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深愛著世界
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
而是換個方式活著
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成功捐獻,幫助4人重獲新生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每一個遺體捐獻者,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報之以歌。他們的生命以特殊的形式,繼續存活在這個世界上,雖然離開了,但繼續被這個世界深愛著。
讀本君從麗江市紅十字會得知,今年10月,小和自願捐獻出自己的1枚肝臟和2枚腎臟,挽救了4名生命垂危的患者,也因此成為麗江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出於對捐獻者和捐獻者家屬的尊重,我們沒有公開太多信息。但小和燃燒自己,拯救他人,詮釋著平凡中的不平凡,值得我們駐足仰望。
2:30,全國每年器官移植缺口巨大
小和捐獻器官的偉大舉動,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
但在捐獻遺體器官方面,全國整體情形都不樂觀。今年6月11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第四次「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但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2萬例,移植的缺口很大。
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人、不少家庭不願捐獻遺體,幫助他人。那麗江的情況如何?
全市有900多人已加入到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行列
推進遺體捐獻工作,是各級紅十字會的職能工作之一。近年來,在麗江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雲南省紅十字會的關心支持下,麗江市紅十字會按照法定職責,圍繞主責主業,積極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服務措施,逐步建立了高效、有序的工作體系。
今年「5·8」世界紅十字日期間,麗江市及各縣(區)紅十字會先後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小區、市場、景區、公園、農村集市等地,廣泛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並通過新聞、報刊和紅十字會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刊發人體器官捐獻基本常識等宣傳資料,不斷提高人體器官捐獻常識社會普及率。
「隨著我們各項工作的開展,市民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現在加入到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行列的麗江志願者並不少。」麗江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已有900多名志願者加入到了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登記行列。
麗江8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為大力弘揚紅十字精神,麗江市各級紅十字會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紮實做好應急救援、應急救護、人道救助和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三救三獻」工作,推動全市紅十字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其中,在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方面,麗江取得的成績顯著。截止目前,已有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成功奉獻「生命種子」,為患者帶去了生存的希望。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弗敢損傷等理念,讓很多人對人體器官捐獻,望而卻步。雖然麗江有900多名志願者自願加入到遺體器官捐獻行列,但對於有130萬人的麗江而言,還是太少。
身死魂滅,生命終結之時,所有器官也逐步走向死亡。但通過當前先進的醫療技術,將健康的身體器官移植給一些有需要的人,就能延續後者的生命。
讓生命得以延續,這是器官捐獻的意義所在,更是美的歸屬。(文中小和系化名)
知識百科普及
1、人體哪些部位可以用於捐獻?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均可捐獻,此外,眼角膜、皮膚、骨骼、血管、神經等組織可以捐獻,遺體也可以捐獻。可用於挽救生命,也可用於科研。
2、器官捐獻有哪幾種途徑?
捐獻途徑主要有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和親屬活體捐獻兩種。非親屬間的活體捐獻在我國是被禁止的。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分為三類: 1.腦死亡器官捐獻;2.心死亡器官捐獻;3.腦-心雙死亡器官捐獻。其中,腦死亡捐獻必須由腦死亡判定專家,按照最新腦死亡標準判定為腦死亡,才能捐獻。
3、進行志願登記與捐獻是什麼關係?
志願登記僅僅是個人意願的表達,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實現捐獻,能否真正實現捐獻,需要等到公民逝世後,經嚴格醫學評估,並徵得家屬同意後,才能進行。
4、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後有什麼憑證嗎?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是志願登記的有效憑證,有電子卡和實體卡兩種。公眾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申請實體卡。實體卡將連同感謝信一起郵寄給登記者。電子登記卡與實體卡具有同等效力,提倡大家使用電子登記卡。
5、捐獻的器官是怎樣進行分配的?
捐獻的器官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進行分配。人體器官分配遵行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並且根據配型、年齡、地域和病情等情況,分配給最適合的器官衰竭患者。為鼓勵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同一分配層級內符合以下條件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等待者,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
1)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2)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者志願者3年以上。
6、器官離開身體以後可以保存多長時間?
不同器官保存時間不同,在現有的醫學技術條件下, 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最大缺血時間。一般情況下,肝臟耐受冷卻時間約為12小時,腎臟耐受冷缺血時間約為24小時,心臟耐受冷缺血時間約為6-8小時,肺臟耐受冷缺血時間約為8-12小時。保存不好,或者時間過長都會影響器官的生物活性,最終影響移植效果。為確保捐獻人體器官運輸流程的通暢,我國建立了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
7、只同意捐獻某些器官,其他器官會被摘取嗎?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會與捐獻者家屬書面確認捐獻意願,器官獲取手術過程中,醫生將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嚴格按照捐獻意願、獲取捐獻器官。
8、器官捐獻會令遺體遺容受損嗎?
器官獲取時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恢復遺體原貌,並且獲取器官之前,在場全體人員會向捐獻者默哀緬懷,捐獻全過程體現對捐獻者的尊重。
9、捐獻者家屬可以獲得經濟報酬嗎?
我國人體器官捐獻遵循」無償原則「,反對任何以獲得經濟報酬為目的的器官捐獻。鼓勵社會對捐獻者家屬給與精神和生活上的關心。捐獻者家屬可以接受來自社會的人道慰問和困難救助。
10、捐獻者家屬因情感寄託或牽掛,可否與器官移植受者見面或建立聯繫?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在捐獻者家屬和受者之間,採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雙盲原則。如果捐獻者家屬或受者需要並經過雙方同意,相關工作人員會告知捐獻者家屬,有關器官接收者移植手術後的進展情況,並可在」捐「與「受「之間傳遞關懷。因宣傳工作需要,並經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徵得捐受雙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場合下互相見面,但不提倡捐受雙方建立直接的聯繫。
11、捐獻完成後,還有哪些工作?
捐獻完成後,紅十字會會向捐獻者家屬頒發榮譽證書,將捐獻者姓名銘刻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的緬懷紀念園,供捐獻者家屬和社會公眾緬懷紀念。每年還會舉辦緬懷紀念活動,在全社會弘揚捐獻者的大愛與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