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9月,是山竹上市的季節,也是吃山竹最好的時節。
被譽為「水果皇后」的山竹,以其白嫩軟糯、酸中帶甜的口感,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可是吃了這麼多年山竹,你真的會買山竹嗎?吃山竹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講究呢?
今天就奉上最全面的山竹攻略,教你買對山竹,吃好山竹。
山竹的3大品種
圖片來源丨網絡
目前,市面上賣的山竹,主要有以下3大品種:
油竹果:7-15年樹齡才能結出果實,果皮為有光澤的黑紫色,果核比較大;
花竹果:15-50年樹齡才能結出果實,果皮為暗紅色或紫紅色,缺少光澤感,看起來髒髒的;
沙竹果:50年以上樹齡才能結出果實,果皮為暗紫色或暗紅色,粗糙無光澤,看上去又老又幹。
以上3種山竹,後面2種因為經歷了更長時間的生長和陽光照射,口感會更好,特別是沙竹,口感更加細膩清甜,而從價格來說,沙竹>花竹>油竹。
日常水果店裡賣的山竹,大部分是第一種,也就是油竹果。我們下面說到的挑山竹大法,就是針對油竹來挑選的。
5字口訣「看捏掂摸數」,山竹一挑一個準
看顏色:好的山竹,外殼呈有光澤的深紫色,果蒂(連接果肉的地方)是鮮綠色的,這樣的山竹就是新鮮的;如果是黯淡的褐色或者果蒂變黑,就說明不新鮮了;
捏果殼:新鮮的山竹,果殼捏起來是軟而有彈性的,捏一下立馬就恢復了。如果捏起來很軟沒彈性,說明可能爛了;如果捏起來很硬,完全沒有彈性,就是老了或者被風乾了;果殼很硬的山竹,無論水果攤主怎麼保證不影響口感,都不要買;
掂重量:同等大小的山竹,重的比輕的好。掂起來較重的山竹,說明水分比較充足,口感好;如果掂起來很輕,說明果肉裡的水分不足了,甚至已經腐爛了;
摸手感:好的山竹,摸起來都是光滑的,摸起來粗糙的,通常都放很久了;
數瓣數:有句老話「五公六母」,指的是山竹果肉的瓣數,5瓣以下的是公山竹,6瓣以上的是母山竹,我們要選的是母山竹,就是果肉瓣不少於6片的。因為果肉瓣多的話,核就比較小,吃起來比較方便。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山竹底部萼片的數量來判斷果肉瓣數,通常有幾個萼片,就代表有幾瓣果肉,但這個「觀法」不是絕對的,偶爾也有例外的情況。
山竹的保存
對於大部分熱帶水果來說,是不適合放入冰箱保存的,但山竹是個例外。
山竹極易變質,而在低溫的環境下,可以減少山竹的水分流失,降低果膠酶的活性,延緩老化,因此,山竹放在冰箱冷藏保存是很合適的選擇。
山竹屬於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具有清熱降火、促進食慾等作用。但山竹雖好,可不要貪多,下面幾點要注意。
3類人要遠離山竹
1、山竹屬於寒性水果,脾胃虛寒、體寒的人要少吃;
2、山竹屬於含糖量較高的水果,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3、山竹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腎病及心臟病患者應少吃。
對於健康人來說,每天吃山竹數量不要超過3個,不然糖分容易超標,還可能因為膳食纖維攝入量過多導致便秘。
此外,吃山竹時候,不要和其他寒冷食物一起吃,如西瓜、苦瓜、冬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