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作為咖啡師的基本功、也是製作意式咖啡中重要的一環,打發奶泡這項技能是每個咖啡師必須要學會的,而打發奶泡的質量也影響著咖啡最終出品的味道以及拉花的圖案成型。
牛奶發泡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蒸汽去衝打牛奶,使液態狀的牛奶打入空氣,利用乳蛋白的表面張力作用,形成許多細小泡沫,讓液態狀的牛奶體積膨脹,成為泡沫狀的牛奶泡。
在發泡的過程中,乳糖因為溫度升高,溶解於牛奶,並利用發泡的作用使乳糖封在牛奶之中,而乳脂肪的功用就是讓這些細小泡沫形成安定的狀態,使這些牛奶泡在飲用時,細小泡沫會在口中破裂,讓味道跟芳香物質有較好的散發放大作用,讓牛奶產生香甜濃稠的味道跟口感。而且在與咖啡融合時,分子之間的黏結力會比較強,使咖啡與牛奶充分的結合,讓咖啡和牛奶的特性能各自凸顯出來,而又完全融合在一起,達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表面沒有粗泡且具有一定流動性,奶泡的厚度符合相應咖啡的厚度。常見的以澳白咖啡、拿鐵咖啡以及卡布奇諾為例,澳白咖啡的奶泡厚度偏薄,表面光澤明亮,流動性極強;拿鐵咖啡的奶泡厚度適中,表面有光澤,流動性強但也不至於過於飄散;卡布奇諾的奶泡偏厚,表面光澤較暗淡,流動性較差。很多時候剛剛接觸拉花的小夥伴最大的困擾莫過於奶泡一直都打不好,前街咖啡今日就來盤盤打奶泡常見的幾個問題。一般蒸汽棒的擺放角度可以以缸嘴作為12點方向一個支點,蒸汽棒往奶缸的2-3點或者9-10點的方向。這樣擺放可以讓牛奶在打發的時候,在使蒸汽能儘快旋轉並且形成一個小漩渦,這樣可以把比較粗的奶泡捲入牛奶中,使牛奶在打發後有綿密的狀態。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文中提到的沒有形成良好的漩渦以消除粗泡,亦或者剛開始打發的時候蒸汽棒太淺,導致產生過多粗糙奶泡。蒸汽棒放入牛奶深淺問題,並不是放的越深越好,畢竟牛奶的打發主要是將空氣打到牛奶裡面,蒸汽棒太深,蒸汽孔無法接觸到空氣,如果太淺,那麼一打開蒸汽牛奶可能就會四濺,導致形成粗糙的泡泡。
前街咖啡推薦以蒸汽孔處伸進去大約0.5-1cm為基準,如果咖啡機蒸汽過強,形成的漩渦過大或者形成亂流,那麼可以稍微將蒸汽棒放入深一點的位置;如果咖啡機蒸汽不夠強,那麼可以將蒸汽棒放在較淺的位置讓牛奶能夠儘快形成小漩渦而又不會旋轉太過猛烈或者形成亂流。牛奶打發最理想的溫度介於55-65℃,若低於這個溫度,牛奶的甜感沒有儘可能被激發出來;若高於這個溫度,則會讓過多蛋白質變性。加熱過度都會讓牛奶味道改變,除了會產生硫磺味外,也會導致發泡失敗。
可要如何判斷溫度呢?在打發牛奶的時候,常見的操作技巧是一隻手扶住奶缸進行打發,另一隻手通過觸摸奶缸表面判斷打發溫度,許多咖啡師會形容為微微發燙的溫度即可停止打發。前街咖啡推薦初學牛奶打發的小夥伴一定要準備溫度計,在還沒完全掌握之前,溫度計是幫助我們判斷牛奶溫度最好的工具——將溫度計插入牛奶中進行打發,通過觀察溫度的變化,幫助我們判斷牛奶溫度是否在合適區間。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