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無數綺麗風景,一路行走,一路成長。如今對我國的古代所遺留下來的文化建築上說,古建築是最為常見的,當然,也是有不少的古文化習俗和書籍等,這些方面都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和見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的代表,所以在我國的不少城市中,對這些文化遺蹟的保護也是相當重視的,當然也是會把它們跟旅遊所結合在一起。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分享的是我國至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
梅關古道歷史悠久,據筆者了解,梅嶺設關始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策略是對北方築長城以南雄梅關防禦匈奴,對南方則開關道,積極開發嶺南。公元前213年,秦在五嶺開山道築三關,即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打開了溝通南北的三條孔道。橫浦關就築在梅嶺頂上,因此梅關在秦時稱橫浦關也稱秦關,後來橫浦關為戰爭所毀。從漢至唐,梅嶺只有嶺之稱,而無關之名。宋嘉佑年間建關樓後,南雄歷代州、縣均有修葺關樓,使梅嶺關樓保存至今。在古代,梅嶺古道是溝通中原與嶺南的古代交通要道,據說如今每當冬季,古道一帶梅花盛開,十分好看。
其實,「梅關」這個稱謂是今天人們對古代南嶺通道之一的大庾嶺路的習慣叫法,然而由於梅嶺的險絕,自古也多把這條聯通嶺南、嶺北的道路比作「蜀道」。
梅嶺古道非常長,在這途中會遇到一座寺院:雲封寺,原寺廟位於關樓南坡位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為後修建的,位於嶺北山麓下、梅嶺古道旁,在雲封寺內供奉有張九齡的雕像,所以這裡也被稱之為張公祠,以此紀念張九齡修建驛道的豐功偉績。
梅關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梅嶺南北自古以來是古戰場,歷史上許多英雄豪傑都在這裡留有戰跡。梅關古道是一條用碎石砌成的千年古道,贛州與韶關的交界處,關樓上的牌匾北面門提字「南粵雄關」四字,南面寫著「嶺南第一關」,跨過關樓可以一步從廣東跨到江西。
圖/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