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世界,最緊要有態度!
健談出奇蛋 | Vol.12
投懷送抱
1.
投懷送抱。
這個帶有些微性意味的四字詞語,恐怕不會太招人們的喜歡。
投者未必出自真心,抱者未必感恩戴德,而觀者,當然是會鄙視前兩者。
縱使這詞千般不好,感覺沒人會屑於去做,但我還是相當簡單地就看到這世上的人們,時刻地熱烈地準備投身到送抱事業當中。
萬千投懷,各有各抱。
2.
前一陣子過年,理所當然地我認為年輕人應該對親戚盤問深惡痛絕,應該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剷除這種惡習。
但是在《瘋狂粵語》過年的那一期裡卻出現這麼幾條彈幕:「我要報復下一代,唔係唔甘心」「不流傳下去我的苦不就白受了」等等等等。
說實話我是挺生氣的。
不是因為我們花了那麼多力氣勸你不要作惡但你不聽而生氣。
而是替無辜的下一代感到可憐。他們問你工資了嗎,你去問人家學習?
讓你難受的是上一代,有種的去找上一代算帳啊。
3.
後來我才想通,的的確確是有一些人,是會主動地融入到傳統中,比如年輕時憧憬旅遊結婚,到真結婚的時候可能還是會讓父母挑個吉日行禮;又比如明明討厭和人打交道,還是會擺上幾桌喜酒,陪著伴侶一桌一桌地敬酒。
當然一些好的傳統能夠傳承我是很肯定的,比如結婚了之後(給我)發紅包。
也會有一些人是會想傳承到不好的傳統,比如前面說的為了報復上一代打算騷擾下一代。
但其實無論是傳承好的壞的,這些人的目的我猜測可能都是同一個:
入會。
入會是黑社會用語,意思就是正式加入組織。而那些習俗當然就是入會儀式。
畢竟社會還是大人在操縱,當年紀長到一定歲數,儘快擺脫「孩童」身份,加入「大人」行列才是正事。
和「大人」一起交流,像「大人」一樣行動,才能擁有「大人」的權利。
之後就好辦事了。
「投入別人的懷抱以博取歡心。借指投靠。」
這也是一種投懷送抱。
4.
投懷送抱並沒什麼不好。
子華哥曾經講過,做人冇公關,食屎噶啦。
投懷送抱也只是公關的一種,你是沒有辦法責怪公關的,因為公關本身就是生來應對責怪。
你只能選擇鄙視。
而且就算鄙視,我們也極其不公平。
從來只會不屑投者,而抱者一般冇人指責。
畢竟弱者才會投靠,強者才能接納。
鄙視投懷送抱,其實也是一種恃強凌弱。
5.
在廣州,很多人(包括我)都會對父母在家跟孩子說普語而不說粵語有意見。在我看來,從小跟孩子說普語,能讓孩子普語說得更溜,在學校更受老師表揚,在小學階段和其他家長更容易見到成效。
這是一種投懷送抱。結果不好,但動機無可厚非。望子成龍誰不想呢?
而近來陳小春老師在微博上的發言被瘋傳,感覺又是一年一度「撐粵語」的時候了,似乎來了廣東不說粵語就是想搞大新聞。
有關這事,知乎上有一個很弔詭的回答:「我想作為客家人的陳小春大概是高端反串黑吧。」
詳細的論述不在這裡一一鋪開了,因為可能會在《瘋狂粵語》第二季裡面說。
但是,或許誰都沒有想到,這次被投懷送抱、被投靠、被抱團的對象,竟然是大家一直認為是弱者的粵語。
作為一門方言,因為粵人在亂世中的崛起,一下子發揚光大全球聞名,躍然成為一股巨大的文化力量,衰落之前更是演變為方言文化的代表。
但誰又能記得潮汕人說的是潮汕話,客家人說的是客家話,他們也保留了甚多古漢語的精髓。
然而,作為客家人的陳小春只能打著「粵語」的旗幟去呼籲了,畢竟如果旗號是「客家話」的話,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理會吧?
世上應該還有很多種獨一無二的語言吧,而它們有變成粵語般耀眼嗎?
強如粵語,也要投懷送抱;那其他的方言,又有誰來抱呢?
語言又何須分強弱呢?世界之大,既然能容得下粵語,當然也容得下千千萬萬種聲音。
誰也不用投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