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電影《少年的你》:孩子「攻擊性行為」,與家庭環境相關

2020-12-13 胡美娜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年來,校園暴力一直是社會十分關注的話題,從新聞衍生至影視界,各類圍繞校園暴力好展開的電影開始出現。其中,《少年的你》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一部佳作,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把備受校園欺凌的那種壓抑、無助和絕望的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無論是周冬雨、易烊千璽的粉絲,還是原著書粉,每個走進電影院的人都被《少年的你》深深地震撼。眼前少年的故事,讓曾受到校園暴力的人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經歷,回憶起曾經的陰霾和黑暗。

一個同學成為眾矢之的,被全班人嘲諷;大家一起孤立一個小男孩,都不願意和他親近;小團隊在小女孩背後說她壞話,傳遍了整個年級……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每一天每一處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校園暴力發生,它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校園暴力不斷地出現在大眾眼前,讓人不由得思考:為什麼校園暴力會出現得如此頻繁?為什麼孩子們會作出如此具有攻擊性的行為?

實際上,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都與家庭環境有關。家庭環境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思想和行為,負面的家庭氣氛扭曲孩子的心智,助長"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一種源自模仿、極易傳染的先天性暴力行為

1. 人類天生帶有暴力基因

大多數人對校園暴力的初期看法大多是,孩子只覺得這是好玩的惡作劇,或者單純地好奇欺凌和暴力行徑,還會認為這都是孩子尋求關注的一種方法。

無論基於何種心理動機,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先天的基因遺傳脫不了干係。

對於"攻擊性行為",心理學家給出的最普遍的答案是:攻擊性是由基因遺傳下來的。簡單來說,"暴力"是人類的天性,很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會作出"暴力"的行為。

孩子精力旺盛,不高興就哭不滿意就鬧,生氣的時候還會抓人咬人。沒有人教過嬰幼兒大人,但他天生就會這樣的"本領"。

2.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來自於對身邊人的模仿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對孩子"攻擊性行為"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攻擊是一種可以通過模仿而習得的行為。

在"波波娃娃實驗"中,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用各種方式打一個不倒翁娃娃,揍它的腦袋、捏它的鼻子,還夾帶一些攻擊性的語言。觀看了成年人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也學會了對娃娃拳打腳踢,而沒有觀看的孩子對娃娃的攻擊很少。

成年人有意無意間的暴力行為,都會激發孩子身上的攻擊性。孩子僅需要通過觀察,就能很快地熟識暴力行為的威力,從而開始模仿。

3. "攻擊性行為"極易傳染

在電影開頭,胡小蝶反問:"他們一直在欺負我,為什麼你們不做點什麼?"許多同學只是圍觀她的悲傷,善良的孩子不敢阻止。

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校園暴力,也不會表現出極端的暴力行為。但是,默默地圍觀很可能會轉變為一種不自覺的接受,甚至演化為對暴力的認可。

一開始是一小撮人欺辱一個人,但圍觀者增加,錯誤行為沒被阻止,歪風越演越烈,惡意傳染給了更多的人。

家庭環境的兩種問題是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的關鍵原因

1. 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心理扭曲

孩子正處於身體和心理髮育的成長期,父母是成長期內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唯有父母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培養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導致孩子被溺愛、心理扭曲,甚至會形成雙面人格。

不管是欺凌者還是受欺凌者,他們的家庭環境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著各自的問題。

作為校園暴力領頭人,魏萊在《少年的你》是一個反面人物。她的悲劇故事源自自己扭曲的心理,而罪魁禍首則是家庭的教育。

因媽媽過分的溺愛和保護,魏萊恃寵生嬌,形成了錯誤的三觀。最明顯的例子是,警察鄭易上門調查,媽媽二話不說就否認了女兒所有的錯誤行為,直言"魏萊成績好形象好,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呢?"她用揚揚得意的表情袒護女兒,對警察的詢問和校園暴力案不屑一顧。

而且,爸爸對魏萊的要求很嚴格,不僅學習成績要出眾,而且在外面還不能給自己丟人。所以魏萊很在乎自己的成績,認為成績、家境就是一切。

魏萊仗著自己的優勢隨意欺凌他人,對所有的事情都傾向用暴力行為解決。

2. 原生家庭的不完整導致孩子向"攻擊性行為"尋求保護

陳念和小北都沒有一個溫暖的原生家庭作依靠。陳念缺少父愛,母親忙於生計,儘管母女兩人的感情不錯,但是母親並沒有陪伴在陳念身邊。小北從小被父母拋棄,成了無親無故的小混混。兩人在社會的底層掙扎,又要面對同齡人的欺凌,只好報團取暖。

原生家庭的殘缺使陳念形成內向的性格,獨來獨往,在班上一言不發。這樣的性格使她很難交到朋友,也不得老師喜歡。高考是她唯一的出路,但新班級不是承載她夢想的溫暖,反而受盡嘲笑和排擠,落得一身傷痕。

如果父母能帶給他們足夠的愛,那麼也許他們就會過得更好,不需要兩個人孤獨地前行,或許能在其他人上找到依靠。孤僻的性格碰上扭曲的人格,校園暴力一觸即發,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深深地陷入了痛苦中無法自拔,最終走向了悲劇。

在不公和落魄中,很多孩子都不得不舉起自己的拳頭,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保護自己。這是被迫的"攻擊性行為",而孩子在暴力中得到甜頭後,會對"攻擊性行為"產生"信仰",越做越過分。

3、 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阻止"攻擊性行為"發生

從心理角度來講,共情能力是阻止"攻擊性行為"的最佳法寶。共情能力能夠對抗自身的攻擊性,讓孩子能推己及人地思考問題,感知他人情緒。

孩子之所以可以對別人施暴後,心安理得地繼續偽裝,是因為他們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而且,施暴者的共同特點是共情能力低,所以要化解孩子的"攻擊性",首先要從提高共情能力開始著手。

如果父母總是隱忍、偽裝,孩子就無法接受父母的情緒,慢慢的失去共情能力。因此,父母要學會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對感情產生共鳴。

而且,父母還要教育孩子換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情感,多與他人相處、交流,少獨來獨往。當孩子回家抱怨小夥伴沒有給自己帶禮物,父母可以教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為什麼她今天沒有帶?你有沒有說過今天要?給不給真的重要嗎?"

共情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只有順利的交流才能助生和諧、友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攻擊性行為"也會變少。

我是胡美娜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一部反映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觀後感
    《少年的你》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真實的反映社會現實,會讓我們看到殘酷,看到黑暗,看到複雜,產生無力感,但有一個光明的故事結尾。《少年的你》是以校園暴力事件作為核心主題,可以延伸為對成長的探索,經過這一番生活痛苦的磨礪,少年們在成長,身邊的成年人,也在成長,關於家庭學校乃至全社會,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應該如何協同努力,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深思考的社會課題。
  • 《少年的你》獲獎引發熱議:現實中的校園暴力,比電影更可怕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落幕,電影《少年的你》榮獲最佳剪輯大獎,周冬雨則榮獲最佳女主角,現場激動落淚,更是感慨自己從小黃鴨變成「金雞」。而且此前,《少年的你》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已經獲得了8項大獎。
  • 少年的你成最佳電影,農村孩子遭受校園暴力記住這幾點
    5月6日,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線上頒獎,影片《少年的你》最終獲得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大獎。一時間,四字弟弟成為因演技而被重新認識的演員,農村孩子如果遭到校園暴力要記住這幾點。1.你同學家的勢力並不可以隻手遮天這個世界上存在隻手遮天的家庭,但絕不是我們這種農村孩子可以碰得上的。即便他家裡很有錢高樓大廈、豪車一堆,但終究達不到遮天的地步,至少在公權力面前他們做不到法外。所以,你要大膽的揭露和指正他們,不要畏首畏尾。
  • 電影《少年的你》中的校園欺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前段時間走進電影院看了《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影片中的校園暴力是一條線,將整個故事情節穿插了起來。電影看完以後最大的感觸就是:現實中的校園暴力欺凌事件比電影中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少年的你》一部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
    看完了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要的電影《少年的你》,才知道這是一部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第一印象便是27歲的周冬雨演一個18歲左右的高中生竟沒有絲毫違和感。演員們基本都沒有華麗的妝容,甚至臉上的雀斑都清晰可見,很符合高中生,或者那個年齡孩子的樣子。
  • 校園暴力,《少年的你》,這樣的陳念和小北,到底該怎麼辦?
    》##校園暴力#易烊千璽和周冬雨聯合飾演的《少年的你》,在19年熱播一時,也創下了15.58億(中國內地)的好成績,而校園暴力這一話題又一次血淋淋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校園暴力一直都是一顆毒瘤,無論怎樣下刀,成功率都是低之又低。所以,多年來對於校園暴力的問題一直都處於一個探尋的狀態。在校園暴力中總會有這三種角色,被害者,施暴者以及旁觀者,他們組成的個閉環,造成了最後的慘劇。
  • 這部電影關乎每個孩子的尊嚴!關於「校園欺凌」,這些知識點你要...
    近日,校園電影《少年的你》引發熱議,各個媒體從不同角度來分析這部影片,在中教君看來,關於這部電影,不得不提的是我們對「校園欺凌」的認識,以及對如何杜絕校園欺凌現象的思考。今天,中教君再來為你梳理一下。報復行為有的學生可能在家裡遭受家庭暴力,到了學校就找同學發洩。這類作為欺凌者的孩子本身也是弱者,父母在家裡對待他們的方式可能比較簡單粗暴,導致孩子在解決矛盾和人際衝突的時候多用武力的方式。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凌了之後,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為什麼那個同學只欺負你?」「你不要去招惹那個同學」「你怎麼就那麼好欺負?」
  • 《少年的你》正在現實中屢屢上演,孩子是天使是惡魔就看你怎麼管
    文/阿布5月6日,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少年的你》獲得最佳影片等8項大獎。拋開抄襲爭議不談,電影涉及的校園欺凌已是越來越被關注的社會問題。近幾年,校園欺凌的新聞不斷爆出。就在前幾日,《少年的你》在現實中又一次上演了。校園欺凌,未成年人暴力行為,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有法可依?
  • 電影《少年的你》,該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負面影響
    《少年的你》是一部專注校園暴力的電影,講述發生在高考前夕的故事,聚焦社會最熱兩大熱點:高考、家庭教育,以成人的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以幫助去做的事。故事情節概述:陳念(周冬雨 飾)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張藝凡 飾)的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
  • 《少年的你》中國歷史上反應校園暴力的最好電影
    許月珍作為《少年的你》的監製,時代變遷式的手法為《少年的你,如此美麗》這本網絡文學小說拍成電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影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就是手機道具的使用,就其小說和影片而言,手機是正確反映校園暴力這一題材的重要道具,但在現實生活中,手機卻是被拒之校園之外的,這是網絡小說所存在的巨大弊端,失去生活本真,魏萊沒有未來也是小說起名上的重大隱喻,其次影片對日本電影《告白》進行多次致敬充分反映了校園暴力這一主題。
  • 電影《少年的你》大家對「校園欺凌」的討論與思考
    電影《少年的你》引發大家對「校園欺凌」的討論與思考  學生如何保護自己?「莎姐」為你普法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後。」「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電影《少年的你》上映3天便收穫無數好評,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校園欺凌」的討論與思考。如何預防校園欺凌?
  • 相比《少年的你》,真實的校園霸凌遠比電影觸目驚心
    近日,朋友圈最熱的四個字——《少年的你》。在幾經波折後,這部電影終於上映了。上映後可謂是票房、口碑雙豐收,豆瓣九萬多人打出了8.6分。這不僅是因為周冬雨、易烊千璽兩位流量小鮮肉的出演,更是因為我們都直接或間接目睹過校園霸凌。
  • 孩子的暴力傾向由何而來?面對攻擊行為,媽媽要注意管教方式
    2)娛樂性攻擊行為有些孩子喜歡通過攻擊或侮辱他人這樣一種行為,來達到娛樂自己的目的。比如說惡作劇或是校園霸凌等。這種肢體上的暴力恰恰就說明了孩子語言上的匱乏。3)不良的家庭環境孩子們的許多行為其實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家長們的模仿。
  • 《少年的你》校園生活中它是部錯誤引導的電影,是宣揚暴力的電影
    ——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反映校園暴力問題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後成績不錯,引發了社會關注校園暴力問題的熱潮。——但是很多人也對電影的劇情產生了質疑,一部反映校園暴力的電影,為什麼故事主線變成了社會混混英雄救美的劇情?這樣的劇情安排合適嗎?
  • 《少年的你》魏萊和陳念:「校園霸凌」背後,沒有贏家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時,「校園霸凌」作為一個沉重的話題,迅速被推上熱搜。電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經常被人打,他也經常打別人,難怪他會說:「這世界就兩種人,沒本事被欺負的人和有本事的壞人。」我沒本事的時候,只能被人欺負;等我有本事了,我也要欺負人。
  • 《少年的你》定檔!刪減其中「校園暴力」片段,還能有啥看頭?
    《少年的你》定檔!刪減其中「校園暴力」片段,還能有啥看頭?文/木子10月22日下午,電影《少年的你》官方微博對外宣布:「電影《少年的你》將於10月25日公映,感謝大家的等待。」《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由曾國祥執導,《七月與安生》的原班團隊製作,該影片主要圍繞校園暴力這一片段來闡述,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在大批城市尚未開啟預售的情況下,《少年的你》官宣三小時預售總票房破1200萬,四小時破1500萬,八小時破3200萬,影片熱度和號召力可見一斑。
  • 關於校園暴力,《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你在校園讀書的時候,有沒有被同校的學生欺負過?或者,你讀書的時候,有沒有在學校聽到過一些誰要被打了言論?更或者,你有沒有親眼目睹過一起校園暴力的發生。你首次接觸到校園暴力是什麼時期呢?初中還是高中?這一幕正好被唐小米看到並且拍了下來,隨後在校園內掀起了「暴力潮」。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成了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 《少年的你》:魏萊,失敗的家庭教育才是校園欺凌的根本原因
    2019年10月,一部反映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在國內上映,因其有關高考、校園霸凌、家庭教育等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擊中了無數觀眾的痛點。寧靜的校園,胡小蝶釋然,仿佛擁抱希望,從教室的走廊一躍而下,眼神裡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留戀;一聲悶響,沒有激起一點波瀾;面對曾經活生生的同學,這些繁花似錦般的少年像極了魯迅筆下圍觀行刑的群眾,冷血、無情。
  • 校園霸凌,現實遠比電影殘酷
    原創: 圖解教育 圖解教育策劃 | 李帥、柏森森設計 | 阿呆近日,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再次引發公眾對校園霸凌話題的關注。現實永遠更為殘酷。
  • 《少年的你》:如果我的孩子是陳念,我該怎麼辦?
    都是孩子,那些作為欺凌者的少年,她們的惡從哪裡來?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她們的性格形成,都是家庭、學校、社會等一系列外在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像電影中的魏萊,她家境富裕,長相甜美,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