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癌細胞侵蝕了多個器官,他捐出身上唯一健康的眼角膜

2020-12-16 騰訊網

清明節前夕,德州市捐獻遺體(角膜)的名單上又增加了一個名字——範振旗,成為我市第33位實現角膜捐獻的志願者。

3月29日18:45,52歲的範振旗在樂陵市人民醫院辭世,山東省紅十字眼庫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取下兩枚珍貴的眼角膜,幫助他完成生前願望。

範振旗是樂陵市鄭店鎮張北臺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了解他的人對於他做出角膜捐獻這個決定並不驚訝,他善良、豁達、樂觀、開朗,理念超前。回顧他的一生,他的家人總結為「重情義、強毅力、懂感恩」。

他是一個重情義的人

女兒楊闊宇說,一生坎坷命運多舛的範振旗,是自己和弟弟永遠的思念。「父親喜歡讀書學習,但因為家中貧窮,不得不在高中時期放棄了學業。」懷著對知識的渴望與求知的執著,範振旗始終沒有放棄學習,愛讀書的習慣也影響了子女和身邊的人。「儘管父親並不富裕,但他還是盡其所能幫助村裡喜歡學習的孩子們。在父親的幫助下,有個孩子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楊闊宇也在父親的指引和影響下,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研究生的人。

「2003年,母親被確診為胃癌。」楊闊宇回憶道,「醫生的診斷讓整個家庭罩上一層陰影,一向疼愛母親的父親始終陪在她的身邊,一起看病,一起抗癌。17年來,媽媽每次去醫院,父親都陪在她的身邊。」

2018年4月,範振旗被確診為腎癌,短短半年的時間,癌細胞多發轉移,遍布於顱骨、肺、皮膚、淋巴。即便如此,他仍然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人生,每天堅持練習書法,堅持陪妻子看病。「病魔將父親折磨得苦不堪言。2019年末,就連走路都感覺疼痛的他,還陪著母親去濟南看病,他用愛的行動讓母親更珍惜生命。」

「生活,總是比想像的還要慘。」楊闊宇說,但父親樂天達觀的生活態度讓自己佩服,「所有的親朋好友也非常敬佩父親的意志力。」得知範振旗去世的消息,很多村裡人都痛惜不已,身旁許多親朋也為此傷心不已。

他是一個重孝道的人

作為一個普通農民,範振旗的性格出乎意料的好。對待前輩舉止有禮,對待後輩照顧有加。所有親朋好友對他的評價都是一致的好。可以說,範振旗的一生,是溫文爾雅的一生,是活成了一首詩的一生。甚至很多人把範振旗的性格、經歷,當成自己人生的理想狀態。

在與病魔鬥爭的日子裡,範振旗依靠強大的自制力與病魔做鬥爭、打遊擊。他用自己被癌細胞侵蝕的病體和強大的毅力,隻身撐起了妻子的生命和子女的未來。即便遭受生活的百般折磨,他始終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人生,每天鍛鍊身體、窮遊祖國河山、堅持練習書法。他強大的意志力和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他,病妻對活著有了更堅定的信心,女兒對苦難的命運有了更豁達的態度,幼子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對楊闊宇而言,父親是貧窮的。「他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分錢,也沒有一套房,但他用行動,留給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和幸福回憶。」範振旗自幼喪父,他88歲的老母仍健在,範振旗深知母親獨自養育兒女的辛苦,患病前一直帶著老母親在身邊照料。逝後,他將自己唯一的遺產——5萬元全部留給老人養老,以彌補無法繼續盡孝的虧欠。

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患病後,範振旗與家人商議,希望自己離世後能夠將遺體捐獻,他的想法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籤署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表。他對子女說:「我們的家庭是不幸的,姐姐未成家、弟弟未成年的情況下,我與妻子雙雙患癌;然而,我們的家庭又是幸運的,我們得到了親朋無微不至的關照,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幫助。我能回報社會的只有自己的遺體和器官了。」然而,由於癌細胞的肆意侵蝕,範振旗的器官不能再為人所用,他的家人決定捐獻可用的眼角膜。

範振旗雖然走了,但他把愛和光明留在了人世間,他的眼睛會繼續遊覽祖國河山、感知人情冷暖。

據了解,角膜移植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器官(組織)移植,因為角膜具有無血管和淋巴管的特性,移植後不會出現排異反映,角膜被稱為人體中的「免疫赦免區」。絕大多數人離世只要願意捐獻眼角膜,大部分角膜都是可以使用的。

範振旗的子女說:「於我們而言,父親生前英雄,逝後是榜樣,我們會傳承父親遺志,籤署遺體捐獻協議,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遺體捐獻,讓生命留下最後饋贈。」範振旗雖然已離開,但是他又一直都在。留給眾人的是他的善良、義舉和大愛。

今年,市政府將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紀念館建設列入2020年中心城區城建計劃。截至目前,德州市遺體器官(角膜)志願者登記273 人,共有57位志願者身故後獻出了生命的禮物,惠及患者百餘人,其高尚的人道善舉值得世人銘記。

清明將至

向所有捐獻者致敬!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父親推開門,瞬間忍不住了,裡面全是女兒器官的受捐者……
    6歲女孩捐獻器官救5人,父母聽說受捐者生活正常,忍不住淚流滿面。
  • 淚目!6歲小女孩穿公主裙離世,捐獻眼角膜大腦
    想看北極熊,想當老師當警察;穿著最喜歡的公主裙,最喜歡的火火兔一直唱著歌……她已經不能說話了,睜著大眼睛點頭同意;她把眼角膜、大腦都捐了出去……16日下午,浙江省眼科醫院完成了一臺和菲菲有關的手術,一個半小時的眼角膜移植手術很成功,而他(她)也是菲菲眼角膜的第一位受益者。  當他(她)知道捐獻眼角膜的小朋友有一個願望,去動物園、去看北極熊的時候,他(她)鄭重承諾了一聲:「一定會完成小朋友的願望。」
  • 重慶首例外籍器官捐獻者:部分身體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
    原標題:重慶首例外籍器官捐獻者:部分身體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 菲利普·安德魯·漢考克先生身體的一些部分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一名成都醫生得到了他的肝臟,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移植了他的左腎,位於重慶的鄉村醫生獲得了右腎。一個曾以開卡車為生的年輕人換上了他的一隻眼角膜,另一隻則給了雙目幾近失明的農婦。
  • 父親推開門瞬間淚奔,裡面全是女兒器官的受捐者:她的身後,還有137萬人
    他們同意捐獻女兒的器官:一個肝臟、兩個腎臟、兩隻眼角膜。後來,他們接到了感激的邀請。當推開房門時,他們的情緒瞬間失控,裡面全是受捐人員的圖片和感謝。女兒的器官成功救治了5人,聽說這些原本備受折磨的患者,因為器官移植正常生活後,兩人忍不住淚流滿面。「等於又多了好幾個丹丹。只要他們好好活著,比什麼都強。」
  • 重慶首例外籍器官捐獻者:部分身體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
    冰點特稿第1206期  一個和五個  菲利普·安德魯·漢考克先生身體的一些部分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一名成都醫生得到了他的肝臟,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移植了他的左腎,位於重慶的鄉村醫生獲得了右腎。一個曾以開卡車為生的年輕人換上了他的一隻眼角膜,另一隻則給了雙目幾近失明的農婦。
  • 「世界的眼睛」斯裡蘭卡 西安獲贈390片眼角膜
    據英國BBC報導,曾經斯裡蘭卡的眼角膜捐獻情況並不樂觀,有一段時間其唯一的來源是死刑犯。1958年,哈德遜·席爾瓦還是一個貧窮的醫學院學生,親眼目睹很多眼疾病人因缺少眼角膜而導致失明,他很是痛心,於是進行了第一次對於角膜捐贈的呼籲。他與自己的妻子和母親一起,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人死眼猶生》,力勸斯裡蘭卡國民「為死去的眼睛賦予生命」。
  • 重慶首例外籍器官捐獻者:部分身體活在5個中國人身上_新聞中心...
    醫護人員端著盆出門,拐進另外三間手術室,兩個尿毒症患者和一位肝硬化晚期病人正等待著尚有溫度的器官進入體內,賭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一兩天之後,兩隻眼角膜也再次看到這個世界。5個器官的新主人互不相識,當時誰也不知道,改變他們健康和命運的「好心人」,是一位27歲的澳大利亞人。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連結  資料照片:2004年2月21日,湖北巴東縣中醫院46歲的護士王飛越因肺癌去世,生前,她通過本報表達了希望捐贈眼角膜的願望。在本報記者的見證下,她實現了自己的遺願,成功捐出了角膜;她走了,目光依然明亮。
  • 外賣騎手身亡,無家人,20多個親戚把他器官捐獻,引爭議!
    他比較可憐,無兒無女,無妻子,無父母,等於說他家裡就他一個人。老家親戚經過商量以後,決定把陸繼春能用的心臟,眼角膜,肝,腎等一些器官全部捐獻出去。                                                                      8月7日,早上8:56分,陸繼春正式宣布死亡,幾名醫生鞠躬默哀後,開始摘除器官,隨後他的器官救治了4名重病患者。
  • 淚目!就在昨晚,濰坊8歲男孩捐出眼角膜,謝謝你留給世界的禮物
    10月4日晚,8歲的秦致遠永遠閉上了眼睛,眼角膜是他留給世界的禮物。秦洪坤在醫院重症監護室外陪兒子過中秋。110月1日,中秋。天空遲疑著,突然落下豆大的雨點,旋即又住了。他們聯繫了濰坊市紅十字會,希望孩子走後能捐出他的器官。經過專業評估,小致遠可以捐獻眼角膜。秦洪坤說,為給孩子治病,他四處籌錢,高昂的治療費像大山一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很多好心人向他們一家伸出援手,超過三分之一的治療費是來自社會各界的善款。眼角膜是孩子留給世界的禮物,也算是對社會有所回報。
  • 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他們深愛著世界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而是換個方式活著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成功捐獻,幫助4人重獲新生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 諸暨小夥為愛捐了眼角膜!微電影《盲愛》,看過的人都哭了
    諸暨小夥為愛捐了眼角膜
  • 16歲少年捐器官救7人被拍成動畫片 拍攝素材來自溫醫大醫生
    2017年,酷愛籃球的湖南16歲少年葉沙突發腦溢血離世,他的心、肺、肝、兩個腎和一對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了7個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其中5位受捐者康復後組成了「一個人的球隊」,延續了葉沙的籃球夢。溫醫大第一臨床學院的師生知道此事後,於今年1月去葉沙家裡拜訪他的父母,了解葉沙的感人故事。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劉明表示,老人的行為不僅會影響後輩,也給鄉親們做了個好榜樣,會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器官捐獻的公益事業中。   劉碧霞老人說,器官、遺體將來帶走也沒用,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非常有意義。李明波老人說得更樸實:「既然能救人,不捐不就浪費了麼。」  兒孫們支持老人的決定   對於兩位老人的決定,兒孫們十分支持。「媽媽做了好榜樣,我們以後也要像爸媽學習。」
  • 癌症患者,若出現這3種跡象,癌細胞或已擴散,進入晚期
    癌症是惡性腫瘤的俗稱,其病發原因就是細胞基因變異,這牽涉到了遺傳、環境、飲食、不良習慣等多個方面,甚至連性格都和癌變有關。當受到致癌因素刺激和影響後,健康細胞就會發生變異,它們逃脫了細胞衰老和死亡的規律,反而是不斷在病灶惡性增殖,形成腫瘤!
  • 34歲瑜伽教練捐獻全部器官,她美的不僅是身體,更是一顆大愛的心
    瑜伽教練,是一個塑造美麗和健康的職業,瑜伽教練通常都有著美麗的外形和完美的身材。可是,對於蘇州張家港34歲的瑜伽教練陳亞亞(化名)來說,她美的不僅是身體,更是一顆大愛的心。因為,她捐獻出了自己所有的器官,向人們詮釋了什麼叫做「大愛」。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其他事情請諮詢有關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400-6686-836,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010-65292200,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010-64012907,鐵路總公司(鐵路總公司運輸局)12306。
  • 器官捐獻協調員:生與死的「擺渡人」
    (健康時報 記者 李超然 孔天驕)協調員與醫生對器官捐獻者默哀 受訪者供圖「病人希望,在他(她)死後,把能用的器官捐給別人。」這是北京友誼醫院器官捐獻協調員佟鑫工作三年來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佟鑫說,為保證器官捐獻的公平、公正、公開,器官協調員的工作內容之一還包括見證器官捐獻摘除手術的全過程,某種意義上,她也算是陪患者走完最後一程的人,手術前,協調員會念出捐獻者的名字,隨後所有人會向捐獻者默哀致敬。每一次,她都由衷地敬佩那些偉大的捐獻者。
  • 34歲瑜伽教練捐器官讓7人重獲新生,丈夫:這樣感覺她還繼續活著
    捐獻器官讓7人重獲新生  4月17日22時45分,34歲的陳亞亞被推進了江蘇張家港市中醫院的手術室,醫生們和她做了最後告別。  「她的心臟、腎臟、肺、眼角膜等多個臟器將移植給需要的人。」妻子是一名瑜伽老師,喜歡運動,身體一直很健康。4月8日晚,陳亞亞在上課時突然暈倒,被送進醫院。經腦部CT檢查,她被醫生診斷為腦動脈瘤破裂。  「當時出血不多,醫生說做手術可以康復的。」黃先生記得很清楚,4月12日清晨,手術前他還和妻子拍了張合影,「生活中我們很少合影,我主動要求說拍照,她還調侃說穿著病服太醜了,等她康復出院再拍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