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戰教育存死角 靖國神社保命靜悄悄——日本戰後75周年系列...

2020-12-26 環球網

《日本新華僑報》日本戰後75周年報導組

每年盛夏的8月,日本各大媒體都會毫不吝嗇篇幅地推出與「終戰紀念日」相關的系列專題報導。其內容看起來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則主題單一——堪稱是記錄、描述、甚至可以說是絮叨日本人的「二戰受害史」。而這些堂而皇之被叫做「戰爭證言」的「苦難回憶」,已然成為日本和平反戰教育的最後一道防線。現在還肯關心時事、關心過去的日本年輕人,都是通過這些個人的、片面的回憶,來了解當年戰爭的「可怕」的。

1978年10月,近2000名各個級別的日本戰犯被秘密合祀進入靖國神社。這其中就包括14名甲級戰犯。從此,日本對過往戰爭的認識有了180度的轉彎,日本右翼的心靈有了歸宿。

那還是在1985年,在日本媒體當中,《朝日新聞》第一個挺身而出,公開批評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參拜靖國神社,主張「此舉會刺激中國,中國正在以嚴厲的目光盯著首相的舉動」。此後,中日兩國每逢年度「8·15」,都會有一場媒體激戰、外交激戰、情感激戰。

在戰後75年的今天,《朝日新聞》又是如何宣傳反戰和平的呢?翻開該報「戰後75周年特集」,可以看到這樣一些題目——《通過著書來傳遞被奪去家族的現實,失去雙親的86歲老女人成為繪本的主人公》、《家人都以為是幽靈,活著回來的原特攻隊員的補償》、《因戰爭中斷的棒球,原松山中學棒球隊員曾我部桑的回憶》、《肉彈三勇士,25歲記者的追擊》、《豐州空襲的畫作公開中,畫家在原海軍工廠辦展》、《透過被服支廠看軍都廣島的慘狀》、《高倉健的戰爭記憶,24人的證言變成了書籍》、《柳樂優彌扮演核彈研發人員,戰後75年感到的恐懼》……

依舊是通過戰爭經歷者的恐怖記憶,來讓年輕人懼怕戰爭,懼怕做政府的工具人、懼怕做炮灰。

1982年,日本《廣告批評》雜誌上曾經發出一份反戰海報,題目是「恭請首相先上前線」。這句廣告語一時流行起來,在安倍政權宣布解除集體自衛權時,又被當代年輕人拿出來當作自己的態度。但是,這句走紅的廣告語話的背後,顯現的不過是日本年輕人對戰爭的反感,對自己可能「被犧牲」的懼怕,絲毫看不到對侵略戰爭的反思與反省。日本戰後的和平反戰教育,有一個死角就這樣持續存在著!

如今,就連對二戰究竟是在哪一天結束的,日本也與其他國家有著不同的認識。2010年,俄羅斯決定將每年的9月2日定為「對日勝利紀念日」。後來,經過日本的多方遊說,最終妥協為措辭稍緩的「二戰結束紀念日」。2014年,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9月3日定為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日本人呢,則是把每年的8月15日,稱為「終戰紀念日」,因為昭和天皇在這一天通過「玉音放送」的形式,向全日本宣布「戰爭終結」。時至今日,日本文部科學省認定的歷史教科書中,只有「終戰」一語,而沒有「戰敗」一詞,更不要說「反省」了。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來勢洶洶,在戰後75周年的今天,靖國神社為了避免集體感染,已經宣布將8月15的「終戰參拜日」,改為8月8日到8月16日的「終戰參拜周」。成立於1981年的跨黨派國會議員聯盟——大家一起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也首次宣布取消集體參拜。此外,已經有19個地方城市的「遺族會」宣布取消上京參拜,他們擔心高齡者感染新冠。象徵和平的放鴿儀式等,也不允許普通民眾參加。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局勢下,往日的「悲情」,無法在靖國神社釋放;過往的苦難,無法在靖國神社再訴;那些餘年不多的老年人也無法到靖國神社仰望天空與死在戰場上的兒子相約再見。由此,也可以看出「靖國參拜」背後的虛偽性。那些所謂的「英靈」當年可以為國捐軀,如今日本上上下下為了「保命」,就可以在戰後75周年將他們置于靖國神社而不顧了。這裡,凸顯的不僅是日本的「戰爭觀」,更是日本的「生命觀」。惟有了解了日本人的「生命觀」,才會對日本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相關焦點

  • 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
    導語: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今天8月15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降的周年紀念日。今天,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前往靖國神社「拜鬼」。日本媒體指出,安倍內閣成員上一次在日本戰敗當天參拜靖國神社要追溯到4年前的2016年。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小泉在早上8點前進入靖國神社,大約15分鐘後,他「拜鬼」結束,未經記者採訪直接離開現場。隨後,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15日上午9點前,文部省文部大臣、科學技術大臣黑田光一也前往靖國神社「拜鬼」。
  • 烏合麒麟新作,一把利劍擊穿靖國神社!日本學澳大利亞要求道歉
    這幅畫的背景是日本京都的靖國神社,畫面中,刻有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期的紀念碑,猶如一把利劍,擊穿了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將二戰戰犯放入靖國神社參拜這麼多年,說明「在日本沒有反戰,只有反戰敗」,他們不後悔造成生靈塗炭,他們只後悔沒有贏得戰爭。
  • 日本的靖國神社為何供奉了3位中國人?他們都是誰?日本因何供奉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種種惡行在中國人民的心上留下了巨大傷口。但是日本卻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矢口否認,在時隔多年之後他們也未敢承認,在這件事上足以見得日本政府的卑劣,中國人想要一句道歉就這麼難麼?其實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許多國家都曾做出過侵略中國的行為,但是那些國家在戰後都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選擇道歉,但是日本的做法卻是是盡力掩蓋罪行,拒不道歉。
  • 日本戰敗75周年,安倍內閣成員、前首相之子小泉進次郎參拜靖國神社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8月15日是日本二戰投降日,日本內閣成員再有人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首位在二戰投降日參拜靖國神社的現任內閣成員。日本《朝日新聞》15日報導稱,日本內閣最年輕的環境部長小泉進次郎(39歲)15日上午8時前進入靖國神社,參拜持續約15分鐘,之後未回答記者提問直接離開。
  • 揭秘:麥克阿瑟曾想火燒靖國神社,為什麼後來又放棄了?
    此時的麥克阿瑟對日本軍國主義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本武裝,逮捕窮兇惡極的戰犯。隨後,美國公布了「戰後初期對日政策」,表明美軍將在日本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針,並禁止日本人打著宗教的名義搞極端軍國主義運動,矛頭直指罪惡源頭靖國神社。緊接著,美國國務院針對日本問題也公開宣布戰後日本廢止國家神道,全面壓制日本軍國主義。
  • 一把利劍擊穿靖國神社,解氣
    2020年12月13日作為第七個國家公祭日,烏合麒麟獻上了自己的一幅新作,一把利劍擊穿靖國神社。這幅畫的背景是日本京都的靖國神社,畫面中,刻有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期的紀念碑,猶如一把利劍,擊穿了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
  • 8年前,火燒日本靖國神社的那個中國人,如今生活過得如何
    亦正因如此,方才有了中國激進愛國分子火燒靖國神社之事。這位火燒靖國神社的中國人叫做劉強,最初他眼中的日本人一如大多數人民一般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除卻對於那些戰爭罪犯的憎恨之外,劉強亦是心懷著對於普通人民的同情。他本肩負著無盡的罪惡與痛苦,卻在日本面臨重大災害之時,想要以德報怨的方式去支援日本。
  • 百名議員「秋祭」靖國神社 各國抗議:日本底線何在?
    人民網10月17日電 綜合報導,日本靖國神社本月17日至20日舉行為期多日的例行秋季大祭。一名跨黨派國會議員透露,110名「大家都來參拜靖國神社國會議員之會」會員當天前往參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再次獻上被稱為「真榊」祭品。 安倍採取了和他第二次上臺後春季、秋季例行大祭時同樣的做法。
  •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勿忘國難:日本靖國神社中的那些惡魔屠夫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說過,「戰後出生的日本人不應背負謝罪的宿命」,而作為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的受難方,華夏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銘記那段被鮮血浸透的歷史,勿忘國難,決不讓歷史重演,這樣才對得起為那些為抗戰勝利而流血犧牲的英雄先烈們,對得起被日本帝國主義殘殺的無數同胞們。
  • 探究:日本靖國神社裡到底擺放著什麼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去日本皇宮不遠,與北丸公園相鄰。經過130多年時間反覆的重建擴建,有了今天佔地面積約9.9萬平方米的規模。從空中俯看,其輪廓像一把頭朝西,柄朝東,刃指北的菜刀。  入靖國神社正門是沿著「刀柄」方向往裡走,首先是10米高的石制「靖國神社」社碑,其後為23米高的青銅鑄造的「第一鳥居」。
  • 日本首相向靖國神社獻祭品 韓方:強烈遺憾
    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鄭昊寧)韓國外交部17日就日本首相菅義偉當天向靖國神社獻祭品表達「強烈遺憾」。韓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說,靖國神社美化日本侵略戰爭歷史和供奉戰犯,韓方「對日本政府和國會領導人向靖國神社獻祭品表達強烈遺憾」。
  • 「靖國神社 」供奉的只是日本戰犯?其實裡面還有三位中國人
    再發達的科技都掩蓋不了靈魂深處的那塊骯髒,日本的靖國神社就是日本這個先進國家最骯髒的靈魂。7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他們作為侵略者應受的懲罰,現代的日本右翼政客在看待當年的侵略戰爭時,絲毫不以為恥,紛紛上趕著去靖國神社「拜鬼」。
  • 日本靖國神社遭中國人潑墨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 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8月19日報導,一名53歲的中國男子今天下午在靖國神社內潑墨,涉嫌器物損壞被捕。 (NHK視頻截圖) 警視廳透露,當地時間今天下午2點半多,一名男子持裝有墨汁的塑料瓶進入靖國神社拜殿後潑灑。部分墨汁被潑灑到神社內被稱作「御紋章付白幕」的帷幕上。
  • 日本的恥辱!靖國神社供奉著什麼「東西」?14個戰犯罪大惡極
    每每有日本政界重要人物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和周圍鄰國的關係都會降溫甚至出現危機,尤其是中國和韓國,靖國神社也成為了檢驗日本官員態度和立場的"試金石"。那麼為何我們一直強烈反對日本政界對靖國神社的參拜呢?(靖國神社外景)靖國神社(日語:やすくにじんじゃ),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始建於明治天皇時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靖國神社一直是日本軍方把持的國家神道祭祀場所,軍事意味甚濃。
  • 韓國對日本領導人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深表遺憾
    韓國外交部17日就日本政府和國會領導人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深表遺憾,敦促日方正視歷史、真誠反省。韓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在外交部官網發表評論說,靖國神社供奉戰犯,美化日本過去的侵略戰爭歷史,但日本政府和國會領導人卻再次向其供奉祭品,韓國政府對此表示遺憾。評論說,韓國政府強烈敦促日方領導人正視歷史,用行動展現對過去歷史真誠且謙虛的反省,以順應發展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的要求。17日是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第一天。
  • 還記得那個曾經塗鴉日本靖國神社的愛國年輕人
    19年前2001年8月14號傍晚,一個叫馮錦華的小夥子出現在日本靖國神社門口,他背著雙肩包,雙肩包兩側網兜裡放著看似像飲料的罐裝油漆,手裡拿著一個紙袋,裡面也裝著油漆。他在靖國神社門口來回徘徊,看到有警察在維持秩序有點猶豫。
  • 日本警方發現背包男 疑與靖國神社爆炸有關
    參考消息網11月25日報導 港媒稱,日本警方發現一名可疑男子,懷疑他與日前靖國神社廁所爆炸案有關。日本警視廳懷疑,現場發現的紙袋是上述男子留下的,目前正在追蹤這一線索。警方調查顯示,遺留在男廁所隔間地面上的數字顯示定時器與電池盒,由導線連接在線路板上。這些物品都可以在市面上買到。而在廁所隔間天花板背面,警方也發現了被捆在一起的金屬管,上面也有導線。這些導線本來可能是連在一起的,之後由於某種原因而被切斷。
  • 8年前,火燒日本靖國神社的那個中國人,如今生活過得怎樣?
    最為令人可恨的是,日本人非但沒有認真反省戰爭罪行,甚至還修建靖國神社祭奠日本戰犯,枉顧東亞民族情感,時不時帶隊祭拜戰犯。有感於此,在8年前有中國人來到日本靖國神社前,放火燒靖國神社。如今8年已經過去,這位中國人的生活過得怎樣呢?
  • 日本最高的民族信仰——靖國神社供奉的三個中國人,第三個是「饅頭...
    日本是信仰神道教,神社也是日本人祈福的一個場所。靖國神社,在日本人看起來是一種民族信仰的地方,裡面供奉就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在靖國神社裡,供奉是二戰之後的日本戰犯,很多也是頭等侵華的甲級戰犯。
  • 烏合麒麟新作發布,日媒叫囂:玷汙了靖國神社,要求中方「道歉」
    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盛行,在中國的土地殺燒搶掠,無惡不作,中國不會忘記這段歷史,中國一直奮發圖強,不斷向大國崛起的目標邁進,為的就是不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為了紀念這段歷史,烏合麒麟近日發布了最新作品,而日本媒體不僅不反思自己過去的作風,反而叫囂玷汙了靖國神社,要求中國"道歉",而真正該道歉的誰,早已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