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怒了:死後150年都不讓中國出版《百年孤獨》,20年後卻食言

2020-12-16 一木深度說

文/當年一木

據說,莫言曾經讀了一本書後,高興地說:「我知道怎麼寫小說了。」

這本書,就是被譽為「文學界龍捲風」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的開頭,極具「聖經式」,整整影響了一代中國作家的寫作風格,其中就包括莫言。作者馬爾克斯,就是憑藉這部作品,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甚至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然而,讓人感覺諷刺的是,包括莫言在內的很多人,當年讀的這本書都是盜版的。當然,他們對此並不知情。

《百年孤獨》這本書,首次出版是在1967年,由阿根廷的南美洲出版社出版發行,首次印刷就很快賣光,緊接著暢銷全世界,被稱為「拉丁美洲的《聖經》」

很多人以為,既然這本書這麼火爆,那作者肯定是賺了很多錢吧?其實,並非如此!

很多人對於作家這個群體不了解,大部分作家窮困潦倒,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正如一句話所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哪個人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作家,基本上都會被人恥笑!不信,看看那些寫網文的作者,80%的人,每個月只能靠每月800-1000塊錢的微薄全勤工資勉強活著

而《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也曾遭遇過這樣的煩惱。

最開始,馬爾克斯也是個貧窮的「文字工作者」,為每日的午餐飯錢發愁。後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寫出了一本暢 銷書,剛剛過上靠版稅來維持生活的日子,就遇上了一件糟心事,讓他徹底怒了!

馬爾克斯甚至放出狠話:

「我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沒錯,這件糟心事就是:盜版!

盜版不只是涉及到金錢利益問題,更是對「文字工作者」的不尊重!你想想看,人家歷經無數「挑燈夜戰」寫出來的作品,結果一毛錢的版稅也沒收到,是不是挺憋屈?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種出來果樹,果子成熟了,你還沒賣到錢,就被人偷光了,在市場上大肆銷售。你啥也沒得到,人家不費啥力氣卻賺得盆滿缽滿,你什麼感受?

馬爾克斯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這事還得從1982年說起。

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這本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消息傳到我國,很快引起了專家、學者的注意。那時候的人,還沒什麼版權觀念,奉行簡單的「拿來主義」,獲得原著作者許可和授權?不存在的!

無數翻譯界大師和出版社合作,直接在國內發行了眾多版本的《百年孤獨》。好的作品,在哪都會發光。很快,《百年孤獨》在國內火了,甚至成為年輕人的必讀之書,國內文學愛好者,幾乎人手一本,誰都沒落下,這其中就包括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

俗話說得好,「沒有不透風的牆」,盜版書籍的事,終於被原著作者知道了。

1990年,馬爾克斯受邀來我國訪問,結果在北京和上海的書店裡,看到了大量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的中文版在銷售,隨便一個書店都有賣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這樣的好事,並沒有讓作者馬爾克斯高興,相反,他大發雷霆。因為這些書的出版,根本就沒有經過他的授權!

據當時的《哥倫比亞人報》報導,馬爾克斯訪問我國期間,很多文化界名人來看望他,馬爾克斯對他們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

這話讓當時在場的人都尷尬不已,錢鍾書先生明白國內現狀,自知我們理虧,只好沉默不語。很多重要人物從中斡旋,試圖緩和氣氛,馬爾克斯一點也不給面子,生氣地說出了不許我國出版他的作品這句話。

就因為這件「不光彩」的事情,《百年孤獨》中文版再也沒有正式發行,國內出版社都不敢再賣這本書了。

1992年,我國正式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國人的版權意識逐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近百家出版社向馬爾克斯發出「版權申請」,但是馬爾克斯因為生氣,一直不予理睬。可以說,獲得馬爾克斯的正式授權,這是國內出版界夢寐以求的事。

直到20年後,這本書在我國的命運,意外地迎來了轉機,這得感謝一個名叫陳明俊的出版界人士。

陳明俊是《百年孤獨》這本書的「鐵桿粉絲」,據說,他就是為了引進《百年孤獨》這本書,才投身出版界的。從2002年開始,陳明俊就開始同馬爾克斯聯繫,但是一直杳無音信,直到2008年,陳明俊給馬爾克斯寫了一封誠摯的信,感動了馬爾克斯,這才讓他塵封已久的心,開始活絡了。

對於《百年孤獨》在我國正式出版一事,馬爾克斯相當慎重,還專門派人調查我國的的出版市場和圖書行情,歷時近2年的深入溝通,才終於趕在2010年春節放假的前一天,發出了《百年孤獨》中文版的授權書。

那天,陳明俊高興地在社交平臺上宣布:「這是一個在我國出版史上可以載入史冊的日子。」

曾經發誓不在我國出版這本書,最終,馬爾克斯還是自食其言了。不過,對於這本書最終能夠以中文正規出版,被更多的人看到,作者也很高興。

這本《百年孤獨》能夠以中文出版,意義不只是我們有了一本世界名著,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智慧財產權和版權意識的進步,也展示了國人的真誠,以及對知識、對創作的尊重!

2011年5月份,《百年孤獨》中文版正式出版發行,在新聞發布會上,莫言還發表了講話,他說:「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有一句流傳非常廣的話,是這麼說的:

「如果一生只看一本書,一定是世界名著《百年孤獨》。」

著名作家三毛,對於《百年孤獨》這本書高度評價,她曾說:

「除了《紅樓夢》外,在外國文學裡,《百年孤獨》是一本近100年來有趣的書,讓每個讀這本書的人,如痴如醉。」

那麼,這本神奇的書,究竟講的是什麼呢?

《百年孤獨》是一本魔幻結合現實主義的經典文學作品,主要圍繞著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寫出了發生在這裡的傳奇故事,通過家族的興衰沉浮,來巧妙講述拉丁美洲100多年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內容豐富,涵蓋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多種元素,巧妙地將現實與虛幻結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這本書,也成為上個世紀世界級的經典巨著。

《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永恆主題就是孤獨,正如張小龍開發出的某社交軟體登錄時的那張圖片一樣,一個人遙望宇宙和星球,在無盡的深邃裡,尋找人生的真諦:現實與夢想、歡樂與痛苦、繁華與衰落、愛與恨、苦於樂……

可以說,讀完這本書,我從一個討厭孤獨的人,變得喜歡孤獨,享受孤獨,性格也變得豁達。在人生的路上,很多時候需要自己獨自去面對,孤獨,能幫你更好地認識自我!

這本書,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遠遠超過了5000萬冊,好評如潮。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搭配作者馬爾克斯另一本巨著《霍亂時期的愛情》,相信您將會有新的感悟,您的人生也可能因此迎來徹底改變。

點擊下方橫條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加西亞·馬爾克斯:發誓死後150年作品都不授權中國出版,結局如何
    曾經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大量出現了世界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書籍,但事實上加西亞·馬爾克斯沒有授權當時中國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於是他說下這樣的話: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 加西亞·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當時莫言並不知道這是一本盜版的《百年孤獨》,不敢想像原版的《百年孤獨》是有多麼的了不起。其實,當時的《百年孤獨》在中國是沒有版權的,這還要從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說起。加西亞·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我的作品中國盜版書籍猖狂,馬爾克斯失望九十年代初,馬爾克斯來訪,他去了北京、上海兩地。
  • 馬爾克斯被惹急了,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後因一封信食言
    他是一個天才,他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他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你可能對他的名字不太熟悉,但是你一定知道他的著作《百年孤獨》,這真的是一部世界級名著。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在1982年他正是憑藉《百年孤獨》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在當時是極具吸引力的,並受到當時人們的追捧,但我國在2010年才拿到了這本書的版權,想想我們小時候看到的都應該是盜版書。
  • 一次訪華,馬爾克斯對中國放出狠話,封筆4年後,為何又食言了?
    你可能不知道馬爾克斯是誰?但你一定聽過這本世界名著《百年孤獨》,1982年馬爾克斯帶著他的著作《百年孤獨》在全世界人們的仰慕之中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馬爾克斯是個天才,當然這源於外祖母對他童年時期的文學啟蒙,不過馬爾克斯確實也是有這種天賦,要不然《百年孤獨》不會讓幾乎所有的讀者都眼前一亮——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不過就是這樣一位天才作家,曾經和中國鬧了些不愉快,在一次訪華之時,對中國放出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 馬爾克斯發下誓言:死後150年不給中國授權出版我的作品
    按照諾貝爾文學獎的傳統慣例,每年的得獎者都是存在爭議的,但是唯獨到了馬爾克斯這裡,所有人都為之歡呼。中國之行後,馬爾克斯揚言:死後150年不給中國授權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1992年,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出版界的版權意識在不斷地增強。此後的20年中,共有100多家中國出版社向馬爾克斯本人、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甚至是墨西哥駐華大使館(馬爾克斯常年旅居墨西哥)提出出版申請。
  • 馬爾克斯來中國拜訪怒喊:發誓150年內不會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
    雖然現在我們讀到的《百年孤獨》是經過馬爾克斯本人授權的正版書籍,但是也才只有不到十年而已,這本書最早是在1967年出版的,後來中國各出版社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便出版了馬爾克斯的作品,使得馬爾克斯本人發狠說出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出版他的作品的狠話。
  • 1990年,馬爾克斯在南京看到《百年孤獨》,發誓150年不授權中國
    在1990年的時候,馬爾克斯來到中國訪問。但就是因為這次訪問,讓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再也沒有了《百年孤獨》。事情是這樣的,當馬爾克斯駐足在中國南京街頭的時候,他親眼看到了她所寫的《百年孤獨》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肆意泛濫,但是,這些都是盜版。
  • 《百年孤獨》:堅持下去,總會有好事發生
    為了還債,他決定將稿件寄給出版社,可令人尷尬的是,他當時連寄全部稿件的郵費都沒有,只能寄了半部書稿過去,結果情急之下寄出的卻是後半部書稿,好在出版社編輯看到手稿後,著急看到前半部,於是給他預支了稿費,解了他的困窘。
  • 什麼是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就有提到
    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更是受到了全世界人的喜愛與追捧。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百年孤獨》是一本史詩級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巨作。它的創作背景是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在此背景下,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展現了一個神奇的故事。通過一個家族間互不信任,互不了解,各自孤獨,以小見大反映拉丁美洲的孤獨。
  • 如何裝作一副讀過《百年孤獨》的樣子?
    然而,對中國讀者來說,這是一部姍姍來遲、險些錯失的作品。它的引進,是另一個出版史上的傳奇。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據傳聞,當時在場的中國文壇泰鬥錢鍾書先生,頗為難堪,只好沉默不語。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試圖緩和一下局面,但無濟於事。「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結束這次不愉快的中國之行,馬爾克斯撂下了一句狠話。
  • 百年孤獨出版50年|它不是一本小說,它是魔術
    設想一下如下場景仍然讓人覺得震驚:一個國家裡所有的人都決定去讀一本書,而它只是另一個人枯坐陋室、用二十八個字母和兩根手指頭敲打出來的結果。2007年3月,80歲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明媚的哥倫比亞港口卡塔赫納對著西班牙國王描述了這個想像中的場景,並作了他漫長人生裡最後一次重要的公開演講,為的就是紀念《百年孤獨》出版的這四十個年頭。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影響中國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這是《百年孤獨》的開場白,經典到後世有無數個作家去模仿。餘華、蘇童、格非、陳忠實、韓少功乃至莫言。幾乎在那個時代崛起的所有作家,或多或少都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30多年來,沒有哪部外國名著可以像《百年孤獨》一樣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作家。王蒙曾說「對新時代中國文學的影響,沒有比加西亞.馬爾克斯更甚者了。」
  • 除了《百年孤獨》,馬爾克斯最不能被忽視的故事其實是……
    吃玫瑰花長大的豬,肉味一定香極了——《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1975年,馬爾克斯頂著他最著名的的作品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
  • 1990年馬爾克斯訪華:對錢鍾書發飆,表示不會在中國出版作品
    憤然離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出版了許多外國文學,書架上除了本土文學,還有許多其他國籍的文學家的著作,但是,那個年代還不注重版權,很多書籍都是未經作者授權而出版的。在1900年,去東京會見黑澤明導演的馬爾克斯順路來中國參觀,陪同他的正是錢鍾書,錢老。
  • 《百年孤獨》究竟多偉大?僅僅1句開場白,就影響了莫言20年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唯孤獨永恆。《百年孤獨》僅僅是開頭的開場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影響了莫言整整20年。
  • 《百年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孤獨是人生的常態要享受孤獨
    ——莫言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到一戶普通人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家度過的,外祖父性格倔強,內心善良,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話傳說和鬼怪故事,使得馬爾克斯從小就對文學非常感興趣。他閱讀大量文學著作,嘗試自己寫作,在1967年出版了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確立了其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
  • 從《洛麗塔》到《百年孤獨》,慘遭退稿的作品背後有哪些出版秘辛
    我建議不如把這本小說用土石埋起來,一千年後再找人出版。」另一位編輯的措辭也毫不客氣:「書稿你想要回嗎?我想你不要了吧?如果這樣,我們就自行處理了。不過,請告訴我有沒有出版商願意買你的書。」言辭之中,充滿了對書稿的鄙夷之情。
  • 《孤獨的靈魂當慣於遠徵》出版 收錄余光中70年散文精選
    近日,新華文軒出版了余光中70年散文精選《孤獨的靈魂當慣於遠徵》,收錄了他以《思蜀》為代表的多篇「思蜀」之作,共同勾勒出對童年生活的重慶「悅來場」的念念不忘。余光中(1928—2017),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他還是梁實秋的學生,胡適的忘年友;聽過冰心、曹禺的講座;與呂叔湘的女兒同窗,林海音的鄰居和文友……其文學生涯悠遠,底蘊深厚。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離世,葬禮無人死後追捧!
    王小波,1952年5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68~1970年 雲南農場知青。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後擔任民辦教師。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工人。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學生。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