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跨界 」成為的一個熱門詞彙 。
很多行業掀起跨界熱潮 ,把它作為市場營銷的必修課 ,尤其是食品 、餐飲 、美容 、零售 。
創造話題 ,吸引注意力 ,振興品牌 ,提高知名度 ...雖然每個跨界目的都不一樣 ,但跨界的熱情從未減弱 。
可口可樂 、奈雪的茶、小龍坎 、核桃 、肯德基 、周黑鴨 、百雀嶺、屈臣氏 等。
進行了不同的跨界嘗試 。
跨界這麼熱門 ,餐飲業如何跨界 ?
在我看來 ,跨界分為 三個 維度 ,即「商業模式 跨界 」、「產品 /服務 跨界 」、「品牌營銷 跨界 」。
我們先來看 一個產品跨界的案例 。
跨界不止 奈雪的茶套牢消費者的秘訣
三五個朋友遇到有格調的茶飲店 ,點一杯霸氣的芝士鮮果茶 ,再來一盤 霸氣的榴槤王軟歐包。
聊天 ,自拍 ,發圈 。
這似乎是現在年輕人最流行 的生活方式 。
「千億市場 」、「資本追逐 」、「茶飲風口」等一系列 「標籤 」也造就了新式茶飲店 。
近兩年來 ,新式茶飲也成為了近兩年來最火爆的項目之一。
作為新茶的代表品牌 ,估值超過 60億元的奈雪的茶深諳90後 、00後 的消費需求和行為習慣 ,善於用「跨界思維 」為自己打造差異化標籤 ,不斷跨界嘗試 ,經典跨界案例 層出不窮 。
1、茶飲跨界歐包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在市場調研過程中發現 ,很多人希望在飲品店喝飲品時搭配食物 ,但當時大多數飲品店都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
同時 ,她也發現 在烘焙麵包 市場 上,口感較軟的日本麵包非常受歡迎 ,而且與茶的調性非常一致 ,於是她創新性地推出 了「茶+軟歐包 」的產品組合 ,將烘焙現場銷售 的軟歐包引入茶飲店 。
最後 ,根據銷售數據反饋 ,跨界產品軟歐套餐佔總銷售額的50 %。
2.茶飲店跨界居酒屋。
2019年6月,奈雪的茶先後在深圳和北京開設了三家奈雪酒屋「BlaBlaBar」,正式從「軟歐包+茶飲 」跨界到「酒館 」。
「BlaBlaBar」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 「blablab 」在女生聊天時不停說話的現象 。
可見它額目標群體也是25 -35歲 的女性 消費者 。
奈雪酒屋設計輕盈奢華 。
幾款主打香水雞尾 灑,設計口味獨特 ,一經推出 ,就在女性朋友圈爆紅 。
3.軟式歐式包+火鍋 =火鍋底料包。
奈雪的茶還與重慶流行火鍋滷水校長聯名 ,並推出重慶限量獨家軟式歐式包「火鍋底料包」及聯名跨界禮盒 。
這款柔軟的歐式包不僅看起來像火鍋的底料 ,還融入了老火鍋的真實味道 ,是重慶的獨家產品 。
4. 奈雪的茶 ×旺旺 =旺仔寶藏茶
2019年 6月,六一兒童節 ,奈雪茶和旺旺聯合推出新的旺仔寶茶和旺仔 QQ 芝士杯。
5. 奈雪的茶 ×人民日報 新媒體 =「報款」紅石榴 。
2019年 9月 ,奈雪的茶跨界人民日報 與報款紅石榴一起驚豔亮相 ,展現了國潮茶飲的魅力 。
這一次 ,它與人民日報新媒體的跨界合作 ,不僅僅是單純的新產品 ,更承載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
6.「奈雪 ×李寧 」和「奈雪 ×雅詩蘭黛 」禮盒 。
2019年 10月6日至10月20日,李寧 #快閃活動在北京王府井舉行 。
奈雪的茶和李寧推出限量禮盒 、奈雪 ×李寧特色飲品等產品 ,以只送不賣的方式回饋 給參與者 ,贏得消費者 一致 好評 。
早在2018年,奈雪茶就與雅詩蘭黛合作推出 了「hello sister」禮盒 ,包括 產品優惠券和口紅 ,贈送給會員 。
跨界合作賦予品牌不同的屬性 ,拓寬品牌的邊界 ,聯繫不同的消費圈,鞏固品牌的差異化特徵 ,提升新生代的關注度 ,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
跨界產品有三種 。
通過以上一系列跨界案例 ,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所謂跨界產品 ,是品牌為了達到 一定的市場目標而推出的跨行業 、跨品類 、跨渠道 的產品 。
這類產品要麼是從品牌價值層面連接 ,要麼是從產品口味上交融 ,要麼是從渠道上衍生出周邊產品 。
在這方面 ,我將跨界產品分為三類 。
1,場景跨界產品 。
將來自兩種不同使用場景的產品集成到其中一個場景。
比如奈雪的茶 ,是一家飲品店新推出的軟式歐式包,屬於麵包烘焙店賣的產品 ,跨界 在飲品店賣。
2.IP跨界產品 。
所謂 IP跨界產品 ,就是利用具有IP 屬性的品牌潛力 ,共同推出一款聯合跨界產品 。
比如喜茶和百雀羚推出的喜鵲禮盒
3.文創跨界產品 。
文創一般 指文化創意產品 ,是「文化 +商品 」的組合 。
文創產品可分為 三類 :1,藝術收藏品 ;2,生活 實用 用品 ;3,旅遊紀念品 。
細分到餐飲行業 ,比如 星巴克系列的「杯子」產品 ,伏牛堂在門店推出的「霸蠻文化衫」。
餐飲企業 為什麼要做跨界產品 ?
我們看到的跨界案例幾乎都是連鎖品牌 。
中小型餐飲企業有必要做跨界產品嗎?
一系列 問題 接踵而來 。
跨界不僅是一種 思維 ,更是一種營銷工具 。
跨界產品對於餐飲企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1、跨界產品 ,打造產品差異化標籤 。
如今 ,餐飲業 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和同質化 。
跨界產品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切入點。
2,跨界產品,跨的是IP流量共享。
對於IP跨界產品,其賦予品牌最大的價值便是IP強大的粉絲用戶。
利用跨界產品,餐廳不僅可以共享IP品牌勢能,更能將一部分品牌IP的流量轉化成餐廳的產品銷售。
2019年5月,快樂檸檬與經典糖果品牌大白兔在上海跨界開了一家奶茶快閃店
。快閃店共推出了6種口味的奶茶,包裝依然是大白兔的經典藍白基調,懷舊範十足。
兒時的大白兔奶糖回憶,一舉衝破了消費者的心理防線,開業第一天,大白兔奶茶便賣出1000多杯。
2019年4月,小龍坎火鍋聯合冷酸靈,推出一款「火鍋牙膏」,「奇葩創意」吊足了年輕人的好奇,從預售開始就成為爆款單品,首批限量的4000套半天即告馨。
「火鍋牙膏」一度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TOP3,一款售價30元的牙膏,在二手市場被標出了568元的天價。
3.跨界產品,跨的是多維度盈利模型
對於場景跨界產品,多半是通過增加餐廳原有的產品線,或從運營時間上構建出新的盈利模型。
胡桃裡音樂酒館,不僅從文化上跨界了「音樂」,更多是在經營模式上跨界了餐廳、酒吧的經營模式,以此拉長了餐廳的經營時段,從上午11點到凌2點,據統計酒水的銷量佔據了胡桃裡餐廳60%的銷售額。
跨界產品的4個原則
跨界盛行的當下,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當然也不乏失敗的跨界嘗試。霸王洗髮水曾經憑藉「防脫髮」概念火極一時,然而,當霸王跨界推出「霸王涼茶「時,卻一直不被市場接受。
這是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裡,「霸王=防脫髮洗髮水」,所以當霸王推出涼茶新品時,跨界失敗就在所難免了。
為了避免落入跨界陷阱,跨界產品的設置需要遵循以下4個原則。
1,功能屬性不衝突
跨界產品在功能屬性上要避免與品牌衝突,例如上文提及的霸王涼茶與原有的洗髮水產品在功能上衝突極大。
一個是防脫髮的中藥洗髮水,一個是喝進嘴裡的飲料,用戶在喝涼茶時心裡難免浮現一股股中藥味的洗髮水味道,自然很難被市場接受。
2.品牌調性相符
餐廳在選擇品牌做聯名跨界時,宜選擇跟自己品牌調性、價值相匹配的品牌,避免品牌理念不一致甚至相悖的跨界嘗試,否則容易造成自我品牌價值體系混亂,讓用戶對品牌產生認知偏差,不利於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3.用戶群體相匹配
跨界IP的選擇上,儘量選擇與用戶群體相匹配的IP進行跨界產品設置,這樣更有利於雙方IP流量共享。比如麥當勞與《劍網3》《魔獸世界》的跨界嘗試,就是基於這兩款熱門遊戲IP與麥當勞用戶的高度匹配。
4.跨界產品要互補
餐廳在選擇跨界產品時,切忌與跨界對象存在直接競爭關係。
例如,喜茶會選擇跟太二酸菜魚跨界推出聯名款酸菜魚麵包,但一定不會跟奈雪的茶聯名
綜上所述,跨界產品是餐廳為了打造差異化標籤、提高產品營銷力和品牌知名度而設置的產品。
它通常會與餐廳的各類營銷活動關聯在一起。
每一個餐廳都有設置跨界產品的必要,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深度的跨界。
此外,跨界產品既有可能像奈雪的茶的「軟歐包」成為餐廳的「爆款刀產品」。
也有可能像星巴克的「貓爪杯」成為餐廳的「流量產品」,同時也可能像奈雪聯合李寧推出的只贈不賣的「聯名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