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敗啥都吃的中國人,老外放出了「蟑螂奶」這種世紀大招

2021-03-04 INSIGHT視界

From 英倫圈

微信號:UKZONE

外國人常常認為,中國人什麼都吃。魚的軟骨,燕子的口水,甚至胎盤……不可否認我們中國人食材的選擇十分寬泛,做菜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走到哪裡吃到哪裡。

但!蟑螂奶……會有人嘗試嗎?

鏡報上一則關於蟑螂奶的新聞真的讓人……有點噁心。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可持續性日益受到質疑,一些人正在尋找傳統食物來源。杏仁大豆,牛奶山羊奶……奶的獲取方式很多,但人們一直在尋找更加節約成本、更加營養有機的奶。

然後人們發現,蟑螂奶,可以有!

蟑螂腸道內含有一種晶體。科學家稱其為「cockroach crystals」,它富含必需的胺基酸和蛋白質,它的熱量比水牛的奶高三倍(膽固醇含量較低,但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牛奶高)。

(圖片來源:National Public Radio)

從成本的角度上看,蟑螂很便宜,幾乎不佔用任何空間,又這麼富含營養……似乎真的是可行的?

有公司已經在養蟑螂了。南非的Gourmet Grubb公司,推出了名為Entomilk的產品。沒錯。是蟑螂奶。

不過,它家養的不是一般的蟑螂,是Diploptera Punctata。這是夏威夷島嶼上的一種昆蟲,它是胎生而不是卵生,會產奶餵養下一代。Entomilk便是從它身上提取的。「Entomilk最關鍵的好處之一是蛋白質含量高,富含礦物質,如鐵,鋅和鈣。」公司負責人這樣介紹。

印度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聲稱,蟑螂產品的營養價值遠高於其他奶類。

在傳播時尚生活方式的Goop網站上,蟑螂奶得到了認可,網站作者把它作為人們現代的一種選擇,並把它添加到了除奶牛以外的動物奶的列表中。

不過,離蟑螂奶的普及應該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首先,一杯牛奶得耗掉多少只蟑螂啊?科學網站Inverse稱,大概1000隻蟑螂才能製成100克牛奶。那意味著,要麼養一大群蟑螂,要麼科學家培育可以大量產奶的轉基因蟑螂。

而且,生產奶的過程……也不是那麼簡單,奶牛的話人們可以手動擠奶,蟑螂就複雜多了。蟑螂牛奶專家Barbara Stay博士的研究中,生產蟑螂奶,需要在胚囊的過濾紙上粘貼胚胎和提取晶體,過程繁瑣而且必須小心翼翼。

另外,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原則上應該沒問題,」生物化學家Subramanian Ramaswamy說。「但是今天我們沒有證據表明它對人類是絕對安全的。

拋開以上因素不說,人們心理上能否接受吃蟑螂,才是最大的問題。畢竟說起蟑螂大家的定義都是垃圾堆裡傳播病菌的害蟲。Twitter上感覺大家都很……嫌棄。

@atpicarelli1: 「Entomilk 是一種可持續的、自然友好的、營養的、 無乳糖的、美味的、無負罪感的乳製品替代品」 哇, 那傢伙幾乎用了所有的浮誇的詞。它是不是還能防止人類帶來全球變暖啊?

@gracesong815: 甚至他們的文案也不相信公司的信息。請注意, 列表中的 "美味" 一詞和Entomilk的描述相差甚遠。

@abinadi: 真的聽起來像科幻小說……

(圖片來源:BBC Radio)

同樣都是蟲子,大家吃蝸牛倒是吃得理所當然……

當然,吃蟲代表貝爺表示無所畏懼……畢竟在《荒野求生》中他已經生吃了那麼多蟲了。

這種時候,雲南人就要冷笑了,吃蟲有什麼怕的?明明是美味啊!

其實吧,不說蟲子,中國人光是吃雞爪!皮蛋!甲魚!鴨脖!豬腦!等等……就已經把外國人嚇懵了。

以致於這群懷著敬畏又帶些好奇的外國人,在Quora上發出了一系列提問:「中國人吃企鵝嗎?」,「中國人吃狐狸嗎?」,「中國人吃猩猩嗎?」,「中國人吃考拉嗎?」……等等,你們對中國人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對於這些奇葩問題,中國人當然是……反擊。

對我而言,大猩猩並不是最好的食物。我喜歡吃波音777的翅膀。你把鹽和其他調味品灑在上面,然後用火燒烤,那味道棒極了!

是的,我們確實吃考拉,首先吃頭然後吃身體。我通常會先咬掉耳朵。

然後,我會咀嚼它的鼻子,然後撕掉它的頭部。軀幹的質地往往會稍微有些變化,所以需要多花些功夫吃他們。

它們嘗起來像橘子。

外國人對於中國人的誤會一直存在……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國內,省與省之間也有誤會,地圖炮戰爭也是很激烈的。

如果說中國人站在世界食物鏈的頂端,那廣東人更是站在中國食物鏈的頂端。

據《清稗類鈔》記載:粵東食品,頗有異於各省者,如犬、田鼠、蛇、蜈蚣、蛤、蚧、蟬、蝗、龍蝨、禾蟲是也。 有句戲言說,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四條腿的除了板凳,廣東人什麼都吃。

這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地理環境,嶺南地區野蠻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有助於野生動物的生長。

另一方面,也跟繁榮的市井文化有關。在唐代,即使是都城長安也有宵禁,而廣州卻有夜市,常常開放至雞鳴時分。在商業發展的過程中飲食文化也跟著迅速發展。

這些相信大家都是理解的。但是!廣東人吃福建人,到底是什麼梗?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句話流行於2017年年初,至今被人們銘記於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由來。

據網傳,事情的起因是:一個福建朋友聽說廣東的習俗是紅包給得多錢卻包得少,就想拿這個梗嘲諷他的廣東朋友。

(注意:在廣東紅包叫利是,見誰都可以發,為了圖個吉利,錢多錢少都代表心意。)

原話是「聽說你們廣東人……」。廣東朋友不服氣,乾脆結合自己省份的吃貨屬性,懟了一句:「特別愛吃福建人。」

(圖片來源:微博@這個頭像有點傻)

於是,「廣東人吃福建人」的梗就這麼火了……福建人聽了瑟瑟發抖。

@半夜成名:我們福建人真的好吃嗎?PS:在這裡我想說一下,廣西人是山珍,福建人是海味,高溫蒸煮保持原汁原味最好。四川湖南人太辣我們一般不吃的,陝西內蒙人有點幹還要洗洗沙子,山東人比較鹹要洗洗,拿來做菜時最好加點蔥蒜,東北人拿來做菜前一定要先解凍,夏天吃最好。

如果外國人聽到這些,那怕是要嚇壞了吧……

雖然「廣東人吃福建人」的說法是開玩笑,但中國人的吃貨屬性仍不可小看。有句俗語叫,能吃是福。為什麼這麼說呢……和外國人對比一下就明白了。

回想2017年丹麥生蠔成災,丹麥人唯恐避之不及,消息一傳到中國,網友都是摩拳擦掌打算吃光生蠔替丹麥除害……

@謝千裡你個老扎皮:我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這些外國人啦…遇到物種泛濫就先吃吃看好嗎?萬一很好吃呢?哪怕不好吃也肯定是你們不會做啦!

@富聰金融:此消息一出,丹麥旅遊業將有一個質的飛躍...[喵喵]

@Vami_:開放生蠔籤證,保證三個月後生蠔列為當地瀕危物種。[微笑]

還真有網友去了現場撿生蠔吃,並發布了現場實況:

(圖片來源:微博 @Miss灰灰費安娜)

當時很誇張的是,就連大使館也認真地鼓勵大家去丹麥旅遊吃生蠔啊!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2012年德國大閘蟹泛濫對房屋水壩造成威脅,問題在於歐洲人很少吃螃蟹。20世紀70年代美國鯉魚泛濫嚴重破壞生物鏈,問題在於美國人不愛吃鯉魚。這麼看來,中國的吃貨屬性真是無形中拯救世界呢!

那麼你是一個合格的中國吃貨嗎?

本文系授權發布,From 英倫圈,微信號:UKZON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相關焦點

  • 為了打敗啥都能吃的中國人,歪果仁發大招:蟑螂奶你們敢喝嗎?!
    我們中國人給歪果仁的印象就是愛吃!會吃!什麼都能吃!
  • 一杯「蟑螂奶」營養頂 4 杯牛奶,可你敢喝嗎?
    日前一項研究顯示,蟑螂體內含有一種富含蛋白質的分泌物,而且可能對人類有益,由這種分泌物製成的「蟑螂牛奶」有望成為下一個超級食物的潮流。印度幹細胞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蟑螂牛奶」主要來源於太平洋甲蟲蟑螂(Pacific Beetle Cockroach)體內的一種結晶體。
  • 前有「蟋蟀麵粉」 後有「蟑螂奶」!還有什麼是中國人不敢吃的?
    「他們什麼都敢吃,烤老鼠、炸昆蟲、蛇羹、豬腦...」 為了打敗「什麼都敢吃」的中國朋友,外國人開始放大招了。之前,加拿大最大的零售業巨頭Loblaw公司宣布將在全國超市推廣蟋蟀麵粉(cricket powder),顧名思義--是蟋蟀做成的粉。
  • 奶凍竟然涮著吃!會抖臀的「奶凍火鍋」,就在靜安寺!
    靜安寺驚現一口「奶凍」火鍋!
  • 白人扮武則天吃蟑螂,還說是中國人家常便飯,我們生氣太玻璃心?
    他們不吃蟑螂嗎?他們幾乎吃掉所有食物,包括老鼠,蛇,狗,驢,蜘蛛和蝙蝠。那就是他們的文化。」還有一部分中國人直接在評論區裡吵了起來,爭論中國人到底吃不吃老鼠和蟑螂……另外,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人太敏感了,簡直就是「玻璃心」。澳大利亞公共廣播機構SBS中文網頁上也放了一篇文章,叫《ABC兒童歷史劇辱華?
  • 斷頭不死,馬桶裡重生,有一種噩夢叫「南方的蟑螂」
    其他蟑螂的壽命更長,尤其是第二常見的美洲家蠊(P. americana)。只要有水就能存活九十天;實驗室裡的美洲家蠊,就算不吃不喝也能活四十幾天。而無論是哪種蟑螂,雌性不吃不喝的存活時間都比雄性更長。生活在人類身邊的蟑螂都是人類吃什麼、它就跟著吃什麼(除了小黃瓜,聽說蟑螂非常討厭小黃瓜)。很多人類寧願餓死也不肯吃的東西,蟑螂卻可以開心吃下肚,例如膠水、糞便、頭髮、腐葉、紙張、皮革、香蕉皮、其他蟑螂、人類(無論死活),還有酸掉的溫啤酒(據說這是蟑螂的最愛)。
  • 喝「假奶」長大的中國人,越來越胖了…
    無論是資本市場有利可圖的做空報告,還是目的未知的「揭黑幕文章」,矛頭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了國產乳業的龍頭公司。今年兩會期間,伊利代表希望將「一生飲奶計劃」納入國家重要戰略,也是一舉上了熱搜。事實上,早在1988年,國家就倡導過居民飲用牛奶。打出的口號是——「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
  • 「武則天」吃蟑螂?澳兒童頻道播醜化中國人節目,這可不是什麼「開...
    近日,澳大利亞多名華人網民投訴說,身為澳大利亞「官媒」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在其面向兒童的頻道中播出了一檔惡意醜化華人的節目,說中國人什麼噁心的東西都吃。不過,耿直哥核實後卻發現,此事的情況並不簡單。這些華人網民投訴說,這檔節目蓄意醜化中國人,說中國人什麼噁心吃什麼,比如老鼠啥的,並擔心這種節目會加深人們對包括中國人在內的華人的偏見和歧種族歧視。
  • 中國人都離不開大米,但老外為啥不吃米飯?看完立馬就懂
    當然,不管吃啥,終究都離不開米飯這一主食,基本上是這樣的,反正一天下來,至少也有一餐是得吃米飯的吧。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咱中國人對米飯這麼熱衷呢?像老外他們就不怎麼吃米飯,尤其是歐美地區的,幾乎都見不到米飯這種食物,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著莫大的聯繫。
  • 輕輕1滴,家裡的蟑螂團滅!
    為了除掉室內的蟑螂,我可是操碎了心。作為一個輕度潔癖,每天給房間打掃通風,足夠乾淨了。可恐怖的是,前天晚上睡著,一隻蟑螂飛到我身上,爬來爬去,真的是徹底的噩夢!更噁心的是,竟然有人耳朵裡鑽!進!蟑!螂!
  • 這才是中國人不喜歡吃罐頭食品的原因!老外聽完都懵了!
    前段時間老外提出了幾個問題,然我們中國人很頭疼呀。罐頭食品在老外的餐桌上是有多麼的受歡迎呢?其實我們可以去外國人的超市裡去看一下外國人超市裡一般很多罐頭食品。在國外很多的老外都是定期去超市採購一些罐頭的,存放在家裡。
  • 老外:搞不懂中國米飯,沒味道吃它有啥意義?中國人:沒叫你幹吃
    麵條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相關的一句話,說的是老外對咱米飯這種主食的不理解;大致上的話為:米飯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的是搞不懂中國人為什麼能夠天天吃它?米飯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在老外看來,中國人的主食米飯吃起來索然無味,但讓他們感到不解的是我們居然可以天天吃它而不會感到膩;這是他們的疑問,反駁之前其實是需要承認一點的,儘管米飯一直被用
  • 老外眼裡的中國人
    老外總結的中國人是什麼樣,中國人總結的老外是什麼樣呢?註:標序號的是老外總結的中國人。
  • 讓人匪夷所思的老外,遲早被中國人徵服
    蟬主常年潛伏各大短視頻平臺,發現在DIY美食這點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個鬼樣。人民日報就曾經報導過一個讓中國人匪夷所思的新聞....那你也太小看21世紀年輕人的腦洞了。No.1 被玩壞的枸杞從前只知道枸杞是老媽們煲湯必備的聖品,近幾年被玩得不亦樂乎。還能被電視劇拿來當血漿用
  • 如何把「哈麻批」優雅的紋在身上?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老外有多愛漢字。在他們的世界中,雖然這些漢字看上去都大同小異,但是就如同酷炫的鍊金符文一樣。
  • 為了殺死蟑螂,年輕人把巨型蜘蛛買空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魔法打敗魔法?竟然還有不少人付款下單了??不過作為一個重度蟑螂恐懼者,你別說,看久了還真覺得這蜘蛛有點可愛。天,快種草了,怎麼辦?是的,這種蜘蛛就是今天的主角。(和羅恩患有同款恐懼症的可以考慮快速滑到評論區了)
  • 燕麥奶雖好,但它暫時不是「健身奶」|GymSquare
    低卡低脂的植物奶,或許會受到增肌減脂愛好者的青睞,替代高強度訓練後的牛乳「蛋白奶」補劑。但是相比 「蛋白奶」,植物奶其實是負擔更重的「碳水奶」。 ■ 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OATLY與多家中國咖啡飲品店推出聯名合作產品,也都強調燕麥奶「不含乳糖、健康低脂」,很大程度迎合了中國消費者乳糖不耐的體質特點,以及對健康營養的需求。 比如星巴克中國推出的三款燕麥奶飲品,除了節能環保外,主打燕麥奶富含膳食纖維、0膽固醇、0反式脂肪酸。
  • 這種家庭「寄生蟲」,就該把它徹底掃地出門!
    不用把家裡噴的到處都是,也不用追著蟑螂跑,簡直是新時代懶癌星日的必選!  研發它的「德國拜耳集團」,是世界知名500強企業,它家的明星產品世界上的3/4人都吃過,叫——阿司匹林。  作為全球製藥巨頭,拜耳並一直致力於研發安全、有效的殺蟲產品,是很多專業殺蟲公司指定的用藥品牌。
  • 用一次管半年,連蟑螂屍體都消失!
    要我說,蟑螂!絕對是蟑螂!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看似乾淨的家裡,藏了多少只蟑螂……想到就讓人汗毛豎起!蟑螂喜歡待在溫暖、潮溼、多縫隙和多水的場所,廚房,辦公室,家庭房間等都能呆。它們什麼都吃,大便、鼻涕、殘羹剩菜,到處亂爬,邊吃邊拉。
  • 法國人說我們吃蟑螂?!這次,我竟然無言以對....
    最近大家平時吃飯都吃什麼呢?🍚 你們平時會在家裡做家鄉特色菜嗎?依照這種描述,不就是變成麻辣炒蟑螂了嗎??🍳 ► 難道是繼狗肉後,有一種無奈,叫「中國人都吃狗肉」!17萬法國人聯名抵制,還去大使館遞交了請願書?!法媒又在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