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有「嶺南第一關」美譽,位於廣東交界處

2020-12-16 胖狗與豬的旅行

導語: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如今對我國的古代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建築上說,古建築是最為常見的,當然,也是有不少的古文化習俗和書籍等,這些方面都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和見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的代表,所以在我國的不少城市中,對這些文化遺蹟的保護也是相當重視的,當然也是會把它們跟旅遊所結合在一起。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分享的是我國至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

梅關古道歷史悠久,據筆者了解,梅嶺設關始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策略是對北方築長城以南雄梅關防禦匈奴,對南方則開關道,積極開發嶺南。公元前213年,秦在五嶺開山道築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開了溝通南北的三條孔道。橫浦關就築在梅嶺頂上,因此梅關在秦時稱橫浦關也稱秦關,後來橫浦關為戰爭所毀。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南雄歷代州、縣均有修葺關樓,使梅嶺關樓保存至今。在古代,梅嶺古道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古代交通要道,據說如今每當冬季,古道一帶梅花盛開,十分好看。

其實,「梅關」這個稱謂是今天人們對古代南嶺通道之一的大庾嶺路的習慣叫法,然而由於梅嶺的險絕,自古也多把這條聯通嶺南、嶺北的道路比作「蜀道」。

梅嶺古道非常長,在這途中會遇到一座寺院:雲封寺,原寺廟位於關樓南坡位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為後修建的,位於嶺北山麓下、梅嶺古道旁,在雲封寺內供奉有張九齡的雕像,所以這裡也被稱之為張公祠,以此紀念張九齡修建驛道的豐功偉績。

梅關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梅嶺南北自古以來是古戰場,歷史上許多英雄豪傑都在這裡留有戰跡。梅關古道是一條用碎石砌成的千年古道,贛州與韶關的交界處,關樓上的牌匾北面門提字「南粵雄關」四字,南面寫著「嶺南第一關」,跨過關樓可以一步從廣東跨到江西。

圖/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江西廣東交界處的古道,有著千年的悠久歷史,被稱「嶺南第一關」
    ,像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還有杭徽驛道等等,有很多,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處位於江西和廣東交界處的一個古驛道——「梅關古驛道」。梅關古道,是一處位於江西大餘縣和廣東南雄市交接的地方,所以梅關古道也被分成兩個部分,江西的這處門票25元,廣東的這處門票收費40元,一路的風景都很不錯,具有一些原始氣息,喜歡的朋友,可以全程路段體驗一下。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還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中國通商還是相當頻繁的,那時候的交通並不像是現在這樣四通八達,而是大多都依靠人力馬力,極少數會選擇船運,而在這種交通環境下,商人們靠著自己的腳步,開拓了一個又一個的古驛道,今天就來講一個廣東和江西省交界處的古驛道,相傳在1300多年前,張九齡在此開道,僅用時2個多月的時間就開拓了一個長達15公裡多的,這裡也成為了連接長江和珠江的黃金通道
  • 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古道:距今已有千年,號稱嶺南第一關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為在遠古時代,中國的貿易就很繁榮,當時的交通並不像現在這樣方便,相反,他們大多數依靠人力和馬力,極少數會選擇船運,而在這種交通環境下,商人們靠著自己的腳步,開拓了一個又一個的古驛道,今天就來講一個廣東和江西省交界處的古驛道,相傳在1300多年前,張九齡在此開道
  •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
    江西大餘梅嶺古道,有「嶺南第一關」的美譽,風景優美卻少有人知,說起大餘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裡,它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西南,章江上遊地帶,距贛州市約70公裡,筆者也是第一次去大餘縣,牡丹亭、梅關以及古驛道都去過,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古驛道,即梅嶺古道。
  • 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
  • 梅關古驛道,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驛道,古代版「高速公路」
    它位於江西,廣東和湖南的交匯處。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縣,境內仍保留著許多歷史。在廢墟中,最著名和最高的地位是「梅關古郵政路」,這是全國保存時間最長,最完整的古郵政路。梅關是「梅嶺通行證」。早在漢代武帝時,於聖將軍就在這裡建立了關城。它有2000多年的歷史。後來,修建了郵政路。您可以在塔頂看到銘刻的牌匾。
  • 探秘嶺南第一古村落
    我國古村落眾多,古塔、古橋、古祠堂、門樓、牌坊、麻石巷、古樹、蠔殼牆等具有顯著嶺南特色的古建築隨處可見。位於廣東的大嶺古村,有著嶺南第一村的美譽,古村有著800餘年歷史的珠江口廣府水鄉村落,是明清番禺「崗尾社十八鄉」傳統聚落的代表。村落形態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有「廣東第一巷」的美譽,廣府文化發祥地,是我國四大賞梅地之一
    除了觀賞銀杏以外,如果有時間的話,一起打卡南雄的其他景點也是一次圓滿的旅行。廣東唯一的宋代古巷古道有著「廣東第一巷」的美稱進入這裡,可以看到不同王朝的古樓、古塔、古榕子和古建築物的遺蹟。此外,廣府人的故鄉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源地和祖居珠璣巷建有80多個姓氏的祠堂,每年很多人來這裡尋找祖先走過晨光下的古巷,似乎都感受到了曾經的歷史。「梅關古道」梅關古道位於梅嶺之巔,是關於秦朝的,以前也是南北交通要道,是全國保存最完全的古棧道之一,來這裡一定要來梅關打卡。
  • 我國最「憋屈」的一個城市:位於三國交界處,離海很近卻無法靠近
    中國最「憋屈的」城市,位於三個國家的交界處,非常靠近大海,但無法靠近!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世界第三大國家,作為一個海岸線長達18,000公裡的國家,青島,三亞,珠海和山東等許多沿海城市,內陸居民在度假期間經常選擇去中國沿海城市看海,顯然,中國有些城市離大海很近,但無法到達大海,非常不滿!
  • 廣東香火最旺的4座寺廟,最後一座被譽「嶺南第一聖域」
    廣東不僅是經濟第一大省,還是旅遊收入最多的省份,其地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稱作華南地區的「魚米之鄉」!知名景點就有韶關丹霞山、廣州長隆歡樂世界、深圳華僑城等。不過,在我國眾多的一些寺廟中,廣東的寺廟似乎名氣都不是特別的大。
  • 廣東惠州有座「仙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門票60不輸武當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自南北朝開始廣泛傳播,影響深遠;道教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封建社會,人們敬畏自然,認為最高的山是仙宅,深水是龍,所以中國很多名山大川都有一個神奇的民間傳說,中國道教有四大名山,即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雲起山和湖北武當山,這四座名山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和深遠的影響
  • 廣東有座百年古村,不為人知,卻保存我國最後的「鍋耳牆」
    五千年歷史長河的洗禮,在我國境內遺留了豐富的歷史遺址,而古村落就是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很多古村落至今保存著原始的建築風貌和獨特的民風民俗,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古村落,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且保留著我國最後的「鍋耳牆」,它就是上嶽古村。
  • 廣東最具代表的華僑建築,建材極為奢華,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
    廣東汕頭,因四周瀕臨海洋,且緊鄰出海口,有著「嶺東門戶、華南要衝」的美稱。或許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汕頭成為了著名僑鄉,境內華僑眾多,與海外交往密切,是中國著名僑鄉之一。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海水處就有華僑,有華僑處就有潮人」。有華僑就有代表華僑的特色建築,今天介紹的這座建築便是代表之一——陳慈故居。陳慈黌故居位於廣東汕頭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內,是由著名旅外僑胞陳慈家族興建而成。始建於1910年,1939年日本攻陷汕頭時都尚未完工,前後歷時近半個世紀才建好。
  • 這裡是嶺南第一奇觀,有獨一無二的星辰天象,自然美景屬人間仙境
    廣東也有被稱為嶺南第一機關的龍洞,這裡不僅有龍洞的奇觀,還有我國保存最多的懸崖石刻群和眾多山峰,頗有詩意。那就是廣東七星巖。廣東七星巖旅遊區主要由五湖、六江、七巖、八洞組成,各種自然美景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裡總共有四扇門,其中東門離仙女號比較近,靠近仙女號的話,會被這個平靜的湖吸引。走在湖邊可以看到很多雪松,雪松強大的生命力不由自主地讓人讚嘆不已。
  • 廣東最低調的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百粵群山之祖
    廣東省是全國旅遊收入第一大省,旅遊資源豐富,說起廣東名山,可能會想到韶關的丹霞山、廣州的白雲山、佛山的西樵山,在廣東和全國都很有名,但廣東有一座最低的山。你覺得廣州的朋友是哪座山,位於惠州市的博羅縣,與「羊城第一秀」的白雲山相比,羅浮山顯得格外低調,而羅浮山則名符其實地是嶺南第一山,是百廣東群山的祖先。
  • 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廣東南雄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南雄古稱雄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四季分明,境內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古蹟,素有「銀杏之鄉」、「恐龍之鄉」、「特色竹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稱。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廣東南雄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廣東有個600年歷史的程姓古村,全是程顥後代,被譽嶺南理學第一村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國家,大家都知道它的陸地面積排名全球第三,擁有34個省級單位,但是有多少個區縣、多少個村莊大家知道嗎?渝帆是一個非常喜歡古村落的旅行者,廣東25個歷史文化名村我去了其中的13個,每一個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歷史,比如東莞石排的塘尾村、中山南朗的翠享村、梅州和平的林寨村、開平塘口的自力村、佛山南海的松塘村、深圳龍崗的大鵬村……每一個都曾顯赫一方,包括前幾天渝帆曾介紹的雲浮鬱南的五星村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接著為大家介紹一個位於雲浮雲城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水東村。
  • 廣東這個縣歷史悠久,且曾為州,是廣東最古老的四個縣之一
    廣東省位於中國大陸南端、南海之濱,位於南嶺之南,秦始皇滅亡六國後,從平百越,從嶺南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開發,廣東省已成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省會在廣州成為了市。廣東省唐代設立嶺南東道,二宋作為廣南東路而得名,正式在明朝設立,是我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起點,在廣東歷史上建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平嶺南後設立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個郡,當時廣東省境內只有四個縣,其中的龍川縣就是其中之一。
  • 閩清的古驛道
    在元和二年(807),觀察使陸庶就主持修建了福建西驛道,全長400華裡,其中就有穿越閩清第一條驛道,其中60華裡在閩清境內。在後梁乾化元年(911)十月,閩王王審知升梅溪場為閩清縣。之後,閩清修建了多條通往閩清周邊各縣的驛道。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閩清的古驛道。
  • 觀點回顧|曹勁:南粵古驛道5周年——積澱與升華
    ,是國家統治的重要手段,南粵古驛道的歷史反映了嶺南獨特地域文化形成情況,以及嶺南地區地方知識上升到國家認同構建的演變歷程。南粵古驛道行動開展5周年以來,通過「以道興村、以道興粵」理念引領的具體實踐。南粵古驛道被現代交通體系拋棄以後,它們往往被覆蓋與切割,或是被遺忘在粵北粵西的大山深處,保存狀況不容樂觀,曾因道路而興旺的古城鎮、古村落陷入了貧困,傳統文化失去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