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舟微觀系列
這段時間各類白酒股一路高歌猛進,A股醉倒一片,當今天酒類板塊出現大幅回調時,立刻有朋友趁勢上車。
白酒,似乎成了A股的頂梁柱,沒人懷疑白酒這根柱子會塌。
之前文章裡和大家提過,我爸是資深股民,上海第一批韭菜從業者。
所以當韭菜,我們家很有發言權,根據我從小的觀察,大多數中國股民是沒有幸福感的。
表面上他們可以在小區花園侃侃而談,我昨天的操作多牛B,今天這支股票多操D,可轉身回家看電腦,還是用那哀怨的眼神對著屏幕。
真心覺得,國家應該出臺一項政策,以保護我們憂傷的股民。
大多數股民的真實內心是:
「漲也怕,跌也怕,沒有時間不害怕」
他們總是在害怕
抱一支股票跟抱一顆炸彈一樣
跌了,要爆炸了,快扔了
漲了,明天要炸,快落袋為安
在虛擬盤,你能用30萬贏到100萬還雲淡風輕的
一到實盤,你又總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
別老怪莊家割你韭菜,你怎麼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同樣一隻股票,在虛擬盤你是大神,在實盤就成大蟲了呢?
不先當個二十年韭菜,你不明白其中玄機。
昨天和我爸視頻,他還在看他15塊錢買的恆源煤電,這支票拿在手裡的年紀,應該和我家狗一樣大了。
唉算了不說了。
資深韭菜的看法,其實和大多數人一樣。
年少無知的純真年代,罵茅臺不行,社會狠狠教育了少年
200塊的茅臺,你恨他高
2000塊的茅臺,他笑你蠢
我就奇怪了,茅臺憑什麼不能是中國股王?
中國股王是一瓶白酒,又怎麼了?
很好笑嗎?
炒股也要符合基本法啊,我們來看看2019年世界各國的股王都是什麼?
美國股王,蘋果
法國股王,LVMH
英國股王,殼牌石油
中國股王,貴州茅臺
恕我眼拙,我沒有看出這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
真的是非常非常合理,注意,這不是反話,是真的非常合理。
敢問,中國有美國那樣的能影響全世界的高科技公司嗎?
中國有法國那樣的能影響全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嗎?
中國好不容易有個華為,一沒上市,二被西方到處打壓。
中國其他高科技公司什麼表現呢?我前兩天才詳細寫過一個中芯,吃相難看到讓人心寒。
中國的股市裡,完全沒有美國那種影響力能覆蓋全球的高科技企業,那麼請問,憑什麼中國的股王應該是科技股呢?
這邏輯很好理解吧
法國股王,LVMH,世界知名的奢侈品集團,法國人有為他們的股王居然是賣奢侈品的而感到不快嗎?
那麼我們又憑什麼去責怪我們的股王是茅臺呢?
這難道不是很奇怪嗎?
沒有那個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
經常一聊起酒類股瘋漲,就有人給出這麼一張圖
說這是A股九大隱藏科技股出爐,這固然是調侃
但講真的,現階段的中國,如果股王是哪家高科技公司,那才叫人不寒而慄好嗎,那這家科技公司得有多大的泡沫啊。
科技股又不是沒有騰飛過,如今你再看呢?沒有真本事,你根本支撐不起科技股的股價
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也根本沒有達到由一個科技股來做股王的地步。
相反,茅臺來做中國股王,完全合情合理。
中國是一個唯物主義的國家,所有東西都要符合它內在的運轉邏輯。
我說的不客氣點,茅臺是一家賺錢能力堪比販毒的企業
前段時間也炒的飛起的「金龍魚」,年營收1700億是茅臺的兩倍,可這有什麼用啊,評價一家公司的重要指標,當然是看他能不能賺錢。
金龍魚的毛利率只有12%,淨利潤率更低的只有4%
反觀茅臺,毛利率91%!,淨利率也有53%!
茅臺的拳頭產品,53度飛天的淨利潤率應該不會低於70%
這不是暴利,什麼是暴利?
在茅臺的生產車間裡,每小時衝瓶7200瓶,53度飛天的出廠價定在969元
也就是說在這一個車間裡,每小時生產的茅臺價值近700萬,假如一天這個車間運轉十小時,那就是7000萬。
我們還沒說其他車間和其他品類。
茅臺的印鈔速度,堪比印鈔廠。
而且更奧妙的還在後面,一瓶53飛天的價格969那是出廠價,統一零售價是1499/瓶。
可你要運氣非常非常好,才能花1499買到一瓶茅臺,普通老百姓買一瓶53度飛天,從黃牛手裡至少要2000-3000才行
商場超市的酒櫃裡,飛天永遠缺貨
網際網路平臺的搶購,永遠一秒售罄
你見過有比茅臺更搶手的商品嗎?
放眼全世界,又有那件商品熱的過茅臺?
如此炙手可熱的東西,不當中國股王,才奇怪吧。
連那個什麼盲盒,都被炒的翻了幾個跟頭,茅臺為什麼不能是股王?
而且茅臺的營銷模式非常厲害,尤其是在這幾年,茅臺和下遊經銷商,甚至和黃牛,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首先,茅臺的價格是非常透明的,茅臺的股價會「飛天」,但茅臺的飛天酒價,不會飛天。
茅臺會把一瓶飛天的價格,恆定在「終端消費者到手」是2000-3000元之間。
這點非常重要,茅臺不會像炒鞋,炒盲盒,炒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一樣亂搞。
炒鞋的,一雙鞋可能從兩千炒到兩萬,甚至二十萬,但是一瓶當年生產的飛天茅臺,消費者從酒商或者黃牛那買到的價格大多都恆定在2000-3000這個區間
這是茅臺的高招
當市場有過多投機者想把一瓶飛天的價格炒上去時,茅臺就會放出新聞,類似「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炒的」,隨後往市場投放更多茅臺,把炒家的價格壓下來。
而當茅臺市場需求不強,價格下降過多過快時,茅臺又會出新聞,類似「我們產能跟不上啦,出貨會減少,可能還會提價」等消息,來提升茅臺價格。
茅臺的價格,是由貴州茅臺精準控制的,而且控制的手法也很透明
其次,茅臺是硬通貨,酒越放越陳,不會過期,搶茅臺,搶到就是賺到,1499搶到的,轉手1899賣掉一點不難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消費者,搶到一瓶茅臺,搶到就是賺到,就算你不轉手賣,你自己放著喝,茅臺的品質也是沒話說,就算你不喝,以後拿來做人情,送朋友送領導,也十分體面
茅臺是成年人間的,社交潤滑劑。(這就已經脫離了商品原有的屬性了)
在中國沒人認為,用1499買到一瓶53度飛天茅臺,會虧吧?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如果沒有,那茅臺憑什麼不該是中國股王呢?
那有的朋友會問,既然茅臺這麼好賣,價格這麼透明,為什麼貴州茅臺自己不直接把價格訂在2500,訂在3000,甚至更高呢?
為什麼「貴州茅臺」自己不賺差價?
這些差價,自己吃難道不香嗎?幹什麼還要讓中間商賺差價?
這個問題,最普通的解釋是,茅臺畢竟是國企,怎麼可以動不動漲價,開這麼高的價格,拼命賺老百姓的錢呢?
頻繁漲價,或者大幅度漲價,對於茅臺的國企形象很不好看
這個解釋雖然合理,但不完全,國企就不賺老百姓的錢了嗎?
真正的原因是,貴州茅臺需要中間商把茅臺給炒熱,為了讓酒商和黃牛把茅臺炒熱,他就需要給中間商一個非常透明的價格。
成本969,統一零售價1499,但是終端價格卻落在2000-3000之間。
試想,如果茅臺不給中間商和黃牛,如此透明和直接的利潤,那他們還會這麼積極的囤酒嗎?
正是因為,茅臺集團給於中間商的利潤非常明確和透明,賣一瓶茅臺,你一定能賺到,所以你才會不斷的去買去囤貨。
如果中間商和黃牛沒法確定賣一瓶茅臺就一定賺到,那他們又怎麼可能積極的去囤呢?
如果沒有中間商那麼積極的囤茅臺,茅臺的熱度又怎麼炒的起來呢?
所以這是貴州茅臺的一套非常聰明的銷售邏輯,酒價很透明,他不會一飛沖天,也不會一跌到底。
茅臺的不確定性低,而炒鞋的不確定性很高
茅臺不會像炒鞋一樣,今天一雙五萬買不到,明天一雙五千沒人要。
茅臺的操作,用價格透明來充分保證中間商的利潤,而「透明」確保了賺錢的底氣。
而賺錢的底氣,又確保了囤貨的底氣。
中間商囤貨的底氣,則確保了茅臺的熱度。
這是一套聰明的良性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茅臺自己不賺差價,而要讓利給中間商的根本原因,和茅臺是不是國企沒有任何關係
說句題外話,今天虧得茅臺是國企,如果茅臺不是國企,像茅臺這種優質企業,早就被外資給吞掉了。
理清了這裡面的邏輯,那有人說,中間商大量囤茅臺,越囤越多,價格遲早崩盤
但我在上一篇的文章裡提到過心理學在經濟學應用上的重要一點:
社會具有偏好性。
伴隨著文化自信,茅臺又重新成為了中國的文化標誌。
以前過節的時候,我們家飯桌上擺著洋酒,顯得好像逼格高似的,可這兩年,洋酒在飯桌上明顯示弱,茅臺五糧液成了絕對主角。
這也是茅臺不可能越囤越多的原因:
一方面上面說了,貴州茅臺在控制產量,他把著水龍頭你怎麼可能囤多?
另一方面,真的有人在喝茅臺。
一瓶茅臺,買了,送了,喝了,尿了,沒了
在酒桌上,喝一瓶茅臺要多久?
茅臺這種「快消品」,他不存在因存貨越來越多而價格大跌的情況
那又有人說了,00後不喝茅臺,等這批喝茅臺的死完了,中國下一代就不喝白酒了。
那這樣說吧:
首先如果等00後四五十歲了,中國的股王還是茅臺,那對這個國家來說是莫大的悲哀。
現階段,中國高科技企業正處發展期,茅臺當股王完全符合中國國情和社會文化
但如果二三十年後,股王還是茅臺,高科技企業還是一灘爛泥,那真是莫大悲哀。
其次,「初嘗不識酒滋味,再飲已是杯中人」
小孩子根本不該喝白酒,等遭到社會毒打後再喝上一口吧。
所以不要抱怨中國的股王竟然是茅臺,茅臺當中國股王,當的合情合理。
只要不出類似之前的「白酒塑化劑事件」或是其他重大「黑天鵝事件」,茅臺的股王地位會繼續坐下去。
而且只要股王還是茅臺,那它對於整個白酒類股的帶動效應就非常強,熱錢會不斷的往裡面鑽
好了講到這,對於想要出手的朋友,還請拉到文章的開頭,看看最初的那段話:
「漲也怕,跌也怕,沒有時間不害怕」
在虛擬盤,30萬贏到100萬,雲淡風輕
一到實盤,又總是買在最高點,賣在最低點
老怪莊家割你韭菜,怎麼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同樣一隻股票,在虛擬盤你是大神,在實盤就成大蟲了呢?
炒股,講到底看的不是股票,而是你這個人。
如果你,「漲也怕,跌也怕,沒有時間不害怕」
那就別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