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園都很注重儀式感,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感受節日氣氛,增進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在許多大大小小的節日,幼兒園裡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
前不久剛過完西方國家最重視的節日——聖誕節,為了讓孩子接觸到外國文化,感受節日歡樂的氛圍,在聖誕節期間,有一所幼兒園舉辦了盛大的活動。
活動內容很豐富,其中有一項是讓孩子們互相交換聖誕禮物。孩子們聽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後都紛紛回家向家長匯報,家長也立馬就開始幫助孩子們準備禮物。
想著總不能讓孩子在同學老師面前丟臉,所以大多數的家長給孩子們買的禮物還是比較有價值的。童童媽媽買的是一架進口品牌的遙控飛機,價值近一千塊。
本以為如此用心準備的禮物也能夠換回同樣用心有價值的禮物,沒想到童童放學回來之後帶回來的竟然是另外一個孩子手工做的紙人。
童童媽媽一看孩子拿回來的禮物竟是一堆廉價的「廢紙」,當時就火冒三丈,問孩子為什麼不選擇比較貴的禮物。
童童說跟哪個小朋友交換禮物是由老師指定,並不是自己選擇的。這讓童童媽媽不由得提出質問,像這樣交換禮物也太不公平了,難道其他的家長不會有意見嗎?
幼兒園開展這項活動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和金錢掛上了鉤,就不能夠保證絕對的公平。
交換禮物這件事情更是如此,也難怪許多家長心中都會有意見。
01鼓勵孩子們交換禮物,應該注意什麼?
1、設置禮物價格範圍
上文中,童童的媽媽之所以會那麼生氣,就是因為她花費了將近1000塊錢給別人的孩子挑選禮物,自己家的孩子卻只收到了一張小紙人,可以說成本幾乎為零元。
但如果幼兒園在布置這項任務的時候,明確地指出禮物的價格範圍,比如說零到一百元,那麼很多家長都會省心又省錢,也更公平。
2、告訴孩子禮物的意義
送給別人禮物,應該是抱著一顆不求回報的心,希望別人能夠從禮物中感覺到自己給予對方的祝福。
如果孩子和家長們一開始的初衷就設定錯誤,就會完全失去交換禮物的意義。
02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看待禮物?
1、不能讓孩子養成虛榮的壞毛病
交換禮物是一種儀式感,禮物是一種心意的寄託品。家長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在跟別人交換禮物的時候,不要計較自己送出去的禮物和收到的禮物價值是否對等。
更不能因為眼紅別的小朋友收到的禮物價格更貴就不開心,這是屬於虛榮心作祟。用心準備的禮物,都是一份好禮物。
2、真誠挑選禮物
送禮物是為了讓收到禮物的人感覺到祝福和幸福,絕對不能夠不考慮收禮物的人的喜好,只看自己的意願挑選禮物。
在挑選禮物的時候,要考慮到方方面面,不能夠敷衍了事。
幼兒園裡舉辦這些活動是老師們希望孩子能夠開心,如果因為參加這些活動反而弄得孩子和家長不開心那就失去了活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