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老祖宗說的啥?現在沒人聽了

2021-01-11 思帆歷史趣聞

文/蒼月

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老祖宗說的啥?現在沒人聽了

我國的農村有很多俗語,而且大部分都是和農家的日常生活有關,但是也有廣泛的適用性。今天就來說一說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其含義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農村人士很喜歡養貓貓狗狗的,尤其是狗。不過農村養貓狗不同於城市人家是當寵物來養,而是用來看家護院。不過農村養貓狗是有講究的。

農村都喜歡住帶院子的大房子,因為這樣可以一家子人都住在一起,平時十分熱鬧,氣氛濃烈融洽。一般來說,一個農村家庭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下面就是幾個家裡的孩子了。如果一個農村家庭的人口超過七個,那麼最好就不要再養一些貓貓狗狗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貓貓狗狗是要消耗食物的。

農村的衛生條件並沒有城市好,因此不能把貓貓狗狗放到外面去讓他們找吃的。如果這樣的話,貓貓狗狗很容易感染疾病,有時候甚至還會傳染給家裡的小孩。加上農村的醫療條件不好,不但沒有寵物醫院,就連獸醫都不一定有。因此,貓貓狗狗的口糧最好是家庭自己承擔。但是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不一定充裕,如果家裡人口多,那就不要養貓狗了。

雖然農村家庭是用吃剩的飯菜來餵養貓狗,但是人口多的話,就連剩飯剩菜都不一定有。何況農村老人以前的生活條件不好,也經歷過一些艱苦的歲月,因此他們都十分愛惜糧食,平時都會節約口糧。如此一來,就更不會有吃的東西來餵養貓狗了。

如果一個農村家庭的人口起碼有七個,這時候又再去養貓狗的話,那麼不但要多拿出糧食餵養,還得花點時間和心思去照顧它們。家裡的大人自然不用去照顧,但是家裡的小孩子還是需要悉心照顧的。這時候又要照顧家裡的小孩,又要照顧貓貓狗狗,哪裡顧得來呢?如果非要兩頭顧,很可能兩頭都顧不好。這就是俗語「一家不上七口,貓狗不能養全」的由來,確實很有道理。

不過還是有一些農村家庭,即使人口多,也是會去養一兩隻貓狗的。為什麼呢?因為貓狗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是有著很實際的作用的。農村家庭裡頭有糧食、禽畜、農作工具等等,這些都是要防範小偷照顧的。如果養了貓狗,就可以有效防範。而且養了貓狗,家裡的老鼠也會變少,衣服不怕被咬破,糧食也不怕被偷吃。

所以,農村家庭養貓狗還是很有必要的,只要量力而行就好。對於農村人來說,貓貓狗狗並不是寵物,而是家庭的一分子,為家庭出力!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而俗語就是大部分農村人知識的來源。比如農諺類的「冬天鏟去草,春來害蟲少」就告訴莊稼人,要想春天莊稼長的旺盛,不生雜草和蟲害,冬天的時候就要手勤點吧草芽趁早鋤了。再比如「要吃白面,伏裡耕三遍」小麥是否高產,關鍵在於伏天是否把地翻耕的鬆軟度和施肥的大小。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啥意思?老祖宗的婚姻之道
    您好,這裡是軍輝溫馨屋,每天為您推薦新鮮的三農知識,我是小編軍輝說三農,每天帶您領略農村的風俗與民俗習慣。今天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啥意思?老祖宗的婚姻之道。對於婚姻之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現代人男女平等、思想開放對於拿結婚證仿佛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那麼在古人的見解下,他們是如何對待婚姻的呢?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又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人的理解中,生妻和六郎又分別是什麼意思呢?「男不娶生妻」中的「生妻」是指古代中二次嫁人的女郎們。」男不娶「難道是嫁過人的古代女郎們就無法再次二嫁了嗎?先不要義憤填膺,聽小編慢慢道來。
  • 老祖宗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個俗語,到底啥意思呢?說的是哪三人?要問這世間有沒有不貪財之人,有,但是你絕對沒有在身邊見過,或許你會在新聞上見過,而他們毫無意外都被社會歌頌為英雄。英雄不是誰都能當的,所以在這世間不貪財之人是幾乎沒有的。大家都是在名利場上混的人,誰敢說自己視金錢如糞土?醒醒吧,真正覺得錢不算是個玩意兒的人,那都是不缺錢的人。我們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 為何說「一家不容三姓人」?啥意思?老祖宗的告誡現在還有理嗎
    俗語,則是最早民間百姓的傳出來的,通俗易懂、簡單形象,後被人們流傳,俗語反映了人們生活的一些經驗和想要達到的願望。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流傳到至今的也是多種多樣,今天來說一說老人們經常說的「一家不容三姓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俗語:「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老祖宗說的句句有理!
    作為一個在農村長大的人,即使現在在城市安了家,但是對於老家,始終都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每次在城市工作壓力大了,都會閒時抽空往鄉下走走,雖然平常回老家,見不到什麼兄弟姐妹,但是家中的長輩仍舊還在,守著老宅子和幾畝土地,過著雖忙碌卻安穩的田園生活。
  •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
    俗語:「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啥意思?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意思就是從你出生開始,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或者健康還是生病,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無論你做什麼掙扎都沒有用,其實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就是認為世界上是有神明存在的,神明負責掌管人間秩序。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其實是因為古代宗教的關係。宗教種類有很多,但是中國兩大教派分別就是佛教和宗教,宿命論根深蒂固的種在人們的腦海中。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諸葛亮被認為是千古奇才,他能通過觀測天象來預知戰事以及人的命運。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古詩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在字數上和韻律上都非常講究,一般都是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另外古代還有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一般說起來也比較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說到「老話」,想必很多人從小都有耳濡目染,特別是在農村,家裡的老人總是會用一些俗語勸誡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而古人的智慧流傳至今,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後世長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很多老話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
  • 俗語「人生四大喜,四大苦」,分別指的是啥?老祖宗總結的很經典
    俗語「人生四大喜,四大苦」,分別指的是啥?老祖宗總結的很經典在中國古代,由於社會生產率低,導致人們的生活過得很貧困,有時候遇到天災的年成解決溫飽都是一個難題,那時候的人們基本上整天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多餘的時候去想生存之外的事情。
  •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有道理嗎?
    畢竟將來可是得和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共同生活幾十年,如果兩人不對頭,那恐怕往後將會因為不合產生摩擦,從而不斷吵架,甚至走到離婚的地步!而古人對男女婚配一向很看重,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俗語,其中一句俗語就是|「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那麼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這個婚配觀,說得有道理嗎?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為何逢八不能歸家?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啥意思?有道理嗎?
    有人說是結婚時毫無底線的婚鬧。有人說是過年時的跪拜禮。還有人說是,重要節日繁瑣的儀式感。以上習俗會受到年輕人詬病,不合理、複雜、老套、繁瑣等都是標籤,但習俗真的全是糟粕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長期歷史積澱和文化活動,催生出數不勝數的習俗。習俗變成根植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根,不管遠在何處,都能知道自己是中華兒女。
  • 俗語:「瘦而露骨人多難,走步如雷命多舛」,啥意思?
    在民間的俗語中,有很多關於識人之術的俗語,其中有一句就是「瘦而露骨人多難,走步如雷命多舛」。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瘦而露骨人多難」說的就是瘦骨嶙峋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會過得比較艱難。那麼,古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在我們看來,現在瘦是一種美,但是在古代卻不同。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古代的生活有著天差地別。
  • 老祖宗告誡:「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包含俗語文化,歷經千年依舊盛久不衰,蘊含著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對為人處世的大智慧。老祖宗在《智囊全集》中記載「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俗語,是有什麼說法嗎?現在還有道理嗎?晚不梳頭這句話顧名思義,意思是晚上的時候不能梳頭。但是這樣理解未免太片面了,老祖宗這裡所指的「梳頭」,並不是單純地梳頭髮,而是化妝或者做髮型,為頭髮增加裝飾品等。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敗有邪人」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很現實!
    民間的俗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俗語佔據了我們生活中交流的很大一部分!當我聊起某件事情,總會找到幾句俗語與之對應!「久病孝子離,家敗有邪人」就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仔細看來,這句話其實說的很現實!
  •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
    老祖宗俗語: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來年還想做生意的不妨一看當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都被迫向「錢」看,追求利益成了生活的主題,有些人為了賺錢甚至不惜突破底線,實在是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老一輩人的觀念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有些老人說的「人窮不做三,沒錢三不幹」,到了年末還想做生意的可以了解了解。「人窮不做三」裡的頭一件就是不做風險大的生意,人常言富貴險中求,這話其實說的一點都沒錯,仔細想想現在比較賺錢的行業沒有哪一個是不危險的,比較安全的工作反倒賺不到錢。既然如此老祖宗這話就要仔細斟酌了,沒有人不想賺錢,大家都想改善生活。
  • 俗語「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不能因為一個人說了些動聽的話就提拔,也不能因為某個人行事有缺陷和不足便連他說的話都完全不理。我們用人時一定要慎重,不能只以隻言片語論事,有的人能幹但是口才不好,而有的人口才好卻沒真才學,更不能因為某人存在某點或幾點不足就連對方說話的權利都剝奪,從而以自己喜好肯定和否定他人。只有實事求是,廣納百川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 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啥意思?老祖宗為何如此講究?
    婚姻對每個人都特別重要,也許您的前半生很平凡,但是在婚姻面前,任何平凡的生活都不會變得不平凡。婚姻的質量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家庭幾代人的生活。因此,從遠古時代到現在,人們在選擇自己的物品時,即使在結婚那天也要特別謹慎。選擇。
  •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他的自尊心的惡語,所以勸誡人們,說話應謹慎,只說該說的話。言談能反映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涵養功夫,說話把握尺寸,說的恰到好處,是一種修養,一種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懸河,又不能該說話時卻沉默寡言。而如果一個人想和平地度過一生,他絕對有必要學會在小事上或大事上進行自我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