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2020-12-16 扒拉文史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城裡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是《圍城》裡面最為大眾熟知的一句話,隱含深刻的哲學意義,人的一生都在掙扎,在痛苦,在幻滅,在一張張我們為自己織的網裡周旋掙扎,婚姻,愛情,事業,階級,無不是一個個圍城。

叔本華曾經說過「生命是一團欲望」圍住我們的不是城,是無休止的欲望,海德格爾提出的存在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危機的產物,強調尊重人性,以人為中心,存在主義認為人是被拋到世界上來的是虛無的,但通過人對自我的塑造,對自我生命的解讀,虛無被驅散,取而代之的是生命存在的介質,生命從而不再荒誕。

叔本華

方鴻漸終其一生也沒有脫離圍城對他的羈絆,在他人生的某個階段,總會出現一點光亮一點希望,但最終都是悲劇收場,照應了存在主義的核心,生命就是一場悲劇,無時無刻不充滿痛苦。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面對事情猶豫不決,膽小懦弱,自卑又自負,但又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總是為自己的過失找藉口。

他可以是方鴻漸,也可以是張三李四,他就是一個人,具有人類的通性人性是亙古不變的。

一 、《圍城》的生命力與作家對存在主義的接受

錢鍾書在《序》中說道:「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 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 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

一部作品是否能長久的受到大眾的喜愛,在於其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錢鍾書先生刻畫的方鴻漸具有大多數人的普通根性,每個人讀此書都能聯想到自身,因此賦予了作品長久的生命力。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帶影射性的小說,政治局面很快就會改變,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存在主義文學最初興起於20世界30年代的法國文壇,核心就是存在主義哲學。

錢鍾書

存在主義興起於資本主義窮途末路之際,資本主義工業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但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人的生存危機和精神危機。《圍城》有存在主義的內核,人生是圍城,每個人都孤獨絕望閉塞的待在自己的圍城裡,虛無孤獨是圍城裡的常態。錢鍾書先生去國外留學後寫成的《圍城》深受西方哲學家思想的影響,其作品蘊含深刻的哲學意義。

方鴻漸作為作者表達思想的介質來表現人的荒誕。存在主義為錢鍾書提供了全新的人生觀。作者認為人生是悲觀的荒誕的 ,但是先生也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 ,他賦予了人生達觀的理由。人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懈追求,打破禁錮自己的圍城,重新定義人生的意義,《圍城》中方鴻漸在有退路的時候一味躲避遊移,最後落得慘痛無路可退的下場,作者是想借方鴻漸規勸世人,一味躲避是沒有用的,只有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在困境中尋找到新的出路

《圍城》劇照

二、《圍城》思想內蘊的存在主義特徵

(1)表現人存在的荒謬

通讀《圍城》,一次又一次的因為方鴻漸的懦弱退縮虛偽優柔寡斷而深感憤懣,推己及人,我們是不是也在某個時候想到了自己,自己所處那樣的境況又會做怎樣的抉擇,方鴻漸經歷過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自以為聰明最後卻被女大學生生孫柔嘉擺弄,何嘗不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他不願意接受蘇小姐的愛,卻不願意在最後一刻之前向她坦白,還牽她的手讓她誤會,後來又後悔自己沒有當斷則斷,他總是這樣前後矛盾優柔寡斷,繼和鮑小姐在船上的肉慾戀愛之後,又喜歡上青春活潑的唐小姐,可是和唐小姐的愛戀也沒有好結局,方鴻漸很荒謬卻又很常見,他就是你我,是那個年代的小知識分子普遍形象,既善良又殘忍,既正直又軟弱。

《圍城》劇照

(2)人的孤獨與虛無

存在主義理論彰顯人內心的虛無和不安定,人在世界上是孤獨的,人在荒誕社會是個「脆弱的東西,淹沒在無限的大千世界裡,孤立軟弱,每一個瞬間,虛無都在襲擊他。

所以人生本沒有意義,要依靠自身去創造,鴻漸涉獵寬泛,但又都學藝不精,嶽父送其出國也沒有獲得文憑,買了一個假文憑只為了遮羞「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方鴻漸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但是他很會給自己以心理安慰,方就是這樣從來就沒有目的,能夠享樂絕對不會錯過,苦苦掙扎在社會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最後他遇到孫柔嘉,一定是會被制服的,孫柔嘉認得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沒有出色的容貌和家世,她需要找一個男人給她榮光,方鴻漸算是他能接觸到的人裡面的高富帥了,雖然辛楣條件更好,但是辛楣的家世眼界就決定他不會被孫小姐糊弄,對於女孩的手段他不屑一顧,一眼看穿。

《圍城》方鴻漸與孫柔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得意的時候,熱鬧非凡,可是當人獨自一人的時候才會感覺內心的孤獨與虛無。方經歷了鮑小姐蘇小姐唐小姐以後,已經對愛情失望了,想要改變卻又懶於改變無論改變。才會感嘆「無論你和誰結婚,你都會發現她婚前婚後是兩個人」。

方感受已然接近虛無,虛偽就是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存在,海德格爾說人感受虛無的方式就是畏懼,令我們害怕的就是什麼也沒有,顯然方已經陷入了其中,所以說很多人能夠活著就已經是很大的勇氣了。

(3)人的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認為存在是一切的本質,認識是在存在的 基礎上形成的,人來到世界上最初就是虛無的,要靠自己成就人生的意義。存在主義要求人自由的選擇人生,並且為選擇負責,創造人生的意義,以消除生命的虛無。

方一路都在選擇,雖然有被動的成分存在,但方最後的結局大部分都是自己咎由自取,他不管不顧的讓自己沉入谷底,直至沒有反彈的可能。人一生都在選擇,一邊選擇一邊放棄,《圍城》給我們呈現的是民國時代高知識分子之間的糾葛,方對生活缺乏掌控力,開始他擁有一副還算好的牌,一篇文章感動嶽父送他出國留學,他輾轉於歐洲,沒有取得文憑,在船上鮑小姐只是戲弄他,他選擇上鉤。

《圍城》蘇文紈

他知道蘇文紈喜歡他,有很多次機會,他也不對蘇文紈表態,蘇小姐從中作梗,他罵別人「好不要臉的東西」結果是唐小姐接到電話,他和唐小姐也崩了。辛楣本視鴻漸為情敵,把他弄到三閭大學去,誤打誤撞成為了他的又一次可把握的機會,在三閭大學見慣了爾虞我詐之後被解聘。一直以來方鴻漸都是自由的選擇來去,但是他承擔不起自己的存在。存在主義認為,自由是要在實現自己存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選擇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

小結

《圍城》又被稱為「新《儒林外史》」,人生就是在虛無和荒誕中進行絕望抗爭,錢鍾書先生的終極目的也是為了鼓勵與人生的虛無勇敢的鬥爭。

方鴻漸生長於七八十年前,可是放在現在也不失現實意義,因為其展現出來的就是人類的本質,揭示的就是普世價值觀。有人說「關於中國人,最透徹的小說就是《圍城》」。

圍城裡面的人際關係人情交往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鴻漸也一直在各個圍城之間轉換,困住他的不是圍城,是他的性格,從小生長於富足的鄉紳之家,父親是前清舉人,成長環境形成了他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容人的性格,擁有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一貫的虛榮和自卑。

方鴻漸最後失掉了自由,被困於圍城,方最後已經對自己的人生徹底失望,有背於存在主義對於人的定義。錢鍾書先生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錢鍾書曾嚴肅地說過:「人既然活著,就本能地 要活得很好,更有意義。」而《圍城》也是作者勸誡世人,面對虛無荒誕的人生和荒誕存在的處境,孤獨的人一味逃避,最後無路可退,唯有鼓足自身存在的勇氣,挺身反抗與虛無做鬥爭,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拯救自身於虛無的深淵。

「你不討厭,卻全無用處」,生活處處是圍城,也許我們都是方鴻漸

參考文獻

[1] 鄭明娥. 存在主義思想對《圍城》的影響與滲透

[2][蘇]葉甫尼娜.評法國現代派小說

[3]錢鍾書.圍城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加繆《鼠疫》真的勇士,敢於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
    該書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裡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故事梗概小說講述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發生瘟疫,突如其來的瘟疫讓人不知所措。
  • 《圍城》暗含著我們人生中的兩種困境,身處其中,如何做出選擇?
    而錢鍾書《圍城》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逃脫的路徑,這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在作者的諷刺中,我們能夠獲得生活的啟迪,逃脫生活的困境,在人生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圍城,只有經營不好的婚姻,才是圍城。因此,只有夫妻雙方有相扶相助、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情感,才是婚姻的最大境界,也只有這樣,才能逃脫婚姻困境。
  • 當人生絕望了......
    人生需要希望,有了希望,活著才有奔頭兒,生命才有意義。人生需要完美,但不能這樣去追求完美。一個人不能用一塊想像中的布,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 當你看清生命的真相,就會明白真正的自由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為何要戴著面具生活 很多的時候會想要逃離, 因為發現其實是沒有辦法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某種程度上的自由可以,但是徹底的自由並不存在。我們無法擺脫是社會的一員,為了維持社會人的身份,不得不做很多事情,並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應該的。我們聊天,但是並不知道彼此真實的目的,人們總是把目的藏在各種掩飾中。
  • 人生就像圍城《圍城》讀後感
    確實錢鍾書先生文筆灑脫幽默,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人應該得意,得意的人談話都有精彩」。在沒讀之前我所理解的「圍城」就是簡單的關於婚姻的一種說法,現在才知道所謂的「圍城」意義深遠。查過才知道「圍城」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集中對知識份子的諷刺,寫了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我所理解的圍城大概是兩個意思,一個是關於婚姻,另外一個是關於人生的寫照。
  • 高考模擬作文|湖州中學尹鏡竟:在塗抹中留白,於規訓下反抗
    在塗抹中留白,於規訓下反抗浙江省湖州中學高一(12)班 尹鏡竟指導老師:馮爽在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一書中曾特別提過,家庭給予我們歸屬,也使我們擁有責任。父母的期待,背負的責任,就像是畫筆,時時刻刻塗抹著我們的人生。不斷地加以裝飾,刻畫他們期待或者要求的模樣。保持完整性是很難的,你只能為自己獨留一塊空白,那是不允許被侵蝕的禁地,也是你思想的安身之地。你可以在此處撒野,放肆,把它當作一場對人生,對外界的短暫逃脫。人是社會的產物。
  • 豆瓣評分8.9,加繆《局外人》中的默爾索,到底是不是佛系男?
    文/不飛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小說核心主題,圍繞主人公默爾索的生活態度展開,機械的生活,鎖屑的人生,看似激昂實則空洞的審判等等。無論是幸或是不幸,都繞不過去的就是他的「荒誕人生」。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是因正當防衛而殺人,卻最後遭受到了靈魂的拷問,最終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理由定罪,將他送上了斷頭臺。
  • 高分電影的《小丑》,永遠入夜的哥譚市,小丑正在成為反抗的代表
    讀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觀後感後,在一個深夜,小天決定要好好進入《小丑》的世界,感受他的瘋狂、荒誕、悲情。慚愧的是,小天的人生經歷淺薄,或許是身處的社會環境和人生經歷,讓小天離小丑的世界有段不短的距離。但小天仍然相信,亞瑟會成為小丑,是有其合理性的。說到合理性的前提就是,亞瑟患有精神疾病。其次,為了增加其合理性,導演一個又一個地打破亞瑟的希望,激起他的反抗意識。
  • 那些令人崩潰到絕望的時刻,唯有努力強撐吧
    撐到一件事情開始出現轉機,給了你一點希望的火光,撐到把遭遇到的事情一件件安頓好、解決好的時候,那就是新開始的出路。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平靜的生活,安穩的人生,突然被一些事情打亂,生活和人生,就在那個時刻,開始急轉直下,你也開始了與痛苦和無助地博弈。
  • 加繆《鼠疫》: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加繆墓碑在他寫作的一生中,一直要表達一種哲學觀點,便是存在與行動。他認為反抗人生的荒謬性就是要行動的介入,你要進行自我的救贖,才能拯救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講:人生實苦,唯有自渡。一、加繆,何許人也?在1995年,法國調查機構BVA發起了一場民意調查,其中有一道題「20世紀作家中誰最讓你心動」。調查發現,加繆拿到了4.5的高分,而薩特只有0.8分。
  • 東野圭吾《虛無的十字架》:人生是有多殘忍?
    然而,更加吸引筆者的是關於遺族(被害人家屬)的部分,他們的經歷,是人生中最殘忍的那部分,他們的故事,讓每一個經歷過此種傷痛的人感同身受。小說最刺痛人心的,也正是這部分內容。筆者便以對遺族的描寫為重點,帶大家讀一讀這部讓心痛的《虛無的十字架》。
  • 豆瓣9.0分《局外人》|荒誕的世界裡,你我都是當局者
    在喪母后,默爾索沒有悲痛欲絕,他理性的認為生老病死本就是常事,接近死亡時,母親也會感到解脫。他的超脫淡薄,與世俗的價值體系不符。在為自己辯護時,律師請他表示極力掩飾悲傷而非不悲傷,他拒絕了,他只想遵從自己的內心說話,「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這也是所謂常人難以理解的。
  • 唯有人性的善,才能平復混亂
    羅特的文學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戰後到1925/1926年的蘇聯之旅為第一個創作時期,此時的羅特世界觀明顯左傾,底層民眾的不幸、掙扎與反抗躍然紙上。1925/1926年的蘇聯之旅後,羅特的世界觀有所轉變。
  • 《死亡詩社》:每一段青春對傳統的反抗都需要春風化雨
    電影中個性鮮明的託德、尼爾和基丁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表達出對人生獨特的理解。服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聽從內心的召喚,人生會常常面臨的兩種選擇,個人的價值在這兩種抉擇中面臨考驗。影片折射出託德、尼爾和基丁對生活的態度。
  • 生活在四面圍城中,我們該如何自處才能走出自己想走的每一步?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鈴鐺嘟嘟響,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生活在四面圍城中,我們該如何自處才能走出自己想走的每一步?。錢老曾比喻婚姻是一座圍城,可四面環顧,哪裡沒有牆,沒有阻隔呢?數不盡的牆,在我們的身旁林立。我們四面環顧,牆無處不在,但也因此深知生命的獨特與世事的牽絆,若身陷圍城而無動於衷是屈從,若推翻一切得到的一潭死水,過猶不及都是錯的。唯有不偏不倚,持中正之道,有敢於推倒牆的勇氣,又有控制自身的理智,才可把漫漫長路走得繽彩紛呈。文章由百家號小鈴鐺嘟嘟響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文學向|「荒誕」的美學
    荒誕作為一種審美形態,是對人生的無意義的虛無性的審美感悟。01首先,荒誕是一種對人生存在的無意義狀態的體悟。荒誕表現的是人生存在的荒謬性和無意義,人對存在感到恐怖和無所適從,這種恐懼不是對對象的害怕,而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心理感受。
  • Prime 1 Studio手辦,在絕望中抗爭的武士《對馬島之魂》境井仁人偶
    Prime 1 Studio手辦,在絕望中抗爭的武士《對馬島之魂》境井仁人偶 2020-12-24 08:42  宅男愛好發現者
  • 荒誕文學巔峰之作《局外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的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卻並不絕望和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直面慘澹人生的勇氣,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在法國,而且在歐洲並最終在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