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時,日本橫濱GDP總量高出深圳578億美元,現在怎樣了?

2020-12-10 騰訊網

日本四面環海,擁有眾多一流港口。橫濱就是日本有名的天然良港,它位於日本東京灣西岸,北、西、南三面被丘陵環繞,東面有深水航道通向太平洋。港灣深入陸地,水深港闊,極少受颱風影響。橫濱以日本經濟最為發達的關東地區為腹地,素有「東京外港」之稱。優越的港灣條件和廣闊的腹地,使橫濱港曾一度發展成日本最大的貿易港。

橫濱市距東京僅25公裡,與首都政治、經濟、文化等往來非常頻繁。二戰後,橫濱一直作為首都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建設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橫濱市區面積435平方公裡,人口370萬,是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

從小漁村到世界名港之路

橫濱的地名起源於16世紀末期。現在的橫濱港地區,歷史上是東京灣突出的沙洲上的一個僅有12戶居民的小漁村。由於這裡是大岡川的入海口,又有一條長長的沙洲橫切海濱,故得名為橫濱。1859年6月,橫濱與川崎、函館一起被闢為通商口岸,這裡迅速發展起來,又小村落發展為海港城市。

1923年關東大地震,使得橫濱港的設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橫濱港的貿易額銳減,而神戶港則成了日本最大的貿易港。此後,橫濱港重新增加了許多港口設施,出口商品的構成也隨著日本工業從輕工業向重工業轉換,而逐漸轉向以鋼鐵輸出為主,貿易額有所增加。二戰期間,橫濱港又受到嚴重空襲,毀壞了大部分的港口設施。

戰後美國軍隊接收了港灣及其周圍地區,港區變成美國的軍事基地。1952年,美國歸還了橫濱港口和周圍地區。日本經濟經過戰後的恢復階段後開始高速發展,而橫濱作為首都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更為迅速。從此,橫濱港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先後制定了4次「港灣整備計」,對港口進行多次改造和擴建。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橫濱港的貿易額再度超越神戶,成為日本第一大港口。在80年代中期,橫濱港貿易額突破10萬億日元,佔到全國貿易總額的15%。東京與川崎雖有港口,但是工業製成品多數在橫濱港輸出。近年來,神戶港口再度崛起,有些年份的港口吞吐量超過橫濱,兩座港口城市在日本第一港口的位次上不斷地交替著。

橫濱以港口貿易為基礎,利用港口輸入的大量工業原料和能源,已發展成為日本主要的工業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煉油、汽車、化工、機電等,工業總產值僅次於東京和大阪,居第三位。

橫濱與深圳發展對比

作為一個從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國際化都市,橫濱的發展歷程跟深圳非常相像。不同的是,深圳屬於後發制人型。雖然一窮二白起步晚,但是勝在發展速度快,創造了人類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

這裡以2004年作為對比,因為這一年深圳來說意義非凡,它的GDP總量達到4282億人民幣,約合522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的排名也由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但是橫濱顯然更勝一籌,其GDP總量1100億美元,高出深圳578億美元,是它的2倍多。

中國有句古話: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床。即便是遭遇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深圳的GDP增長率也超過12%,橫濱則出現了負增長。又繼續歷經十年的積累與沉澱,2016年深圳已取代廣州成為中國第三城,2017年深圳的全年生產總值為22438億元,按照當年人民幣對美元6.5:1的匯率,接近3500億美元大關。

回頭再看橫濱,從2000年後,橫濱的經濟增長用「掙扎」來形容恐怕恰如其分。 2017年橫濱的GDP總量1500億美元,十多年的時間只增加了400億美元,如果考慮到物價因素,幾乎是處於停滯的狀態。

不過,橫濱也並非一無是處。日本泡沫危機後,房地產經濟的泡沫被戳破。日本人踏實下來發展製造業,以橫濱為例,其申請的專利數量、能源消耗在全世界城市中都是比較低的,僅申請專利數一項就超過深圳。橫濱的房價也下降了很多,均價已回落至2.5-3.5萬米/平方。

雄關漫道真如鐵,雖然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了橫濱,但是值得去學習的地方依然不少!

相關焦點

  • 2007年時,洛杉磯GDP總量超出上海2620億美元,現在怎樣了?
    1913年,隨著福特生產線的推行,美國汽車行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原先一輛上千美元的汽車降到300美元,使得普通家庭也能買得起汽車。汽車的普及促進了洛杉磯石油產業的發展,到1920年,洛杉磯已成為全美主要的石油生產基地。 同時,汽車、航空、造船和電影工業也日漸勃興,著名的好萊塢影視中心就是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
  • 2008年時,廣州GDP總量比日本大阪少2520億美元,現在怎樣了?
    從經濟地理學角度觀之,大阪港水深港闊,位於關西地方乃至整個西日本的經濟重心區,腹地深廣,經濟發展程度高。據日本《地域經濟總覽》1985年版統計,當年大阪市區加上市郊50公裡範圍內的衛星城鎮,總共擁有企業7.3萬家,從業職工160萬人,工業產值36.2萬億日元,約佔全國總產值的六分之一。當時日元兌美元匯率尚未提升,日元兌美元在1:250左右徘徊。根據換算,1985年大阪工業產值已達1450億美元。
  • 1999年時,東京GDP總量超出上海7525億美元,現在差距是多少?
    據統計,當年日本政府為東京奧運會的投資高達30億美元,五六十年前的30億美元放在今天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隨著日本地產泡沫的破滅,日本房屋價格大跌,最高峰時跌去了三分之二,直到今天仍未回到當初的水平。現在東京的房屋均價也不過四五萬一平米,考慮到是實際面積,不存在公攤,而且土地是永久產權,你就知道東京的房價現在是比上海要低的。 除了房價之外,兩個城市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做一番比較。這裡得先明確一下比較的範圍,東京可以分為三層概念。即東京都市圈、東京都、和東京特別行政圈。
  • 2006年時,北京的GDP比首爾少了1380億美元,現在的差距呢?
    19世紀晚期,大量日本人移居此地生活,到甲午戰爭爆發時,生活在漢城的日本人已有5000之眾。日本吞併朝鮮以後,漢城易名京城府,對漢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漢城面貌煥然一新,開始走向近代化,在當時有「日本第二首都」之稱。二戰結束以後,李承晚在京城建立大韓民國,並在漢字中繼續沿用李朝漢字名「漢城」。
  • 中國經濟最強省份:GDP總量超全球94%國家,甚至比澳洲還高
    這兩省確實都是第一的經濟大國,但要說國內經濟最強的是廣東省,廣東自1989年以來一直佔據著國內生產總值的首位,其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可以說是中國經濟最強的省份,2廣東省gdp總額為77300億元,按匯率換算成美元約為149999億美元,現在是世界省級行政單位排名gdp前5位的省份,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當然沒有。
  • 14年前,北京的GDP比韓國首爾低1380億美元,如今差距是多少?
    其中,在亞洲地區內,我們國家的發展在早期是稍遜於其他國家的,其中就以在14年前北京的GDP比韓國首爾低了1380億美元。而現在發展到了今天,他們的差距又是多少呢?對於韓國首爾,大多數人可能都只是知道他是韓國的首都城市。但對於它的歷史淵源,其實還是有很多的。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臺灣的省會城市臺北,GDP總量5412億,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今天我又來跟大家說說國內的城市,現在國內的城市發展很快,資源好一點的城市經濟實力很強,發展不起來的城市是極少數,平時我們總是在談論內陸的一些城市,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臺灣的省會臺北,臺灣有很多人都有過去臺灣旅行的夢想,大陸也曾經掀起過去臺灣旅行的熱潮。
  • 深圳的人均GDP已超過臺灣省,那麼GDP總量還差多久
    2019年臺灣省的GDP總量為4.21萬億人民幣,人均GDP為2.6萬美元,人口2300多萬;深圳2019年GDP總量為2.69萬億人名幣,人均GDP為2.9萬美元,人口為1300多萬人。深圳成立四十年來人口一直快速增長,目前已經超過香港的700多萬人口和新加坡的500多萬人口。
  • 21年前,上海的GDP要低於日本東京7525億美元,如今相差多少了?
    在21年前,上海的GDP低於日本東京7525億美元,這個龐大的數字讓很多人聽來都是覺得非常震驚。那麼現如今,這個相差變成多少了呢?東京和上海作為東亞城市群中的兩個領先城市,他們有著非常相近的歷史進程。即便如此,二戰結束之後,日本還是將經濟的重心放在了東京,幾乎是舉全國之力來發展東京的經濟。後來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日本將東京的發展規模又進一步的擴大。當時拔地而起了很多的大型商場,酒店以及娛樂場所。據統計,當時為了東京奧運會,日本在東京投入了近30億美元。雖然說投資的錢數非常的多,但也正是東京奧運會為東京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可能。
  • 孟買GDP總量2700億美元,巴基斯坦喀拉蚩多少?差距不是一點點!
    孟買經濟在印度地位之重要,相當於東京都市圈之於日本。如果印度少了孟買這座城市,經濟起碼要萎縮10-15%。這是孟買的一組相關數據:城市人口總量2300萬,2019年的GDP約2700億美元,相當於印度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
  • 280萬人口的高雄市,GDP總量630億美元,相當於內地幾線城市?
    甲午戰爭後,臺灣被日本佔領,高雄開啟了築港計劃,到二戰時期已初具規模。國民黨來臺後,高雄港清理航道、打撈沉船,修復港口設施,並對港口進行了數次的擴建,十萬噸級輪船可以自由通行。到70年代末期,高雄港成為兩岸三地吞吐量最大港口,每年進出港口船舶超過1.5萬次,吞吐量達5500萬噸,約佔全臺灣港口吞吐總量的一半以上,在當時位居世界前十。
  • 全球gdp排名2019 全球GDP前20強具體榜單排名一覽
    2019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最高的依然還是美國,GDP總量達到了15.91萬億美元,穩穩暫居第一。中國同樣也高居第二,但是經濟增速在20強當中卻是最高的,同比實際增長6.2%,突破十萬億大關,GDP總量為10.18萬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來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第四名為德國。由於德國經濟增長較為緩慢,與日本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
  • 深圳GDP首超香港 2018年亞洲經濟總量城市排名第5
    2月2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經濟數據,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53.17億港元,同比增長3%,折合人民幣約為24000.98億元。按照深圳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2018年深圳市GDP為24221.98億元,增長7.6%(世界各國GDP排行、人均GDP排名 美國人均GDP數據)。
  • 丹麥GDP3556億美元,人口581萬,放在我國是什麼水平?
    女王笑容可掬2001年時丹麥GDP約為1647億美元,海南GDP為579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約為70億美元。丹麥的GDP超過海南1577億美元,甚至感覺海南的GDP只是丹麥的一個零頭。歐登塞2018年丹麥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約為60692萬美元,排名第10位。要是放在亞洲的話,這樣高的數據也只有新加坡和澳門地區能和丹麥抗衡,日本也不行、香港也不行。
  • 日本東京到底有多強?GDP總量世界第一,是上海的兩倍之多!
    提起我們國家東邊的鄰居日本,相信大家都對它擁有很多的了解了吧?日本雖然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但是通過他們的努力確實創造了不少的奇蹟。能成為亞洲地區少有的發達國家,也能說明日本的能力。對於日本的經濟實力,有很多的網友都感到疑惑,日本這麼發達,那它的城市怎麼樣?
  • 2000年時,挪威GDP超上海1135億美元,上海追上來沒?
    2018年挪威的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高達81695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但這還不是挪威的最高水平,2013年的挪威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放在中國的話,這樣高的人均GDP只有澳門能夠和挪威相抗衡,2018年澳門人均GDP82388美元,世界排名第三。
  • 比利時人口1150萬,GDP總量5300億美元,接近我國哪個省?
    比利時現有人口1150萬,人口密度在歐洲和世界都名列前茅,平均每平方公裡有400人,比日本還高。由於機械化水平高,加上科學種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比利時農田單位面積產量並不低。
  • 臺北人口275萬,GDP總量900億美元,在內地是什麼水平?
    2010年12月,臺北縣更名為新北市,以400萬人口的總量正式躍居為臺灣省第一大城市。 甲午戰爭後,臺灣省被迫割讓給日本。日本殖民者為長期佔領臺灣,在臺北市大力改良市政建設,興建樓宇、商行、增修自來水、下水道。
  • 美國波士頓人口490萬GDP總量4635億美元,跟深圳比如何
    以2019年的相關統計為例,波士頓的人均收入達到了50,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70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5倍。截至2019年,波士頓都會區有490萬人口,其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635億美元,排名全美第八。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發布《深圳市 2019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 大同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僅次於省會太原,為什麼GDP總量卻倒數第四
    大同的城建沒有問題,關鍵是人口和經濟總量太低了,和省域副中心的地位不匹配。2019年,大同的gdp總量僅為1317.84億元,排名山西省倒數第四,常住人口也只有346.3萬人,人口規模偏少。再看看中部其他5省的非省會城市,安徽有蕪湖3000億級別城市,湖南有嶽陽、常德3000億級別城市,江西有贛州、九江3000億級別城市、河南有洛陽5000億級別城市、湖北有襄陽、宜昌4000億級別城市,而大同、長治、臨汾等山西副中心城市gdp才1000億級別,這個經濟總量真的是太低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