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甲亢,患者們對待疾病的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患甲亢後,會治病心切而盲目治療,有些則對甲亢認識不足,認為不是什麼大病,不積極治療。
殊不知,甲亢不及時正確治療,危害不小。那麼,甲亢究竟有哪些危害?該如何正確治療呢?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甲亢的危害。
引起神經功能亢進,患者常伴有易激動、煩躁、失眠、神志不清、暫時性昏迷。
循環系統異常與心率失常、心動過速為表現形式嚴重時可合併心理衰竭、危及生命。
胃腸道蠕動加快,常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等。
代謝性增強,身體代謝率過快,導致全身營養、能量消耗過快,患者常伴有怕熱、全身乏力、消瘦、多汗、食慾亢進等症狀;部分類型甲亢患者伴有眼肌球突出、視力減退等。
甲亢患者,心衝氣促,失眠多夢,勞動及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造成眼突,眼皮閉不緊或雙眼復視等眼睛病變,嚴重者最後還有失明之虞。
由於患者心煩易怒,聲高氣粗,常表現為愛發脾氣,極易與人吵架,極大影響與家人及他人的關係。
說了這麼多,大家知道了甲亢的危害,那麼具體到每個人,甲亢需要怎麼治療呢?
甲亢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抗甲狀腺藥物(ATD)治療、放射性131碘治療(RAI)和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這三種方法各有優劣。
優點:
不會導致永久性甲減;
方便、經濟、無創、較安全。
缺點:
療程較長,需服藥 1.5~2 年,甚至長達數年;
停藥後容易復發(大約 50%);
可以導致過敏性皮疹、白細胞減少、肝臟損害等藥物不良反應;
需要定期檢查甲功、肝功、血常規,調整抗甲狀腺藥物的用量。
優點:
簡便易行,僅需服用 1~2 次放射性131碘;
安全性好,不會引起肝腎功能及造血系統的損害;
療效確切,一次治癒率可達 80% 以上,總有效率在 85% 以上。
缺點:
治療早期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及甲狀腺局部疼痛;
後期容易發生「永久性甲減」;
有可能導致突眼加重。
優點:
療效確切;
治療周期短;
治癒率高,可達 95% 以上。
缺點:
有創傷性,有手術風險,以及有可能出現手術併發症;
如果切的甲狀腺組織過多或不足,病人術後會出現術後甲減或甲亢復發;
術後頸部留有疤痕,影響美觀。
上面的內容比較好理解,還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文字,留給有興趣的朋友!
1、美國甲狀腺學會總結的表格很好的概括了如何選擇這3種治療方法。
2、簡單的說,有需要做手術的情況(如懷疑合併甲癌、有大的甲狀腺結節、同時有需手術的甲旁亢等)首選手術,有手術相對禁忌症、增加手術風險的基礎病、增加手術難度的情況選擇其它兩種方法,有不適合藥物治療的情況(如肝病、出現藥物副反應)不選擇藥物治療,妊娠時不選擇RAI。
3、至於Graves甲亢的合併症,當患者合併周期性麻痺時,RAI和手術比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更合適,因為能更快控制甲亢並且復發率比藥物治療低(甲亢復發時周期性麻痺也可能再現);當合併甲亢心臟病時,首選RAI,次選藥物治療,手術要慎重;當有活動性Graves眼病時,選擇藥物治療或手術,因為RAI可能會加重眼病。
4、三種治療方法的甲亢緩解率是另一個考量因素。2019年發表的一項瑞典的研究長期隨訪了接受3種治療方案的Graves甲亢患者共2430例,發現抗甲狀腺藥物治療、RAI、手術的緩解率分別為45.3% 、81.5% 和96.3%,並且初始用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接近半數(49.7%)最終還是接受了根治性治療(RAI或手術)。
5、雖然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緩解率是3種方法中最低的,但抗甲狀腺藥物仍然是目前大多國家/地區(包括熱衷於RAI的美國)對初治Graves甲亢應用最多的治療手段。
6、常用的抗甲狀腺藥物即硫脲類藥物,主要包括甲硫咪唑(MMI,如賽治)、丙硫氧嘧啶(PTU)兩種。抗甲狀腺藥物常見的副反應較輕微,主要表現為皮膚和胃腸道副反應,發生率在13%-34%,部分患者因此而停藥。
7、使用抗甲狀腺藥物的患者如出現發熱、咽痛或其他感染徵象時,應立即查血常規並停藥,但並不推薦在無症狀患者中定期監測WBC計數。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通常在開始治療的前2-3個月每兩周查一次血常規,以期及時發現粒細胞減少。
我是何威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順德醫院(順德區中醫院)普通外科
中醫院的西醫外科醫師
專注腹部外科微創化治療,甲狀腺疾病精準醫療,膽石症個體化診療。
聯繫我:
關注順醫普外訂閱號,我們就可以私信交流啦!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關注我,記得在右下點「在看」、贊並分享,感謝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