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紋樣精緻,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2020-12-13 剪紙摺紙趣手工

藍印花布是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是民族文化文明的象徵,自明清以來,其優美的造型和豐富的內容始終保持著相對的傳承性,追求圓滿、對稱偶數是藍印花布紋樣的最基本特徵。

在民俗風情上,藍印花布符合民眾崇尚完整、求滿、求全、對稱的審美觀點,藍印花布中的人物、動物、植物紋樣通過民間技藝人員的刻畫主要反映出百姓對生命的真情嚮往和對吉祥、幸福生活的寄託和追求,他們用聰明和才智把自己的信念和人生希望在日用藍印花布紋樣上表現出來。

湖北天門藍印花布的起源和發展

湖北天門歷史悠久,位於江漢平原的湖北地區,瀕臨長江,土質、氣候十分有利於棉花種植,它與江蘇南通氣候地質特點相近,都是棉花高產區,是全國著名的棉鄉。天門隨著種植棉業的不斷擴大,其產量不斷提高,棉紡業已成為當地的一個主要副業。據考證,天門在明代已開始種植藍草,為農民印染藍印花布提供了原料上的保證,從而促進了天門藍印花布的起源和發展。

據統計,全縣在民國初期,染坊有52家,染棉布60萬匹,加工染紗10萬多斤。

據《開門縣誌》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陝幫商人在嶽家口收購棉布,銷往陝西、山西、甘肅等地。嶽家口蔡雲昌經營的棉布被陝幫商人譽為棉緞。道光元年,天門縣城有郭復興、劉茂盛、唐茂盛等作坊大規模生產藍印花布。後來,嶽家口、幹鎮驛、皂市、漁薪河等地也相繼興起印染業……」

藍印花布是我國最為普及的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所用的材料都是民間自製的,通過縷空花版上漿染色的印染工藝產生藍白虛實的審美效果,憑藉它簡便的製作工藝和清新質樸的紋樣深受廣大勞動群眾的喜愛。它遍及我國東西南北,大量運用於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其鮮明的特徵和生活氣息符合老百姓的雅致及情趣。

藍印花布的藝術魅力

民間大眾從生活實用功能出發,利用身邊紡織面料和極為簡單的工具,創造了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的生活用品,它的造型簡樸粗礦,充分顯露出質樸淳厚的藝術魅力。

藝術大家張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我寧可欣賞一塊民間藍印花布,也不喜歡團龍五彩錦緞,民間藝術有種清新之氣、自由之氣、欣欣向榮之氣。」

這簡樸而充滿哲理的話語充分體現了藍印花布紋樣的造型魅力和它的文化內涵,這不僅僅是指它一整套手工製作所表現出的民間技藝人員的智慧,而是藍印花布本身所散發出的淳厚樸素、嚴謹而不失秀麗的氣息。

我國民間藝人由於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創造的作品是根據人民大眾要求的,是同當地的經濟、生活習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它的發展,藍印花布就是就地取材,尋找最經濟、最便利的材料,將老百姓能用得起作為參考標準。藍印花布也以其耐磨耐髒及透氣吸汗的特性深為農家所喜歡。

藍印花布的印染工藝流程

明末清初,用藍草製成藍旋印製花布已成為廣大百姓和各地染坊約定俗成的一種印染模式。人們逐漸把這種用藍澱刮漿印製的花布直接稱為「藍印花布」。

民間藍印花布歷代沿襲、傳承的風俗表明藍印花布在農家生活中所處的明顯地位並具有廣泛的實用意義。千百年來,農村家庭把自紡自織的白布印製成藍印花布,做成各種生活用品。人們朝夕相處的花布,就是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全憑人工印染而成,其圖案手工刻制,每幅刻好的紙版如剪紙藝術,具有淳樸、粗礦、明快的風格,其藝術形象往往是高度概括和誇張,有著濃鬱的地方特色。花版樓空後,經過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防染漿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刮在布上,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曬乾後,給人厚樸、沉實之感,故民間有人稱它「老藍花布」.

染好後刮去淺浮灰漿,為灰漿所封密處露出坯布本色,灰漿塊面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捲動中自然裂開,藍隨著縫隙滲透到壞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即使出於同一個藝人之手,印出的紋樣也各有差異,千變萬化。

藍印花布民間文化始終貫穿藍印花布紋樣創作的全過程,在民間藝人的眼裡,被面紋樣要賦予生命,如「麒麟送子」、「松鶴延年」等,再選用祈福迎祥,驅災除疫的吉祥圖案融入其中,這是藍印花布長久流傳的主要原因。

天門藍印花布的紋樣造型之美

天門藍印花布的用途十分廣泛,在民間大多用於製成包袱布、衣服、被褥、門帘等,是老百姓的生活日用品和裝飾品。它又是美化生活的產品,其紋樣大都代表著吉祥如意,圖案中處處都有鳳凰和錦雞的身影,姿態瀟灑活潑,藝術形式豐富。在造型上生動奇異,兩隻鳥可以組成一個「太極」。

湖北藍印花布地域特色鮮明,所刻的線條流暢、細緻精巧。因此它選取的花紋素材,除了形象美好之外,往往還含有祈福避邪之意,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民眾的心理狀態、傳統的民間風俗、審美情趣等。

被面「麒麟送子」、包裕布「鳳戲牡丹」「福壽雙全」、帳簷「三星高照」是在民間流傳最多、最廣的吉祥圖案。生殖與生命、福壽與吉祥是歷代老百姓千百年來追求的永恆主題。

天門民間藍印花布紋樣中直接表達人們祈福驅邪願望的有:用鶴鹿表示長壽;用鯉魚跳龍門表示高升;用魚、蝴蝶表示盼望「多子」;長命鎖意在鎖住兒童的性命,希望孩子無病無災;兒童用的肚兜印上老虎與五毒表示闢邪驅毒。

還有許多單純反映人們審美情趣的花紋,如雙鳳牡丹、雙獅戲球等。它的布局嚴謹、富於變化,有的以中心團花為主,對角式的結構形成方中有圓、圓中見方的格局,畫面豐富飽滿、生動活潑。如:團花中的「鳳連鳳」等藝術造型。紋樣誇張浪漫,點線面巧妙組合,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動植物的動態造型。

天門藍印花布有植物花卉、動物造型等,簡化的結構採用寫意的手段達到了傳神的效果,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用「麒麟吐書」的造型象徵早生貴子,相傳孔子在出生時其母夢見麒麟吐書,因此孔子又稱麒麟兒,有旺文之意。

天門藍印花布紋樣刻花的工藝是在形式上用銃點、刻線、刻面的藝術手法,構成了各種植物、動物,經民間藝人的精心製作和藝術加工後使藍印花布圖案清新悅目、和諧醒目。

麒麟吐書的藍印花布藝術造型其動態優美,刀法技藝高超,以點組成線,以線組成形,以小面的不同造型構成畫面所需要的形狀和質感,恰如其分地表現了麒麟的神態,其造型威武而不失可愛,畫面藍白疏密有致、虛實得當。從而把刻版技法和造型藝術上的需求做到完美的統一,使畫面層次豐富、結構嚴謹,形成了藍印花布獨特的藝術構成形式。

藍印花布印染技術的傳承形式

印染民間藝人一般都來自普通的群眾,印染技術是通過家族或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傳承,雖未經過專業訓練,但他們在作坊中相互切磋,虛心學習,一代又一代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印染技藝,民間藝人們生活在百姓中,他們對民眾的願望是了解的,對作坊是熱愛的,因此在創作作品時,根據當地群眾對藍印花布紋樣的具體需要,創作出大量的反映人們美好生活、吉樣如意的紋樣。

作品上沒有一點哀怨、悲觀的灰色調子,多是喜慶、祥和的氣氛,如「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等圖紋,都是老百姓講得出、看得懂的。

人們讚賞民間藝人在印染藍印花布中發揮了高超技藝,創造出藍印花布獨特的藝術風格,詮釋了藍印花布紋樣和技藝。

天門藍印花布來自民間。民間崇尚美滿,滿與全的應用是天門藍印花布的特色。它富有濃鬱鄉土氣息,具備淳厚、真實、樂觀向上的感情色彩,流暢靈活的曲線給人以溫柔,吉祥之感。天門藍印花布曾參加世界博覽會,受到了日本、美國、法國等國民眾的喜歡,曾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大獎。

相關焦點

  • 穿著藍印花布的女子,誘惑著佛陀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由吳元新創辦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已被列為中國藍印花布傳承基地,由他負責申報的「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已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通現稱「藍印花布之鄉」,一直傳承手紡手織手染工藝。2013年,南通藍印花布入選20個江蘇符號。
  • 了不起的民間藝術——藍印花布
    一塊藍印花布,蘊含的是一棵藍草從發芽到收穫。一株棉花從剛冒出頭到織成一匹布,然後在藍草的熬製發酵,布匹的浸染晾曬中漸漸沉澱下來的所有情緒。織物給了草木一個載體,而草木則把沉靜安詳的氣質毫無保留地給了織物。
  • 藍印花布
    上身是短短的藍印花布小襖,下身是寬大的褲子,這明麗雅致而純樸溫柔的衣著,代表著中國民間樸拙而輕鬆的氣息。
  • 傳統工藝:高密藍印花布
    又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們把布晾在樹枝上曬乾時不小心被風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藍草,它裡面有一種成分叫靛藍,可以把布染成藍色,等他們發現這塊布的時候,黃布已變成了一塊花布,青一塊、藍一塊的,他們想這奧秘肯定在這個草上,此後,兩人又經過多次研究,終於把布染成了藍布,梅葛兩位先生也就成為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 《藍印花布魚紋藝術展》在通舉辦
    徐培欽昨天上午,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藍印花布魚紋藝術展》在市文藝之家舉辦,壁掛、桌旗、靠墊、圍巾等100個藍印花布傳統魚紋圖案展示了千變萬化、活潑多樣的藍印花布裝飾魚紋在現代家居裝飾的活態傳承。下午,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項目《傳統魚紋在手工印染現代家居裝飾中的應用設計》結項評審會召開。
  • 禾菱:藍印花布窗簾
    那是一種江南特有的藍印花布,一般很少有人用來做窗簾。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感覺到,大面積的藍印花布視覺感受不錯,用來做窗簾是個妙招。二樓離我鍛鍊的地方很近,窗簾的拉開給我的感覺好象是舞臺幕布被拉開。那裡會有什麼好戲好情節嗎?邊打拳我的視線不由自主的往陽臺上瞄了幾眼。不一會兒,「主角」出現了---一位儒雅瘦弱、頭髮花白的老先生,用輪椅推著一位老太太上了陽臺。
  • 藍印花布,烏鎮人家舊日時光的那抹素色
    江南烏鎮,人們將染好的藍印花布掛在太陽底下曬的情景確實叫人感到驚奇,一幅幅藍印花布從高高的雲天直掛而下。太陽照著的時候,藍印花布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別致的花兒仿佛呼之欲出;而當風吹過的時候,那些懸掛著的布匹們則跳著優美的舞蹈,一眨眼工夫就能飛到天上去的感覺。
  • 江蘇南通:步行街上演「非遺」藍印花布旗袍秀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僑韻旗袍協會成員在南大街•丁古角步行街進行藍印花布旗袍走秀,吸引了眾多周末休閒市民的目光。南通南大街·丁古角商業步行街是江蘇省級高品位步行街試點街區。去年8月,崇川區政府投入3000萬元啟動南大街·丁古角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將步行街改造提升與歷史文化傳播、旅遊消費購物相融合。
  • 傳統紋樣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紋樣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貫穿於人們生活之中,反映著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和生活習慣。從簡單的幾何圖形到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圖案,每種紋樣都有其獨特的魅力,一花一葉變成卷草纏枝,裝飾梁上藻頭或桌上青花,龍鳳飛到屋頂相對呈祥,連蝙蝠也美化成多福的紋飾。
  • 藏在花布紋樣裡的暖意
    是曾經穿在身上的衣服 是曾經鋪著、蓋著的被單和被子面 在假日裡體會幸福的滋味 這裡邀您一起在雲端感受 藏在花布紋樣裡的暖意 「迷魂陣」
  • 傳統紋樣:在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貫穿於中國歷史發展的整個流程,貫穿於人們生活的始終,反映出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從原始社會簡單的紋樣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封建社會精美繁複的花鳥蟲魚、飛鳥走獸、吉祥圖案紋樣,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獨特的藝術審美觀。
  • 藏在花布紋樣裡的暖意(上篇)|在國博看展覽
    是曾經穿在身上的衣服是曾經鋪著、蓋著的被單和被子面在假日裡體會幸福的滋味這裡邀您一起在雲端感受藏在花布紋樣裡的暖意↓「迷魂陣鵝眼紋鵝是很早就被人們飼養、馴化了的家禽,具有體態潔美、性格溫順、忠實主人、通解人意等優點,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鵝眼紋以鵝的眼睛為題材,以六邊形為基礎造型語言,以四方連續為圖案出現形式,體現一種格律之美。
  • 八款採用中國古代紋樣設計的咖啡杯碟
    >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繡、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樸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鬱。它是古代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
  • 江南農民畫,中國民間美術的獨特一脈
    因此它不同於諸如桃花塢年畫、烏鎮藍印花布等知名工藝美術,實質是民間美術的新生力軍,折射出農民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物質豐足之後對精神文化渴望與追求的意願。走進農民畫王國,人們的第一印象或許不是走近藝術,而是走近生活。
  • 花器與紋樣|作為紋樣圈的千年「網紅」,壽字紋究竟魅力何在?
    萬字紋與壽字紋可以單個組合搭配,也可以融合成一個紋樣,具有福壽連綿的美好寓意。現代設計中也多有運用。 △草綠色綢繡牡丹團壽夾馬褂(清),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作為具有特殊寓意的吉祥圖案,壽字紋主要用於造型裝飾,一開始多用於器物造型,到了明清時期,壽字紋的紋樣幾乎遍布生活所用的到所有物品上。在明萬曆皇帝的陵寢定陵出土的絲織紋樣中,紋飾上就有關於八仙祝壽,麻姑獻壽的人物題材,也有壽字裝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