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有六種狀態,除了固態、液態、氣態,你還知道哪幾種?

2020-12-21 科學美少男

水,溫度低了為冰,即固態,溫度高了會成為氣體,水蒸氣,平常為水,即液體。這是我們的常識,那麼物質的另外三種狀態是什麼?

想要搞清楚另外三種狀態,其實不難,因為無論再怎麼折騰,它也離不開物質的構成。我們講一個通俗一點的版本,只需要理解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我們就可以像搭積木似地,把它搭出來。

單個水分子的化學式是H20,由2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組成,一個水分子就像一個米老鼠。

由此我們知道了水分子是由3個原子組成的,1個氧原子就像米老鼠的臉,兩個氫原子就像它的兩個耳朵,我們繼續深入。

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

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的,氫原子就像一個桃子,原子核就像桃核,電子就像桃肉,但又不是桃肉,因為它也很小,之所以像桃肉是因為它同時可能存在於桃核外的很多地方,我們無法知道它確切的地方,只能計算出它出現的概率,概率分布的範圍,如同一朵雲,我們叫它電子云。

它就像一團迷雲一樣,我們能確定的事情就是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因為原子核中只有一個質子,質子帶正電,無論是質子,還是電子都是具有一定質量的,所以兩個氫原子組成的氫氣才有質量。

原子核裡有什麼?

氫原子核裡只有一個質子,但是有的原子中還有中子,中子是不帶電的中性粒子。如果縮小到微觀世界,站在原子核中,你會發現質子也不是最小的。它由三個更小的顆粒組成,除此之外它們之間好像在傳遞什麼東西。

這三個更小的粒子叫做夸克,它們之間傳遞的物質叫做膠子。你可能覺得這些名字太麻煩了,實際上它們可總結成兩種類型的「積木」,一種叫做「費米子」,你可以認為它是需要「花錢」的(需要浪費糧食米的),一種叫做「玻色子」,你可以認為它是不需要「花錢」的(不需要用米換的就是玻色子)。

為什麼費米子需要拿「米」換?因為它們具有質量,如果它們處於靜止狀態你可以稱出它們的重量,而玻色子就是沒有靜止質量的粒子。玻色子總是以光速運動,我們看見的光,就是由玻色子中的光子組成的。這兩種粒子構成了宇宙中一切我們所知的物質,它們就是物質的「積木塊」。

另外三種狀態

在更小的尺度,我們重新回答一下氫原子是由什麼構成的?電子(費米子)和原子核中的質子,質子又由費米子(夸克)和玻色子(膠子)構成,懂了這些,我們就可以將另外三種狀態了。

液化罐裡裝著可燃性氣,它是由氣體分子構成,把它打入罐內它會變成液體,這個過程相當於增加了壓強。因此,除了溫度,壓強也是決定物質狀態的因素之一。

當溫度達到374攝氏度,在低壓情況下,水還是氣體,如果在高壓下就會一種臨界狀態,同時具有氣體和液體特性,或者說是氣液不分的超臨界流體。

如果我們繼續升溫,分子就會開始電離,簡單來說就是原子中的外層電子跑了,也就是說此刻的氫原子分成了一個單獨帶負電的電子和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電子原本老老實實的帶在電子核身邊,由於外界給予了它能量,激發了它,因此它翅膀硬了,飛走了。此刻我們管這種狀態叫做等離子體。

質子由費米子和玻色子組成,那麼如果某種物質狀態只由玻色子構成,我們就叫它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如果它只由費米子構成,我們就叫它費米-離子凝聚物。

量子延伸

講這兩種狀態之前,我們需要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積木的特性,粒子都會不停的旋轉,但是它倆有本質的區別:

費米子,其自旋(或固有角動量)是半整數值:±1/2,±3/2,±5/2,例如電子的自旋為±,肯定是費米子玻色子其自旋是整數值:0,±1,±2,因為這兩種本質的差異,費米子需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而玻色子不需要。

簡單來說,玻色子可以「群居」在同一能級,費米子只能「獨居」在不同能級。如果有一個費米子佔據了最低的能級,其他費米子再來就不能佔據這個能級,只能佔據更高的能級。但是還有一個情況兩個費米子可以「同居」,但它們必須互補,比如說一個電子是+,另個一個電子必須是-,但也僅此而已。

對於玻色子來說,它可以不受限制地將任意數量處於最低能態中。不過,這需要一定條件使它們乖乖聽話,例如在極低的溫度冷卻它們,如果達到這種物理條件我們就能得到都處於最低能態的玻色子,這就是物質的第五個狀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氦是由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四個電子組成的原子,因此它滿足「同居」的條件,具有玻色子的性質,在足夠低的溫度下,它會成為一種超流體:一種粘度為零且在其自身或與之相互作用的任何容器之間沒有摩擦的流體。這種性質就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賦予它的。

在溫度極低的導體中,帶負電的電子會出現微小的引力。每個粒子都趨向於最低能態。如果一種導電金屬降低到一定的溫度,自旋相反的兩個電子將配對在一起。這種微小的吸引力將使電子成對地散發,而不是讓所有電子單獨運動,這就是費米-離子冷凝物。費米-離子冷凝物所需的溫度低於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但它也表現為超流體。

雖然固體,液體和氣體可能是最常見的物質狀態,但是在極低的溫度下溫度升高時,會出現凝結水,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

這就是物質的六種狀態!你學會了幾個?

相關焦點

  • 物質除了固態液態和氣態,還有其他的嗎?太陽是哪一種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物質的狀態有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種物質佔據了地表的大部分。星球其實也分為許多種狀態,我們的地球就是一個巖質行星,可以被看成是固態,氣態行星就是木星這樣的行星,但是木星並非真正的氣態星球,它是一個混合星球,佔據絕大部分的是液態金屬氫,也可以說是個液態星球,那太陽是什麼狀態呢?太陽一直被形容成一個大火球,但是這個說法只是因為它和火焰一樣散發而對溫度使人感到溫暖甚至熱,那火焰是什麼狀態?太陽真的是個火球嗎?
  • 除了氣態液態和固態,物體還有哪些狀態
    氣態、液態和固態,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三態,那麼物體除了這三態還有哪些狀態呢?等離子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然而若是氣態的原子處於幾千攝氏度以上的的高溫中,其身上的電子就會開始脫落,溫度越高脫落的原子越多,此時的氣體中滿是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市區電子的原子轉變成的離子,這種現象叫氣體的電離化,電離化的氣體就是等離子態。除了高溫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和丙種射線來照射氣體,也可以使氣體轉變成等離子態。
  • 物質有3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又屬於哪一種?
    筆者-小文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原子是構建一切人們認知事物中的基礎,也是最為神奇的一種物質。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原子大致可以歸類為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以及氣態,而水作為地球上含量最為豐富的化合物之一,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轉化也是最為常見的。當水是液態的時候,它是可以流動的,而當水變成固態之後,它的體積會膨脹,而水變成氣態之後,它就變成了水蒸氣。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常見的「態」想了解火是什麼態的,物質常見三種狀態的定義就一定要知道。固態: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應該稱這種狀態為「結晶態」。固態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內部的分子和原子呈現一種規律的排列順序。
  • 等離子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屬於固態、液態,還是氣態?為什麼?
    等離子態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形態呢?物質的構成我們都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也是由原子構成的(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
  • 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物質常見的三種形態,木頭可以變成液態嗎?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相對而言,在物質的六種形態之中,固態、液態和氣態是較為常見的,大多數的物質都具有這三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之下,三種形態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水了,因為水的三種形態都是極為常見的,將會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它會凝聚變為固態,而處於零攝氏度以上的常溫環境中,水又會變為它最常見的形態,液態。
  • 科學家發現新物質狀態:不屬於氣態、液態和固態
    物質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通常所見的物質往往是氣態、液態、固態三種狀態。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據外媒報導,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他們發現一種介於固態和液態(如凝膠)之間的新物質狀態,稱之為「液態玻璃」。
  • 太陽屬固態、液態還是氣態?都不是,是另一種形態
    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的核聚變反應,讓每一顆恆星都能達到數千萬攝氏度的超高溫度,而溫度往往決定了物質所處的狀態。我們普遍了解的物質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但在宇宙範圍內,物質的狀態並不局限於這三種,其實還有其它形態。我們最為熟悉的太陽,就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
  • 固態、液態和氣態後:為何不斷發現新的物質狀態?-物質形態,液態...
    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三種基本狀態,即固態、液態和氣態。這是一個理解我們所處物理世界的簡單方法。當然,如果你還記得一點高中時的科學知識,你可能會想起物質的第四種狀態:等離子態。如果關注科學新聞,你可能還聽說過「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這就有五種物質狀態了。那麼,簡併態物質呢?
  •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
    一個常見的三位一體的錯誤觀念: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一個上帝,在天上叫聖父,降到人間後叫聖子(耶穌),耶穌升天后降下來的叫聖靈。這種說法,對不對?用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來介紹三位一體,是很多基督徒常做的事。
  • 物質一共有幾種狀態?
    物質一共有幾種狀態? 科學家目前已經發現了超過6種物質狀態,並且還有越來越多的新狀態被發現。首先是4種物質的基本狀態:氣態、液態、固態和等離子態。前三種我們或許已經非常熟悉,第四種等離子態是熱的帶電氣體,由帶正電的離子和自由電子組成。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而在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水的研究探索,可能很多人覺得,水這種物質太簡單了,只要是學物理的都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而且它的三種形態轉化也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可研究的價值,事實真是如此嗎?
  • 我是這樣識別六種物態變化的,學霸如是說(技能幹貨!)
    發射火箭場面一、怎樣記憶六種物態變化的概念及其吸放熱情況呢?怎樣記憶才不會混淆呢?大家知道,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各種狀態間的變化叫做物態變化。我在總結歸納的時候,根據物質的特性,分為下、中、上三個層次,氣態在最上面,固態在最下面。如下圖
  • 氣態?液態?金屬態氫可能存在嗎?
    事實上,木星和其它類似氣態巨行星固態內核被認為主要由它構成。能否利用現有技術在地球上製造金屬氫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取決於你對金屬氫的定義。氫在大氣中通常以雙原子分子的形式(即H2,也稱分子氫)存在。當氫分子被壓縮時,它會在保持雙原子結構的情況下變成固態,再到金屬態,即金屬氫分子。進一步加壓,氫分子將會分裂成為金屬氫原子(H而不是H2)。
  • 太陽到底是液態、固態還是氣態?
    我們生存的地球是一個萬事萬物都在太陽的滋潤下成長起來的,其中也包括了我們人類,所以太陽是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假如有一天我們頭頂上空,沒了太陽的蹤影,我們的地球將會變成怎麼樣?不用說,我們的地球肯定會成一片黑暗,所有的一切將會失去色彩,將成為死一般的寂靜,一切都沒有了活力。
  • 除了固液氣三態,物質還有其他形態嗎?
    物質的固態、液態、氣態是生活中常見的形態,例如水有冰塊、液態水、水蒸氣三種形態。那麼我們想像一下,把水蒸氣繼續加熱,會發生什麼?除了高溫能產生等離子態以外,用強大的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照射氣體,也能產生等離子態。生活中常見的霓虹燈,點亮後燈管裡的氣體就是等離子體。如果放在宇宙範圍,等離子態的物質更為常見,因為恆星內部的溫度非常高,那裡的物質基本上都是等離子態的。
  • 太陽不是氣態,也不是液態,更不是固態!等離子態也不是嗎?
    太陽的分類在普通人眼中有一些混亂,比如有說法太陽是一顆氣態恆星,又有說太陽有一顆固態內核,還有一種說法是太陽上都是極其高溫的等離子態,其實這三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都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簡單來說說太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 實際上水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99%都不知道最後一種!
    地下可能有更多的水。人類進入科學技術時代後,科學家開始研究和探索水。許多人可能認為水的物質太簡單了。只要學習物理學,您就會知道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它是組成的,其三種形式的轉換都比較簡單,沒有研究價值,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這個世界越常見,越簡單的事物通常會變得非常神秘,複雜且具有很高的價值。例如,我們每天處理的時間對時間並不陌生,許多人認為時間沒有研究價值。
  • 物質形態可以轉化,金屬都可以熔化變為液態,為什麼木頭不行?
    在物理學上,物質具有六種不同的形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我們通常所見的火焰就是一種高溫等離子態,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火焰都是高溫等離子態,在一些情況下,低溫同樣也可以產生火焰。
  • 雲海金屬:鎂儲氫與高壓氣態和液態儲氫方式對比優越性:相對於液態...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3月24日訊,有投資者向雲海金屬提問, 您好:貴公司年報提到正在開發鎂基儲氫材料,請問該種材料與其他儲氫方式(包括液態儲氫及其他儲氫合金)相比有何特點?以及與其他儲氫合金相比,市場中鎂基儲氫材料的實用進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