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餘年歷史的寺院,是日本禪宗的故鄉,還原了中國南宋風貌

2021-01-14 沙漠玫瑰

大海,寺院,紫陽花,《灌籃高手》裡的車站……是古城鎌倉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距離東京約一個小時車程的鎌倉,背山面海,厭倦了東京大城市的喧囂,來到鎌倉,漫步於古老的街巷中,聽「江之電」小火車的汽笛聲,在寺院裡吃茶坐禪……穿越回千年前的幕府時代。

在關東地區旅行時,總聽人提起幕府,按我平時的行文風格,就簡單對幕府做幾句解釋:日本幕府時期始於公元1192年,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歷史舞臺,其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其最高權力者為徵夷大將軍,聽起來有點像《三國》裡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直持續到公元1867年,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個時期,直到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宣告結束。

源賴朝畫像

鎌倉,就是日本幕府的發源地。來自河內源氏家族的源賴朝在此建立了日本第一個武士政權,今天大名鼎鼎的鶴岡八幡宮就是源氏的家廟。武士們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日本禪宗。禪宗佛教從印度經中國傳到日本,僧人榮西建立起了第一座禪寺,禪宗不僅吸引了武士階層,更滲透到了日本的生活中,成了日本的靈魂。在幕府時代,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寺院,鎌倉更是禪宗的重地。將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宗教勢力劃分了等級制度,在鎌倉建造了五大官寺,目的是壓制朝廷和貴族。歷經千年的歷史變遷,鎌倉五寺幾乎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向遊人訴說著日本禪宗的中國淵源,使得鎌倉成為了繼京都、奈良後的日本第三大古都。

這次來日本,匆匆忙忙的沒怎麼做攻略,僅僅對於幕府和禪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起個大早坐火車來到鎌倉,下車後穿過小町通,道路兩旁純樸的民宅前紫陽花開正盛。這座有歷史有文化,又與現代接軌的名城,一時間讓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逛起。

雖然夏季是紫陽花的季節,但我既沒去旅行團扎堆的鶴岡八幡宮,也沒去明月院看花,而是去了「鎌倉五山」第一的建長寺。在鎌倉眾多的寺廟中,它並不出名,遊人不多,反而還原了寺廟本應有的寧靜之氣。

所謂「五山」,就是鎌倉時代制定的五大最高等級的官方禪寺,其餘四山為圓覺寺、壽福寺、淨智寺和淨妙寺,全部為禪宗的臨濟宗寺廟。這樣的設置是和當時中國南宋「同步」,南宋也有五山,即杭州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和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而南宋五山是效仿了印度的五山(五精舍),即鹿苑、祗園、竹林、大林和那爛陀。由此可見鎌倉甚至是禪宗與中國南宋時期淵源頗深。

南宋時期,中國許多僧人前往日本傳教,四川省涪江郡蘭溪邑(今屬重慶)有一個名叫冉莒章的人,13歲前往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因其籍貫號蘭溪。二十歲左右離開成都前往江浙一帶求法,後從師于慧性禪師得到開悟。這段時間大批日本僧人也來到江浙學習,道隆結識了一名叫做月翁智鏡的日本僧人,與其交流中堅定了前往日本弘揚禪宗的決心。

蘭溪道隆畫像

1246年,33歲的道隆攜數名弟子搭乘日本商船從博多登陸,輾轉京都、鎌倉等地傳播佛法和南宋文化,在智鏡等人的幫助下,得到了當時幕府掌權者北條時賴的認同。1249年,時賴下令建造建長寺,請道隆作為開山住持,以當時深草天皇年號「建長」為其命名。1253年竣工,建長寺成了日本第一座具有純正南宋風格的臨濟禪道場。當時的日本崇尚佛學和中國文化,整座寺院內都迴響著學習漢語的聲音,鼎盛時期曾有千餘名僧侶。

道隆禪師在日本期間,輾轉多地,先後任京都建仁寺、壽福寺和鎌倉禪興寺住持。1274年,忽必烈第一次進攻日本,蘭溪道隆被扣上了「元朝密探」的罪名流放甲州、奧州和伊豆等地,他在流放地修建了多座禪宗寺廟,為日本禪宗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最後又回到建長寺,1278年,66歲的道隆在此圓寂,葬於寺後,後被天皇賜諡號為「大覺禪師」。是日本「禪師」諡號的第一人。因此,在日本一般提到「禪師」就是指道隆。

建長寺距離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更近一些,我走到這裡的時候已近中午,木質建築靜靜地佇立著,和庭院、佛堂一起,等待和前來參拜的芸芸眾生相遇。寺院全境被列為日本國之史跡,國寶重財遍布寺內,庭院更是鎌倉園林的代表。日本的庭院是最講究布局的,建長寺也不例外,以真正的樹木、草坪、池塘來布局出一幅山水畫,與室町幕府時期京都的枯山水迥然不同。

寺院外的導遊圖

建長寺的正式名稱為「巨福山建長興國寺」,「巨福山」為其山號,就是中國的「廟號」。其總門、山門、佛殿、法堂位於同一直線上,完整保存了宋代禪寺的特徵,繼承並引入了宋代純正禪學,有「天下禪林」的美譽。最早曾有7堂49院,然而日本多地震颱風,加之木結構易燃,大多都毀於14-15世紀的大火,17-18世紀又重建,今天站在總門門口,仍能感受到其曾經的輝煌。

總門立柱呈四方形,牌匾上書「巨福山」,1940年從京都遷移至此。

穿過兩旁種滿紫陽花的石道,粉與白、紫與藍穿插在綠樹叢與木造佛殿之間,靜謐中不失活潑。

三門出現在眼前。抬頭仰望,日本天皇所書的「建長興國禪寺」六字牌匾懸掛正中。三門意為「三解脫」,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有進出三次可以消除煩惱的說法。舒展的兩疊屋面下,精巧的鬥拱和榫卯結構展現著建築學的美。今天看到的三門是1755年重建的,二層閣樓裡供奉釋迦如來佛和五百羅漢等,但不對外開放。

面向三門,左手邊的一棵柏樹枝繁葉茂,據說是蘭溪道隆從中國帶來並親手栽種於此,算一下,已經有770餘年的歷史了。

右手側有一座大鐘,高約2米,它建於1252年,與圓覺寺、常樂寺的梵鍾並稱為「鎌倉三名鍾」,早已是日本國寶。

三門後的佛殿是1647年從東京一磚一瓦搬移而來,曾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夫人的靈廟。不同於多數寺廟,內部供奉的不是釋迦摩尼,而是地藏菩薩。在鎌倉時代,日本佛教從護國安邦的意義轉向普度眾生,地藏菩薩右手執金錫寶杖,振開地獄之門;左手託璀璨明珠,光攝大千世界。也有傳說是因為建長寺所在的山谷曾經作為刑場使用,意為撫慰亡靈。

建長寺的建築大都是木頭原本的顏色,連清漆都沒有刷,更沒有繁複的裝飾,加之時間的洗禮,反而讓人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佛殿後的法堂建成於1825年,是鎌倉最大的木建築。法堂正門匾額上書「海東法窟」。

步入法堂,抬頭仰望,天頂的《雲龍圖》長10米寬12米,是日本現代畫家小泉淳作(1924-2012)的作品。

內部供奉千手觀音,前面的是釋迦苦行像。

法堂外的唐門看上去與古樸的寺院格格不入,它與佛殿一起同為德川二代將軍德川秀中夫人的靈殿,1647年遷移至此,因使用了「唐破風屋頂」而得名,2011年重修粉飾一新。

在中國總聽人稱呼寺廟的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其最初本意是住持的居所。唐門一側的「方丈」坐落在封閉式建築群中央,又稱「龍王殿」,始建於1732年,原來在京都作為存放皇室的牌位,1940年與總門一起遷移過來,今天作為舉辦法事和講學之用,入內需要脫鞋換上拖鞋。

殿後有一處庭園,據說是蘭溪道隆留下的,周圍的幾座建築不對外開放,主要用於接待客人。庭園中的池塘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蘸碧池」,周圍樹木青翠,倒映池中,如同在此浸筆。坐在廊道的凳子上,四下靜謐,只聽得鳴蟲作響、流水淙淙,仿佛一幅美妙的中國江南園林景象。

八百餘年的寺院傳承至今,仍有許多僧侶在此進行嚴格的修行。

交通:JR橫須賀線(橫須賀線)至北鎌倉站(北鎌倉駅),步行約15分鐘

開放時間:8:30-16:30

門票:成人500日元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日本的花道其實是來源於中國的禪宗
    說起插花藝術,必然會聯想到日本的花道。事實上,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後,由於日本花道的繁榮昌盛以及從創作到理論系統化的成熟,引起了世界性的矚目,並成為日本的國粹藝術之一。然而從歷史上看,日本的花道同其書法一樣來源於中國,受禪宗的影響最為深厚。插花在中國可謂源遠流長,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文明萌芽時期,花就與生活息息相關。
  • 中國原創的寺院管理制度——《百丈清規》
    清規(攝影:妙月)《百丈清規》亦稱《古清規》,是中國禪宗寺院最早成型的組織管理制度和寺院僧眾的日常行事章則,是中國佛教獨創的僧制,是佛教中國化的結晶。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最早建立了這個規式,稱其為「清規」。
  • 日本小眾景點推薦:京都勝林寺,來自中國的禪宗美學
    自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後,佛教在日本發揚光大,並建有諸多寺院,目前在全日本佛教的十三宗派中有近七萬五千座寺院,二十七萬五千名僧侶。在長達1047年中,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作為政治和文化中心,積澱下太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一千五百多座佛教寺院。
  • 重慶掌故 | 他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到日本傳法的中國禪師...
    重慶歷史名人館陳列的道隆塑像道隆(1213-1278年),俗姓冉,號蘭溪,出生於四川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少年出家,後赴浙江學禪。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率中國第一個禪宗代表團東渡日本傳法。道隆在此結識了許多日本友人,其中,日本京都泉湧寺弟子明觀智鏡與道隆交情甚篤,他經常向道隆介紹日本佛教尤其是禪宗的發展狀況,並表示日本民眾非常渴望中國正宗禪法東傳,邀請道隆赴日傳法。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道隆「聞日本商船泊於來遠亭,往浮橋頭觀之,忽有神人告之曰:『師之緣,在東方』」。道隆下定東渡的決心,攜弟子義翁、龍江等數人乘商船東渡日本。
  • 禪宗東漸後,與本土扶桑文化相融合,形成日本獨特的文化基因
    禪宗東漸生根發芽公元6世紀,達摩祖師由南印度出發,以航海的方式將佛帶到中國。經過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以"禮儀、法典"的加工錘鍊,進化成與本土"儒家"、"道家"並作封建社會三大哲學。禪宗的發展,是伴隨著一些列的"削減增刪",使得它逐漸脫離最初的"古印度佛",開始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
  • 南宋鼎盛的南禪宗,給予了日本新興的武士政權,極大的精神支持
    當時禪宗界盛行抄看公案語錄和「看話禪」。他結合自己自幼以來的坐禪經驗,勸日僧不要一味地迷信公案,在有的時候要主動放下公案,中止參究話頭,使心意自由放開,然後坐禪,「參取自己」,達到覺悟。祖元的法系在古代禪宗24派中稱「佛光派」。近代以後日本臨濟宗的14派中,圓覺寺派奉祖元為祖師。祖元的法系是日本鎌倉末期和室町時期最有影響的禪派之一。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禪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嚴密並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義變化為靠個人直觀把握的邏輯.禪宗主張「自立本願」,具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等簡單易行的特點.傳統佛教講究「念佛讀經」,而禪宗更講求實踐,除了坐禪修習外,還講求「作務」,包括砍柴,打水,掃地,種田等,
  • 日本人的心靈故鄉,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別有一番風情!
    京都,緣於她的古老與深邃,很多人說這裡才是日本人心靈的故鄉。都說京都最初設計是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洛陽而建,她是日本紡織品、陶瓷、漆器等傳統工藝品的產地,也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經久歲月的積澱,使京都市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蹟,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塔與京都車站隔街相望,是京都知名的地標之一,周圍全是繁華的商業街區。京都塔遠遠望去好像一座燈塔,寓意在照耀著遠離大海的京都。
  • 來自寧波的南宋 《五百羅漢圖》 奠定了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中國藏品...
    密蘇裡州的中國古畫收藏單位還有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寧波的南宋《五百羅漢圖》 奠定其中國藏品基礎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以收藏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包括宋徽宗《摹張萱搗練圖》和《五色鸚鵡圖》、 南宋《五百羅漢圖》等,這幅《五百羅漢圖》正是由寧波人周季常、林庭珪等所畫。
  • 中國「老寶貝」日本藏千年
    作者觀賞南宋禪宗袈裟 攝影/謝田日本畫家愛臨摹「蛤蟆仙人」這次特展上還有一件元代的釋道畫名品,京都知恩寺藏《蛤蟆鐵拐圖》。作者是顏輝,元代江西吉安人,善畫釋道及鬼神。日本收藏中國文物,除了繪畫之外,還有其他的門類,有些在中國已經完全無跡可循了,在日本還保留完好。此次特展有一個展廳是絲織品類的文物,其中就有日本寺院自古流傳的中國宋元時代的袈裟和橫披。袈裟是佛教僧人的正裝法衣。袈裟上有一個個格子,象徵「福田」。不同的佛教宗派有不一樣的袈裟,此次特展上有兩件禪宗的袈裟,其特色是頂部呈一道曲線。
  • 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原標題:還原一個真實的南宋 記者從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獲悉,8冊集納了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周必大存世著作的書稿《周必大集校證》,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至此,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領銜編纂的南宋史研究系列書刊出版突破百冊,標誌著杭州在南宋史研究領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史學體系,在研究廣度和深度上達到一個新階段。
  • 宋代飲茶制茶的方式,中國再沒人傳承,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日本飲茶方式的傳承,來源於中國唐宋時期。宋盞「天目兔毫盞」一直被視為最高級的建盞,藏於國家博物館。隨著中日禪僧來往增多,寺院裡的飲茶習俗也被傳到日本。1168年,日僧榮西入宋求法,帶回天台茶種,天台山制茶技術,飲茶方法及有關茶書。基於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吃茶養生記》,被尊為日本的「茶祖」。
  • 中國佛教的五山十剎,你去過幾處?
    北宋時改名為壽寧禪院,南宋又名淨慈報恩光孝禪寺,簡稱淨慈寺或淨慈禪寺。歷史上幾經興毀,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夏建,歷時五年,塑五百羅漢,供奉在羅漢堂內。淨慈寺有殿宇十座,房舍五百餘間,被列為禪宗五山第三。明、清以後屢毀屢建。現在的淨慈寺分前、中、後三重大殿,中間的大雄寶殿於1960年重修,重簷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頂,十分端正莊嚴。
  • 中國佛教禪宗文化的根之所在,與五大淡水湖之一同名,卻鮮為人知
    佛圖寺不但是外來僧人在太湖縣所建的首座佛教寺院,也是太湖縣乃至江淮地區有文字記載的首座佛教寺院,它的建設,標誌著佛教文化在晉代就正式傳入太湖縣,傳入江淮地區。禪宗文化是一種外來文化,劉宋時期傳入我國後,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說深受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乃至群眾基礎等因素的影響。
  • 中國佛家的兩大流派:禪宗、密宗
    佛教雖發源於西方,但早在千年前便已經流傳於我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中國佛家的兩大流派:禪宗、密宗。這便是禪宗說的「拈花微笑」的故事,因而中國的禪宗世系把摩訶迦葉列為「禪宗西天初祖。」有傳說言,禪宗的心法,是由來自西天的菩提達摩橫渡印度洋和南海才帶到了中國。這位「東土禪宗初祖」,在中國最初的傳教並不順利,他一度在少林寺外的五乳峰面壁枯坐了九年。禪宗的大放異彩,一直延續到六祖慧能,這是位傳說中不識一字的廣東人。
  • 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葉懷欣:《南宋》
    南宋鎮,位於蒼南縣西南部78省道上,與世界礬都相鄰,據《蒼南縣誌》記載,南宋地名幾經變革,宋代稱宋陽,清代為平陽十三都,民國稱南宋鄉,地處山中丘陵地帶,四面環山,中央呈小盆地,民間有「清水白米南宋垟」的美稱。南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風淳樸,是一個美麗的山間人文古鎮。
  • 回到故鄉,「時光機」再一次擁有哆啦A夢
    使用時首先會經由入口進入時光隧道,再駕駛時光機穿梭到使用者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為富山縣高岡市人,因此高岡市被稱為「哆啦A夢的故鄉」!現在就讓我們從遙遠的記憶裡召喚出大雄、宜靜等人的身影,找回赤子之心,往哆啦A夢的故鄉「高岡市」出發吧!
  • 南宋陳容「所翁龍」在日本也是深受追捧
    日本知名禪宗寺廟的法堂的一大看點,就是天井畫中的《雲龍圖》。龍是佛教護法八部眾之一,是司水布雨的天神。寓意法雨降臨,可以保護房屋不受火災侵害。日本美術史上許多知名的畫家,都為寺廟畫過《雲龍圖》,這似乎成了對他們藝術造詣的一種評判。為何日本畫家熱衷於雲龍的題材,大致是受了南宋畫家陳容的影響。東京國立、德川美術館、松井文庫以及曾經的藤田美術館都曾收藏陳容的龍圖。
  • 歷代高僧:絕世佳人出家 震撼日本禪宗史的傳奇
    千代野經歷的一切,使她成為日本禪宗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圖片來源:日文維基百科 作者:月岡芳年)千代野(1223-1298),又名千代能,日本鎌倉中期最著名的美女。同時,也是日本禪宗歷史上著名的尼師。
  • 禪文化造就了日本,探討日本國民文化中的禪意
    禪宗以外的佛學各流派對日本文化的影響的範圍,幾乎僅僅限於佛學生活,只有禪宗超越了這個範圍,這是意義深遠的事實。禪深入到國民文化生活的所有層次中。--鈴木大拙在日本,禪已經遠遠的超出了佛學範疇,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