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新動作!這次AI要和人類聯手寫科幻小說了

2020-12-26 騰訊網

原標題:11位作家攜手AI寫科幻 人機共同創作的「腦洞」來了

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

我們已進入人類與人工智慧(AI)共生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AI不但很能幹,而且越來越多才多藝。它們既會寫詩,也可以創作音樂,還能畫畫。若要讓AI創作科幻小說,它們的想像力比得上科幻小說作家嗎?

10月27日,首次華語科幻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項目正式啟動,並將持續至12月份。這個項目有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共生紀》。

一場人機共創的奇妙探險

人工智慧可以從事創作嗎?

「我們說他可以。他的工作是創作,而不是對人類的模仿。他需要將我們帶到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和生命形式。他想知道人類是否已經適應了他創造的新環境。他想知道人類是否已經找到了新的家園。」

這段頗具科幻色彩,又有點哲學意味的回答,並不來自科幻作家或哲學家,而是創新工場的AI文本生成模型自動生成的。

《共生紀》實驗項目所使用的AI寫作程序源於創新工場 DeeCamp 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中的大學生創新項目「AI科幻世界」。這個大學生團隊在訓練營期間,自主設計研發了AI寫作程序的主要邏輯,開發出一款有趣的智能寫作工具,其中的核心AI模型來自創新工場的科研成果。在《共生紀》項目中,AI寫作程序使用了300GB左右的網絡公開數據集進行預訓練,然後做了微調。

與AI共同參與此次實驗的,是國內11位新銳作家。其中有世界華人科幻協會主席陳楸帆、魯迅文學獎得主小白、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賈立元、銀河獎得主凌晨、星雲獎得主顧適、釣魚城科幻創始人張凡等等。

在2020年的最後2個月,這些作家們將與AI算法聯手,圍繞環保、人機關係、性別、文化多樣性等主題,協同創作多篇科幻文學故事,開啟一場人機共創寫作的奇妙探險。

AI寫科幻也有「神來之筆」

人機如何共同創作科幻?在活動現場,身為科幻作家的陳楸帆親自演示了一下。

在AI寫作程序中,「自定義」科幻故事的時間、地點和角色,AI便會自動生成幾段科幻情節。比如,設置故事背景是2020年的「回到未來」會議室,角色包括詠剛和AI精靈。正文提示一句話:詠剛問AI精靈,我應該怎麼回到未來?

「AI精靈,我也不清楚,但是我們的飛船應該在4000年前就被毀滅了,而在我們去往未來的4000年後,我們的飛船也被毀滅了,如果我們有一天也被毀滅了,那麼我們的文明也就真的毀滅了……」AI根據以上設定「寫」出了這樣的情節。

幾次演示下來,你會發現,AI「寫」下的故事也許有點思路跳躍,邏輯不是那麼嚴密,但不乏讓人靈光乍現的「神來之筆」。

對於AI自動生成的情節,並不需要全盤接納,用不用、怎麼用,都由科幻作家自己決定。陳楸帆選取了AI生成的個別有意思的句子,刪除其他部分,繼續生成,AI寫作程序繼續生成了更多故事情節。

「我的使用經驗告訴我,人工智慧特別發散,它更願意做的一件事是讓故事情節向著非常繁雜,非常遠的方向轉,人要不時把它拽回來。人機共同創作,很多時候是相互較量,相互比拼的過程,非常有意思。」創新工場AI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講述了自己的嘗試體會。

AI打破了寫作的路徑依賴

「對於作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主體意識,如果一個作家不獨佔自己的文字,而是把這個東西放出來,願意跟機器在一起合作創作,是特別重要的。」張凡說。

那麼,真正讓AI也參與到自己的創作之中,科幻作家的感受如何?其實,陳楸帆在此次實驗項目之前就有過這樣的寫作體驗。

「回溯到2017年,當時我籤下一本書,叫做《人生算法》。我想要用6個故事展現人跟機器共存的未來,它會圍繞一系列生老病死等場景去展開。當時我就想到,如果這本書的主題是人與AI,為什麼不把AI拉進來。」陳楸帆說。

後來陳楸帆聯繫上王詠剛,二人一拍即合。王詠剛提供了一個類似的AI程序,陳楸帆把自己曾經創作的大量科幻作品數據輸入進去(相當於對AI程序進行訓練),然後寫作時在程序中輸入關鍵字和主語,AI會自動生成幾段文字。

《人生算法》就用上了一些人機協作生成的語言。這本書今年剛剛獲得第31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原創圖書獎。

被問及在人機共創中AI所扮演的角色,陳楸帆回答說,跟機器共創的過程中,可以打破以往寫作的慣性。比如,作品寫多了,會形成一種路徑依賴,寫出一句話,下一句可能會朝著特定的方向走。但是,嘗試人機共創之後,文章的文字和思路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打破慣性的可能性,反倒打開了很多路徑。

「對於科幻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種可能性。機器會給我一些自由,而不是束縛我的自由。機器更多的是我們的一個夥伴,一個工具,不是競爭對手。」陳楸帆說。

人機共創,不局限於文字

《共生紀》只是開始。AI加入人類文藝創作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我認為AI是取代不了人類作家的,但是它可以創作出一種自己的文學流派,就是AI流派。」科幻作家凌晨判斷。

凌晨設想,它們可能會根據算法的不同,形成不同風格,有的偏科技,有的偏感性,有的偏社會學,或者偏自然科學。甚至,以後還可以根據程式設計師的興趣加入很多不同的口味。

在陳楸帆看來,人機共創實驗使用更多的數據、更智能的算法,但目標並不是寫出更好的作品,而是打破邊界,展開對話,實現人與機器的動態交互,讓思想碰撞與流動。

「AI人機共創不僅僅是文字型創作,接下來會是圖像、音樂等更多可感可觸的藝術形式,帶來全感觀、沉浸式、多維度的創作體驗。我們想通過一個實驗、一場遊戲、一次觀念上的冒險,以想像力為信仰,以對話為方法,打破所有的邊界與原有的知識分類,追尋生命、宇宙與美的意義。」陳楸帆說。

王詠剛則從另一角度分析了這個實驗項目的意義所在:AI人機共創寫作實驗不僅揭示了前沿AI科技的科研價值、人文價值,AI寫作程序內部使用的基於預訓練技術的超大規模中文生成模型還具有極為重要的產品和商業價值。

王詠剛認為,除了寫科幻小說,在網絡文學、網路遊戲等領域,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也將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不用再僱傭大量人工去寫網路遊戲的腳本,可以讓AI自動設計遊戲裡的故事線索和人物對話。此外在搜尋引擎、醫療、教育、法律、自動駕駛等領域,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都有廣闊的商業化空間。

編輯:譚慧婷

相關焦點

  • 這11位作家,要用AI寫科幻小說了
    有人決定試一試,讓AI來輔助人類,寫科幻小說。「AI」的一方是一個名叫「AI科幻世界」的工具,源自創新工場DeeCamp人工智慧夏令營,創作者是一支由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喬治梅森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學生組成的隊伍,創新工場大灣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宋彥博士團隊為此提供了核心語言模型和工程指導。
  • 強推,日本超炫酷科幻小說,車站反控人類,人工智慧未來值得思考
    在網上搜索了《橫濱車站SF》漫畫,看了一下,感覺確實漫畫比純文字的要給人更強的視覺感覺,更能讓人直觀感覺作者塑造的環境,空間,人物,帶來的不同體驗。但是同樣,純文字的《橫濱車站SF》,閱讀時,閱讀者可以自行展開想像,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想像空間。說實在的,對於日本的印象,除卻富士山,櫻花,恐怕就是四通八達的交通。
  • 小說推薦:純愛機械文,人類與機器人的相互救贖
    《機械師》by 蓮兮蓮兮這篇文還挺好看的,對於科幻迷,和喜歡未來人工AI來說的小夥伴來說,值得推薦,故事講述人與人工智慧之間的隔閡和人類科技未來的思考。本文的主角就是一個機械人,他有感情,有血肉,作者說,人工智慧與人最大的不同之一,便是人工智慧始終為一個目標矢志不渝。
  • 為啥科幻中外星文明經常比人類文明高級?| 問答
    他們是哲學家,在茫茫宇宙中探索著生命的意義:一塊石頭對宇宙的終極思考 | 科幻小說當我們說外星「人」的時候,基本上是在認定,這個詞所指代的外星智慧生命和我們人類有某些共通之處。因為人是無法想像自己從沒見過的事物的,在這一點上,即使是科幻作家的想像力也有限。
  • 梁建章直播之餘還寫了本科幻小說 網友:這是在布局火星旅行?
    直播之餘,梁建章還寫了首部人口科幻寓言《永生之後》。「這是一部理工男腦洞大開寫的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梁建章這樣評價自己的新書。「我在旅途中寫出這本小說,所以旅行激發靈感。」宇宙有11維,而梁建章「第4人格」已漸次展開:他是攜程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直播間百變大咖,他竟然還能寫科幻小說。直播間內,有觀眾留言:「簡直跟不上梁建章的變化!不會寫科幻小說的董事局主席不是好人口經濟學家」。「雨果獎考慮下嗎梁老闆?」
  • 湯姆克魯斯的五部科幻電影,你是否看過?還是動作科幻最適合他
    但他也出演過很多影片,在科幻電影方面,阿湯哥出演過5部電影,可以說每一部也很精彩。尤其是動作科幻非常適合他!一 2001年《香草天空》《香草天空》(Vanilla Sky)是美國派拉蒙影業2001年出品的科幻懸疑電影,翻拍自亞歷桑德羅·阿曼巴的《睜開你的雙眼》,由卡梅倫·克羅執導,湯姆·克魯斯一人對手兩大超級女神佩內洛普·克魯茲和卡梅隆·迪亞茨。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這難道不是一個科幻世界嗎?四十多年前,人們向科幻作家提出的問題已經從「你們這些瘋狂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變為「人類現已登上月球,你們還能寫什麼呢?」。而今,當科學技術每天都將科幻小說中的想像變為現實時,這些問題已變得無關緊要。
  • 六本超硬核星際文明科幻小說,熱血+硬科幻,星際爭霸,扭轉世界
    魔改全世界燃冷光155 萬字完結老作者新書,幕後黑手流,在完本了一本百萬字的書後,作者的筆力有了明顯的進步,這本書寫得比上一本有意思多了,主角三觀正,大隱隱於朝,暫時化身科學家,以科學為名,設定並且發掘或者扭轉世界大環境
  • 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說到科幻,你會想到什麼?是《流浪地球》裡的極寒世界,人類不得不帶著地球去尋找一個新的適合生存的星系;還是《星際穿越》裡人類可以自由地在各個星球和空間中穿梭;或者是《三體》裡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
  • 《我這樣的機器》引發熱議:你可以與AI合寫小說嗎?
    圖說:麥克尤恩新書分享會 官方圖 下同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科幻人工智慧題材小說《我這樣的機器》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首推簡體中文版,雖然出版已4個月有餘,但是引起的話題熱度不減。近日,科幻小說家陳楸帆、人工智慧領域專家張崢、小說家小白、與翻譯家黃昱寧一起在浦江飯店暢談人工智慧和文學的關係,甚至,和AI合作寫作的可能性。在小說裡,32歲的倫敦人查理愛上了樓上的鄰居米蘭達。查理不知道如何向米蘭達表達感情,用繼承的遺產買了一款新型人形機器人「亞當」,並希望這個機器人能成為某種聯結象徵。
  • 當人工智慧成為藝術工具,人類的創造力如何長存?
    「新工具、新技術促進藝術進步」的例子很多,電影、3D 動畫、生成藝術等,莫不如是。人工智慧可以變成繆斯本人嗎?之後,你甚至能看到人工智慧被人們賦予各種技能:作詩、唱歌甚至寫文言文……唱念作打,就差舞槍弄棒了。這類描述未免有誤導之嫌,甚至會造成恐慌。在大眾媒體的話語體系中, 「訓練」人工智慧模型,很容易和人類「學習」混淆起來,但實際上,訓練≠學習。
  • 谷歌、蘋果接連推崇 AI人工智慧,但是我們真心駕馭不了,說不好會...
    谷歌 CEO 劈柴宣布 Google 已正式從移動端搜索時代跨度到 Google.ai 人工智慧時代,並且同時推出了 Google Lens 智能鏡頭、Google Assistant 谷歌助手、TensorFlowLite 移動端開發者的深度學習模型、專門針對於人工智慧應用的處理器TPU等等。
  • 人類為何還未與外星人相遇?來看看梁建章的這本科幻小說《永生之後》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29日消息,人口科幻小說作家梁建章發布首本作品《永生之後》。梁建章將新書定位為社會科幻小說類型。地球人類的文明發展指數大概在0.73,處於行星文明發展階段的人類已經開始探索火星。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或許並不孤單。實現星際文明的外星人或許正在星際旅行。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梁建章在書裡做了大膽的預測,人類文明能否繼續發展,「人口」和「旅遊」是兩個最關鍵的要素。
  • 【硬了】人工智慧 | 雷鋒網
    #微科幻小說# 1號幻想→機器人女友現實→通過了圖靈測試的AI都不喜歡你 %>_#微科幻小說# 2號「自我中心、情緒化、不體會別人感受。#微科幻小說# 3號恭喜京東人工智慧客服「小冰250」通過圖靈測試。曾經在人們的觀念中,不管你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然而在1825年9月的一天,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宣告正式通車營業。列車在奏樂聲和歡呼聲中從息來敦站出發,鐵路兩旁人山人海,許多小夥子和孩子跟著火車奔跑,也有人騎馬沿路相隨。
  • 穿越進科幻小說中吧!十款不容錯過的科幻遊戲
    開發:Digital Extremes發行:Digital Extremes《星際戰甲》是一款團隊模式的第三人稱射擊遊戲,玩家被組建成四個突擊隊對抗敵人,活動範圍是整個太陽系,武器豐富是一大亮點,開發:Mike Bithell Games發行:Mike Bithell GamesMike Bithell比較出名的遊戲便是《Thomas Was Alone》,Volume跟這部遊戲有異曲同工之處
  • 「科幻矩陣短片展」中國風,拓展科幻的想像邊界
    原本倫敦科幻電影節選中了《十六》和《尋隱者不遇》去參加放映,但最近疫情原因可能要延期到明年了。《美杜莎病毒》和《天方異談》都有很多恐怖元素,低成本科幻與驚悚結合也比較容易出效果。導演要想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是什麼,形式上有個人風格出奇制勝。科幻和科技是相互促進的,前提是,要相信科學。
  • 劉慈欣強力推薦的20部科幻小說
    劉慈欣自小便是一個科幻小說迷,多年以來,廣讀經典。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他推薦的全球20部科幻題材作品。雖然小說中的大部分內容已經不是科幻而成為現實,但絲毫沒有降低作品的魅力。2.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包括《時間機器》《世界之戰》《隱形人》等  威爾斯的作品在社會學方面比凡爾納要複雜許多,同時也顛覆了凡爾納的技術樂觀主義,展現了對未來的憂慮。
  • 美軍偵察機首次迎來「AI副駕駛」,人工智慧全權控制U-2飛機兩大系統
    空軍表示,這次飛行測試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信任AI驅動的軟體可以安全地操作美國軍事系統。前天,在一項飛行測試中,人工智慧驅動的算法控制了美國空軍U-2S 高空偵察機上的傳感器和導航系統。該服務機構表示,這是人工智慧首次「安全」地負責任何美國軍事系統,並且似乎是首次將其用於世界任何地方的軍用飛機上,至少是公開使用。
  • 分享3本科幻類小說,黑暗、種田、幕後黑手等各種元素的科幻小說
    《我有超體U盤》作者 黑暗狗熊狀態 已完結 字數 130萬字左右黑暗、科幻、種田、幕後黑手、無女主小說。後面的學渣變學霸然後寫論文之類的比較老套就不講了。主角在有了智慧和財富以後就開始追求最終目的——永生。也不知道是因為小時候面對親人的離去對死亡有了恐懼,還是因為大學課堂上教授的一番關於永生的演講打動了他,反正主角後來財富權勢都有了也沒有去安心享受,一直奮鬥在一線, 還在暗中成立了一個神秘組織,用來吸引和控制各種人才,來為自己效力。
  • 科幻小說:睜開眼睛 做一個綺麗的夢
    作品常常著眼於未來,並且構建出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我們之所以會在科幻作品中找到共鳴,原因就在於科幻的現實性——每一種未來都可能發生。這種共鳴讓我們得以用文字與現實生活對照,並且對周遭的世界產生新的期待,甚至產生新的觀察視角。有些硬科幻作品聚焦於未來科技發展,用大量的科學理論推演一個精彩的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