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選自丨頭條號「利維坦 」
忽然想配一首土耳其音樂了……
利維坦按:想起上大學的時候臨摹了很多達文西的素描,可惜不是一個左撇子,很多筆調臨摹不來啊。之前利維坦也推送過達文西的一篇分析文章(點紅字直接閱讀)《那個抱銀鼠的女人有多神秘?》,今天這篇算是它的姊妹篇吧,對於喜歡達文西的人來說,《美麗的公主》簡直是登峰造極之作(但也有說法認定此畫作並非出自達文西之手)。這幅畫像不大(高33釐米、寬23釐米),以粉筆和油墨畫成,左上角殘留一個懷疑屬於達文西的指紋:
不管是不是達文西真跡,我個人反正是非常迷戀暈塗法(sfumato,這個詞是達文西自己杜撰出來的,取自義大利語「sfumare」這個詞本身就有「變淡」、「如煙」的意思,也有翻譯成「煙燻法」的),現在一般認為,這種技法是由前人的多層作畫(paint in layers)和透明畫法(glazing)技法綜合而成的,但是在達文西的手中,這種技法的效果真的是達到了前人無法企及的地步。
■□
文/Ellie Zolfagharifard
譯/丹尼爾
原文/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3204079/Mystery-Mona-Lisa-s-smile-solved-Second-painting-shows-da-Vinci-created-optical-illusion-trick-viewers.html
來自哈雷姆大學和桑德蘭大學的科學家們組成了一個小組,他們仔細研究了達文西另一部作品,並宣稱他們已經揭開了這「無法捕捉的微笑」背後隱藏的秘密。
這部作品名叫《美麗的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誕生於15世紀晚期。在這部作品中,達文西運用一個視覺上的小技術來迷惑觀眾的雙眼:通過技巧性地混合不同顏色的顏料,利用人類的「周邊視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餘光」),作品裡人物的嘴型會隨著觀眾的觀賞角度而變化。
右邊的這幅畫便是《美麗的公主》,15世紀晚期達文西的作品。他在這幅畫中技巧性地利用顏色的混搭來迷惑觀眾的視覺,製造出神奇、難以捕捉的微笑。
當我們直視作品時,「公主」的嘴角是明顯向下傾斜的。而當我們把目光遊移到作品的其他部位時,也就是正當我們的餘光停留在肖像的嘴部時,「公主」便會露出她神秘的微笑,也因此得名「無法捕捉的微笑」。
這種創作技巧叫做暈塗法,在達文西的兩部作品《蒙娜麗莎》和《美麗的公主》中均有運用。儘管其他的藝術家也在創作的過程中使用過此技巧,但他們的技術相比達文西卻是小巫見大巫了。
為了搞明白這位大師的作品是怎樣「迷惑」大眾的,研究者們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們讓測試者們從遠處觀看作品,或是觀看被模糊處理後的版本,以此來弄清楚不同角度的觀察點和模糊的程度是如何影響觀眾的視覺的。
研究人員首先讓自願者仔細觀察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和《美麗公主》,還有同時代另一位畫家皮耶羅·波拉約奧洛創作的一位女士肖像。
他們第一個目標是要弄清楚是,距離的遠近對測試者觀察結果的影響。在進行了幾組測試後,研究人員發現,測試者與作品的距離越遠,達文西畫作裡的肖像微笑的程度變得更加明顯。而另一位創作家皮耶羅的作品卻似乎並無變化。
隨後,研究者利用數位技術,把兩位畫家的作品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模糊處理。仔細觀察後,研究者們發現達文西的作品又一次經受住了「考驗」:隨著模糊程度的增加,《蒙娜麗莎》和《美麗公主》笑得更加神秘了!而這一次畫家皮耶羅的作品同樣變化微弱,甚至作品中女人的微笑隨著模糊程度的增加而逐漸淡化。
研究人員讓自願者們觀察了這些經過數位技術處理後的圖片,每張圖片的模糊程度都是遞增的。這三張圖片分別是達文西的《美麗公主》(上)、《蒙娜麗莎》(中)和皮耶羅所作的一位女士的肖像(下)。
這更加證明了之前的結論:在達文西的畫作中,觀眾落在肖像嘴部的視覺越是不集中,肖像裡人物的微笑越是明顯。
當我們的目光直視時,蒙娜麗莎的嘴角是明顯向下傾斜的。但我們的目光移到蒙娜麗莎面容的其他部分時,她的嘴角卻神奇般的向上翹了起來。
研究人員相信,早在1483年的《巖間聖母》一作中,達文西就有意識地嘗試過這種繪畫技術。
■□
研究人員還做了另外一個測試,他們分別把作品中肖像的嘴唇和眼睛擋住,以此來研究嘴唇和眼睛對「無法捕捉的微笑」的影響。最後他們發現,當《美麗公主》的嘴唇被黑色長方形擋住時,公主的微笑消失不見了。而當研究者把肖像的眼睛擋住時,微笑並沒有弱化的跡象。
研究人員用馬賽克分別擋住了公主的嘴唇和眼睛,一次來研究到底是哪些部位創作出了這種神奇的微笑。結果顯示,只有嘴唇的部分,而非傳聞中流傳的那樣:達文西通過作品中的眼神製作出那「難以捕捉的微笑」。
這次研究的小組成員Soranzo表示:「這個結果更加證實了,達文西的確運用了某種創作的技巧來讓觀眾產生錯覺,而嘴部是唯一創造了神秘微笑的那個部分。」
作品中的美麗公主被公認為是米蘭伯爵魯多維科·斯福扎13歲的女兒,最後嫁給了米蘭軍的一位軍官。不幸的是,這位年輕的姑娘由於宮外孕,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並在婚後幾個月後就去世了。而這次悲慘的遭遇,使得在當時作為達文西模特的她,表情更加深刻、震撼人心。
另一位小組成員Michael Pickard也表示,「達文西很了解當時米蘭宮廷周圍發生的動蕩,他一定能深深的體會到,這位美麗少女內心的鬥爭和痛苦,畢竟她剛剛步入青春期、如此天真無邪的年齡卻要同時受到婚姻和宮廷生活的束縛。」
Michael接著補充到,「正是因為達文西感受到這位姑娘內心強烈的情感衝突和掙扎,在創作的時候,他更加注重表達出姑娘內心深處的情緒,這也是他如此多的運用到這種創作技巧的原因所在吧。」
長按二維碼,勾搭頭條君
你關心的,才是頭條丨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