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先知後醒
本文只是個人對智能手錶/手環的個人想法,並無實際產品介紹,智能手錶/手環現在做的不好,時代在變化,人們的需求也在變化,而最終這些變化都會在產品上表現出來,用戶的需求決定產品的最終狀態。有人將產品的生命周期分為初級、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不同階段對產品要求各不相同。初級階段需要產品做探索和嘗試來試探用戶的需求,產品差異化最大的一個階段,也是用戶積累階段;成長階段則是產品已經明確了發展方向,積累軟硬體水平,初步建立生態環境,產品的競爭開始初露;成熟階段產品的形態和功能已無太大變化,同質化競爭開始白熱化;衰退階段的產品往往是被新產品所取代,這四個階段是每個產品都必有經歷,而今天要說的智能穿戴無疑還在探索和嘗試的階級階段。
今年的智能穿戴市場一下子活躍了起來,讓我不由得想起五六年前那個智能初時代,那時代很多的智能產品才剛剛起步,還在探索和嘗試的引導階段,很多的功能並不完善,也並不智能,離真正的智能時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各大廠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智能產品的研發上,市場上的智能產品也像雨後春筍一般的不斷出現,智能手錶,智能電視,智能手環,智能燈泡,智能自行車,……很多產品都開始了智能之路,好像沒有智能兩個字都不好意思推新產品了,我們的生活一下子被各種所謂的「智能」產品所充斥著。盲目的發展也導致後來很多所謂的「智能」產品突然消失,在我看來其中產品都非常腦殘,純粹是廠家自己臆想出來的產品,智能產品並不是和手機綁在一起,再做個APP就能叫智能的?智能產品終歸是要為人而服務的,好不好用,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這才是智能產品能否生存的關鍵,不是所謂的智能產品幫用戶選擇,而是用戶在選擇他們需要產品,好的智能產品將會延續,而很多的所謂智能產品必將會被淘汰,因為它們根本就不實用不智能。
說到智能穿戴讓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智能手環問世之初,也引發了一股智能手環熱,一個小小的手環,簡單的監測功能就引起人們的瘋狂追捧,各大廠商也紛紛入局手環,經歷短期的火熱之後又紛紛退場,最後好像只剩那個兩家還做的不錯,其他的小眾品牌手環雖然也有一些卻並無太大動靜了。
手錶的外觀來說除了圓形就是方形,在我看來方與圓並無對錯之分,各有優劣而已,就看廠家如何取捨。從蘋果的Apple Watch開啟智能手錶之初,就採用方形錶盤的設計,這一款式一用就是6代,相信在未來也依舊會繼續採用,方形外觀的顯示內容更多也更有科技感,無疑也更符合智能手錶的需求,畢竟智能手錶內部空間和手機一樣精密,而方形設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內部空間,也更符合閱讀習慣。而安卓陣營能拿出手的Watch設計則多採用圓形,對外觀而言圓形錶盤設計更符合大家對手錶的認知審美,畢竟和傳統手錶保持一致的外觀更容易讓大家接受。
一句話總結現在的智能手錶市場,智能手錶尚處於初期探索嘗試階段,雖然智能手錶已經歷經了多年的發展,可依舊沒有實質性突破,這從智能手錶功能的單一就不難看出。智慧型手機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第一終端,在短期內其地位是無法被動搖的,而智能手錶只會是智慧型手機的延伸或作為第二終端而存在,當前智能手錶在此方面的表現卻不合格的,智能手錶未來前景無疑是廣闊的,不然各大智慧型手機廠商也不會紛紛入局,可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功能還是比較單一,簡單的通知、監測等功能無法用戶對智能手錶的期待,這樣單一功能的智能手錶真的還不夠智能,這也是為何多數用戶入手智能手錶之後又束之高閣將其閒置的主要原因。
未來的智能手錶到底會如何發展呢?作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或第二終端而存在確實是當前最好的發展之路,要走這條路首先在操作思路上就要和智慧型手機有所區別,智能手錶上這麼小的一塊屏,不能將智慧型手機的操作思維和操作方式直接套用到智能手錶上,像現在一些智能手錶就走到的這條歪路上,智能手錶上的APP本身就不多,還被智慧型手機上的APP所強套,那麼小的一塊屏要實現智慧型手機大屏上的觸屏操作本身就不合理,一根手指就檔住了屏幕的一小半何談觸屏操作,觸屏操作和按鍵操作在智能手錶的這塊小屏上無疑都不是一種很好的操作方式,在智能手錶操作遠不如智慧型手機上方便快捷,人們又何必多此一舉在智能手錶上進行操作呢?而像siri一樣的語音操作或許更加合理。
手錶從誕生之初,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它的功能一直都是非常單一的——看時間,而在這個智能化的初時代,我們卻想將更多的功能賦予到它的身上,這就出現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症狀。五六年前智能手錶剛再現的時候,無論是廠商還是用戶都想讓其成為下一個「智慧型手機」一樣的存在,可經過多年發展之後,卻發現它還無法承載過多的智慧型手機功能,大家都明白短期內智能手錶不可能取代智慧型手機現在的終端位置,只能作為智慧型手機的延伸或第二終端的存在,而想做好第二終端這角色依舊不容易的,畢竟智能手錶還處在產品探索和嘗試期的初級階段,很多功能都是設計者將其放入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想像出來的,這些臆想出來功能的出現,在用戶的日常使用時能否切中「痛點」卻又是另一回事了,不過從當前智能手錶的表現來臆想出來的功能做的並不好,當然不可否認有些也是由於當前硬體和環境的不成熟造成的,產品初級階段更多的是探索和嘗試,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前景之後,軟硬體及生態環境都會得到很大的完善,產品就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成熟階段。
進入成熟階段的智能手錶主流品牌相信會和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一樣,經歷市場競爭淘汰後只會剩下三五個精英品牌,有些小眾品牌也會繼續艱難的活著,現在入局智能穿戴的品牌眾多,有初創品牌華米、Ticwatch之流,有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就連小眾品牌一加、努比亞和魅族也紛紛宣布入局,傳統網絡品牌聯想、阿里、谷歌都也都開始嘗試入局,還有知名APP軟體Keep、咕咚等試水硬體擴展,還有運動、健康等諸多傳統行業的品牌也都在探索嘗試中,它們都憑藉自身已有的優勢入局智能穿戴,並推出與之相應的智能穿戴產品,智能手環和手錶無疑是門檻最低的產品,這也帶動著智能穿戴的門檻看起來好像也很低,可真正能做好做大的門檻要求卻非常的高,畢竟從當前的硬體、軟體和大環境來看都未將智能穿戴推入高速發展期。為智能手錶提供硬體支持的廠商本事就不多,處理器方面除華為、蘋果擁有自研晶片外,也只有高通的驍龍Wear能叫得出口了,其他小眾處理器更無競爭力可言,其實硬體也是屈指可數。軟體方面更是如此,除Apple Watch的Watch OS外,google的wear os,華為的lite os(現在的鴻蒙),佳明的 Garmin OS amazfit的amazfit os,當然還有基於谷歌的Android和wear os深度定製的小米的MIUI For Watch、OPPO的ColorOS Watch、魅族的Flyme For WATCH、一加的OnePlus Watch,看起來好像是百家爭鳴,各家智能手錶品牌都在做自己的智能穿戴系統,其實是沒一個統一好用的智能穿戴系統,只能無奈的各玩各的,未來或許會像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出現一個新的「安卓」將智能穿戴系統統一起來,與蘋果的Watch OS進行抗衡,而這個新的「安卓」最有可能的還是華為的HarmonyOS,很多人對華為的鴻蒙所有誤解,華為的鴻蒙做並不是單一的智慧型手機系統 ,而是支持各種終端設備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一旦成功將比現在谷歌的安卓更加強大與可怕。當年移動網際網路諾基亞,微軟,三星還有阿里都在行動作業系統進行過嘗試,最終卻只剩下了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這兩大行動作業系統,做系統對於有實力大公司而言並不難,難的是生態的建立和用戶的認可,華為的HarmonyOS無疑在下一個時代——萬物互聯時代已經佔據的優先地位,萬物互聯的時代,華為的鴻蒙或許會開啟一個全新的未來系統,成為一下安卓甚至取代安卓也未尚不能,而能否成功還要看其未來的發展,想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智能手錶出現多年為何還在探索期,而沒有像智慧型手機那樣快速的進入發展期進而步入成熟期,究其原因是在人們的剛需上,換句話說智能手錶當下的功能並沒有切中廣大用戶的「痛點」,這也是智能手錶依舊被傳統手錶一直壓著的原因,當然續航也是一大原因,如果智能手錶的功能足夠好那續航短也就不再是問題。那什麼樣的智能手錶才叫「智能」才是各大智能手錶品牌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好用的功能是智能手錶興盛根本,而漂亮的外觀顏值則是給用戶的第一印象,也是和傳統手錶比拼最直觀表現,如果在外觀顏值上都比不過傳統手錶,又如何將用戶從傳統手錶陣營吸引過來,而當前智能手錶的問題卻是便宜的手錶更像大號的手環,廉價而平庸,便宜的外觀做不好,外觀做好功能又做不好,總之現在的智能手錶依舊欠味道。當前的智能手錶存在問題依舊較多,系統不流暢,功能體驗差,續航能力弱,充電太麻煩,……等諸多諸多問題依舊。
就當前而言智能手錶的功能相對還是比較單一的,市面上的智能手錶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監測功能,像運動監測,血氧監測,心率監測,……;二是與智慧型手機的聯動及擴展功能,信息提醒,播放音樂,……等聯動功能,二維碼支付和NFC擴展功能,不管是聯動還是擴展功能歸根都是智慧型手機的延伸功能而已,而這些延伸功能做的並不好,適用場景少,就拿最常用的信息提醒功能來說,智能手錶查看信息本是為了幫助用戶在不用手機的情況下快速查看信息,它就是要做的直觀快捷方便,可市面上的有些智能手錶的信息提醒卻做成抬腕亮屏滑動屏幕再查看信息,將簡單的事做的繁雜化,這種腦殘級設計真是深得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精髓。而類似這樣的設計操作在智能手錶上或多或少都有存在,而這些問題存在歸根是智能手錶死套智慧型手機操作思路和操作方式必然結果。
而現在的智能手錶和運動手錶在很多功能上是重合的,未來兩者的界限會越來越小,最終也會走向融合,現在兩者在設計和功能上還有所區別,外觀設計和屏幕使用上非常明顯,一眼就能看出兩者的區別,而在操作方式上也同樣如此,在智能手錶和運動手錶上走的是觸屏設計,按鍵更多在扮演著裝飾作用,而在運動手錶上則更側重按鍵的作用,這也是為何運動手錶按鍵越做越多,在我看來這樣分歧反而讓兩者都顯得不夠智能。對於現在的我來說,能滿足我需求的智能手錶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第一、外觀顏值要好,第二、要適合跑步,第三、功能齊全,第四、續航能力強,第五、與常用跑步APP互通數據,第六、錶盤市場豐富,……細細想來自己好像對智能手錶的要求好像還真不少,從當前的智能手錶或運動手錶市場來看,能滿足我要求的手錶還沒有。