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的骨盆會變寬?
孕產老師,必須要知道知識
骨盆在人體的骨骼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骨盆形態是否正位對於身體有很大影響。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組成,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彼此由韌帶組織支持連接形成關節,一般是不能活動的。
妊娠期,因為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身體會分泌鬆弛素,骨盆周圍的組織和韌帶會處於鬆弛狀態,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是為分娩做準備。
【產前女性骨盆】
孕前女性恥骨聯合處也有一個縫隙,大約是4mm~6mm,這個距離是不夠讓寶寶出生的。懷孕後,體內分泌的孕期激素開始發揮作用,它們讓恥骨聯合處的韌帶變得鬆弛。這樣一來,「道路」就可以增寬2mm~3mm,足夠寶寶出生了。
【產後女性骨盆】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寶媽,產後都會出現骨盆鬆弛的情況。生完寶寶,身體比較虛弱,再加上骨盆的鬆弛對於身體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產後的骨盆並沒有變大。很多產後媽媽產後看起來屁股大、屁股寬,是飲食和盆底肌鬆弛、臀部肌肉下垂等因素造成的。
所以產後媽媽的骨盆修復,實際上修復的韌帶、關節、和肌肉。
不靠譜的骨盆修複方法
快告訴你的會員,別踩坑
在一些不懂原理和知識的美容院,會弄一些熱乎乎的泥,像做面膜一樣塗抹在骨盆部位,也就是所謂的泥灸,做了就會讓體內的溼寒氣排出,骨盆自然就會恢復。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塗抹在皮膚表面的東西,最多是作用在表皮,不可能深入到骨盆部位。
骨盆閉合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方法,是「大力出奇蹟」。這樣的按壓不僅沒用,手法不當還有可能造成肌肉或者韌帶損傷,甚至把本來正常的恥骨聯合給按出錯位。
這種操作雖然聽起來高大上一些,但原理還是一樣,只不過由徒手變為通過髖骨儀、盆骨儀操作。儀器的「修復原理」也是「擠」。
而且儀器「擠壓」的力度比徒手更大、更僵硬,徒手最多給你按出來個錯位,而儀器的暴力擠壓,是可能導致骨折的。
孕產老師
應該從哪些方面幫會員修復骨盆?
前面提到,產後媽媽骨盆的修復,實際上修復的韌帶、關節、和肌肉。正確的修複方法,應該是非外力的,讓骨盆自主運動的。
同時骨盆的修復,是從骨盆異常、骨盆空間、骨盆周圍關節活動度、骨盆周圍的肌肉和韌帶,4個方面進行的。
骨盆異常是指產後骨盆出現了前傾、後移、旋轉等問題。這些異常一般是產前媽媽自身體態有問題,或者是產後不正確的抱孩子姿勢造成的。
骨盆空間是指髂嵴間距、髂前上棘間距、坐骨結節間距、尾骨出現的突出、外翹等。
醫學碩士,「MAGIC BIRTH」孕產體系創始人,中國婦幼醫學教育協會孕產培訓導師餘瑛,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醫學經驗及孕產教學經驗,總結出了產後媽媽骨盆帶最易出現問題的幾個方面。
並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有效的修複方案。醫學配合瑜伽,原理科學,動作精準效果立竿見影。
這套骨盆帶修複方案,已經幫助很多孕產老師解決了私教會員的問題。
(↓點擊圖片,可查看效果對比圖)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