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個人心中對幸福的標準都不同。我們的生活經歷不同,對於幸福的詮釋,也就各有不同。
但無論哪一種幸福的標準,都是源自一個人內心最美好的感受。
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你的幸福,由你決定。
幸福離我們並不遙遠,生活裡的這幾件事,就是幸福的來源。做到的越多,你會越幸福。
1
時常保持微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
人活的是一種心態。人生路上,會有不同的境遇,或悲或喜,或富裕或貧窮,我們都應該以微笑面對人生。
凡事淡然一笑,便可坦然面對。
很久以前,有一位禪師,他曾獨自在山洞中修行十年。
回到寺院後,依舊每夜到殿內打坐修行。
有一天,佛像面前的功德箱突然錢財盡失,禪師成了眾人懷疑的對象。
因為此前從來沒有發生過此類的事情,而且大殿每夜都只有禪師一人前去。
於是,禪師「偷錢」的事傳遍了寺院上下。
但面對閒言碎語,禪師只是淡然一笑,他既沒有站出來喊冤叫屈,也沒有半點委屈之意,而是與平時一樣,每天都按時吃飯、打坐。
終於,在七天後,住持揭開了謎底:原來功德錢根本沒有丟失,不過是住持在考驗禪師,想知道他在山洞中住的十年修煉到了什麼樣的境界。
看過一句話: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別和自己過不去,凡事一笑而過,時間自有答案。
擁有微笑,就能遇見美好。每天當你邁開雙腿,將微笑掛在臉上,你的步伐便會走得輕鬆和穩當。攜著陽光,帶著微笑行走在人生路上,就能看見一路上的美好風光。
微笑著,無論是在平淡的日子裡,還是在迷茫低落的時候,都讓自己內心儘量靠近陽光,只要心中有陽光,前方就會有希望。
微笑著,證明了你對未來充滿著信心,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沒什麼可畏懼。
你臉上的微笑,會讓你在行走時渾身增添起無窮無盡的力量;你臉上的微笑,就像是那照亮天空的火炬,能使你的眼前永遠閃耀著光明與希望;
你臉上的微笑,能催你不斷奮進向前,讓你的生命裡充滿激情與活力。你臉上的微笑,能使花兒更加美麗的綻放。
走在人生路上,最不可少的是你的微笑。人生之路,鮮花和荊棘映襯,坦途和坎坷銜接,豔陽和風雨交織,得志和失意錯位。生活給予你的,有精彩,更多的是平淡。
生活,不會因你皺著眉頭而讓你過得輕鬆,既然如此,為何不笑著過呢?
世界從未因哭泣而改變,但你的人生,一定會因為微笑而變得更美好。
以喜劇聞名的巨星周星馳,早年接受採訪時,對主持人講過這樣一段話:
「我那時候剛開始接觸電影,被打被罵很尋常,跑龍套的那些年,遇到的困難現在都很難想像,但我這一路是笑著過來的。
我相信微笑的力量。」
有一種微笑,代表著面對困境的從容,不再浪費時間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不再去做毫無意義的爭取,而是認真的將精力用在當下。
這是對生活的一種善待,更是對人生的一種尊重。
你要相信,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能為你喚來光明。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當一個人微笑時,世界便會愛上他。
微笑是最能感染人的力量。在嘗試讓別人笑起來的同時,請你先微笑著過好每一天。
如果能夠做到這點,你將收穫幸福。
讓這個世界燦爛的,不只是陽光,還有你的微笑。
有一種生活寫照叫「笑口常開」,有一種人生觀叫「知足常樂」,有一種狀態叫「樂在其中」,有一種大度叫「一笑抿恩仇」。
就像三毛所說:「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微笑的力量在任何時空,都直抵心靈。
微笑,會給人以溫暖;微笑,會給人以快樂;微笑,能給人以安慰;微笑,能淹沒心中的痛苦,微笑,還能給人以自信。
微笑著,走好自己的路,讓一路上留下歡樂和喜悅,同時,你也將會得到微笑給你的豐厚回報 。
生活會因為一個微笑,變得格外美麗。
有些苦,笑一笑,頃刻間便真的可以淡忘了。
不管生命多麼艱難,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這才不枉活一生。
2
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活成自己心裡幸福的樣子。
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不要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別人誇獎你奉承你,你不會因此年輕十歲;別人無視你甚至嘲笑你,你也不會因此而變傻變笨。
有些人,為了在外人面前展現出過得很幸福,他們過得很累,活得很辛苦。那些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來的豪爽,背後是他們積攢已久的積蓄;那些所謂的光鮮亮麗,背後是一張又一張的欠條。
曉娟是我們朋友圈裡出了名的「追求精緻生活」。
結婚的時候,拍婚紗照選的是最貴的那個套餐,聘禮也非要男方把金戒指、金項鍊、金手鐲都給買齊了,理由是身上的金銀手飾多了,別人才會覺得她過得幸福。
裝修新房的時候,明明預算有限,她還選最貴的家具,挑最貴的瓷磚,嘴上振振有詞地說著:「裝修就是要上檔次,別人看見你家裡裝修得這麼有檔次,才會認為你幸福啊。」
就這樣,為了彰顯自己的幸福,曉娟買東西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總有朋友羨慕地對曉娟說:「你可真幸福,住這麼好的房子,過這麼好的生活。」
可為了聽到別人說這麼一句「你可真幸福」,曉娟付出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那點工資根本就支撐不起她的消費。曉娟常常是拆東牆補西牆。每到月初,曉娟就收到各種還款信息,提醒她上個月借的錢該還了。
人前揮金如土,人後緊衣縮食,曉娟是「人前顯貴,人後受罪」。
有的人,活成了別人眼中幸福的樣子,卻活成了自己最不幸福的樣子。
他們努力掩飾著自己的心酸和不易,去消費自己經濟能力之外的物品,還用別人的標準來框定自己。
那些偽裝反而讓他們負重前行,那些掩飾反而讓他們步履維艱。他們活得很疲憊。
那些虛榮,都在無形之中給自己挖了許多深坑,增加了許多負擔。
生活過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過分在乎別人眼中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越是在乎別人的看法,就越容易忽視自己的感受,變得自卑和怯弱。
日本電視劇《凪的新生活》講述的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女主大島凪的故事。
她會在同事疏忽造成錯誤時不忍對方請求主動承擔責任。準備好午餐還會不忍拒絕同事的邀請一起吃飯。拍照即使自己的樣子沒拍好也不忍拒絕同事發到朋友圈。
天天繃著神經努力不讓別人不開心,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的她即使將自己低到塵埃,最終換來的是沒有一個人把她放在眼裡。幫同事加班卻被同事背後吐槽堅決不要成為她那樣的人,拿她節約時間正好。
人們常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們都沒有改變別人的能力,但卻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想被所有人喜歡幾乎是不可能的。若要八面玲瓏,就會放棄自我。想取悅所有人,必定會身心俱疲。想討好所有人,也一定不會被所有人深愛。
世上沒有不快樂的人,只有不肯讓自己快樂的心。
真正喜歡你的人,會喜歡你原來的樣子;真正愛你的人,從來不需要你的委曲求全。
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上了才知道,生活也是如此。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想要什麼樣的相處模式,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不必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初衷;也不必因為別人的建議,而違背自己的本意。
前段時間,楊麗萍單身的事引起了熱議。有人認為楊麗萍即使再美麗,也是一個「失敗的女人」,就因為她無兒無女。
更讓人可嘆的是,這條評論竟然有一萬多人點讚,他們認為,女性的成功,就是生兒育女。一個女人的幸福,就是兒孫滿堂。瞬間覺得荒唐可笑。
隨後戚薇發文:「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時至今日,還在給我們女人下定義,還把兒孫滿堂當作女人唯一的成就。」
楊麗萍說過:「有些人的生命是為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
對於她來說,只有舞蹈。舞蹈於她,是信仰,是生命。為之,她可以放棄婚姻,放棄腹中的胎兒。舞蹈就是她的靈魂伴侶,作品就是她的孩子。
或許她沒有活成別人口中幸福的樣子,卻活成了自己心裡幸福的樣子。
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人生是自己的。成為你自己想成為的,別成為別人所希望的。
只要你自己覺得幸福,就夠了。
3
忘記那些不開心的過去,不憂未來,放下執念,不負自己。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所以,何必太困於心、亂於情。
昨天的太陽,曬不幹今天的衣服。一個懂得生活的人,絕不會只沉湎於過去。
我們養花不是為了生氣的;我們說話不是為了抱怨的;我們擁有記憶不是用來遺憾的。
執念是對某一事物執著不放。
對擁有一份情感成了執念,會讓人失去了自己;為了某件事而生執念,不願回頭,會讓人困於牢籠苦苦掙扎。
曾看過杞人憂天的故事。
從前有個杞國人,成天擔憂著天會崩塌,地會裂開,每天寢食難安。
後來有人告訴他:「天只是由無處不在的氣組成,哪需要擔心它會崩塌呢?」
杞人聽了以後,心裡似乎沒那麼憂心。
可沒過多久,他卻又擔心會不會因為日月星辰太重,天支撐不了,它們因此而墜落。
那人只好又解釋:「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就算墜落,於人們也絲毫無損啊。」
可解釋了後,杞人反倒又憂心起大地會否塌陷。
那個人只好又說:「每一寸土地都嚴嚴實實的,人們整天在大地行走踩踏,有什麼可能會塌陷呢?」
聽了這番話後,杞人這才安心下來。
生活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
很多時候,哪怕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只要放不下,簡單的事情也變得複雜。
千萬別跟自己過不去,與其在心上徒增煩憂,倒不如學會放下。
放下昨日的煩惱,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放下明天的憂慮,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執念的東西,但一味地執念卻並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執於一念,便會困於一念。
執念太苦,對身心都是一種折磨。學會放下,才能風輕雲淡地過一生。
人生在世,要學會放下,才能避免執念的苦。
不要活在對過去的追悔中;不要活在對未來的擔憂中。活在當下,才不負年華,不負自己。
正如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都沒有;當你張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與其讓你所執著的一切,困住你的生活,倒不如及時放下,獲得解脫。
該放則放,該忘則忘。
從前,有位老婦人唯一的兒子去世了,她悲痛萬分。
一天,老婦人到寺裡去請教一位禪師:「大師,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兒子復活嗎?」
禪師回答道:「倒是有辦法,不過你要先去找一杯淨水給我。而且這杯水必須來自一個從來沒有過痛苦的家庭,只要有了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兒子。」
老婦人聽了十分高興,立即去尋找這杯水。
老婦人為找這杯水,去過了許多的地方。可是,無論到了茅舍或華廈,鄉村或城市,她發現每一個家庭都有他們各自的痛苦。
再到後來,因為老婦人忙於安慰別人的痛苦,早在不知不覺中忘了找水的事情,也忘了失去兒子的痛苦。
古語有云: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些事情,該放則放;有些故事,該忘則忘。
唯有如此,你才能輕裝上陣。
放下了,心就沒有那麼累了。
放得下,心就寬了,人生的路也變寬了。
放下執念,活好當下,來日方長。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該做的,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我們似乎都習慣於看別人的態度來決定自己悲喜。那些不由自己的快樂,其實都不能稱之為幸福。幸福,應該是你發自內心的一種感覺。
生活何所畏懼,幸福自在眼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