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撐粵語的時候了...

2022-01-10 瘋粵

做世界,最緊要有態度!

健談出奇蛋 | Vol.12

投懷送抱


1.

投懷送抱。

這個帶有些微性意味的四字詞語,恐怕不會太招人們的喜歡。

投者未必出自真心,抱者未必感恩戴德,而觀者,當然是會鄙視前兩者。

縱使這詞千般不好,感覺沒人會屑於去做,但我還是相當簡單地就看到這世上的人們,時刻地熱烈地準備投身到送抱事業當中。

萬千投懷,各有各抱。

2.

前一陣子過年,理所當然地我認為年輕人應該對親戚盤問深惡痛絕,應該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剷除這種惡習。

但是在《瘋狂粵語》過年的那一期裡卻出現這麼幾條彈幕:「我要報復下一代,唔係唔甘心」「不流傳下去我的苦不就白受了」等等等等。

說實話我是挺生氣的。

不是因為我們花了那麼多力氣勸你不要作惡但你不聽而生氣。

而是替無辜的下一代感到可憐。他們問你工資了嗎,你去問人家學習?

讓你難受的是上一代,有種的去找上一代算帳啊。


3. 

後來我才想通,的的確確是有一些人,是會主動地融入到傳統中,比如年輕時憧憬旅遊結婚,到真結婚的時候可能還是會讓父母挑個吉日行禮;又比如明明討厭和人打交道,還是會擺上幾桌喜酒,陪著伴侶一桌一桌地敬酒。

當然一些好的傳統能夠傳承我是很肯定的,比如結婚了之後(給我)發紅包。

也會有一些人是會想傳承到不好的傳統,比如前面說的為了報復上一代打算騷擾下一代。

但其實無論是傳承好的壞的,這些人的目的我猜測可能都是同一個:

入會。

入會是黑社會用語,意思就是正式加入組織。而那些習俗當然就是入會儀式。

畢竟社會還是大人在操縱,當年紀長到一定歲數,儘快擺脫「孩童」身份,加入「大人」行列才是正事。

和「大人」一起交流,像「大人」一樣行動,才能擁有「大人」的權利。

之後就好辦事了。

「投入別人的懷抱以博取歡心。借指投靠。」

這也是一種投懷送抱。

 

4.

投懷送抱並沒什麼不好。

子華哥曾經講過,做人冇公關,食屎噶啦。

投懷送抱也只是公關的一種,你是沒有辦法責怪公關的,因為公關本身就是生來應對責怪。

你只能選擇鄙視。

而且就算鄙視,我們也極其不公平。

從來只會不屑投者,而抱者一般冇人指責。

畢竟弱者才會投靠,強者才能接納。

鄙視投懷送抱,其實也是一種恃強凌弱。

5. 

在廣州,很多人(包括我)都會對父母在家跟孩子說普語而不說粵語有意見。在我看來,從小跟孩子說普語,能讓孩子普語說得更溜,在學校更受老師表揚,在小學階段和其他家長更容易見到成效。

這是一種投懷送抱。結果不好,但動機無可厚非。望子成龍誰不想呢?

而近來陳小春老師在微博上的發言被瘋傳,感覺又是一年一度「撐粵語」的時候了,似乎來了廣東不說粵語就是想搞大新聞。

有關這事,知乎上有一個很弔詭的回答:「我想作為客家人的陳小春大概是高端反串黑吧。」

詳細的論述不在這裡一一鋪開了,因為可能會在《瘋狂粵語》第二季裡面說。

但是,或許誰都沒有想到,這次被投懷送抱、被投靠、被抱團的對象,竟然是大家一直認為是弱者的粵語。

作為一門方言,因為粵人在亂世中的崛起,一下子發揚光大全球聞名,躍然成為一股巨大的文化力量,衰落之前更是演變為方言文化的代表。

但誰又能記得潮汕人說的是潮汕話,客家人說的是客家話,他們也保留了甚多古漢語的精髓。

然而,作為客家人的陳小春只能打著「粵語」的旗幟去呼籲了,畢竟如果旗號是「客家話」的話,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理會吧?

世上應該還有很多種獨一無二的語言吧,而它們有變成粵語般耀眼嗎?

強如粵語,也要投懷送抱;那其他的方言,又有誰來抱呢?

語言又何須分強弱呢?世界之大,既然能容得下粵語,當然也容得下千千萬萬種聲音。

誰也不用投靠誰。

相關焦點

  • 撐粵語,撐星爺!!
    此詞在《麥兜響噹噹》中,麥太唱的「更年期之歌」也有使用。滾水:《賭俠》,就是開水,源於廣東早茶文化。以前廣州茶樓均有專人拿著開水壺,為每一桌客人的空茶壺加水,人多的時候「擰水煲」的服務員就會大喊「滾水!」讓別人讓開同時免得客人受傷,後來這個叫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粵語區在人多的時候有急事都會大喊「滾水」讓其他人注意讓道。
  • 每天一句粵語: 電燈膽
    組句:我室友成日同距男朋友去撐臺腳,拉我去想學習粵語的同學們看這裡:粉絲交流大會群:39.9元新人進群福利:1., 解答粉絲們的疑問和糾正粉絲們的粵語發音。                                比市場上的粵語培訓組織好在哪?1. E老師的粵語教學經驗分豐富。 在某粵語教育培訓基地做培訓員,專職做粵語教學。2.
  • 粵語 粵語中的「大茶飯」
    點擊播放上面錄音,看文章更帶感哦↑↑↑漁公子對於鬼馬搞怪的粵語特別喜歡,最近搜腸刮肚地整理了出一份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舊時粵語童謠(主要是明清、民國時期的),但一來這些舊時粵語童謠基本找不到音像材料,有的作品雖有文本卻已沒幾人識唱,二來曾有吧友曾指出粵語童謠要「與時俱進」,所以本貼最終寫成傳唱至今的粵語經典兒歌介紹許多從外省來到中山工作定居的務工者,他們的子女絕大部分是講普通話,不會講粵語,更不會有人教他們唱粵語童謠。加上老師當中,相當部分是來自外省,本身就不會講粵語,更談不上教粵語童謠。 除了語言因素外,傳統童謠的內容和詞彙令現今小朋友不容易理解。以傳唱最廣的童謠《落雨大》、《月光光》為例,很多家長都教過孩子。
  • 講樂|粵語兒歌金曲黃金時代
    而與當時粵語配音的動漫離不開的,自然是那些粵語的動漫主題曲了。以下的這些,你們還記得幾首呢?「已把心魔擊退 還未留下一絲根據彩色的烙印 天空裡凝聚和平地戴面具歡呼聲撐下去」《衝出去》/ 劉浩龍▼《幪面超人龍騎》主題曲
  • 粵語|「到處留情」的張信哲當年被香港遺棄!
    有時候在想,不知道是張信哲不幸還是有幸,他推出粵語專輯的1996到1998年,正好見證了香港有盛轉衰,在萎靡的市場裡,港樂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所以有人得出的結論是,他這位情歌王子,是名不副實的一位。其實,這樣的評價對他並不公平,畢竟單靠1、2位外來歌手,根本無法左右一個不同環境,不同文化的樂壇的局面。或者試著想想看,如果他晚生十年,不知道有人還會否覺得,他無法和周杰倫、王力宏平起平坐?
  • 粵語的特徵
    二覆疊式相當豐富,如「摞噃」、「嘅啫」、「呀嘛」等:「唔系呀嘛?」「嚟啦喂!」「系咯喎!」 三覆疊式也很常使用,如「嘅羅噃」、「一於系咁話嘅羅噃。」 多覆疊式,如「嘅啦嚇譁」。 在表達語氣和情貌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時候是不可或缺的。
  • 粵語倒裝,天下無雙?據說這是粵語和普通話最明顯的區別
    俗語有云:粵語倒裝,天下無雙。粵語倒裝用法由來已久,融入日常對話方方面面,連我們自己都可能沒意識到,平時倒裝用得這麼多!感受一下我們對話的日常:「XX先」——這是粵語句式最經典的。普通話說「你先吃」,粵語說「你食先」,普通話說「找不到你」,粵語說「搵你唔到」,普通話說「對不起你」,粵語說「對你唔住」。
  • 微信粵語轉文字 網友:訊飛輸入法粵語打字還能轉普通話
    日前騰訊微信團隊發微博稱,廣東地區微信用戶獨有粵語語音轉文字功能。然而非廣東地區用戶也很需要這個功能怎麼辦?網友們表示:用訊飛輸入法語音輸入粵語直接轉文字,甚至還可以轉為普通話,不限地區,人人都能使用,更贊!一般手忙腳亂或者不方便打字的時候會選擇發微信語音,但接收語音信息卻非常麻煩。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雖然每年只有一天全球約定的閱讀日,但學習和閱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學習粵語和粵文化更是如此。一直以來都有自己友在後臺問:「想學粵語要看什麼書?」、「屋企嘅細路不識講點算?」、「識讀唔識寫真系好尷尬!」
  • 別把粵語當口語,全部有字可寫!!!
    「棖」在現在很多時候已經被「撐」所代替,但「鋹釘」、「鋹傷」和我們經常說的「鋹刺、鋹玻璃」等等,「撐字就難以代替」,「鋹與棖」是完全兩個不能通用或者混用的字。跂,音同「企」,站的意思。其實用法應該是:「在家裡哽兩啖飯先」,「食飯的時候鯁骨」,「條女好惡骾」。粵語的方言太多,很多講白話的人都以為自己說的都是口語,其實全部都是有字可以寫的,這就是粵語文化所在,本期同只要是重溫一下過去幾期的要點。感興趣的點頭像加關注翻看往期吧。
  • 一年一度七夕情人節,是時候表達你的愛意了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了。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日期是每年農曆7月7日。七夕節民間還有拜月祈福、拜織女、吃巧果、乞求姻緣等習俗。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曾幾何時,粵語也是深圳大街小巷的通用語言。去小賣部買完東西,都要說一聲「唔該」;坐中巴到站了,要說「有落」。而如今,在羅湖福田南山,這些原本說粵語的地區,都不太能聽見粵語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潮汕話、湖南話......· | 不會粵語的「深二代」 | ·就算在深圳長大,但是不會說粵語的「深二代」比比皆是。
  • 那些普通話不常見的粵語|城事·粵語
    字裡行間現在網絡上很多音樂創意社交類的APP,都流行二次創作後加入不少粵語經典歌曲,甚至翻唱版,乃至一些音樂選秀節目也流行翻唱粵語金曲。當然從表面來看,編曲的確膾炙人口,但其實字裡行間,也隱約看到當年作詞人的深厚功底。突發奇想也就寫寫這篇文章。
  • 馮提莫鍾鎮濤合唱《大海》,粵語出來的時候,她的高音太好聽了
    不過,他們對於這首歌進行了完美的改造,那就是前半段用的是普通話,而後半段用的是粵語,這個畫面直接就出來了。也許你是翻唱,但是你只是單純的翻唱是絕對沒有原唱好聽,但是你能夠做好改編的話,那麼你就能完成自我突破。當然了,馮提莫對於英文歌、粵語歌甚至是一些小語種歌曲都很了解,所以今天這個演出對她的考驗也並不是太大。
  • 你看懂多少「雞」字粵語?
    其實在粵語中,拿「雞」去指代、借喻的事物十分豐富。下面這些俚語你知道幾個?聽著香港歌手古巨基《十蚊雞流浪記》來分享一下吧!廣東粵語文化中,拿「雞」指代、借喻的事物十分豐富,熟語、詞彙、俚語、諺語、歇後語等十分多姿多彩。
  • 真正的粵語片是什麼樣子?看過這些影片證明你粵語片開始入門了
    文|啼豆我們在內地看到大部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像嘉禾、新藝城、銀都機構等出品的,雖然影片拍攝時採用粵語對白,但錄影帶、VCD或DVD流到內地的時候,都是臺灣配音的。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周潤發、成龍和周星馳的電影,我們最先接觸的時候都是國語配音的,後來網絡發達後,我們才逐漸地看到粵語版。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習慣了國配版,或許有先入為主的成分在裡頭。實際上,粵語電影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最輝煌的時期,當時香港影壇湧現了一批偉大的粵語片導演,像李晨風、秦劍、李鐵、莫康時、左幾、珠璣、吳回、龍圖、黃岱、楚原等。
  • 「粵語真系好盞鬼!」 歡迎收看怪奇鵝《粵語初級班》
    充滿好奇心又好學的怪奇鵝這一次也是做好了補習的準備,讓我們一起來到研究員小健的《粵語初級班》吧! PART-1 粵語究竟系咩野? 粵語究竟是什麼?
  • 粵語為何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方言?為何只有粵語,有流行文化
    就語言來說,我國不同地區的方言也是不同的,南方的主要語系分別是,吳語、閩語、粵語、湘語、贛語等等。由於所處地區不同,所以方言文化也不同,大家的交流很困難,影響溝通。因此我國全國推廣了普通話,使不同地區間的人們方便交流。普通話雖是全國推廣的,但同地區的本地人相互交流時,還是會說方言。在我國多眾多的方言中,粵語是很受歡迎的。為什麼粵語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方言?
  • 粵語聲韻
    有人話,粵語九聲,本身就系音樂,有平有仄,有獨特嘅韻部。之前有本詞典《廣州話分韻詞林》,作者系著名粵劇編劇楊子靜同潘振邦。據講,書裡邊列出嘅廣州話韻目就有52個咁多。呢本書嘅編寫,就係為咗幫助粵劇編劇搞清楚粵語嘅九聲五十二韻。因為粵語每個字都有一定嘅聲調,有啲字只能夠填喺特定嘅位置上。填錯咗,唱起身要麼拉長咗拍子,要麼就冇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