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遭遇過「套路購」嗎?隨著「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臨近,各大電商平臺和線下商場紛紛加大促銷力度,吸引消費者購物。面對商家推出的「花式促銷」,宜賓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雙十一」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面對「雙十一」促銷要科學理性選購,謹防消費陷阱,避免衝動消費。
該消費警示從按需購買理性消費、慎重選擇電商平臺、理性面對預售消費、仔細驗收到貨商品和保留憑證依法維權五個方面進行了警示。
按需購買理性消費
消費者要樹立科學消費、理性消費意識,建議消費者事先列一張需要購買的物品清單,對照清單按需購買,以免造成浪費。不要盲目跟風購買不必要的商品,購物前貨比三家,不要被「優惠」「折扣」「返現」等字眼衝昏頭腦,警惕價格陷阱,避免權益受損。
慎重選擇電商平臺
要儘量選擇信譽度高、經營資質齊全、售後良好的購物平臺和網店,仔細查看商品網評,特別是追加評價,儘可能多了解產品的真實情況。不輕易登錄陌生網站,點擊不明連結。儘量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銀行帳號、密碼、驗證碼等。不要輕易相信對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轉帳、匯款至私人帳戶以及通過發送付款連結頁面或掃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付款,不與賣家私下交易。
理性面對預售消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平臺與商家推出商品預售的促銷模式,以支付定金能夠享受優惠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提前下單。消費者在選擇預售商品的同時,也應該了解清楚商家制定的預售規則、折扣規則、紅包優惠券使用規則、定金退還相關規定等,分清楚支付的究竟是「訂金」還是「定金」。繳納定金前找商家了解清楚預付金是否能退還並保留相關截圖,不要未看清規則隨意下單。
仔細驗收到貨商品
收到商品時,消費者一定要仔細驗貨。確認貨品完好無損、並與選購商品一致或符合約定後再籤收。一旦發現商品有問題儘快與銷售網站聯繫,掌握好退換貨的時限。
保留憑證依法維權
消費者要注意索取並保存購物憑證以及相應的商家承諾,通過網絡購物的,還應將訂單信息、付款記錄、平臺宣傳廣告、優惠促銷頁面、購物聊天記錄等留存,作為維權證據。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先與商家以及平臺進行溝通,如聯繫不上或者無法達成一致的,可以撥打12315電話進行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記者 趙雪松)
(責任編輯:常安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