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vic Categories
Category I-the category I pelvic fault is torsion of the pelvis without osseous misalignment at the sacroiliac articulations ; thus there are no subluxations as such in this involvement. It often relates with other distortion throughout the body, including cranial faults.主要是骨盆的扭轉,並沒有薦髂關節半脫位等問題,但會波及整個脊椎的扭轉,和顱骨錯位也有關聯。
Category II-The category II faul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osseous subluxation at the sacroiliac articulation .第二類型的錯位主要是薦髂關節有半脫位狀況。
Category III-In a category III pelvic fault the pelvis in intact. The fault is dysfunction of L5 on an intact pelvis, or an intact pelvic dysfunction on L5. Symptoms from a category III pelvic fault can be local or remote. Often there is severe sciatica that fails to respond.A category III may be in conjunction with a lumbar disc involvement, facet syndrome, or other conditions that involve the lumbosacral spine.
第三類型的錯位主要發生在腰薦關節,即第五腰椎與薦骨的接合處,或是在腰椎椎間盤,小面關節等處。會伴隨著坐骨神經痛等狀況。
脊椎像條毛巾被上下扭轉,會造成骨盆旋轉,但並沒有SI薦髂關節骨頭排列不正的狀況發生,測試方法很簡單,就是測梨狀肌,若兩腳單側各別測試,都有力,但只要雙腳一起測試就會變無力,就可發現該錯位是屬於Catergory One.一般來說,會有此狀況和一條名為Iliolumber Ligament很有關聯。
據TJ表示是近十幾年來被AK的醫師所發現,這條韌帶若是不穩的話,SI Joint薦髂關節就容易不穩。通常柔軟度過佳的人,這條韌帶會比較松。可以透過訓練臀大肌,來補強這個韌帶的不足。
1.檢查:
測試受測者的膕旁肌,若兩腳單側各別測試,都有力,但只要雙腳一起測試就會變無力,就可發現該錯位是屬於Catergory One。同學是左腳有力,但右腳稍弱了些。同時測,又都變沒力。
(重點:ONE,在測單側有力,雙側會變無力)
2.療愈
臉朝下,四肢離地,做不同側的離地伸展,例如:左手配右腳,右手配左腳。檢查那一側較吃力,以本例來說:左手配右腳,較無法抬高。故多做幾回。配合四足著地的動作,伸展會更徹底。
3.複查
再重新測試雙側肌力,此時,雙側都變有力。很神奇。哈!重點就在脊椎的神經傳導變得正常故肌力的收縮會更有力。
分別檢測雙側膕旁肌,雙側無力,單側有力.表示其為category one
療愈:練習對側伸展時,發現左手配右腳的伸展較無力,因此,練習這個對側伸展多次後,再測試雙側膕旁肌,變有力.
骨盆是由兩個半邊的髂骨(又稱:無名骨)與薦骨所組成的環狀物,前面由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連結在一起,看起來有點像是拱門,而薦骨就是拱頂石。骨盆的作用在於吸收來自下肢行走力量及承受上半身的重量。骨盆環pelvic girdle必須調節這些力量及擔負起支持及保護臟器的功能。骨盆很重要,但一般人都吃到腦滿肥腸,肚子都松垮,尤其瑜伽研習者的肚子一旦松垮,無力是必然的,再加上過度練習難度過高的動作,最後一定會損及脊椎。脊椎會出問題,只是時間長晚而已,不可不慎。
骨盆錯位的狀況,TJ由志願者的同學身上實際解說,如下:
1.檢查
用手檢查兩側腰際去看髂骨的位置,發現:左髂骨高右髂骨低,左髂骨高接著會導致左髂骨往前往內;右髂往後往外往下,這個動作要請同學實際上拿著骨盆模型操作就會明白,髂骨往後往下,薦髂關節就會被往外拉開,所以口訣才會是(口訣:高=前/內/上 低=後/外/下)這會導致右腳的膝下內側會疼,這裡是有名的鵝足腱,是三條肌肉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的終止點,因為右髂往外會拉到這些肌肉造成該處肌腱被延用力拉扯,長期下來就會造成膝蓋不舒服。
2.療愈
髂骨前後上下正位=臉朝上平躺,利用兩條毛巾捲成椎型圓筒狀,協助髂骨前後上下的正位,兩條毛巾分別放在右髂骨下方及左坐骨下方。髂骨內外正位=右髖做外轉,會令外轉的髂骨往內。左髖做內轉屈膝,會令內轉的髂骨往外。停留以上的姿勢幾分鐘後
3複查
再單擊膝疼的位置,疼痛感減輕。若仍疼,表示有其他問題要解決。
外轉時,SI會緊密
內轉時,SI會拉開
Category III第3類型的錯位–椎間盤錯位
長期坐姿會將壓力放在腰椎第四五節(L4-L5),腰椎第五及薦椎第一節(L5-S1)的椎間盤,易造成椎間盤凸出(HIVD),此時要做拉伸,否則壓力長期累積,就會造成椎間盤的髓核凸出.這時,可以利用毛巾掛在門的上端,記得腳要往前走,讓脊椎是垂直.可以利用單槓或是倒立機,只要能創造出脊椎是伸展而不是壓迫的方法,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再前推或後推腰,因為搖擺會對不穩定的椎間盤更加惡化.
以上就是最後一堂課的複習重點,各位,可以不斷地重新複習,就會漸漸明白脊椎的重要性,以及脊椎與薦椎及髂骨的重要性,這些骨架一旦變形,最後會導致脊髓神經及周邊神經傳導不良.瑜伽人最可怕的一點是,會用意志去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所以,即使變形很嚴重,但仍感受不到其嚴重性.這不是覺知,這是盲目,身體最終會以巨大的反撲來喚醒大腦的注意,此時,就為時已晚.
在醫院工作多年,常看許多運動舞臺上呼風喚雨的明星,下了舞臺之後,一堆病痛纏身,他們摶命演出是為了勝負,是為了團隊的榮譽.但博命的瑜伽練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更可怕的地方是,完全不自知.以假我當真我,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假的界線一旦變模糊,心靈就永遠活在幻像中.
文章來源:健身
【推薦閱讀】
戳圖片/標題,直接閱讀康復醫學書籍深度好文!▲
好文 ▲ | 分享一套陰瑜伽動作,練瑜伽的一定要看!!!
好文 ▲ |教你如何獲取高清的醫學圖片(精典收藏)
↓ 點擊進入臺灣圖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