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常見的「菜市場名」

2021-01-18 中國臺灣網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臺灣地區整體男性最常見的名字是:家豪、志明、俊傑。而女性則是:淑芬、淑惠、美玲。在臺灣,最常重複的名字又被稱作「菜市場名」意思是只要在菜市場裡頭呼喊:志明!志明!就一定會有人轉過頭來回應你。

此外,全臺同名又同姓的「男菜市場名」為:陳冠宇、陳建宏、張家豪;女性則是:陳怡君、林怡君與陳淑芬,打趣來說,每個臺灣民眾從小到大,身邊總會認識那麼幾個「陳冠宇」和「陳怡君」。而島內民眾一生之中最愛改名年紀,多集中在27歲到34歲之間,並以29歲為高峰。

另一方面,近年來全臺新生兒取名最常見的「菜市場名」有:承恩、宥廷、品睿、承翰、詠晴、宜蓁、欣妤、詩涵等。而大陸2018年男性新生兒最常見的名字有:浩宇、浩然、宇軒、宇航。女性新生兒則是:梓涵、一諾、欣怡、詩涵。有趣的是,兩岸民眾不謀而合,都喜歡將女寶寶取名為「詩涵」。

臺灣還有句話叫做「陳林滿天下」。果不其然,據資料統計,島內前10大姓氏,依序分別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而這些姓氏的人口數加起來,超過臺灣地區總人口數的一半。其中,統計數據顯示,島內第一大姓陳姓人口數共有超過260萬人,佔總數11%左右,而陳姓也是全臺唯一突破200萬人口的姓氏。巧合的是,臺灣地區夫妻姓氏組合也同樣以「陳林」搭配為最多,統計已超過9萬對。同樣值得留意的是,島內罕見的姓氏如:「不」、「夠」、「七」,一個姓氏當中僅有一人,「八」、「瓜」等姓氏者亦只有兩人。

福建省同樣依序以:陳、林、黃、張為最大姓氏,這也恰可佐證,臺灣民眾的祖先大多數是來自閩南地區:漳州、泉州的移民。閩臺不僅是一水相隔,為大陸與臺灣氣候條件、地理樣貌最相似的省分,更是「兩岸一家親」的最好印證。(作者:魯萬萬,臺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廖信忠專欄:臺灣人的「菜市場名」
    圖自網絡看天下微信號:vistaweek我叫廖信忠,常常有人看了我的名字會說「怎麼臺灣男生取的名字都那麼大氣」,我只能嘴角抽搐,敷衍地苦笑一下。你從一個臺灣人的名字,大概可以猜出他是什麼年代出生的,就拿我父親那一輩的人來說吧,男的屬「雄」字輩居多,什麼「正雄」、「武雄」、「文雄」的,頗有些東洋味,因為當初臺灣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父母取名講求好記,又符合當年大男子氣概的社會風氣;而女生的名字,除了「秀蘭」、「秀琴」、「玉蘭」這些一直為大宗外,很多是直接延用日本名字,什麼「明美」、「美惠」、「成美」之類的。
  • 35 名設計師 4 天爆改臺北菜市場,現在成景點了!
    不過,臺灣的一個名叫「美好關係」的團隊,就表示他們更喜歡接地氣、充滿人情味的傳統菜市場。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也愛上這裡,他們決定動手爆改菜市場,讓它也能變得很精緻。他們要改造的菜市場,是臺灣市的士東市場。團隊總共改造了市場裡的 19 個攤位,其中 18 個,還只用了 4 天的時間。
  • 看看你的西語名屬於「精品名」還是「菜市場名」呢?
    沒錯,「何西」在西班牙語裡面是José, 發音類似「何塞」,這個名字放在三毛和他丈夫的浪漫故事情節中就會顯得很文藝範兒,但事實上呢,José是一個十分十分常見和接地氣的男人名,可能在大街上喊一聲José,都會同時有好幾個人回頭的那種,可以說是很」菜市場「了。我們的父母給我們取中文名的時候自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希望重名率比較低的會更特別更有意義一些。
  • 中國人最愛起的「菜市場名」統統在這裡,有你嗎?
    結果追求雅致,給兒子取名「子軒」的父母大概會發現他們費盡心機起的名字已經登上菜市場名排行榜。    但是,給兒子起了「子軒」這種大俗名也實在不能全怪父母。並非他們太不聰明而不幸選中了俗名,而是流行風潮變化之快,簡直讓人無所適從。
  • 當電影遇上菜市場譯名 國內的翻譯真的比臺灣好嗎?
    電影翻譯無上限在臺灣,外語片的翻譯由出品方決定,翻譯種類繁多,不論是直譯;如《怪物史瑞克 》《Shrek 史瑞克》(臺譯)選擇用流行用語翻譯,《盜夢空間》臺灣則翻譯成《全面啟動》區別於國內市場,臺灣片商都抓緊一個原則;市場考量至上,為了方便常取一些適用於商業推銷的片名。
  • 35名設計師,5天,爆改臺北菜市場,文藝青年看了都想去買豬肉!
    逛這樣的菜市場簡直是一種享受!35名來自全中國各地的專業著名設計師帶領著一批設計系、木工科以及花藝組織的學生成為了臺灣一大必去的景點!有著這個地方最動人的風情下次來臺灣不如來這個有趣的菜市場逛一逛?
  • ​在菜市場,反差與時髦成正比
    日本生活風格雜誌《BRUTUS》2017年曾出刊臺灣特輯城市,因封面選用了臺南國華街傳統市場,而非傳統的城市形象臺北101,甚有人以「丟臉」批評
  • 35名設計師,5天爆改臺北菜市場,文藝青年看了都想去買豬肉!
    試問這樣的菜市場哪個小仙女願意進去?!但在臺灣有一個「士東市場」,看起來卻像個日式超市一樣,連腦洞君這種有「菜市場恐懼症」的人,看了都想進去拍個寫真!35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著名設計師帶領著一批設計系、木工科以及花藝組織的學生,開始了一場「喧鬧菜市場的爆改」。
  • 35名設計師盯上了髒亂的菜市場,4天後隔壁大媽驚呆了……
    小城君最愛看的還是活色生香的煙火味,比起麻辣燙店的傳承,三十年裡,周大姐每天一大早去菜市場挑挑揀揀的那份執著最接地氣。當年輕一代越來越遠離菜市場,卻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在臺灣士東市場,用了4天時間改造了18間店鋪。
  • 周末逛菜市場才是正經事
    採訪 喵醬 圖片來自網絡和Green &Safe 作為菜市場資深愛好者,一向覺得一個有靈魂的菜市場,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的風骨。 前幾年崇文門菜市場拆遷,引來北京老菜市場的懷舊潮。「不是美術館」陸陸續續推出菜市場藝術展,今年的「吃了嗎?菜市場藝術雙日展」 獲得「北京國際設計周最受大眾歡迎項目。」而童年回憶中的上海更是把菜市場暱稱為「小菜場」。記得得當時弄堂裡有對老夫妻,秋季天天去菜市買兩隻蟹,中秋前吃雌,中秋後吃雄,吃足一個月,也不貪食多。
  • 中國人最愛起什麼名字?菜市場名大多由起名軟體生成
    單名是如何失寵的? 其實,與其說單名在21世紀迅速失寵是件怪事,不如說20世紀的單名流行是個偶然。 中國的姓名在先秦時期以單名為主,雖然有「不降(夏)」、「公劉(先周)」、「繄扈(西周)」、「黑臀(春秋)」等表面上的雙名,但這些名字無法拆解,實際上和單名無異。
  • 臺南市登革熱病例激增 傳統菜市場是感染源之一
    臺南市登革熱病例激增 傳統菜市場是感染源之一 2010年10月15日 13:15:00  來源:   中國臺灣網10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南市9月11日出現首例本土性登革熱病例後
  • 讓吃貨顫抖的,11個號稱「天下第一」的菜市場
    三源裡菜市場,據說是帝都最魔性的菜市場,這裡聚集了愛做飯的時髦年輕人和對食材挑剔看重的外國友人;還有人說這是唯一能在朋友圈裡拿得出手的菜市場。如今橫街周圍已經開出無數的大馬路,只是它作為菜市場還是原來的模樣,老人們說,這是蘇州三、四十年來變化最小的一條街。
  • 星期天,在菜市場呼吸新鮮
    如果你走入菜市場,看到清早拉來的蔬菜上寒氣化作水珠,新鮮透亮;如果你走入菜市場,看到鮮紅的西紅柿,火紅的辣椒,鮮綠的黃瓜,多汁的芹菜,紫黑髮亮的茄子,青白的蔥——菜攤上堆滿了濃烈的色彩;如果你走入菜市場,和菜商聊聊天,什麼菜入季了,什麼菜該下市場了,什麼菜又漲價了,幾毛幾塊錢,討來的樂趣不少……常能在家吃飯是一種幸福,這個星期天,不如起個大早,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挑選新鮮的蔬菜吧
  • 逛菜市場,人生一大樂事
    01|菜市場是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導演陳曉卿曾說,要認識一座城市,便要去看它的菜市場,那樣才是「肌膚之親」,菜市場是這座城市裝都裝不了的地方。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臺灣土東菜市場經設計師的手改造後搖身一變,火遍全網,在保留了原有的樸實外還多了一分整潔與日式小清新。自此之後,爆改菜市場的案例層出不窮,但許多改造的案例一味地追求時尚新潮,而忽略了菜市場「煙火味」的核心。
  • 荷花池|長沙最市井最好吃最寶藏的菜市場
    在長沙待得久,要真的想了解長沙,只需去長沙的菜市場逛一逛。那裡不僅有長沙最樸實的煙火味兒,還隱藏著各種老口子喜愛美食。就像你如果沒去過荷花池的菜市場,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屬於長沙的美食,其實都在某個老街巷子裡。小攤前各種蔬菜食材碼的整整齊齊,小販高聲吆喝,來回詢問。
  • 我們盲品了36款花生,味道第一名竟然藏在西二環的菜市場裡…
    包括我自己在內,一共8個人,其中不乏幾位都是花生的狂熱愛好者~ 貼編號,盲吃,用表格記錄份數和感受,最後給你們選出了最好吃和最不好吃的全面結論!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也是佔有率最高的品類,其中包括了老灶煮花生、徽記、洽洽這三個大品牌。不過,這組由於添加劑和陳油味兒,集。體。垮。絲。
  • 這屆年輕人,又開始逛菜市場了!星巴克那樣的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過: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從來不是歷史名勝或者商業中心,而是菜市場。一個城市的飲食文化,從菜市場就可以窺見,你能在菜市場見識到最土的貨,也能碰見最能侃的大爺。無論哪座城市,最能感受當地生活氣息和人情味的地方,一定是菜市場。
  • 逛逛菜市場
    作者 ▏平叔我喜歡逛菜市場。那裡新鮮,齊全,有煙火氣,還有人情味。所有的生鮮都各就各位,各自呆在自己應該呆的攤位上,沒有錯位,不會亂套。市場裡最常見的是那種眉眼低垂、身子蜷縮,或是目光發怔、不多言語,就仿佛是在探索詩與遠方似的。這其實是獨守一隅小天地的質樸和坦然,不強求也不奢求,你愛買不買,無論你買與不買,那菜肉都在那裡……這才是氣質!想來也是有趣,我幾十年來積攢下來的閱人功力,竟然都用在菜市場裡的雞鴨鵝、豬牛羊以及小販身上了。
  • 文旅案例 | 萬維設計:菜市場設計秘訣
    不管在世界哪一個地方,菜市場都是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然而,它卻又難以避免地總是給人留下陰暗、髒亂的壞印象。但其實,看似不起眼的菜市場,若經過一番精心修整和設計也能夠充滿無限創意。這些設計師中,有的是參與臺灣網紅菜場土東市場改造的知名設計師,有的是操刀G20峰會會場設計的高級工程師,還有為愛馬仕打造樣板間的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