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 | 荒潮

2021-03-01 渡帆申一
作者:  陳楸帆出版社: 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3-1
頁數: 259
定價: 24.8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5462398
內容簡介  · · · · · ·

如果並非只有人類擁有靈魂?

如果並非只有生物才能進化?

如果我們的未來必須穿過地獄之門?

進步浪潮席捲之處,人的靈魂一片荒蕪。

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矽嶼——一座被進步浪潮拋棄的垃圾之島,對生態災難習以為常的麻木島民迎來了不可預知的變化:宣稱要用環保技術造福矽嶼的外來資本精英;在底層苦苦掙扎沉湎於電子毒品的垃圾少女;為拯救受未知病毒感染的愛子而不惜代價的宗族老大……在人與機器交相輝映的共生時代,個體的靈魂與命運如同風暴中的葦草,彼此交織纏繞,在人類文明飛升前夜譜出一首恢弘、繁複、迷幻、黑暗的荒潮狂想曲。

陳楸帆的《荒潮》以罕見力度刻畫出一個我們在有生之年就可能身處其中的近未來時代。資本入侵對生態的破壞、人機融合、族群衝突,這些現已開始的進程將塑造一個超出想像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類和機器同時開始升華與墮落,創造出邪惡與希望並存的史詩。複雜而充滿張力的故事、真實而富有質感的細節,密集的信息量和精準的技術描寫,匯聚為一體,如颶風般旋轉升騰,帶來前所未有的驚悚和迷茫,盡顯科幻現實主義的震撼。實屬近未來科幻的巔峰之作!

——中國科幻代表人物,《三體》作者劉慈欣

作者簡介  · · · · · ·

陳楸帆,男,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籤約作者

北京大學文學/藝術雙學士,香港大學/清華大學整合營銷傳播(IMC)研究生

供職於Google中國,遊走於技術與文字的邊界,熱愛創造與自由的O型射手

他的文字猶如帶著鐐銬起舞,從堅實大地以最詭奇的姿態,躍升至不可思議的高度,故事兼備邏輯的嚴謹與想像的超脫,極具代入感與視覺衝擊力,被譽為中國新一代科幻作者中最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經驗的新銳人物。作品曾被翻譯為英文、義大利文及西班牙文,並在國內外屢獲大獎。

所獲獎項:

2006年臺灣奇幻藝術獎「青龍獎」首獎

2011年中國科幻銀河獎優秀獎

2012年第二屆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短篇類獎

2012年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新銳科幻作家銀獎、最佳短篇科幻小說金獎

已上市作品:《深瞳》、《薄碼》

目錄  · · · · · ·

序:鐐銬起舞,望一場地球災難(郭敬明)
楔子
第一部 無聲旋渦
第二部 虹色浪潮
第三部 狂怒風暴
尾聲
後記:不存在的故鄉(陳楸帆)

相關焦點

  • 「笑」的藝術與文學中的戲劇性
    作家陳楸帆也創作《荒潮》等作品,對現實問題和社會現象展開思考。12月27日14:00,我們邀請陳思安與作家周嘉寧、陳楸帆,從《冒牌人生》這齣戲劇開始講起,「笑」的藝術究竟是什麼?社會現實中的尖銳問題,是如何使人捧腹的呢?為何用「戲劇」這個藝術形式來改編《冒牌人生》這部小說?戲劇如何介入現實?
  • 陳楸帆:科幻是加速主義時代的安慰劑
    科幻文學發迄於工業革命。彼時,文學家們有感於舊有社會在技術爆炸中的轉型,開始用類人或非人生物的新意象表現人的異化。瑪麗·雪萊在這一背景下寫作的《弗蘭肯斯坦》,成為科幻小說的開山之作,也開啟反思倫理與科技關係的文學母題。此後的科幻文學,在現實和臆想之間開創出第三向度,成為文學系統中緩解現實焦慮,投射多樣想像的出口。
  • 紀念|科幻作家葉永烈,他是永遠堅定地維護科幻文學的人
    葉永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葉永烈的科幻文學創作碩果纍纍,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當時葉永烈在《少年科學》的創刊號上發表了《石油蛋白》,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打破了科幻文學在「文革」期間長達十年的沉寂;1977年,葉永烈發表了《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蹟》,其中談及的關於孵化恐龍的故事引起了「科學」和「科幻」的爭論;1978年,葉永烈出版了1961年創作的《小靈通漫遊未來》,初版發行就達到了160
  • 科幻與紀實,回憶葉永烈的文學之路
    《小靈通漫遊未來》是葉永烈的科幻處女作,「文革」後中國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說。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裡,它讓求知若渴的孩子們對未來生活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同時也拉開了「文革」後科幻文學創作的序幕。不同凡響的是,它首版即印了150萬冊,很快便風行全國;隨後,它又被改編成三種版本的連環畫,印數也突破了150萬冊。
  • 薦書|好看的科幻小說集錦:用寫作的溫度來抵禦現實的嚴寒
    本期我們帶來科幻小說專題,包括獲得雨果小說獎的作家劉慈欣和郝景芳,以及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讀完他們的文字,我們會意識到科幻不光是豐沛的想像和科技感的冰冷,更多的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思考和對人類處境的人文關懷。1.劉慈欣
  • 別叫我魔幻現實主義:拉丁美洲的科幻文學
    以科幻打破種族間的區隔,以多元的未來主義挑戰西方單一的種族想像。」這是當時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比較文學博士、科幻迷範軼倫發表在2016年《科幻世界》雜誌文章中的一段話,也向我們提示著科幻這一文學體裁所承載的超出「想像」的意義。在看似完全架空的科幻世界,隱藏著作者對於人類、技術、性別等等問題的思考,那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中有溫情也有冷酷,讓人反思又讓人著迷。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
    《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認為:「這組科幻作品聚焦世界的發展與人類的命運,折射出現在的青少年擁有的夢想,以及他們追逐夢想、勇於實現夢想的精神。他們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打造出的作品,同時融入了科學知識和人道關懷,讓我看到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作為青少年最喜歡的文學形式之一,科幻文學能夠培育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
  • 華為閱讀科幻文學大賽啟動大眾投票 20強角逐國產科幻之巔
    為了更好地與廣大讀者以及創作者互動,並且不斷推出年輕化精品化的優質內容,日前,首屆華為閱讀科幻文學大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歷時三個多月的徵集與初審,目前,大賽評委組從報名的373部作品中遴選出20部作品,在華為閱讀APP上進行展播,並接受大眾評審的投票。.
  • 科幻才是人類最大的現實主義 一位北大學霸的斜杠人生
    然而陳楸帆還有一個斜槓身份不容忽視,那就是科幻小說作家。16歲時,他發表的作品《誘餌》就獲得了少年凡爾納獎(校園科幻大獎)的一等獎。在那之後,他還寫出了《麗江的魚兒們》、《鼠年》、《霾》等一批獲獎作品,獲得9 次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3 次中國科幻銀河獎,1 次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
  • 去年是個好年吧——評2019《中國科幻年選》
    (《擬人算法——2019中國科幻年選》)《2019中國科幻年選》直到今天才面世,但我以為這個時機也是恰到好處的。我相信2029、2099甚至2199(如果人類足夠幸運)年的中國科幻研究者,仍然會時不時地回到這篇年選之中,試圖通過這些科幻作家的眼睛去理解,這個時代究竟發生了什麼。話語的暴力讓真相隱失在嘈雜的口水戰之中,但科幻似可憑藉其得天獨厚的邊緣性逃過此劫。
  • 如何創新國產科幻題材?《第一序列》告訴你答案
    這其中,又以加入科幻元素的都市題材最受歡迎。隨著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國人對科幻的關注度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接下來,國內還有一批都市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上映,如將於暑期檔上映的《上海堡壘》等。可以想見,未來幾年,都市科幻題材將迎來爆發式發展。在眾多同類題材裡,一部叫《第一序列》的都市科幻IP備受關注。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近年來隨著西方科幻小說的大量翻譯引進,也有一些國外科幻文學史的著作在國內翻譯出版。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科幻文學有著更加豐富的不同側面,因為它涉及科技與文學兩個領域,在這裡,科技與文學不是簡單的相加的關係,而是相乘的關係,會產生更加豐富的內容;同時,它的文本既有大眾通俗文學類別的,也有偏向主流文學的;以上因素產生了科幻文學豐富多樣的複雜景觀。
  • 科幻熱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青年科幻作家飛氘在復旦大學參加「新世紀十年文學」國際研討會時,曾把科幻比作當代文學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關心的荒野上默默地埋伏著,也許某一天,在時機到來的時候,會殺出幾員猛將,從此改天換地。  這句話就像是一句預言,近幾年,科幻文學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遭遇幾十年來最大的變化。
  • 周末科幻 | 女性的科幻與科幻中的女性
    科幻小說雖然是由男人長久統治著的文學類型,卻與女性主義格外關係密切。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蘇西·麥琪·查娜斯的《步向世界盡頭》(1974)和《母域》(1978)、喬安娜·拉斯的《女身男人》(1975)和瑪姬·皮爾西的《時間邊緣的女人》(1976)等頗具爭議的圖書的出版,二者之間的關係變得清晰起來。
  • 融創文化和科幻世界雜誌成立融幻影業,聚焦科幻IP開發
    融幻影業將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專業的科幻文學挖掘、開發再創作機構。 主辦方供圖據悉,融幻影業將以《科幻世界》沉澱下的豐富優質科幻文學作品、科幻作家創作力為基礎,藉助融創文化於科幻內容的戰略布局,聚焦於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將科幻文學開發成劇本
  • 從單性繁殖到山東女孩上太空種大蔥,科幻小說如何打破刻板印象?
    21世紀的科幻女性角色但回歸歷史,科幻小說長時間被視為一種大男孩的逃避主義文學,所以在我們的圈子裡有一種說法叫「老」、「白」、「男」——就是說在歐美科幻圈裡,長時間是年紀很大的白人男性作者佔據了主導地位。
  • 浦東科幻論壇:少兒科幻和青少年心理學
    還是剛才那個問題,請您跟大家聊一聊,您是怎樣搞起少兒科幻來了?陸楊:也是小時候看到了科幻電影,超人,然後還有像崔老師講的霹靂貝貝,然後大一點就開始看科幻世界,所以在了解看到了科幻給人的想像力以後,我就覺得科幻是我要選擇的一個去喜愛的這樣一個文學,所以這就是我愛上科幻和從事少兒科幻創作的這樣一個起點。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作者劉慈欣更曾對這部小說給予高度評價:「《火星孤兒》延續了科幻文學的寶貴傳統,展現了科學的詩意和宇宙的美感。」著名幻想文學作家江南則評論該小說「是一本寫給少年人的科幻小說,故事裡流淌著黃金時代和殘酷青春的血脈」。  《火星孤兒》因其故事扣人心弦,科幻邏輯縝密,科學理論基礎紮實,被科幻迷奉為「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
  • 融創文化與科幻世界雜誌社成立「融幻影業」
    10月24日,融創文化集團與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融創科幻影業(成都)有限公司。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融幻影業將專注於科幻影視文化產業,聚焦科幻文學版權運營、孵化優質科幻影視項目及IP。   融創方面表示,科幻世界是融創文化集團進入產業鏈上遊,衍生科幻文學價值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