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梁宗鎖教授牽頭的浙江理工大學植物次生代謝調控創新團隊長期從事藥用植物資源和中藥材規範化生產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中藥資源研究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近期,該團隊在國家標準樣品和中藥材土壤重金屬修複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0年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27號國家標準公告,該團隊骨幹張曉丹副教授主持的「丹參新酮」(GSB 11-3803-2020)、「二氫丹參酮Ⅰ」(GSB 11-3804-2020)兩項國家標準樣品正式獲批。這是浙江理工大學首次獲批國家標準樣品。同時,該標準樣品屬於首次獲得,填補該領域空白,對建立和完善丹參藥材及相關藥品的國家藥典標準,推動丹參及系列產品標準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該團隊在綠色土壤重金屬修復研究方面也有新亮點。團隊骨幹許玲副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一區top, IF=9.038)在線發表題為「Synergistic effects of EDDS and ALA on phytoextraction of cadmium as revealed by bi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ALA與EDDS聯合應用修復重金屬鎘汙染土壤的機理。
當前,土壤重金屬汙染已成為影響中藥材品質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目前世界公認的環境治理難題。該研究首次創造性地將一種非蛋白胺基酸(5-氨基乙醯丙酸/ALA)與可生物降解的重金屬螯合劑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異構體聯合應用於土壤重金屬的修復中,並通過向日葵對土壤重金屬鎘進行植物修復,解決了多年來螯合劑單獨使用抑制植物生長的應用瓶頸。為綠色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提供了理論拓展和方法創新。
圖1. ALA與EDDS聯合應用提高向日葵吸收土壤重金屬鎘的圖示
該團隊於2013年7月入選浙江理工大學第二批校科研創新團隊,經多年建設,在教師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績。目前團隊成員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講師3人,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錢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高校優秀教師1人。團隊圍繞藥用植物次生代謝調控研究,在中藥資源、天然產物等領域碩果纍纍。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SCI論文160餘篇,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3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9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培養研究生40多名。團隊響應國家和地方生物醫藥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已與天士力集團、步長藥業、胡慶餘堂等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並大力支持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濱海研究院建設,為浙江理工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浙江理工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