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啥季節,這植物都是一幅冬季的模樣:銀妝素裹。
這景象由枝葉密生的白色細絨毛點綴而出。
嶺南地區喜歡用它作為闢邪的吉祥植物,放到新房子的門口旁,寓意著護宅吉祥和護宅驅邪。
它就是菊科植物芙蓉菊。為半灌木,高10-60cm。莖直立,多分枝。分枝自然呈團簇狀,常用於製作各種不同造型的樹樁盆景。
葉互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卵形。
頭狀花序黃綠色,盤狀,多數頭狀花序在枝端排成總狀。
花期春季。
芙蓉菊根與芙蓉菊葉均性味辛苦溫,辛散走竄,溫通臟腑經絡又能燥溼,根用治風溼痺痛,胃脘冷痛極妙。
芙蓉菊葉也可祛風溼,消腫痛,還可治風寒感冒,小兒驚風,癰疽疔瘡。
選方:
1、治風寒感冒:芙蓉菊幹葉15-18克,水煎衝冰糖服。
2、治小兒麻痘作癢:芙蓉菊枝葉掃之可止,或搗爛取汁沫。
3、治小兒驚風發作:芙蓉菊葉搗爛,炒酒封肚臍。
4、治風溼痺痛:
芙蓉菊鮮根45g,豬腳一隻,酒水各半燉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風溼痺病是由於風寒溼熱等外邪入侵,閉阻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全身關節呈遊走性紅、腫、重著、疼痛。常指風溼性關節炎。
5、治癰疽初起、無名腫毒:芙蓉菊鮮葉適量,紅糖少許,搗爛外敷患處。
6、治疔瘡:芙蓉菊葉、野菊花葉,搗爛調蜜敷患處。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