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 · 科幻春夢
3月20日-4月6日
3月29日 科幻精彩回顧
「真真假假」 系列短片
從虛擬世界,到時空穿越,
國產科幻如何玩出新花樣?
19:00
《人體快遞》胡戈 (10分鐘)
19:10
《尋隱者不遇》 歐丁丁 (7分鐘)
19:17
《美杜莎病毒》 歐丁丁 (5分30秒)
19:22
《時光機》周浩暉/王麗麗 (5分30秒)
19:28
《郵箱》 尹航/王文卿 (18分鐘14秒)
19:50
《十六》辛成江 (10分鐘)
20:00
直播室關門,微信群聊開始
時間表僅供參考,以實際播放時間為準
3月29日「真真假假」系列映後嘉賓
胡戈(參展導演,知名短片導演)
歐丁丁(參展導演,《不思異》系列導演)
馬賀亮(銀翼文化/奇觀影展創始人)
王麗麗(參展嘉賓,製片人)
王文卿(參展嘉賓,製片人)
辛成江(參展導演,科幻編劇/導演)
尹航(參展導演,短片與紀錄片導演)
周浩暉(參展導演,著名懸疑小說家)
以姓氏首字母排序
嘉賓雲分享
策展視角
Q:請問什麼是科幻,什麼是奇幻呢?
馬賀亮:今年藍星球科幻影展初步定的是9月底在南京舉辦,但要根據疫情發展的情況。暫且叫它科幻電影周,我們會選包括科幻、奇幻、腦洞創意的影片。
我不認為做科幻電影節一定要界定科幻,我們一直鼓勵有趣的、有想像力的電影。從策展的角度看,奇幻與科幻有很多相通之處,奇幻是大類型,它包括了所有的幻想類型,比如科幻。科幻一般是跟科技元素、科技審美和科技的虛構設定有關。
科幻電影也不是僅拍給科幻迷看的,本質上還是屬於電影,只是用科幻拓寬了電影的想像空間。
Q:如何參與科幻電影的創投?
馬賀亮:有關科幻電影的創投,一來劇本要儘可能完整,二來整個製作團隊要做好充足準備,項目才有可能獲得認可。
Q:馬老師最喜歡今日放映的哪一部短片?
馬賀亮: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十六》,題材和表現形式,曾有人嘗試過,但辛導很好地融合了遊戲文化與中國武俠,觀眾看的時候並不感到違和:「原來是一位虛擬人物擁有了自我意志的故事。」原本倫敦科幻電影節選中了《十六》和《尋隱者不遇》去參加放映,但最近疫情原因可能要延期到明年了。
《美杜莎病毒》和《天方異談》都有很多恐怖元素,低成本科幻與驚悚結合也比較容易出效果。導演要想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是什麼,形式上有個人風格出奇制勝。科幻和科技是相互促進的,前提是,要相信科學。
《尋隱者不遇》巧妙地融合了中國的歸隱以及道家文化,甚至用畫幅的轉變闡釋時空變化。
Q:或許人工智會控制人類?
馬賀亮:關於人工智慧不能控制人類,這個話題很大,也確實是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在現實中,我比較欣賞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系統」。他的態度是,與其陷入對人工智慧控制人類的恐懼,不如人們自動賽博格化(即自主人工智慧化),我比較欣賞這種態度。
Q:國內科幻影片的未來?
馬賀亮:就目前的現狀來說,整個科幻行業在科學素養以及對科幻文化的了解還比較局限,改編科幻文本是個比較好的方式,因為它有比較成熟的科幻設定,我們再用比較成熟的編劇手段,去豐富故事。但IP熱是不可取的,不能只奔著小說的火熱,急忙著翻拍電影。文學給予電影的是藝術靈感的激發,因為它們是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
我建議網絡平臺可以多嘗試一些新奇有創意的影片,畢竟院線片需要爭取更多的觀眾,是一套較為工業化流程的拍攝和製作方式給予支持。但網絡可以更靈活,大家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力。
Q:推薦的科幻影片?
馬賀亮:我最喜歡《降臨》,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好萊塢力捧的導演,影片視覺化呈現了語言和思維方式的關係如何影響了主角的人生,這是科幻影片中的新嘗試,討論的話題能夠與科幻文本探討的東西齊頭並進。《飢餓站臺》也挺不錯,口味比較重,是寓言式的科幻驚悚片。
《降臨》海報
《飢餓站臺》海報
《十六》映後
Q:請問導演做《十六》背後的原因?
導演辛成江:我在五六年前信「向內宇宙」,因為我覺得以後人們的精神生活會有很大一部分在虛擬空間裡。同名音樂是菅野洋子為《攻殼機動隊》作的曲。
2015年我們寫了一個劇本叫《傳送點》,我跟編劇拍檔在我家開會,每當有人來門鈴就會響,表示「我來了」。
向內宇宙:「相對於人類有限的實體生命,人類的思維甚至有可能在內向型宇宙中得到真正的永生。內向宇宙的建設,在初期會由人類完成。但經過多次迭代後,內向宇宙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其設計和運行需要AI的更多參與。於是,內向宇宙裡將會充滿由AI驅動的建設者、服務者、管理者…
這些AI又經過多次迭代後,智能會發生無可逆轉的進化。一旦其中某個AI產生了自我意識,我們無法想像它(或他她)將如何看待在同一宇宙中的人類精神(同為數碼化的存在),也猜不到人類精神將如何看待它們(或他們她們)?
「虛擬」不虛,它是通過人類的現實勞動而構建的,我們將創造出什麼樣的宇宙,取決於我們本身是何種智慧。」
摘自辛成江導演分享。
Q:演員真的在沙漠拍攝的嗎?
辛成江:考慮到拍攝方便,在北京天漠取景。宋洋老師是個很內秀的人,我當時找到宋老師的經紀人,並給她看了劇本,宋老師很快就答應了,他問了我一些關於基礎概念的問題「我是不是要演一個傻乎乎?」,我答「是的,你是一個被善良衝昏頭腦的傻乎乎玩家。」
關於《金光咒》及相關的手勢,宋洋老師專門去諮詢了徐浩峰導演,他還特地去學用客家話朗誦金光咒。
Q:師傅說看見妖怪就搖撥浪鼓,十六應該是看到了什麼?
辛成江:我解讀成是他看到了自己的變化,《十六》主要是探索賽博朋克類型。
《時光機》Q&A
《時光機》海報
Q:請簡單聊一聊團隊正在做的項目?
製片王麗麗:《時光機》是系列電影《天方異談》的番外短片之一,講述了時質研究所產生故障後發生的故事,其他三部是《媽媽》、《異生》、《數字》。目前《天方異談1》已在芒果TV上線,《天方異談2》已完成後期,預計今年會跟大家見面。
導演周浩暉:我們團隊很關注強情節的類型片,包括科幻、懸疑、偵探、恐怖、驚悚等,科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類別,核心目標是去做這類型的原創IP的開發。
Q:拍攝《時光機》有什麼趣事?
周浩暉:九月底拍攝時,天氣已經有些降溫了。石頭砸人是場夜戲,演員吃了不少苦,明明很冷,我們卻要求他出汗。後來我們的化妝師給演員噴水,他再立即做砸人的動作,一真一假石頭,拍了兩條過了。
王麗麗:為這款石頭,我們花費了不少時間。一開始,道具組購入道具石頭,但演員舉起來就沒有真實的沉重感。後來我們就去路邊找,最終才找到這款獨屬於時光機的石頭。
Q:項目的預算是不是緊張?
王麗麗:預算很緊,每一項花費必須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凡有可能超出的部分就以最節省的的方式搞定,所以這次短片沒有超預算。
周浩暉:劇組往往面臨著多重困難,我們拍攝場地是一位農民老爺爺的家,製片在前期已經協調完畢,對方也同意借場地給我們拍攝。但等我們實際過去,才發現這家還有位中風的老太太,只能屈就老太太在外面等我們拍完。再後來老太太的女兒從外地回來,隨時要把我們趕走,好在製片人及時有效的溝通,讓我們最終能夠順利拍攝。
如果沒有預算的限制,我很想拍王晉康老師的《追殺K星人》,事實上,我們也買了這篇小說的版權,也在努力地將其改編為劇本。
《人體快遞》海報
《人體快遞》Q&A
Q:《人體快遞》的結局,到底誰死啦?
胡戈:我不知道兩人最終誰死誰活,寫的時候我就直接留了開放式的結局。克隆是個挺常見的科幻設定,不算稀奇的腦洞,而且我屬於理性思維的編劇,習慣從目的倒推劇情,不常根據創意來寫。《人體快遞》是為了參加《科幻世界》主辦的微電影比賽而寫的。
(雖然你們很難相信)我當時想達成的目標是拿獎,根據該目標倒推我應該拍什麼樣的片子,再構思短片的結尾,再一點點往前推,最終完成了劇本。後來短片拿了最佳微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笑)
Q:如何想到「車頂行李架牌太空艙」這一創意?
胡戈:一開始,道具師、美術師設計了方方正正、帶稜角形狀的太空艙,但我不喜歡,我覺得太空艙應該是流線型的。但流線型的製作難度非常大,對設計師來說,他們要花特別多的時間去製作,可我們根本沒有多餘時間(比賽在即)。所以我就上網買了車頂行李架,最主要原因是,它看起來比較像回事兒。(笑)所以就用了能夠最大程度誤導觀眾的道具。而且因為參賽要求是十分鐘內,所以這部影片的節奏特別快,沒有多餘的時間向觀眾解釋,我們只能選用最通俗易懂的道具(一次性解釋清楚)。如果沒有時間限制的話,影片長度在11-12分鐘左右。
《人體快遞》截圖
Q:《人體快遞》裡無人駕駛畫面是真的嗎?
胡戈:無人駕駛汽車的畫面,實際上是有人駕駛的,但我們用非常巧妙的辦法把司機避開。這部短片裡絕大部分的開車鏡頭都是在棚裡拍的,再通過實拍車外的景,最終合成在一起。
Q:胡導挑選演員的標準是?
胡戈:我選演員,最基本的兩項:演技加外貌,表演要自然,長得要帥。喜劇片的演員,如果能自帶喜感,沒有表演的痕跡,就更好了。
《郵箱》Q&A
《郵箱》海報
Q:請問《郵箱》的拍攝緣起?
尹航:故事改編自王亞男老師的原著小說,原設定在英國,我們改成了紐約唐人街,希望能看到華人面龐出現在科幻片裡。
前期籌備大概一個多月,正式拍攝是五天,一天補拍,後期大概兩個多月。故事版是我們去現場拍照片,找朋友當演員,在現場現拍的鏡頭,實際拍攝也有很多改動。混合手持、軌道、動作戲,這方面要感謝攝影師,他在現場發揮了很多手持鏡頭,都是比較有效的。
Q:是不是在布魯克林拍的?
尹航:在曼哈頓的唐人街拍的,當時找了地下的小胡同,旁邊兒有中國老頭老太太在打麻將。
王文卿:當時我們有人專門守著門口,以防有人進出,給當地的華人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但大家也都挺理解。郵箱裡伸出來的兩隻手,都是替身演員,也就是製片組裡抓出來的壯丁。
《尋隱者不遇》
《美杜莎病毒》Q&A
《尋隱者不遇》海報
Q:《尋隱者不遇》的靈感?
歐丁丁:《尋隱者不遇》原本想講一個屋裡和屋外時間的速度不同的構架於現代都市類型的故事。但是後來我們聯想到中國古代的典故「南柯一夢」,於是決定改用古裝講述故事。難點在於如何用畫面闡明時間的流逝,最終我們選用4:3的黑白畫面作為開始,再以16:9的彩色畫面作為結束,用畫幅上的變化解釋時空的轉變。
Q:《美杜莎病毒》的最終場景是人被永遠石化了嗎?
歐丁丁:影片中,當人們看到美杜莎病毒的大圖時,人們會被石化十分鐘。如果圖片是以小圖或文件形式發送的話,人們是不會被影響到的。十分鐘的設定,是因為手機以及電腦設備,默認的黑屏時間都是十分鐘。而我們平時沉迷玩手機、刷網頁、看視頻,時間刷刷而過,一般什麼時候會放下這些電子設備呢?團隊成員出奇一致的答案是,當這些設備都沒電的時候,我們才會選擇放下。
假設令我們沉迷的電子產品,它沒有自動休眠或自動待機功能,更不會停電,那我們是不是會沉迷其中而不自知呢?
Q:期待「不思異系列」系列更多的作品!
歐丁丁:《尋隱者不遇》和《美杜莎病毒》都是「不思異系列」的短片。「不思異系列」是專門做奇幻懸疑短片系列的IP廠牌,從2017年至今,不思異已推出50部短片。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最新的一季《不思異錄像》,是我們和B站一起聯合出品的,共12集,通過偽紀錄片的拍法來展現一些奇幻小故事。
《不思異錄像》海報
影迷評論
@多餘
《人體快遞》:幽默的四川口音討論這個嚴肅的問題很有趣,廣告很多時候能忽悠到懂的人。
《尋隱者不遇》:古意盎然。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美杜莎病毒》:美杜莎的石化能力,在影片中變成靜止他人的時間?那最開始給他發病毒圖片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只可以靜止一定範圍內的他人時間?
《時光機》:最普通的村屋卻有著會使用時光機的大佬。最後自己殺死自己,意料之中的反轉。
《郵箱》:梗不在新,用好則靈。郵箱作為兩個時空的連接很常見,但是同時討論祖父悖論、科技變化、侵略的點很新穎。
《十六》:落葉要去哪,只有風知道。真真假假誰知道呢!跨次元融合的非常好!
@徐磊
這次雲觀影活動,讓我們體驗了非常奇妙的科幻之旅。其中有很多都是小成本的影片,但是拍的都很有質感。表現風格雖各有不同,但都腦洞大開,創意滿滿。
既有賽博朋克風的《懷舊者》,也有中國古風的《十六》和《尋隱者不遇》,詼諧幽默的《出逃的掃地機器人》。讓我們看到了科幻的各種可能,以及中國本土科幻的嘗試,未來可期。
祝賀本周留言的@徐磊 @多餘 @豬獲得和觀DVD盲盒,請聯繫後臺,留下姓名+手機+寄送地址,準備被驚喜砸中!
本期同步觀影人數高達32686人!
本周末4月4日-4月6日科幻精彩繼續
復古科幻港片等你來賞
(詳情關注「和觀映像」後續推文)
「科幻矩陣」回顧
-END-
今晚8點新片首映《最後探戈》
看看電影,跳跳舞
掃碼進入29號影廳,限座500人
逛逛Hugo
的書店
一起雲觀影
雲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