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虛假宣傳 線上交易藏陷阱糾紛不斷

2020-12-07 中國網河南頻道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 線上交易藏陷阱糾紛不斷

2020-04-09 15:35:58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柳姍姍

| 字號:

A+

A-

「在直播平臺上買的東西有質量問題,這都退貨一個多月了,商家一直沒退款,我該怎麼辦?」4月3日,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的12315平臺又收到一個有關網絡購物的電話投訴。當天,消協工作人員通過消費者提供的信息聯繫商家,對方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

疫情讓「宅經濟」順勢而上,直播購物、網路遊戲、生鮮配送、在線教育等「雲消費」躥紅。然而,網課質量差、遊戲貨不對板、直播誇大其詞等問題隨之出現。

線上交易藏陷阱糾紛不斷

百度數據顯示,1月18日以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娛樂與生鮮電商四大行業整體熱度環比增長超100%,近30天遠程辦公需求環比上漲663%。「宅經濟」的火毋庸置疑,但其背後也隱藏著不少消費陷阱。

前不久,長春一位消費者通過抖音直播平臺,花1000多元購買了兩件主播推薦的皮衣,可收到貨後卻發現衣服與直播時展示的完全不一樣,遂要求退款。沒想到,主播不僅不同意,還拉黑了這位消費者。

3月3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近四成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其中,受訪消費者對主播誇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連結出現在直播間這兩個問題反饋較多。

近日,某網紅賣出的脫毛儀因貨不對板、機身磨損、拒絕退貨等問題,引得消費者集體維權。實際上,質量難保證、售後不完善已經成為直播購物的最大痛點。不只是直播購物,「宅經濟」大火下的一些消費模式也是糾紛投訴不斷。

防疫期間,長春一位消費者此前購買的技能考試培訓課程,轉為線上授課。上了幾次課後,這名消費者發現課堂質量與線下授課相比差距很大,很難保證培訓效果,於是要求培訓班退款,但被拒絕。

協商無果下,該消費者向長春市消協投訴,在消協介入後,才拿回退款。據了解,網課製作粗糙,只是簡單照搬線下教學已成投訴的重點。

疫情期間在家「閉關」的學生柳俊羽最重要的娛樂就是玩網路遊戲,也踩了不少雷。「很多網遊宣傳效果特別酷炫,可實際上人物形象、道具等嚴重不符,還存在誘導消費等問題,真是太氣人了!」柳俊羽說。

宅家期間,一些付費類網路遊戲的消費糾紛逐漸凸顯。近期,中消協就收到了很多有關網路遊戲的投訴,實際效果與宣傳不符,以不公平規定為經營者免責,消費者的選擇權、財產權受損害成為反映最多的問題。

一些消費者申請售後就被拉黑

與線下購物不同,「宅經濟」下的交易方式都是通過網絡進行,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往往面臨維權難題。中消協調查發現,有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僅有13.6%的消費者遇到問題後進行投訴,還有23.7%的消費者遇到問題並沒有投訴。

「線上交易的產品信息難以考證,有的消費者在申請售後中,被拉黑後就聯繫不到商家了,投訴到消協,我們往往也需要經過幾番周折才能找到對方。」長春市消協秘書長鍾萍說。

在處理消費者投訴的「皮衣糾紛」時,長春市消協聯繫到商家後,對方就是不承認產品是其銷售的。此前,鍾萍還處理過一個通過直播銷售二手手機的投訴。商家聲稱只要99元就可以購買手機,卻在消費者付款後直接將其拉黑,而這家公司始終失聯。直到消協給其發了一個警示文件,管理平臺相關部門才主動回電話,卻稱此事與他們沒有關係。最終,該公司被直播平臺取消資格。

「我一直沒弄明白主播是不是經營者,產品出現問題了不知道售後該找誰。現在我很少再在直播上買東西了。」長春市民王先生說。

付費網課、網遊等其他消費也存在類似問題。比如,網遊必須依附於網絡媒介存在,一些經營者會在服務協議中,以單方格式條款要求消費者概括授權,同意公司對遊戲中的任何內容或構成元素作調整、更新或優化,且不會追究公司任何法律責任。消費者想要維權面臨很多阻礙,很多玩家都是因為怕麻煩而不了了之。

此外,因為「宅經濟」往往涉及各種APP,其安裝使用時的授權常常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例如,一些APP要求允許訪問手機照片、文件、通訊錄,開啟錄音等。使用者在為自己的隱私受侵犯提心弔膽時,又很難判定這些APP是否侵權,不知應如何維權。

「宅經濟」需要完善管理機制

廣東廣和(長春)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雨琦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3條第2款規定,經營者以廣告、產品說明、實物樣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狀況的,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與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同時,消保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王雨琦告訴記者,線下線上都沒有法外之地,經營者應該充分認識自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和風險,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相關要求。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應按照法律規定予以解決。

「『宅經濟』是順應資訊時代發展潮流的。」鍾萍說,「但是,不管是什麼平臺,規範管理和發展的速度應該是同步的,而不應是在出現問題後才去找解決方法,質量永遠是消費者在商品交易中最看重的因素。如果商家無法保障質量和完善售後,只能被淘汰。」

鍾萍提示,消費者在「雲消費」時,一定要仔細分辨經營者和商品的信息,明晰商品服務保障內容,並保留好相關證據。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投訴,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只有及時糾正問題,創造安全的消費環境,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大膽消費,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對此,不管是平臺,還是政府相關部門,都有責任不斷完善管理、監督和糾紛解決機制,督促商家誠信守法經營。」鍾萍說。同時,她提示在「宅經濟」中遇挫的消費者不要因噎廢食,要有消費信心,這種消費模式的發展才會越來越規範。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宅經濟」的健康發展還需要不斷提高技術保障水平,需要相關監管部門用「雲思維」予以對接,如通過大數據分析等各種手段,嚴查人氣造假、誘導交易、商品信息誇大其詞、銷售「三無產品」等問題,真正打通影響消費體驗的梗阻點。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 「雲消費」期待監管「雲思維」
    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網課網遊質量參差不齊、一些APP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雲消費」期待監管「雲思維」本報記者 柳姍姍閱讀提示疫情帶火直播購物、網路遊戲、在線教育等「宅經濟」,然而,消費糾紛也隨之而來——直播帶貨貨不對板、網課網遊質量參差不齊、一些APP涉嫌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消費者想維權,又面臨難題。
  • 杜絕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監管部門終於對直播帶貨出手
    「直播帶貨」作為新生業態近年來異常火爆,特別是由於疫情期間,市場停擺,更加促進了「直播帶貨」這個行業!但是由於「直播帶貨」沒有門檻,這也導致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各類問題,進而引發的消費糾紛也一直持續不斷!
  • 杜絕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監管部門終於對直播帶貨出手!
    「直播帶貨」作為新生業態近年來異常火爆,特別是由於疫情期間,市場停擺,更加促進了「直播帶貨」這個行業! 但是由於「直播帶貨」沒有門檻,這也導致主播素質良莠不齊,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各類問題,進而引發的消費糾紛也一直持續不斷! 就僅僅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收到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33萬餘條!
  • 帶貨美容儀涉嫌虛假宣傳,李佳琦或賠4億?
    文|化妝品觀察明星直播翻車的風波似乎越演越烈,眾人還未從辛巴因燕窩事件致歉、羅永浩承認羊毛衫為假等一系列翻車事故中回過神來,「淘寶帶貨一哥」李佳琦又惹禍上身了——其直播帶貨的TriPollar初普美容儀被曝涉嫌虛假宣傳。
  • 直播平臺帶貨調查:宣傳用極限詞語 部分主播涉違法
    但是,在直播帶貨異常火爆,為企業復產復工、促進產品銷售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部分虛假宣傳、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售後沒有保證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也陸續被曝光。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開展的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就發現了一些問題。
  • 直播帶貨帶來的海藍之謎 真成謎!
    近年來,直播帶貨日益紅火,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大家都宅在家裡不出門,因此直播帶貨全面爆發,成為各大電商重點營銷板塊。大多數電商都開起了直播間,產品種類繁多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直播不僅成為社會信息傳播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成為產品售賣的重要渠道,因此「直播帶貨」成為消費熱詞。
  • 直播購物發生糾紛,消費者如何維權?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作為新型的電子商務形式,近年來直播帶貨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觀看網絡直播下單購物。但直播帶貨也因存在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等問題,頻遭消費者吐槽。近日,有網紅因直播帶貨涉嫌虛假宣傳而道歉,直播帶貨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 網絡消費糾紛高發 福袋銷售有陷阱主播帶貨存隱患
    【財新網】(實習記者 陳怡帆 記者 單玉曉)網絡消費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陷阱也隨之而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近日通報了審理的網購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情況及典型案例,商家假借「福袋」銷售低價商品、虛假或誇大宣傳產品質量等現象日益顯現,「主播帶貨」、二手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存在維權難題。
  • 部分直播帶貨商家涉嫌虛假宣傳 建議明確不同主體責任劃分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模式異常火爆,在為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產品銷售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暴露出了部分虛假宣傳、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售後沒有保證等損害消費者權益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6月16日,北京市消協發布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報告。
  • 北京市消協:部分直播帶貨商家涉嫌虛假宣傳,應設置...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模式異常火爆,在為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產品銷售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暴露出了部分虛假宣傳、信息公示不全以及售後沒有保證等損害消費者權益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6月16日,北京市消協發布了直播帶貨消費調查報告。
  • 「直播帶貨」要擔哪些責任
    「太好看了吧,買它……」網紅主播直播帶貨已成為各大網絡平臺的重點營銷渠道。然而,不少主播在直播推薦時卻遭遇翻車,有的被網友質疑貨品質量,也有的被指涉嫌虛假宣傳。主播直播帶貨,在給消費者帶來豐富消費體驗、促進商家產品銷售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許多危害消費者購物安全的問題,如「虛假宣傳」「兜售三無產品」「維權無門」等。線上交易過程中各方主體該承擔怎樣的義務和責任呢?
  • 網紅辛巴直播帶貨「假燕窩」,直播假貨何時休?
    由此形成了直播帶貨這一個新興起的行業,發展至今,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時尚。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紛紛加入直播的行列,都想進來分一塊「直播帶貨」的蛋糕,大有「得直播得天下」的陣勢,什麼產品都跟著上直播,教育、房產、汽車、乃至衣食住行無所不包。其中,帶貨主播不乏功成名就者,賺的那是盆滿缽滿,最具典型的代表莫過於「帶貨女王」薇婭,以及「口紅一哥」李佳琪等人。
  • 直播帶貨如何變「一時火」為「一直火」
    信息公示不到位、涉嫌虛假宣傳產品功效、人氣造假和評論造假……  直播帶貨如何變「一時火」為「一直火」  在30個直播帶貨體驗樣本中,有9個樣本涉嫌存在證照信息公示問題,佔比30%;有3個樣本涉嫌通過虛假宣傳產品功效或極限用詞誘導消費者購買商品
  • 瓷 妝公司 糾紛不斷 面膜虛假宣傳遭質疑
    美妝行業發展迅速離不開愛美女士的 投資與消費,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商家也是 絞盡腦汁研發各種功效,當然也不乏有黑心商家的 投機倒把虛假宣傳導致不少消費者上單受騙。瓷妝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且不說他的產品是否真的有其宣傳的功效 單單就其自身背景而言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 零食過期、美白面膜無效果 直播帶貨屢「翻車」「行規」出臺糾亂象
    《規範》對平臺、主播、商家以及直播電商活動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及責任進行了規定,對目前直播帶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作出了回應。《規範》的出臺,讓網絡直播營銷行為有章可循。那麼,消費者在直播間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該如何維權?網絡直播平臺針對虛假宣傳這一亂象該如何解決?市場監管部門對直播帶貨行為又是如何監管的?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
  • 帶貨美容儀是否虛假宣傳?李佳琦要賠4億嗎?
    李佳琦轉發該微博並補充,「直播前已根據商家提供的資料對該款產品進行了各項資質審查,確保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後才進行直播推廣。」備受爭議的FDA認證對於美容儀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這場爭議的焦點在於這項來自美國食藥監局的證書——FDA認證。
  • 直播帶貨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行業內部缺乏有效監管
    近年來,直播帶貨迎來井噴式發展,成為電商行業的潮流。與此同時,直播帶貨暴露出來的產品質量、虛假宣傳等問題也接踵而至。前不久,主播羅永浩在直播間推薦了「花點時間520玫瑰禮盒」,隨後就有網友在微博反映禮盒的質量問題,稱收到的花束存在枯萎、腐爛現象。5月20日起,羅永浩轉發相關投訴博文表示道歉,並說明了補償措施。
  • 這10大網購「陷阱」,你不得不防
    【預警1】「直播帶貨」警惕售後糾紛直播帶貨已成為各路玩家爭搶的「高地」,但因直播平臺在內容審核機制、監督管理上不夠完善,出現了商品與實際宣傳不符(虛假宣傳)、商品性能被誇大、全網最低價不實、商品質量難保障、假冒偽劣商品層出不窮、售後服務不到位以及消費維權難等消費者最為集中
  • 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直播帶貨必須提供回看功能
    站長之家(ChinaZ.com)10月23日 消息:據荔枝新聞報導,近日,江蘇省消保委表示,直播購物糾紛往往存在維權難問題,一些主播在視頻中存在誇大宣傳的情況,有很多消費者沒有及時保存截圖或者沒有保存直播帶貨視頻的回放,就會導致維權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
  • 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直播帶貨最終要回歸商品交易本質
    朱劍橋認為,從目前看,直播帶貨還是有生命力的,它雖然會帶來一些挑戰和問題,但經過一系列的規範之後,能更加良性發展,總體上會朝著一個讓消費者更有獲得感、更便利、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整個消費生活會越來越豐富有趣。「無論什麼樣的業態、模式或者營銷方式,手段變來變去,無非就是怎樣更好地實現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對接。直播帶貨最終還是要回歸商品交易的本質。」朱劍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