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啟!除了星巴克和麥當勞,這些食品飲料巨頭都回來了

2020-12-21 小食代

2020年4月即將到來,按下「重啟鍵」的武漢正在迎來如期而至的春天!

作為「九省通衢」的華中重鎮,武漢匯聚了眾多知名餐飲連鎖企業、食品飲料公司。今天,小食代在摸查了一輪餐飲及食企後了解到,日前,多家餐飲連鎖的武漢門店已開始恢復營業,包括星巴克、COSTA、奈雪的茶(下稱「奈雪」)及麥當勞。

#武漢市民70天第一次出門#衝上熱搜

而從3月中下旬開始,蒙牛、太古可口可樂、百事等公司的武漢廠也已陸續復產。負責生產方便麵這類疫情保障物資的統一和康師傅則復產已久。

在武漢「解封」後,餐飲品牌們生意做得怎樣呢?武漢作為食品「重鎮」,多家食品企業的工廠是否已全面恢復產能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餐飲:武漢店復業進行時

小食代透過今天的查詢得知,多數大型餐飲連鎖的武漢門店已經部分復業,還有品牌預計4月內能重啟武漢所有門店。

今天,星巴克方面告訴小食代,武漢目前是部分門店復工,具體營業仍根據實際情況變化調整。

小食代留意到,據「星巴克湖北」官方微博昨天給出的武漢復業門店名單顯示,當地已有22家門店重新開業,而首批覆業的5家武漢門店則是在一周前重新開張的。

同為咖啡連鎖的COSTA向小食代透露,截至今日,該公司位於武漢的約三分之一門店恢復了運營,將努力在4月內實現當地門店全部重啟。

奈雪也在加快武漢門店復業的腳步。該公司向小食代表示,奈雪在武漢共有19家門店。截至今日,旗下10家武漢門店已恢復營業,每家門店會根據所在物業的營業時間進行靈活調整。

「其餘(武漢)門店都在走復工審批流程了,預計4月內全部復業。」奈雪方面說道。

而麥當勞中國則表示,從昨日起,湖北省包括武漢市內的近百家麥當勞餐廳恢復營業。

在此前疫情期間,麥當勞中國曾臨時關閉湖北市場及部分因景區或商場關閉需要暫停營業的餐廳,全國仍持續運營的餐廳近3000家。截至今年2月,中國內地已開出3500多家麥當勞門店。

小食代還了解到,為了武漢乃至湖北門店能夠安全復業,各餐飲品牌也花費了不小力氣,例如對門店進行全面消毒和安排充足的洗手液等防疫物資等。


前景:「業績恢復明顯」

與此前其它城市情況類似的是,「無接觸配送」成了現時武漢餐飲業的關鍵詞。在今天回復小食代查詢時,多家餐飲連鎖均提到,復業的武漢門店暫未恢復堂食,而是提供「無接觸」外送。

例如,星巴克的武漢門店只提供專星送服務,而未支持到店自取和堂食。奈雪也告訴小食代,目前武漢門店僅支持外帶和外賣。

而麥當勞中國則稱,從昨天開始,麥當勞湖北省內近百家餐廳開始提供「無接觸配送」服務和「無接觸到店取餐」,顧客可以在下單後根據定位選擇上述兩項服務。

與此同時,該公司也在同步推進外帶業務。據了解,從4月7日起,麥當勞湖北省內所有營業餐廳將全面恢復外帶服務。

儘管現時餐飲的開放程度有限,但武漢消費者對「吃喝」的熱情卻未減退。

COSTA告訴小食代:「 (武漢復業門店)的業績恢復明顯,雖然暫時還沒有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但我們對前景繼續保持樂觀。」

而奈雪則透露:「從外賣訂單來看,大家對茶飲的消費熱情還是比較高漲的。」

據此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在支付寶平臺上,武漢的奶茶外賣訂單量3天增長了近8倍。

食品飲料:4月內普遍復產

看完餐飲,我們再來看下武漢的食品飲料工廠的復產情況。在此,統一、康師傅、可口可樂、達能、蒙牛、伊利和百事等均有布局產能。

首先是疫情期間成了「剛需」的方便食品。今天,在武漢設有方便麵廠的統一和康師傅均向小食代表示,當地工廠已復產較長一段時間。

統一方面今日也稱,旗下的武漢工廠已復產一個半月,「 我們全國的工廠都已經復工多日,物流等配套等也已恢復正常」。

在武漢同時設有方便麵及飲品生產線的康師傅則告訴小食代,其武漢工廠自1月21日起實施封閉管理,對員工健康狀況實時跟進。此外,返廠人員也要在隔離14天後核酸檢測合格後才能上崗。

同樣較早復產的還有乳企工廠,例如蒙牛。據了解,該公司在武漢共設有三家工廠。其中,最早重啟的湖北友芝友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工廠在2月24日便復工復產,當陽工廠則在3月中旬復產。

蒙牛方面還透露,另一家負責生產常溫和低溫產品的武漢工廠擬定於4月初復工,近期正進行員工核酸檢測工作。

而另一乳企巨頭伊利則透露,其位於武漢黃岡的工廠已復產,企業生產、物流、銷售各環節運轉順暢。

相比起方便食品及乳企,包裝食品飲料工廠的復產則來得稍遲一點。

在飲料方面。小食代獲悉,太古可口可樂及達能的武漢飲料廠均在3月中旬獲得了復工許可。目前,太古可口可樂武漢廠已正式復產,達能飲料武漢廠則正進行復產前的設備維護、清潔消毒等生產前的準備。

小食代還了解到,在武漢設有「樂事」產能最大生產線的百事已將武漢工廠產能恢復至100%,物流也已恢復正常。據悉,該工廠是從3月21日起復產的。

百事公司武漢食品廠廠長劉斌說道:「武漢乃至全國正在逐漸恢復正常,我們將以實際行動努力完成全年既定目標。」

提及武漢食品行業,還有一家備受關注的公司則是在疫情期間「雲上市」的本土公司良品鋪子。

今天,小食代從該公司處了解到,其在武漢設置的物流基地和辦公區已全面復工。至於線下門店,良品鋪子負責人則透露,湖北地區除武漢少量門店外,其他門店和電商已基本恢復運營。

「我們在有作業的地方,例如物流和門店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措施。」上述負責人說道:「疫情期間,一萬多員工,沒有一例感染病例。」


相關焦點

  • 麥當勞最新菜單應該會嚇倒星巴克,濃咖啡飲料只有星巴克價格的50%
    麥當勞最新的飲料聽起來像你在星巴克訂購的東西,明年初將把咖啡巨頭的暢銷咖啡擺上超市商店貨架,這應該會嚇倒星巴克。
  • 肯德基的素炸雞,星巴克的豆奶,麥當勞的素漢堡 ……你都試過了嗎?
    為了減少菜單上的熱量,肯德基計劃在英國和愛爾蘭推出素食炸雞!沒錯,你沒看錯!全球著名連鎖炸雞快餐店看到了一個趨勢:「人們想要更健康的選擇,人們想要更友善對待動物」,而這些都不是肯德基所擅長的。肯德基承諾,將2025年前將店中「每份」食物的卡路裡減少20%,並推出更多卡路裡低於600的午餐和晚餐。這家連鎖快餐巨頭會提供更低卡路裡的飲料和小吃,以代替高脂肪的薯條以及肉類。
  • 武漢消費正在復甦 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
    原標題: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武漢消費正在復甦記者 | 牙韓翔閉店兩個月之後,星巴克在3月24日恢復了5家位於湖北省武漢市的門店。星巴克中國方面對界面新聞確認,目前開放的門店首要考慮是顧客和夥伴的安全,因此都將按照最高標準的一級防護要求,提供無接觸式的星巴克體驗。這座城市因為疫情爆發而關閉的門店,眼下正在逐漸恢復。麥當勞中國對界面新聞表示,3月30日起,湖北省包括武漢市內的近百家麥當勞餐廳恢復營業,在安全服務的前提下,開啟「無接觸配送」服務。
  • 星巴克中國試水超值早餐,是要和肯德基、麥當勞正面剛?
    作者:何丹琳來源:小食代也許你有過這樣的體驗:清晨,在星巴克的櫃檯前希望選購一杯飲品和一份主食,但是最終因為它們的價格而猶豫。如今,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又盯上了早餐市場這塊令人垂涎的「蛋糕」——「門檻」卻變得更低了,起碼在部分市場如此。
  • 文章頻道 - 可口可樂告白罐,星巴克接頭暗號,盤點品牌「重啟武漢...
    城市煙火回歸,武漢正式重啟。4月8日,武漢,重啟,解封! 一個女孩喊了一聲「武漢,我的武漢,回來了」,喊出14億人76天的期待。我們終於喚醒了遲到的春天,武漢的街頭也迎來了久違的春意。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從「暫停」到「重啟」的距離,就好像冬天到春天的距離,一切都來之不易。
  • 星巴克試水超值早餐,是要和肯德基、麥當勞正面剛?
    考慮到有關舉措只在局部市場實施,這似乎是星巴克中國拉動早餐時段人流、提高同店銷售額的一個最新試驗。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也是其近幾年來推出專供早餐時段超值產品最顯赫的一個動作。頗有意思的是,這看起來在中國早餐市場上,是要殺入肯德基和麥當勞等快餐巨頭的腹地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試水不妨先來看下星巴克新推出的早餐套餐長啥樣。
  • 星巴克的過期糖汁和麥當勞的超時食品
    日前,寧波一家星巴克被曝使用過期糖汁,面對顧客質疑,工作人員不以為然,表示以罐體上手寫的日期為準而非標籤日期。5月21日晚,星巴克公關部工作人員確認是操作失誤致過期糖汁重新使用,目前已銷毀過期糖汁,並對消費者表示歉意。(錢江晚報5月22日)  「星巴克」,這個號稱世界第一咖啡店品牌故事,在很多國家星巴克代表著一種美國式的生活方式。
  • 星巴克、麥當勞相繼恢復營業,武漢消費正在復甦
    這五家門店分別為武漢群星城店、水岸國際店、首義匯店、南湖城市廣場店、帝斯曼店。不過,目前只提供專星送服務,即星巴克的外賣服務,暫未開放堂食。在此之前,從3月18日起,星巴克已經陸續恢復了其在湖北十堰、荊州等城市的部分門店, 均以專星送或線上點單的「啡快」服務為主。
  • 麥當勞連個杯子都不想給你
    星巴克、麥當勞等餐飲巨頭早前都開始逐步將塑料吸管更換成紙吸管。最近,麥當勞又有新舉措,推出了可多次循環利用的咖啡杯。消費者支付少量押金即可獲得,在將杯子歸還時可以拿回押金,邏輯與共享單車相似。這是麥當勞在英國市場與創新食品包裝公司Loop聯合推出的減塑測試。
  • 星巴克推出15元早餐,快餐巨頭為何紛紛爭奪8400億早餐市場?
    或許是以此為鑑,這次的「早餐優選組合」為一份主食+一份飲品,性價比很高,讓星巴克在江浙滬和深圳迅速瓜分早餐的市場份額。眾多網友也紛紛表示,自己的城市何時才配擁有星巴克超值早餐!一直以「鎖定社會精英消費人群」、「精品咖啡專賣」為驕傲的星巴克,為什麼偏偏對早餐市場鍥而不捨?
  • 把「麥當勞可樂杯」,變成「星巴克貓爪杯」,一共需要幾步?
    對此,星巴克和麥當勞,可能頗有體會。畢竟,都是餐飲巨頭,又都愛玩杯子。[2]有數據顯示,在中國喜歡貓咪的「貓奴」群體,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且年齡段都是80後、90後。他們一般遠離故鄉,獨自在外打拼,未婚單身且獨居。[2] 這些特徵,恰好與星巴克的目標消費人群有較大重疊。品牌和IP由此達到深度融合,並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感,銷售轉化效率自然也飆升。星巴克在「誰是目標客戶」的思考上,拿下1分!麥當勞可樂杯,是「品牌+品牌」的聯名。
  • 星巴克重啟了Happy hour折扣 最終還是為了賣掉更多飲料
    星巴克的Happy Hour折扣又回來了。本周四,星巴克宣布在美國重啟Happy Hour折扣計劃,除星冰樂外,還包括濃縮咖啡、冰茶和其他特定飲品。其中,下午三點以後,北美地區所有濃縮咖啡全部半折。這是星巴克並首次將Happy Hour的優惠範疇擴大到星冰樂之外。
  • 星巴克、麥當勞、棒約翰將進駐武漢光谷 24小時營業
    據悉,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棒約翰等「洋快餐」將聯合進駐入駐光谷步行街5期均為24小時通宵營業,其中,星巴克、棒約翰都是武漢市首家24小時營業的分店。
  • 麥當勞要掏25億,星巴克投10億,國際巨頭為何加碼中國咖啡?
    在巨頭眼裡,中國人愛喝咖啡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餐飲業損失慘重,麥當勞第二財季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24%,但麥當勞對中國市場信心十足,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此前表示,2020年麥當勞至少新開430家店,招聘18萬名員工,2022年達到4500家門店數,並強調新開店大部分會在三線城市,加快下沉速度與布局
  • 周邊生意太強大,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都忍不住下手了
    由於產品價格和同類普通產品差不多,頗受消費者歡迎,部分產品甚至出現了缺貨現象。而在中國市場,麥當勞除了通過開心樂園套餐贈送《冰雪奇緣2》玩具,不久前還試水了一把「賣包」。在開始賣包之前,今年5月,麥當勞與故宮攜手,推出過以乾隆和十公主為靈感的系列文創產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故宮毯」,既可作為親子互動棋盤或牆面裝飾,其材質為防水牛津布,還可作為野餐墊。此外,麥當勞在巨無霸漢堡誕生50周年,與優衣庫推出了聯名款T恤。不止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可口可樂……餐飲巨頭都曾推出過周邊。
  • 2020年世界500強揭曉:星巴克首次上榜,雀巢、百事和達能等食品巨頭...
    從今年食品飲料企業的排名來看,食品飲料和餐飲行業經歷了新一輪「洗牌」,有跌出榜單的,也有首次上榜的。 小食代瀏覽榜單發現,對比上年排名,今年入榜500強的食品飲料公司排名大多出現下滑。在上榜的家食品飲料快消企業中,唯有可口可樂以及可口可樂裝瓶商Fomento Económico Mexicano的排名有所提升。 首先,我們來檢索「食品:消費產品」領域。
  • 星巴克、麥當勞、漢堡王殊途同歸:都迎來數位化轉型
    全球餐飲零售巨頭都在迎來一場數位化轉型。星巴克、麥當勞、漢堡王均是如此。這幾家公司的典型特點是連鎖店鋪數量龐大,有統一的供應鏈和生產標準。龐大的工業化食品生產流程使得這類公司對成本極為敏感。獲得數位化技術,規模化複製之後,可以使得企業迅速降低成本獲取利潤空間。
  • 麥當勞、星巴克停用塑料吸管!珍珠奶茶怎麼辦?
    為了保護環境,在今年7月星巴克宣布到2020年全球28000家門店將完全禁用塑料吸管後,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日前也宣布將在北京的部分餐廳試點推行減少吸管的方案。    ▲BBC視頻截圖  環保組織無吸管海洋也表示,大部分塑料吸管都太輕,不能通過工業回收分揀機,並且可能破壞其他回收工作;最終這些吸管都進入了海洋。
  • 糖分過高的飲料不吃香了,星巴克推出低糖星冰樂
    受食品飲料行業健康減糖風潮影響,星冰樂也開始給自家產品減糖了。星巴克近期表示,公司開始在美國加州、密蘇裡州等地的600家門店內測試銷售糖分平均減少25%的星冰樂。在這些門店,消費者可以買到含糖量從67克減少到49克的焦糖星冰樂(16oz中杯),它的熱量也降低了50卡(從420卡降低至370卡)。消費者不用擔心少一泵風味糖漿會影響星冰樂的口味。過去星冰樂調味大多採用諸如香草糖漿、榛果糖漿等香味劑與糖混合的糖漿,減糖意味著口味也變淡;但未來香味料和糖漿將被分開,在保證風味的同時,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無糖的版本。
  • 麥當勞的咖啡,為何比星巴克、肯德基的更燙?
    大家都喝過速飲咖啡,也許對其杯蓋上「熱飲燙口」四個字印象深刻——有的人覺得窩心,有的人認為咖啡本來就是熱的,提示語多此一舉。但對於快餐巨頭麥當勞來說,這四個字並不多餘,因為它的熱飲真的能燙傷人。但人們對此事件的一致看法是,它是個人vs.快餐巨頭官司的首次勝利,徹底改變了跨國公司以往幾乎凌駕於法律和規則之上的現象,促使他們為了公眾利益而改進商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