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後,再見藍印花布,是一個陽光慵懶的下午,微風輕拂,吹動了坐落在這座小城裡的一角,帶著一絲古韻的藍印花布在空中搖曳、飄動,勾動了我的心緒,浮想聯翩。
不禁想起我的奶奶,她年輕時應該是這樣的,眉清目秀、溫柔質樸,穿著藍印花布做成的衣裳,行走在阡陌上,肩上背著竹筐,淺笑低吟,眉眼間帶著一絲少女的矜持和不經意間流露的嬌羞,那棉布上藍與白相間的樸素基調,配上少女的端莊內斂,會定格成一幅畫,永遠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江蘇南通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衝積平原,東臨黃海,南臨長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通曆來是人文薈萃之地,吳越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在此融匯,形成了江海平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情。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由吳元新創辦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已被列為中國藍印花布傳承基地,由他負責申報的「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通現稱「藍印花布之鄉」,一直傳承手紡手織手染工藝。2013年,南通藍印花布入選20個江蘇符號。這些榮譽稱號,與吳元新30多年來默默的在藍印花布領域不斷研究,堅持將傳統傳承了下來是分不開的。
清爽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簡單素淨卻又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藍印花布的特別之處在於因為是全手工印染,幹後的漿不免會有裂紋,形成了手工藍印花布特有的魅力——冰裂紋,而機印花布或沒有採用傳統的技藝的藍印花布則藍白分明,毫無手工的痕跡。藍印花布的圖案取材於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戲劇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動植物和花鳥組合成的吉祥紋樣,採用暗喻、諧音,類比等手法盡情抒發了民間百姓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印花布上的圖案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每種圖案都具有不同的寓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花鳥紋圖案多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多變的花紋讓藍印花布變得不再單調。魚在古代有多子多福的意思,所以魚紋圖案有早生貴子和後代繁茂的寓意。通常來說,猴紋圖案都會搭配著壽桃圖案出現,寓意著長壽。和大紅喜被一樣,藍印花布做的被罩也會印有龍鳳呈祥的圖案,這是江蘇南通地區女兒出嫁時衣被箱中必有的物件之一。寓意著婚姻和諧幸福美滿,早生貴子。老百姓那種樸素的願望,對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的嚮往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內容和形式的完美體現,因而藍印花布確實真實地反映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澱。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複色,由小布發展成印製寬幅布。近年來,藍印花布滲透到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藍印花布時裝、門帘、壁掛、臺布、鞋帽、包類、玩具等,無不散發出一中藍與白的藝術魅力,並形成了自己的藍印花布製品系列。除傳統圖案外,現代藍印花布藝術還融匯了現在美學理念、現代美術表現手法,使它的圖案構成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更加多樣化。那樸拙優雅的文化韻味,在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佛陀阿難出家前,在道上見一美貌少女,從此愛慕難捨。佛祖問他:「你有多喜歡那少女?」阿難回答:「願化身為青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那少女從橋上走過。在我的想像中,能夠讓佛陀阿難化身石橋等待的女子,一定穿著素雅清淡的藍印花布長裙,撐一柄油紙傘,嫋嫋婷婷,低頭緩行,不經意間的回眸一笑,溫婉、乾淨,讓周圍的一切黯然失色。
對於紅橙黃綠青紫這些顏色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變得破舊,如枯木,進一步衰敗腐朽,不見生機。藍,則越舊越有韻味,帶著一絲古樸的滄桑,遺留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歲月的痕跡,沉澱在人的一生中,如醇酒,從青絲到白髮,不管在這歲月中經歷過怎樣的痛楚與苦難,都能淡然一笑,值得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