你會得肺癌的可能性,你鍛鍊時,它不會幻想性感的腹肌,對你的行為加以過多幹預。大腦中還有個區域叫做:前額皮層。它可以理解成聰明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它能擁有抑制基底神經節的能力,並負責處理短期思維和決策。
  • 我的微習慣日記之上周復盤
    這是我的第0001篇文章(從2020年12月21日開始記錄,目標1000篇)2020年第51周微習慣復盤1000天早起&專注學習時長這種感受,讓我有挫敗感,情緒也很低落。糟糕的情緒一直困擾到第二天。所以,情緒的調整,對我的效率影響很大。後來,經過和娃爸溝通,情緒有所緩解,周三晚上和娃爸深入溝通了孩子的學習及教育方向,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 《微習慣》:一小步+想做的事=較高的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
    這是《微習慣》作者在第四章開頭引用的一句話。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乃至現在都可以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做一件事容易,堅持做一件事卻很難。」的確,「堅持」這二字看似簡單,但是能夠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縱觀由古至今獲得成就的名人事例來看,他們能夠獲得成功、能夠被後人所念及的成就並不是偶然。
  • 微習慣:每天只做一個伏地挺身,他竟擁有八塊腹肌?
    《微習慣》有一個副標題,叫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每當我們看到別人有一個好身材,每當我們看到別人寫了一手好字,每當看到別人寫了一篇好文章,我們都很清楚,它的背後一定有某一個好習慣支撐著。01一個誤區:21天養成習慣我只要能夠拼命的堅持21天,那麼它就能成為我的習慣。
  • 20個「微習慣」:留在舒適區,也能讓生活煥然一新
    我已經厭倦了一些專家建議的不切實際的「習慣清單」,有人建議說早上5點起床或者每天跑10公裡,並稱之為「微習慣」,確定這不是搞笑麼?我要說的微習慣可不是這種。我接下來要介紹的每個「微習慣」都每天最多花一分鐘即可。它們都不會徹底改變你的生活,但可以幫助你把每天生活得更好一點。我借鑑了BJ Fogg在《小習慣》和日本的Kaizen概念中的研究。
  • 一目了然,有用又有趣的微習慣
    這個運動量算是提了上來。這說明微習慣是有用的,它通過微目標的方式,打破了開頭難的困擾,讓人採取了行動,然後在慣性作用下繼續行動下去,從而達到更大的目標。這個過程中,我也收穫了快樂,整個過程人也變得神清氣爽,這說明這種方式也是可以十分有趣得,有期待感的。
  • 這些餐桌上的微習慣,決定了你到底是胖子還是瘦子!
    這種反人類的行徑只有「非人類」可以做到(聲明一下,我所指的「非人類」是指「超人類」——超越常人的自律與非凡毅力,擺脫常人的貪吃貪睡貪玩,總之就是電視上看到的極其自律,嚴格把控自己的人啦)。大家都是凡人,我們得用凡人的辦法來解決凡人的問題。
  • 對於你新年的瘦身計劃,我只有一句話要說
    作者把這個策略叫做「微習慣」(Mini Habits)。微習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上面樂天提到的:把目標縮小,縮小,再縮小然後再縮小,縮小,縮小最後再縮小小到你覺得可笑,簡單到你無法拒絕,那麼就對了。既然你覺得這個目標小得可笑,那麼保證每天完成也就不是什麼問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