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難理解難記憶?因為你還沒掌握這些詩詞的表達技巧與鑑賞規律

2020-12-23 名師大講堂

本文是{語文課外綜合知識}專欄第6節,古詩詞常用表達技巧、古詩詞鑑賞思路。

文章共4000多字,預計6分鐘讀完,如果您或者您的孩子想要更深入學習古詩詞的規律和文化,請耐心看完,每個內容講解完,都會用一張思維導圖做歸納總結,相信看到最後定會滿載而歸。

購買專欄可領取與文章內容一致的電子文檔,方便列印出來給孩子學習,文末附私信領取方式,千萬不要錯過。

一、古詩詞常用表達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情景交 融、映襯對比、伏筆照應、借古諷今、託物言志、白描、象徵、烘託、渲染、用典、起興等,應結合具體的詩歌加以分析。

1.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指的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了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而犧牲自己的真摯感情。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詩人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情感、表達思想。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

(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詩句因情布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如柳永的《雨霖鈴》,全詞成功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詞的上闋先描寫別離的環境氛圍,接著寫依依惜別之情, 最後虛寫別離後友人在途中的情景;下闋先抒發情感,接著把離愁別緒集中在「楊柳」「曉風」「殘月」這三個最能觸動詩人情感的意象中,最後再次抒發難以排遣的離別情緒。

(4)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指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使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王冕在纏梅)〉中以梅自喻,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了自 己要像梅花那樣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

(5)借古諷今

借古諷今即借歷史事件來諷喻當朝,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

如劉禹錫的《臺城》,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與野草叢生的悽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2.表現手法

⑴渲染

渲染本是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後借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覆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王昌齡的《秋詞》一詩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2)烘託

烘託就是通過對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突出人物某種形象或心緒的表現手法。有正襯反襯兩種。正襯是用同類的事物或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來襯託

如李白的《贈汪倫》中,三、四句用潭水的「深」來烘託汪倫的情誼之「深」,形象鮮明地襯託出汪倫對詩人真摯深厚的感情。

反襯是用相反的事物襯託。如王維的《鳥鳴澗》中寫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 通過動景反襯出了春澗的寂靜。

(3)白描

白描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在古詩中指用簡練筆墨勾畫事物形象,不加渲染烘託的寫作手法。多用簡練的語言來抒發質樸自然的思想感情,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溫庭筠的 《望江南)〉採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愛人歸來的焦急傷心的心情。

(4)用典

用典又叫用事,也可理解為借古諷今,多是將具有警策作用的神話傳說、古人古事、名言 警句等運用到自己的詩歌中,推陳出新,表達對世事、世人的看法。

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借「懷 古」讚揚了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了南宋當政者像劉義隆那樣的倉促冒險行動;以廉頗自比,表明了自己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勞的忠貞之情。

(5)動靜結合

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如戴叔倫《蘭溪棹歌》中的前兩句寫了月色的清爽皎潔和山水的明麗動人,是靜景; 後兩句寫了魚搶新水,湧上溪頭淺灘的調皮,是動景。全詩動靜結合,寫出了蘭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機。

(6)虛實相生

實寫』是指描寫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像、實事、實境;「虛寫」是指描寫虛幻世界中的景象,如夢境之景、想像之景、冋憶之景等。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是寫,「共剪西窗燭」是寫,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構成了完美的意境,表達了盼望與妻子團聚的心情。

(7)點面結合

廣鏡頭為面,特寫鏡頭為點;粗線條勾勒多為面,細筆描繪多為點。如柳宗元的《江雪》前兩句為「面」,千山無鳥飛行的蹤影,萬徑無人行走的痕跡;後兩句為「點」,一個披蓑戴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釣。點面結合,突出了詩人雖身處逆境,但仍傲岸不屈的精神品格。

3.修辭手法

(1)比喻

運用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劉禹錫的《望洞庭》,詩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將君山比作青螺,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2)擬人

如劉放的《新晴》,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久雨初晴後詩人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3)誇張

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氣蒸」「波撼」是誇張的寫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又如李白的《秋浦歌》,白髮因愁而長,長達三千丈,該是多麼深重的愁思!以此寫愁,奇特至極。

(4)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醜者更醜。如梅堯臣的《陶者》,詩中陶者和富家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使語言簡練、含蓄、別致。如李清照《如夢令》 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詞人用「綠肥」「紅瘦」分別指代綠葉、紅花。

(6)設問

如阿魯威的〈収調蟾宮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7)反問

如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二、古詩詞鑑賞題的解題思路

1.感知詩詞的內容

(1)抓詩題

詩詞的題目往往是詩詞內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的正文,會以為是寫湖上的風景,但看過題目之後就會知道,這首詩是寫詩人的讀書感受的。因此,分析題目是感知詩詞內容的重要環節。

(2)看題材

題材往往決定詩詞的內容。比如送別詩、詠懷詩多寫如何叮嚀對方、讚頌對方;詠史詩、 懷古詩多寫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弔,或緬懷贊賢,或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或寫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3)析詞義

因為古典詩詞都是用文言寫成的,所以必須調動文言文以及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逐步揣摩,掃清詩詞閱讀中的障礙,斷不可浮光掠影,否則就無從準確把握其內容,更談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

(4)聯背景

有些詩詞,僅僅理解字面上的意義還難以真正把握其內容,這時,便要藉助對背景的分析。如在理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這兩句詩時,如果知道這首詩是詩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波折太多」的話題給老朋友以酬答,並且抒寫自己被遠貶異地的悲憤不平的心情,那麼,我們便知道這兩句其實寫岀了詩人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的遭遇

相關焦點

  • 掌握新東方在線這幾種表現手法賞析技巧 撥開詩詞鑑賞的迷霧
    詩歌鑑賞是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題型,其中對詩歌鑑賞表現手法的考察又是高頻考點。從歷年語文中考詩歌鑑賞題答題情況來看,很多同學都因為不了解題型特點或沒有掌握相關技巧失分。  其實,詩歌鑑賞類的題型往往有很多規律可循。
  •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分析和答題技巧,8種模式答題步驟,成績UP
    讓我們一起來具體分析一下:詩歌鑑賞題通常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鑑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三結合詩詞內容大概就能知道,詩人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寫人還是寫景,是送別詩還是軍旅詩等等分析類別,總之一句話,詩詞鑑賞的題一定要多讀幾遍。
  • 【詩詞鑑賞】新婚賀詞該怎麼用詩詞來表達?十首新婚詩詞,讓你祝福...
    真摯的新婚祝福語也為喜氣的婚禮增光溢彩,然而千篇一律的「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等新婚祝福語,或許讓你厭煩,或許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會更加詩情。 民國結婚證上的誓詞: 喜今日兩姓聯姻,一堂誓約,良緣永締,相配同稱。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
  • 推薦10本學詩詞必讀書本,讓你更懂詩詞寫作
    讀了這十本書,能讓你更懂詩詞!(學詩必備)詩歌是古代文明的結晶,格律詩是其瑰寶。我們從小就在詩歌的氛圍中成長,對詩歌有一種天生的熱愛。然而,也有很多人喜歡詩歌,但詩歌押韻的概念卻很模糊。《詩詞格律》簡介:這本書是王力寫的。書中提到的詩詞和律例,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有些是作者自己的見解。這本書的重點是規則,而不是選集。《詩韻》有一個總的目的,就是把詩韻描寫得簡明扼要,作為告訴讀者的基本知識。2.
  • 用歌曲向詩詞致敬 用詩詞表達「抗疫」決心
    康震老師介紹說,這首歌並不是「做出來」或「想出來」的,而是一種內心真情實感的表達,希望把中國的詩詞文學都融入進去,所以寫到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寫到了「英雄」「江月」「星輝」等,通過這些不同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
    梔子花的優美詩詞鑑賞(原創)枯木「梔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藍色百褶裙上,愛你,你輕聲說 ,我低下頭聞見一陣芬芳 」。梔子花,六瓣平鋪,更有重臺,花色潔白無瑕,花香清新馥鬱,沁人心脾,是典型的南方花卉,從春天到初夏,次第開放,花期長,花香持久,即可觀葉又可觀花聞香,還可以賞果觀形,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成為詩詞歌賦的常詠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優美的詩詞,千古流傳。梔子在秦漢以前是應用最廣的黃色染料,《漢官儀》記有:「染園出梔、茜,供染御服。」
  • 讀詩有方法,掌握以下5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散發詩詞美
    讀詩有方法,掌握以下5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散發詩詞美中國詩詞大會作為一檔弘揚中華經典詩詞的節目到現在已經5季了,在這5季裡,節目中湧現了許多的詩詞達人,在你的記憶中,誰最令你印象深刻呢?是16歲奪冠優雅知性的才女武亦姝,還是13歲就連續4期擂主的洛陽女孩鄧雅文?
  • 孩子一背詩詞就頭大,利用情景教學背誦古詩詞,發現詩詞的美
    長大了就忘了,還不如等孩子長大後再學習,其實這是對詩詞文化的偏見,學習詩詞不僅僅是因為應對考試,而是讓孩子能夠領略和欣賞到詩詞中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孩子的文化修養,詩詞對孩子的影響,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他並不直觀,但是卻能夠很好的促進孩子成長。
  • 中考詩詞鑑賞之寫作手法(修辭、表現、抒情)
    在詩詞鑑賞過程中,寫作手法的考查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而後還要掌握不同手法在詩詞表達中的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題型。下面主要從詩詞鑑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和抒情手法中來給大家說說他們各自的表達效果。
  • 【詩詞鑑賞】今來商略感秋詩,在詩詞中感悟秋意!
    秋意漸濃,在詩詞裡感悟秋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的《秋詞》,讓人感悟到秋天的美好。 在秋天,只要你用心,亦或隨意取一個視角或角度,秋都會給你一份驚喜或多彩多姿的畫卷,去在詩詞裡感悟秋天的美好吧! 感秋書事 五代-李中
  • 全國二卷語文詩歌鑑賞題難不難?15分鐘看完解析,備考要做好一點
    今天一塊兒看下高考語文全國二卷詩歌鑑賞題,看看這道題是難還是容易?在考場上如何讓自己儘可能的多得分?對於2021年的高考備考有什麼可借鑑的呢?在看試題之前,我們要明白考場上的詩歌鑑賞和平時語文課上的詩歌鑑賞是不同的。
  • 【詩詞鑑賞】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秋花絢爛木芙蓉,十首芙蓉花的詩詞,傲霜綻放! 木芙蓉 唐-韓愈 品讀好詩詞
  • 讓作文更高級的秘密,都在詩詞中,用思維導圖獲得「詩詞思維」
    比如單單是綠色,就有翠、青、碧等詞彙來表達光澤和濃淡的差別。掌握更多的詞彙,不僅僅用起來不會重複,更重要的是,能將孩子的觀察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就好像相機的像素提高了,看到的畫面也更加清晰。另一方面,讓孩子擁有「文學思維」。如果說詞彙是血肉,那麼思維就是骨骼。
  • 古代人擅用詩詞,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詩詞來表達愛情真的很美
    古代人擅於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詩詞當中也有很多是描述愛情的。用詩詞來訴說對愛情的感覺,是詩人委婉且浪漫的表達方式。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表達的就是這種感情。而這句詩詞是《越人歌》裡面的,作者是先秦時期的詩人,叫做佚名。這首詩歌后來被劉向收錄。它是一首民歌,與其他的民歌一起被稱作是楚辭的源頭。詩句表達的是一種暗戀的情愫,詩歌整體卻表達了對跨階級愛情的抒歌之情。
  • 那些從小就背的詩詞名句,你都真正讀懂了嗎?
    俗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但到底應該怎樣鑑賞詩詞才能吸收詩詞的「才氣」呢?今天俅俅就給大家推薦5位國學大師的著作,從入門到進階,讓大師們手把手教你品讀詩書。這本書和一般解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葉教授很少去糾結寫詞時的技巧和格律,而是專注於通過詩詞人的人生境遇,來解讀文字背後的喜怒哀樂。比如提到大詞人 柳永柳永經常給歌姬酒女寫詞,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寫的都是靡靡之音。
  • 【詩詞鑑賞】 十首關於初冬的詩詞,初冬天氣暖,小似立春時!
    還沒看夠深秋的霜林盡染,就迎來了初冬。暮雲重疊碧,遠樹淺深紅,溫一杯熱茶,讀幾行小詩,靜享初冬好時光! 十首關於初冬的詩詞,初冬天氣暖,小似立春時! 初冬即事憶皇甫十 唐-白居易
  • 我與古典詩詞的結緣
    小時候,並沒有唐詩宋詞的薰陶,背誦的,是毛主席詩詞37首,算是我古典詩詞的啟蒙。上初中時,語文課本上,才有了些許唐詩宋詞。一時間,覺得世間的風景、風情和浮生感悟,竟然可以通過幾行文字,表達得如此美妙。從此,便喜歡上了唐詩宋詞。上大學時,更是買了《唐詩鑑賞辭典》和《宋詞鑑賞辭典》細細品讀,那感覺,一如林妹妹讀《會真記》時的回味無窮。
  • 周嘯天做客酒城講壇 作《毛澤東詩詞鑑賞》專場講座
    封面新聞記者 徐慶9月23日,酒城講壇·名家大講堂走進瀘州高級中學校,邀請到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周嘯天,作《毛澤東詩詞鑑賞》的專場講座。講座吸引了不少詩詞愛好者以及瀘州高中師生等現場聆聽,講座結束後,周嘯天還與瀘州高中學生們進行互動,對同學們在詩詞學習與創作方面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講座上,周嘯天通過對毛澤東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詩詞進行了詳實的分析講解,指出了毛澤東詩詞集中反映其本人的思想情感,高度概括了毛澤東詩詞的特點,即:題材重大、氣象大、寫景大筆如椽、語言大氣,對待詩詞的態度從善如流。
  • 我和詩詞一起走過的那些時光
    >遇見你真好!人生有太多興發感動的時刻,詩詞無疑是記錄時光最好的一種方式。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詩詞存在的意義,有些人把它當作傳統文化束之高閣,有些人把它看作陽春白雪望而生畏,亦有些人將它當作逞功炫巧的工具。這些都可以說是對詩詞存在意義的誤解。那詩詞的價值究竟在哪裡呢?
  • 意象選擇和表達方式能否提升詩詞的意境?
    簡而言之,如何通過意象、表達來提升詩詞的意境。建議提問還是簡潔、直接些比較好。七彎八繞的,容易讓人誤解。什麼是詩詞的意境?「意」為意象,「境」為境界,所以意境就是到了一定境界的意象表達。正因為這種個人心裡色彩的附著,意象並不僅僅是世間事物的客觀描敘,而是文人在寫作附帶「有我」色彩的創作,帶有濃厚的感情表達。在古詩詞中,意象的選擇就帶有了情感抒發的作用。意象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在創作中如何選擇合理表達自身情感的意象,受制於整個詩詞作品的情境和格調,並幫助完成整體意境的融合、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