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周是荷蘭這邊的秋假,孩子們放假一周在家。姐姐Chloe的法國好朋友Quitterie邀請大小C去家裡一起做可麗餅。可麗餅,crêpes/crepes, 是源於法國北部Bretagne地區的一款小吃,在法國有著「國民小吃」的地位。如果你在法國街頭看到攤販們推著頗有特色的手推車,在大圓鐵盤上製作出一份份精緻美味的可麗餅,作為中國人,會不免有些疑惑,「啊,這不就是法版的中國山東煎餅果子嗎?」 法式可麗餅,可甜可鹹,多種搭配,五花八門。
(圖片來源於網絡,看著是不是好像我們的山東煎餅果子?)
Quitterie10歲的姐姐Sixtine是個烘培小能手,她帶著Qutterie和大小C三個孩子,從自製麵糊開始,一步一步操作,攤出了一張張漂亮的可麗餅~ 老母親也可以在一邊和Quitterie的媽媽一起聊天喝茶,完全不用管她們,實在是太美好了臨走特地要了她們家的可麗餅方子,在家裡自己操作起來,超級簡單和方便。有了之前的經驗,大小C搶著要表現,爭著要攤餅
(在同學家裡,孩子們攤的餅。第一次做,個人覺得賣相還可以)
原料:鮮牛奶 500ml, 中筋麵粉 225g, 無鹽黃油 40g, 白糖 40g, 海鹽 2g, 雞蛋 3個,香草精 1茶勺建議用餐人數:3~4人
(這個方子差不多可以攤11~12張餅,一般人家4人當早餐或者點心吃是搓搓有餘了~遇上我家妹妹小Cancan的胃口,估計就只夠三人的量了)
準備與烹飪時間:1小時40分鐘
(其實方子準備時間最多只需要15分鐘,但因為中間麵糊需要靜置1小時,所以整體準備時間就有點長,但做起來很方便,一張一張攤餅,20分鐘就能搞定)
(照片裡忘記放香草精了 隨自己喜好,這個可放可不放)
步驟:
1. 準備一個大碗,放入中筋麵粉(麵粉過篩, 可以防止麵粉結塊)、海鹽與白糖,拿打蛋器混合均勻。
2. 在麵粉底部用手挖個洞,打入三個大號的雞蛋,拿打蛋器慢慢攪拌,攪拌的時候,慢慢地混合麵粉,分批一點一點加入牛奶,繼續攪拌,直到麵糊完全混合均勻。
(攪拌到這個程度就好了。用這種方法來攪拌,麵糊細膩沒有顆粒感)
3. 在攪拌好的麵糊裡,加入一茶勺香草精。這個可加可不加,看個人喜好。
4. 用微波爐低溫或者煮熱水融化黃油,把融化的黃油加入到麵糊裡,攪拌均勻後,蓋上一塊廚房布,放到一邊靜止1小時。
5. 準備一口平底不粘鍋,開中火,放入一點點黃油融化。加入一勺麵糊,均勻的攤開,等到表面麵糊凝結住,開始冒泡泡的時候,就可以拿矽膠鏟翻面了。翻過來後,再煎一小會兒,就可以盛出到盤裡了。
(在做的過程中,只需要在做第一張麵餅的時候鍋內加入一點黃油,之後做的麵餅,都不需要再加黃油了。因為麵糊裡本身就有黃油的成份在,所以不用擔心會粘鍋)(做了5張餅後,夾一層廚房紙,可以防止麵餅由於過熱,黏在一起)
6. 擺出可以搭配可麗餅的果醬、巧克力碎、塗抹黃油,蜂蜜,花生醬,等等等等... 其實傳統的吃法,很多人喜歡用巧克力醬配香蕉片來搭配。我家兩個對巧克力醬不感冒,更喜歡荷蘭的巧克力碎
(她每次倒巧克力碎的時候,我都心驚膽戰,不停的提醒,夠了!就怕她把一盒都給我倒出來)
個人小觀點:
在上海的心理醫生朋友Claire曾和我聊起過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這個話題。我們平時一邊刷著手機頁面,一邊陪著孩子做功課、看書、或是其他的活動,覺得自己花了很多時間與心血在孩子身上,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的世界,簡單又敏感。她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充分的陪伴與交流,不一定是具體形式的交流,但心理上需要有足夠的關注和真實的互動。她們渴求得到我們的認可,渴望與我們之間多一些一起「玩」的時間。
Claire 說哪怕是每天只有10分鐘或20分鐘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放下我們的手邊事,全心的投入與孩子的互動中,可以是一起讀一個故事,做一個手工,或者只是靜下心來認真地聽他們講學校的趣事,他們其實可以感受到不同,給他們一份心理上「爸爸媽媽有關注我,我的聲音有被聽到」的安定感。
我和先生自省,在這點上,我們做的不好。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手機和iPad的興趣遠大於自己的孩子,手機裡的世界吸走了我們的精力,我們想要做出改變!我和他都喜歡美食和研究新菜譜,所以我們在做菜的時候,就儘可能的讓孩子多參與其中。說實話,和她們一起做飯,其實比我們自己做,要累的多。但我們享受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的互動,看到他們對做飯開始感興趣,我們心中也是暗自歡喜。一起做菜、烘培成了我們一家四口之間的一種互相的陪伴。在你們家,你們和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是在哪些方面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