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熱是如何形成的

2021-01-12 和訊網

  2010年,青年科幻作家飛氘在復旦大學參加「新世紀十年文學」國際研討會時,曾把科幻比作當代文學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關心的荒野上默默地埋伏著,也許某一天,在時機到來的時候,會殺出幾員猛將,從此改天換地。

  這句話就像是一句預言,近幾年,科幻文學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正在遭遇幾十年來最大的變化。

  2015年,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三體》摘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6年,中國科幻女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連續兩年中國作家的獲獎不僅僅讓科幻這個原本小眾類型文學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也讓科幻文學產業的發展現狀受到廣泛關注。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科幻文學專業的宇鐳(原名郭凱)從事專業科幻研究工作已有9年。他現在是果殼網未來事務管理局(果殼網的一個內部孵化科幻品牌)的一員,據他的觀察,科幻作為一種文化,正在通過《三體》等優秀作品從一個小圈子向更為廣泛的大眾領域傳播,大量科幻之外的作者開始對這個領域感興趣並開始創作科幻作品,科幻的媒介形式在資本的支持下正在嘗試從文學向影視、動漫、遊戲等多個領域進軍。

  然而,宇鐳卻並不認為這是由於某一部作品帶來的,而是隨著科幻文化群體的進一步成長,借這次機會,多年來積蓄的科幻熱情和市場能力的一次總爆發。

  宇鐳解釋說,最早的時候,科幻被定義為一種與科普相關的、給青少年看的類型文學。從那時候起,中國科幻一方面把自己跟「科教興國」綁定,認為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促進想像力、創造力;另一方面,努力在青少年這個領域培育一個跟主流文化不同但又有聯繫的亞文化圈,被稱為「科幻迷」的群體。科幻領域這些年的變化,其實就是隨著這個群體的不斷成長,逐漸從青少年亞文化進入主流文化的過程。

  這其中最大的一次變化,是在世紀之交時。由於1999年全國高考作文的科幻命題(「假如記億能夠移植」)、網際網路文化的興起和《魔戒》等科幻之外的幻想文學類型進入中國,導致一大批高校科幻協會和網際網路科幻論壇的興起。一批更加年輕的科幻作者帶著更加豐富的創作風格出現,有著更強消費能力和文化自覺的城市科幻文化群體誕生,並且奠定了直到今天中國科幻文學的面貌。

  但是即使是經過二三十年的積澱,中國科幻創作的規模仍舊很小,多位科幻圈的作家都曾表示,這些年持續創作的作家只有二三十人並且大多是業餘寫作。宇鐳認為,雖然商業資本已經表現出向科幻領域大規模進入的趨勢,但是當前科幻局限於文學,在動漫、影視、遊戲方面還沒有什麼建樹,從產業和規模的角度講,距離國際水平還很遠。

  中國科幻小說自晚清引入中國以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科學小說」到「科教興國」的兒童科普讀物,直到今天,科幻文學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起伏。

  宇鐳舉例說,晚清時的科學小說(科幻當時的名稱)的興盛,是因為當時國門初開,西學引入,國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願意去學習、認知和想像,當時市面上三分之一的小說都與科學小說相關。魯迅、梁啓超等知識分子都對科學小說寄予厚望。科幻文學今天的熱潮,雖然仍有這方面的因素,但來自商業資本力量的推動起到了極大作用,這是此前中國科幻文學發展較少經歷的。

  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科幻文學正處在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宇鐳認為,科幻文學是否有動力繼續發展,現在還很難斷言,但是,它一定會是和過去二三十年不一樣的東西。老科幻迷們也許會懷念當年只為了情懷和理念寫小說的時代,但現代科幻的形式本來就是隨著美國二三十年代新的商業小說雜誌而生的。商業資本自然有它的目的,關鍵是中國科幻能夠藉助這次機會自己做些什麼,「我們在科幻中經歷過無數次的地球文明甚至宇宙的毀滅和重生,沒有理由面對現實世界中的這些新變化而心生怯意」。

  「科幻文學曾經在中國遭遇過毀滅性的打擊,仍然活到了今天,向前發展是一定的,不確定的只是速度而已。我們可以選擇脫水,也可以選擇上岸不作為魚活下去,但如果不發生變化,那就不是科幻了。」宇鐳說。

(責任編輯:張功成 HN092)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電影如何突破瓶頸期?
    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46億的票房神話,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科幻影視熱。自去年年底至2020年9月,先後有B站、騰訊影業和Netflix聲稱將把劉慈欣的科幻巨製《三體》改編成動畫/電視劇集。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在發布《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時也表示:「中國科幻產業平穩向上發展。2019年我國科幻產業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顯著增長。」然而,儘管科幻的市場規模在持續擴大,頭部影視投資公司對科幻類型的投入不斷加碼,為何《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電影沒有再創造票房奇蹟?
  • 周末科幻 | 女性的科幻與科幻中的女性
    她認為科幻小說中之所以缺乏令人信服的女性角色,是因為對文化狀況和落後思想的不假思索的認同。這和拉斯所相信的科幻理應講述的內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科幻作家不該使用套路,更不該囫圇吞下它們。」。重要的是,同現實主義者的那些源自婦女解放運動的啟迪民智的小說不同,女性主義科幻並不僅僅關注或揭示男權社會限制女性生活的方式,而是發出「事情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疑問。如果存在著不建立在不平等兩性(或種族)關係上的社會,那麼,這些社會應該是什麼樣的?它們會如何運作?科技會有何不同?女性主義作家充分抓住了科幻的批評同時期的社會身份、道德觀念和政治的潛力。
  • 中國科幻大會 | 劉慈欣:科幻讓我們提前適應技術變化
    科幻作家劉慈欣、科幻譯者李克勤、日本科幻作協主席藤井太洋(Taiyo Fujii)、第七十五屆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克利斯託·赫夫(Crystal Huff)、義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爾索(Francesco Verso)、加拿大作家德裡克·昆什肯(Derek Kunsken)齊聚蓉城,共同探討科幻之於人類的構想與展望。2017中國科幻大會現場。
  • 科幻電影,湊熱鬧不如打基礎
    但自《流浪地球》後,科幻電影並無新的佳作。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被稱為「科幻十條」,大力助推科幻電影發展。「科幻熱」的背後,是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是專業人才的極度緊缺。面對科幻片,華語電影人應該如何努力呢?
  • 帶你「聲」臨科幻世界 「有聲科幻雜誌」下半年上線
    談起中國科幻,始終無法繞過的,都是「科幻世界」四個字,承載著無數中國科幻迷心中的科幻夢,這本誕生、成長於成都的雜誌正在嘗試用更加多樣化的方式為更多人帶來「科幻盛宴」,也為成都這座中國科幻之都帶來新的精彩。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認識了太陽系的構造後,人們會問:「那太陽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科幻矩陣短片展」中國風,拓展科幻的想像邊界
    二零二零 · 科幻春夢3月20日-4月6日3月29日 科幻精彩回顧「真真假假」 系列短片從虛擬世界,到時空穿越,國產科幻如何玩出新花樣從策展的角度看,奇幻與科幻有很多相通之處,奇幻是大類型,它包括了所有的幻想類型,比如科幻。科幻一般是跟科技元素、科技審美和科技的虛構設定有關。科幻電影也不是僅拍給科幻迷看的,本質上還是屬於電影,只是用科幻拓寬了電影的想像空間。Q:如何參與科幻電影的創投?
  • 《鐵臂阿童木》,科幻動漫的先驅,聞名於世的科幻動漫領跑者
    導語:科學幻想類題材是日本動漫的主流之一,其形成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民族迫切需要尋找精神的回歸和重建,整個社會認為機械是堅固無敵的,掀起了崇拜英雄、迷信高科技戰鬥武器、崇尚機器力量的熱潮。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那是科幻出版業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它以每年50%的速度迅猛增長,並於1980年達到了1200種的出版數量;在保持了若干年後,又在1980年代末增長到年出版量2000種,並保持至今。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奇幻小說原本只佔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但現在已迅速增長,形成與科幻小說分庭抗禮的局面,甚至超越了後者。
  • 浦東科幻論壇:少兒科幻和青少年心理學
    第一個方面就是它必須要考慮科學融入的比例和呈現的形式,是否和兒童讀者能夠形成一種適配度,就是能夠做到一種深入淺出,這是一個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你像我提到的這兩個作品,我當時在看完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那個這個人類在極致的那種絕境中,或者說在極致的這種的面前,我們的科幻文學常常都是在假設這樣在地球即將毀滅的絕境當中描繪如何去保護兒童,如何通過保護兒童去保護人類文明,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呈現出來的曙光,就這種絕境。淨空的曙光從哪來的?
  • 打造有聲雜誌 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5月「出聲」
    人民網成都4月29日電 (王軍)國內著名科幻期刊《科幻世界》將於今年5月首次推出「有聲科幻雜誌」業務——以《科幻世界》《科幻世界·少年版》期刊為基礎,通過專業的有聲演播和音效包裝,形成廣播劇、語音閱讀、多人播音等聲音產品,打造科幻文創新模式。
  • 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科幻小說:科幻,不止宇宙
    這些科幻作品似乎都離不開末日、地球毀滅和宇宙等元素,但是離開了這些,科幻作品就沒有別的主題了嗎?有人說,科幻小說的魅力在於帶領著我們走向那個未知而又神秘的未來,而未來的主旋律,不僅僅只有末日。我們整理了一份關於未來的科幻書單,這裡,或許才是真正的未來世界。
  • 羊毛疔是如何形成的?
    「羊毛疔」是如何形成的?羊毛疔的症狀及特點羊毛疔會引起哪些病症?
  • 韓國電影工業發達,為何直到今年才有太空科幻大片丨娛論
    這類影片起興於歐美,近幾年更是為國內所熱捧——位列中國大陸票房排行榜第三名的《流浪地球》,就是國產太空科幻片的扛鼎之作。太空科幻片向來是「大廠的遊戲」,因其在劇本創作、演員表演、布景道具、後期視效製作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這類電影不僅燒錢,也極度倚賴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
  • ​科幻文學的無窮可能性:國內首套中小學生原創科幻小說書系在深...
    這些年輕的作者不僅自身從科幻文學中獲得成長,還投身科幻文學創作,點燃更多青少年對科幻的熱情,令人驚喜。」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從北京發來賀詞,對本次發布會給予支持的各單位表示感謝,他說道:「這些作者以多元化的風格、開闊的視野、突破年齡來進行關於科幻文學的厚重的寫作嘗試,為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 10部關於機器人的科幻電影,喜歡科幻電影的別錯過!良心經典推薦
    3、《超能陸戰隊》動畫王國裡的奇思妙想,總是驚豔又美好,超級英雄攜手人工智慧,更集合了時下最熱的觀感體驗。飆車、飛行與觸手的魔性侵入,更何況還有一個萌萌的大白,貼心又暖心,簡直是人手必備啊。不管故事模式如何老舊,它依舊是2014最佳動畫無疑。最後我想喊一萬句:大白嫁我!
  • 第六屆晨星杯科幻文學獎深圳頒發 科幻電影《深空》試映
    此外在傳播科幻文化上,基金率先開辦了科幻圖書館、科幻寫作工作坊、科幻編劇工作坊,搭建了科幻與科技的交流平臺---Stick論壇,孵化了《科普中國》的兩個媒體項目---《未來者說》、《創想先鋒》,美術比賽還直接催生美術展覽IP---科幻藝術大師展,「凡爾納中法科幻藝術雙向創作培養計劃」更是將南山區和法國南特結成了友好城區。
  • 如何創新國產科幻題材?《第一序列》告訴你答案
    科幻題材已經成為今年影視行業的新風口。如何在眾多科幻網文中挑選適合改編的IP?富有現實意義、又兼具思想性的廢土題材填補了市場空白,改編正當其時。網文大神會說話的肘子的《第一序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都市題材一直是劇集市場的重要類型,也是廣電總局近年來一直提倡的。如今,隨著政策大環境的收緊,越來越多的人瞄準了具有現實意義的都市題材。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疑惑
    據了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已通過電影局備案,即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易常春擔任編劇。不過,在大部分科幻迷看來,這部電影能否像《流浪地球》那樣成功,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編者按:詹姆斯岡恩堪稱科幻研究泰鬥,他在《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文版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本文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為中文版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