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界限感」

2021-02-18 山大商院心理中心

「我們在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尊嚴和人格空間的前提下,儘可能對他人釋放善意。」                                               ——羅振宇

界限就像是標示出一個極限、範圍或邊緣的一些界線或事物,在心理層面,界限是對於自己與他人為不同個體的認知,因為這種的不同感,所以每個人是具有獨特且獨立的身份。

「界限感」是指對界限的判定或重視程度。如「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託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分捲入;過度幹涉,過度保護;以拯救者自居;具有過強的監護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緒、意見、行為所影響。敏感的人容易產生共情,或者共鳴。雙方的情緒相同,對方是什麼情緒,我也是什麼情緒:人喜亦喜,人悲亦悲。

就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的身體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腳那樣使用別人,並且希望使用起來得心應手。他們目中無「人」,把別人當成物體,不關注甚至有意壓制別人的內心感受。

從某種意義上講,依賴就是軟控制。習慣用依賴控制對方,使對方心甘情願為自己辦事。而且自鳴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來。把自己的事推給別人,讓別人替自己做。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

討好主要表現為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讚揚和尊重,為此揣摩別人的心思、了解別人的興趣,迎合別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夠讓對方開心的事。討好別人、迎合別人,其實是對自己的背叛,這是「假自我」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朋友之間應該分享,不分享、不談自己的感受、不暴露自己的想法,就算不上朋友。但是,如果一般關係,窺探別人的隱私就不合適。有的人特別喜歡窺探別人的隱私;同樣,跟關係一般的人分享秘密、談自己的感受、暴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人際界線不清的表現。

缺乏「界限感」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索取不願分享,總是命令不願商量,總是發洩不願包容,總是破壞不願維護……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想得到就要付出,想被尊重就要以禮待人,你的行為必須符合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你應當有隱私權、拒絕權,有受到尊重、改變主意、取消承諾、讓下屬按要求工作、求助、獨處、保存體力、不回答問題、不接電話、不回郵件等種種權利。學會拒絕,是有「界限感」的第一步。

人們常說最親近的關係也是最脆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你與別人的關係多麼親密,都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過度介入別人的生活。

人與人之間,只有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平行線的方式相處,才能夠一定程度的避免摩擦,共同進退。如果長時間不分你我,難免會忘記自身應該堅守的分寸。

親人之間,距離是尊重;愛人之間,距離是美麗;朋友之間,距離是愛護;同事之間,距離是友好;陌生人之間,距離是禮貌。沒有距離的相處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在我們的文化中,更多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壓抑自己的需求,更多地為他人著想,這意味著,我們讓出更多主動權給他人.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開始有這樣的一個意識,學著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學著去表達自己,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給予自己多些時間,多些嘗試的機會,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妥善地發出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獨特性。

掌握了「界限感」,你就會明白,親密地保持距離,才是恰當的交際方式;圈子不同,不能強容;如果想跟別人愉快地做朋友,就不能強人所難;收回玻璃心,別人才會更願意理解你……「界限感」是打造完美人際關係的魔力法則。

編輯 | 薄荷糖

文字 | 部分來自網絡

圖片 | 網絡

審核 | 郭蓉蓉

相關焦點

  • 界限感,是更高層次的社交禮儀
    其實,無論是泛泛之交,還是親朋好友,成年人的交往都需要界限感,彼此保留適當的距離和空間。正如周國平所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兩人之間的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 愛需要距離,關係需要界限
    愛需要有適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關係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既使是再親密不過的伴侶,也是兩個人。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屬於自己的部分,也有屬於兩個人共同的部分,這兩個部分是需要共識和平衡的。因為這種的不同感,所以每個人都具有獨特且獨立的身份。界限就是在替我們說出:我們是什麼?不是什麼?會選擇什麼?不會選擇什麼?會忍受什麼?不會忍受什麼?會感受到什麼?不會感受到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 你是一個有界限感的人嗎?測測你的心理界限類型
    這說明,對方已經觸碰到了你的心理界限。武志紅老師說:界限意識是,我的事,我說了算,你的事,你說了算;我們共同的事,我們公平協商,達成協議後,遵守協議。但是,界限感並非只有強與弱之分,根據不同的表現,它分為不同的類型。
  • 心理學:沒有界限感的愛,只會被人厭惡
    「刺蝟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沒有界限感的愛,只會被人所厭惡。 三,在親情中,更需要界限感,否則親情只會變成「情感勒索」。
  • 做一個有界限感的女青年:首先你得為自己立界限!
    我和老代22年的婚姻生活,要說讓我們之間能到目前為止過得還算歲月靜好的真正法門,那便是吵架。我喜歡火熱一點兒的,冷暴力這樣的事兒我不玩兒,很多事情都是在吵架中吵清楚的,很多道理也是在吵架中吵明白的。 但是,我不需要跟誰都要吵個清楚明白,只有最親密的關係才需要如此火熱的經營手段。
  • 普通男女生之間交往需要懂得界限感,以下3件事情別做,危險
    荷爾蒙作祟也好,異性相吸也好,總之男女生之間的交往要格外小心,要懂得界限感,沒有界限感的友誼是最危險的。輕則兩人曖昧不清,小打小鬧,享受一時的愉悅;重則超出好友、同事的界限範圍,破壞別人的感情,家庭,讓自己和對方都背負罵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我的前半生》:再好的閨蜜,也要保持基本的界限感
    文/動動界限感,是親密關係相處的關鍵,很多人因為和閨蜜、男友,甚至家人間親密關係的相處沒有把握好距離和界限感,最終出現了彼此傷害的情況。再好的朋友、伴侶,也需要適當的「客氣」。客氣,並不是生分,而是意味著一種界限感。
  • 因為朋友圈屏蔽了同事,我被罰100元:沒有界限感會毀掉你的生活
    隨著交流成本的降低和交流頻率的增加,以往只能靠打電話聯繫的生活一去不復返,而老闆們也趁此機會將員工們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模糊。由於工作和生活的極限模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不便。可職場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斷題,大部分都是有五個選項的多選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考慮什麼呢?面對界限模糊問題正確的考慮方式人天生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是僅僅憑藉本能顯然是不夠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相應的知識來幫助自己,而一件事情能不能做,首先要關注它的成本。
  • 靜夜思 | 你的界限感,決定了你的幸福
    大四那年,因為已經順利保研了,所以跑去西門子實習,那算是第一次感受職場生活,也結結實實地讓我感受到了所謂的「同事關係」。這種狀態越是持續,越是無法逃離,越是擔心失去信任,卻越是得不到更大的信任,同時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被無休止地消耗著,生活也被別人所一步步蠶食。小愛的生活被徹底地入侵了。
  • 謝娜不介意張杰和異性獨處:沒有界限感的婚姻,還能扛多久?
    雖然婚姻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結合,但是依然需要擁有界限感。當然,每個人都會有異性朋友,但必須注意界限感。比如和異性獨處,吃飯看電影喝酒,這未免太過了。這兩天還有一個新聞,就是賀軍翔在街頭和美女牽手擁抱,被指出軌。
  • 男女之間相處的界限感該怎麼定義
    因此男女之間一定要有非常明確的界限感,尤其是有對象以後,一定要有責任心責任感,即使有人對你心懷仰慕也要跟對方說明自己的想法以及對伴侶的維護與重視。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並且兩個人之間的信任感很重要,如果大家都十分相信對方的品行,並且相信對方會很好的處理與其他異性的關係,一定不會出問題。
  • 幸不幸福,看「界限」
    重男輕女的公婆得知消息後,更是打著照顧孫子的旗號,不遠千裡跑到了阿紫家裡長住了下來。剛開始,阿紫覺得幸福得很。畢竟,帶孩子很辛苦,公婆的到來幫她分擔了很多。但時間長了,她就隱約覺得哪裡不對。可當了人家男友後,天性善良熱心的他依舊每天忙忙碌碌,女友忍不住跟他翻臉了:他會為了女同事的一句「幫幫忙」,花掉整整一晚的時間幫她修改PPT,還常常繞道送她上下班,其實跟他一點也不順路,他卻解釋自己是學雷鋒行善事;他會為了前女友的一句「我病了」,拋下正在約會的女朋友趕赴醫院,忙著照顧;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也許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會有鬼吧
  • 突破界限感,一路向黔,在苗山侗寨間縱情歡歌
    我討厭界限感,它撕裂著這個社會,疏遠著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無時無刻不想突破它,所以選擇了一臺突破傳統界限的車,具有3/4刻度的哈弗大狗,它突破了SUV與越野車的界限,它突破了生活和旅行的界限,它突破了責任和夢想的界限,我知道它還能帶我突破城市的界限,突破地理的界限,一路向黔,去那個好客的 黔東南 找回那個沒有界限感的時代,重溫那些熱烈到讓人躁動的人文關懷。
  • 界限
    人們常常專注在要有愛心、避免自私自利,卻忘記自己的有限和界限。他們往往會問:「對別人沒界限不是很自私嗎?」「我要怎麼回答那些需要我愛心、精力、金錢幫助的人呢?」「為什麼設立界限會讓我感到愧疚或恐懼?」「我可以在設限後仍是個有愛心的人嗎?」想要有一個平衡健全的生活,明確的「界限」是很重要的、這是個人產權的分界線,指出你應該為哪些東西負責。它可以定義你是什和,或者,你不是什麼。界限深深地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 羅晉李一桐拍照動作過於親密,網友喊話羅晉:已婚人士要有界限感
    羅晉李一桐拍照動作過於親密,網友喊話羅晉:已婚人士要有界限感 不過從流傳出的視頻來看,羅晉和李一桐之間的動作確實過於親密,畢竟一段好的婚姻是需要自身去維持的,如果說是工作的需要,那還可以理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已婚男士,我建議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另一方著想
  • 生活需要儀式感
    2 儀式感對婚姻的重要性有人說結婚以後就很難像戀愛時那樣浪漫了,每天面對快節奏的生活,每天面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快感覺生活索然無味,甚至夫妻雙方覺得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為什麼?就是因為生活中缺少儀式感。
  • 生活它需要儀式感
    生活是不是過出來的,是選出來的,你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雖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是,我們仍然要活得安樂自在,我們要把生活當作是一個愛人去對待,去享受。如果你是一個人,請你更要給自己一種儀式感。
  • 愛的「界限」你堅守了嗎?
    太黏了,叫人窒息得想要逃開,一方期待更多的親密,另一方希望能獨立自由,形容一個人拼命地在後面追,一個人死命地在前面逃。太鬆了,又讓人幾乎忘了這關係的存在。愛要有適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關係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既
  • 「對不起,我有老婆了」:男人的界限感,就是女人的安全感
    是老公與異性之間的界限感。因為,兩個人肩並肩的距離,實在太親密了。共撐一把傘,已超出正常異性社交的範疇,畢竟,曖昧是近距離產生的,出軌也是由曖昧發展的。和異性保持距離,就是對老婆最大的尊重。一旦界限感模糊,感情也會變得模糊。而事實是,這樣的事件發生後,很多男人還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解釋說:「我們只是同事,是她太神經質了。」「這一點小事至於嗎,這麼大驚小怪!」「我們又沒上床,你這是無理取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