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守其雌

2020-12-14 板角青也說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①谿,谷也。——《廣雅》

②忒,差也。——《廣雅》

③復歸於無極」這裡無極是作為本源大道的一個稱呼,叫無極或大道.《莊子·逍遙遊》:「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也。」《荀子·修身》:「將以窮無窮、逐~~與?其折骨、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④既勤樸斫。——《書·梓材》。馬註:「未成器也。」尚素樸。——張衡《東京賦》。「質也。」

⑤註: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國,將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⑥古時用以稱天子。

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廉三年譯註:「稱天子為官家,始見於此。」

注釋為:(聖人)胸藏錦繡,卻還虛懷若谷,就像天底下的溪流一樣,溪流能夠集水,聖人能夠養德,所以像嬰兒一樣厚德。(聖人)洞若觀火,卻待人木強敦厚,就像天下人都去學習的榜樣,其品德不因外界的影響而變化,所以就能保持人的本真。(聖人)能夠身居顯貴,卻甘守卑位,就像天下山谷一般,因為聖人蓄德,所以能回復到質樸無華的人性本色。聖人以道治天下,因得一而能天下歸,以無為而能天下治,因此高明的治理不會流於形式。

解析:老子在本篇的主旨是教授眾人如何保持本真。用了排比的修辭,實際上說明的都是一個道理。雄,在此為陽剛之意,雌,在此為柔弱之意。修道之人,能夠守其虛柔,就像天下的山谷一樣,能夠匯聚百川。山谷居下,所以百川能夠匯聚而不會各處分流,就像修道之人,貪慾不能使其分心,故除貪戒欲,回復到嬰兒般無欲無求的狀態,達到厚德精純的境界。

白則昭昭,黑則昏昏,老子前文也有描述,俗人昭昭,我獨昏昏。雖然明知道外面世界繁華似錦,盡有聰明多智之士,熙熙攘攘,亂亂鬨鬨,然則聖人卻能超然於物外,守住物質的清貧,思想的淳樸。有個成語叫做安貧樂道,說的即是這個道理。守住清貧和淳樸,就是天下為道之人的榜樣,這樣才能返璞而歸真,體悟到大道的本源。道之動,是從簡單到複雜,不斷的衍生萬物。修道之人是從複雜到簡單,追求事物的本質。本質即是道,道本虛無,這就是這裡所說的無極了。

榮則居上位,辱則居下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常往下流。然則眾人皆信奉人往高處走,這就是求其榮也。修道之人不同,修道之人擇善地而居,即是位則不求其高,位高則危。不求位高,就是所說的守其辱了。和前文一樣,能低位者,就像天下的山谷,集百川而不散,就能見素抱樸,以蓄其德,達到質樸無欲的境界。以上三點,實際上我們現在也能經常見到,不過現在說法更通俗,比如「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依靠自己的才華」,還有「明明可以仗勢欺人,卻偏偏要以理服人」等,都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的另外一種解釋。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樸的原意為未成器之木,與下句樸散則為器相對應,在此處樸取其自然,不加修飾之意,質樸則近道。器,很多人理解為木製的器具,我不這樣理解,老子說:天下神器,此處器的意思是家國天下。聖人在此處為能守道的侯王。後文有句:「侯王得一則為天下貞」,與此處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是不是同樣的意思呢?聖人管理天下,因能善下,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即為天下貞,或者本文又作則為官長),所以老子形容聖君的治理是萬物將自化。制的本意是裁,《淮南子·主術》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制木也。所以此處老子也是用的比喻,把聖人治理天下,比作能工巧匠做木工,以無為而能大治,就像高明的木匠一般,能夠化至繁為至簡,就像前文所描述的善行無轍跡一個道理。相同的描述方式,老子在文中有多處類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等。

相關焦點

  •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有何奧秘?
    一千個中國人讀《山海經》可能有800個被千奇百怪的生物笑倒,一千個中國人讀《道德經》可能有一千種理解,有的從中看到大道,有的看到陰謀詭計,有的看到修身養性……「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可稱為「三知三守」,出自《道德經》。原句是這樣: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是常德,是天地乾坤之道,更是人生哲理
    老子《道德經》中「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學,說出了天地乾坤之道的人生哲理,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生命了的意義。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為天下谿」中的「谿」為何意?這裡老子又提到「谿」表現出來的自然規律,用來說明水的上善若水之性中還有「知其雄,守其雌」的常德。這種常德不僅能使水藉助勢能轉化為動能,還能以強鍵之勢守住水的柔軟本性而不離,說明這種常德是一種普遍和恆久不變的天地大德。
  •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怎樣理解
    《道德經》第28章裡有這樣一段話: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 肖師論道:知其雄,守其雌
    老知說:知其雄,守其雌。看見有痰溼,下手化痰溼時,要看一下是否有燥存在,如果有加一兩味麥冬,女真子等藥,即平安無事。有好幾次,前醫燥溼化痰沒治好,我就滋陰化痰,用養陰化痰湯,這個方我提過,用它加減,治一切燥痰。這事,要臨床才有體驗,否則怎麼講也感受不到,即使掐耳根告訴,也不當回事。我很久以前治好一個多年耳鳴,這人對中醫不外行。
  • 巨蟹座與摩羯座對宮鄉愁|知其雄,守其雌,復歸於嬰兒
    投射為靜謐而細膩的水紋,似其善良溫柔的眼波流轉,關懷地低語著漫向灘涂,傳達出最富療愈性的撫慰。摩羯座對應雄強,巨蟹座對應雌弱。「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深知什麼是雄偉剛強之道的好處,卻寧可安守在雌柔軟弱的位置,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常道美德自然就不會離失,如同回到嬰兒般純樸的狀態。守雌且要知雄,知雄而後守雌。此處的知守,是顯隱運動,無關取捨。
  •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奮鬥半生卻一事無成,只因你不懂這三知三守
    而最難達到的就是淨心,那麼在第28章,老子就又詳細地講述了淨心的修煉方法以及聖人需要達到的境界,所以說這一章的含金量可是相當高哦,學習這一章是領導者能夠跨越最後一道門檻,登堂入室,得道並成為聖人的關鍵所在。我們先看一下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 雄精雌血、雄骨雌肉.
    雄精雌血、雄骨雌肉種鴿合配的研究與分析之論骨
  • 一雄多雌月出30羽幼鴿法
    雄鴿自由在棚中活動,一小時後,再放另一羽雌與雄交配,這樣平均每日雄鴿與這6羽雌,各交配2至3次。  2、在第一批雌配對第五天時,將第一批雌拿回原寡居棚一天。給雄棚6巢箱中放入第二批6羽雌,仍將第二批6羽雌,每隔一小時放出一羽與雄交配。當晚,將第二批雌拿回原寡居棚,第一批雌放回原巢箱。  第七日一早將第一批雌與雄一次交配後,拿離巢箱。
  • 老子《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世,「3知3守」就夠了!
    其環環相扣,奧妙無窮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至今日,穿越歷史興衰,影響力絲毫不減,反而與日俱增。今天,我們分享的是其中為人處事的智慧。一個人若是在為人處事中,能夠做到下面的「3知3守」,一定是生活中的得道高人。
  •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28章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使道德化為水匯入天下溪流,道德化為水匯入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光明之下甘守黑暗而成為世人學習的榜樣,永恆的道德至誠不移使人復歸於無限境界。無限榮耀裡甘受羞辱而成為心懷天下之人,永恆的道德深不可測使人復歸於古樸古香。
  • 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正所謂是「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難,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知易行難啊!真正低調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就是虛偽、假謙虛。如果你本事實力很弱,還故作謙虛低調,就會更加讓人看不起。《易經》謙卦云:地中有山,謙。
  • 《道德經》中的「知其白,守其黑」揭示了老子「不知所終」之謎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拭。為天下試,恆德不忒,復歸於無極」。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是指太極圖而言的,就是俗稱的「陰陽魚」。我國古代的太極圖就是黑色和白色,黑色為陰白色為陽。太極是無極所生,「無極」就是無始無終,無古無今,無陰無陽的「道」。
  •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不出戶,知天下。(德是家,"不出戶"就是不走出德,人的思維就可以知道"天下"有道,有德,有"非德",有思維。德是人的美好狀態,自然狀態,是"有無"、美好的心境、非包容公義的思維三者的有機組合體,是心向美好的心境的結果,是提綱要領之功效,是人認識了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人離開德越來越遠,知道的道就會越來越少。離家太遠,知道的家裡的事就會太少。家裡有信息,越遠越聽不清楚。道是信息,是信號,是力量,是原力,是弱但持續倔強。
  • 一雄多雌一次開花
    但是經過人為的幹預,鴿子就可以一雄配多雌了。當然也有個別鴿子自然情況下也會一夫多妻,這在雌雄比例相差很大的鴿舍裡面較為常見。那麼我們鴿友幹預鴿子配對,讓鴿子一雄配多雌,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節省一些支出,對於種鴿培養還有不少的好處。
  • 撲朔迷離: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說起花木蘭,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可以說廣為流傳。唐代詩人韋元甫在《木蘭歌》裡讚美花木蘭:「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關於花木蘭的真實原型,眾說紛紜。
  • 三尾的飼養與配雌
    6,己用紙箱養三尾已二十多年之多,效果好,據知有多人已採用此法。7,箱群養相比單養,三尾互受幹擾,相對油老較快一點。8,三尾箱防高溫,天氣溫較低,放在電熱氈上或大燈總體的保室溫等均可。但總需空調為好。9,三尾箱與養蟋房不同屋。
  • 一雄配多雌的操作方法
    當擁有優秀的雄種鴿時,雌多雄少,為充分利用雄鴿、繁殖更多優良的子代,可採用一雄配多雌的辦法。其方法是,幾羽雌種鴿都有它們各自的巢房,而雄鴿則分別周旋於其間,並逐羽配上,一般一羽雄鴿同時配4羽以下的雌鴿為限。運用此法,必須準備充足的保姆鴿,代替親鴿孵蛋和嘔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